学术投稿

脑安胶囊改善脑血管功能状况的临床观察

王丽娟;陈薇;俞荣华;冒兰;丁晓云;王桂清;沈凤英

关键词:脑安胶囊, 脑血管, 功能状况, 血液动力学指标, 血液动力学检测, 预防性治疗, 功能变化, 高危因素, 脑卒中, 应用, 临床, 积分, 个体, 报告
摘要:临床上常用脑血液动力学检测来了解脑血管功能变化.本研究应用脑安胶囊对62例脑血液动力学指标积分偏低、有脑卒中高危因素的个体进行预防性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癫(癎)患儿血清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含量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癫(癎)患儿血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利用ELISA方法,测定58例癫(癎)患儿(癫(癎)组)和23名健康儿童(对照组)血清中NO、NOS的含量,并分组比较不同条件下其含量的变化.结果癫(癎)组血清NO、NOS的含量分别为(5.86±1.21) μmol/ml 和(28.26±8.49) U/ml,较对照组的(3.78±0.74) μmol/ml 及(17.86±4.58) U/ml明显升高(P<0.01);发作近期为(7.31±1.27) μmol/ml 和(31.25±11.35)U/ml,明显高于发作间期(4.27±0.66) μmol/ml 和(24.15±7.85)U/ml(P<0.01);癫(癎)组EEG异常者为(7.18±1.35) μmol/ml 和(34.48±8.56)U/ml,明显高于EEG正常者(4.04±0.75) μmol/ml 和(22.85±7.45)U/ml(P<0.01);但与发作类型、病程及是否接受治疗无关(P>0.05).结论癫(癎)发作近期血中NO、NOS生成增加,NO作为内源性调质参与癫(癎)发作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梁英武;宋秀玲;徐霖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转铁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大鼠自发性脑出血(ICH)后不同时间脑组织中转铁蛋白(Tf)的表达及其规律.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技术注入自体不凝血建立实验性大鼠ICH模型,在不同时间断头取脑,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脑组织中Tf阳性细胞的表达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ICH后 6 h血肿周围及同侧大脑皮质Tf阳性细胞的表达增高,72 h达高峰,然后下降,但第 7 d时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CH后血肿周围和同侧大脑皮质Tf阳性细胞表达增高,推测Tf可能参与了ICH后神经元的保护并减轻迟发性脑水肿.

    作者:刘韶华;姜亚军;吴颢昕;周红;林靓;陈雪琴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突触后密度蛋白93基因敲除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性神经元损害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所致的神经元毒性损伤是否受突触后密度蛋白93 (PSD93)基因调控.方法用PAF处理培养的野生型和PSD93基因敲除型的小鼠皮质神经元;经碘化物 (PI)/ 钙黄绿素 (Calcein)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并计算细胞死亡率(%);细胞生存能力检测(MTT)神经元生存能力; 免疫印迹法测定PSD93和PSD95蛋白的表达.结果野生型神经元表达PSD93和PSD95蛋白,PSD93基因敲除型只表达PSD95,不表达PSD93;基因敲除型的小鼠皮质神经元凋亡明显低于野生型(P<0.05),生存能力高于野生型(P<0.01).结论 PSD93 基因敲除抑制PAF所致的神经元损害.

    作者:徐运;黄嵘;管得宁;王岚;王中原;王晓云;陶元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内侧颞叶在P300产生中的作用--左颞叶切除术后1例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目的探讨内侧颞叶(MTL)在P300产生中的作用.方法对1例左颞叶切除的患者和17名健康对照者进行视、听两种模式下的P300研究.结果患者的视、听P300潜伏期(PL)、波幅(Amp)和侧性分布均在对照组确定的正常范围之内.结论一侧MTL结构切除并不影响事件相关电位的内源性成分P300, P300的产生可能是脑多个部位共同活动的电位综合.

    作者:董瑞国;高素荣;孙相如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因素的研究

    目的研究影响帕金森病(PD)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方法对63例PD患者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并作统一PD评定量表(UPDRS)评分,H-Y分级和Hamilton抑郁评分,以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PD 39项问题(PDQ-39)、生活满意度量表(LISB)问卷调查等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D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与病程和病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P<0.05~0.01),与抑郁评分呈负相关(r=-0.507,P<0.05),未发现与运动综合征存在相关性.结论病情、病程、抑郁是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尹伟华;刘春风;罗蔚峰;苏敏;张鸿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急性脑梗死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病机制,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含量变化在ACI诱发SIRS发生、发展并向MODS转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68例ACI患者根据病情变化分为3组,其中单纯性ACI(SACI组)36例,ACI致SIRS(SIRS组)32例,ACI致SIRS后发展为MODS(MODS组)24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分别测定患者不同病程中血清TNF-α、IL-1β值,并与对照组(为28名同期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 (1)68例ACI中47.06%发生SIRS;SIRS时75%发生MODS.(2)血清TNF-α、IL-1β的含量MODS组>SIRS组>SACI组>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均P<0.01).MODS重症者(积分≥9分)血清TNF-α、IL-1β含量高于轻症者(积分<9分 )(均P<0.01);MODS死亡者血清TNF-α、IL-1β含量高于存活者(均P<0.01).结论 (1)ACI后出现SIRS可导致MODS的发生.(2)患者血清TNF-α、IL-1β水平异常变化可作为判断ACI致SIRS、MODS病情进展、预后及转归的一项指标.

    作者:王松;郭洪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侧脑室并脑脊液终池引流治疗重症脑室出血28例的疗效观察

    1998年1月~2003年12月本科采用侧脑室和脑脊液终池引流治疗重症自发性脑室出血28例,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本组男19例,女9例;年龄38~72岁,平均(51±8)岁;均急性起病,病程2 h~3 d,平均16 h;其中浅昏迷16例,深昏迷7例,嗜睡5例.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出血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证实为4个脑室积血.其中源于基底节区出血16例,丘脑出血6例,原发性脑室出血6例.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33±5.2)分.排除严重心肺肾功能障碍及脑外组织出血倾向.

    作者:奚惠娟;樊栋良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生脉和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生脉和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 68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用生脉注射液50 ml和灯盏细辛注射液40 ml,分别加入5% 葡萄糖溶液 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15 d;对照组(34例)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加入丹参注射液30 ml,每日1次静脉滴注,共15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SS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8.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0%(P<0.05);SSS及AD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或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全血黏度及红细胞压积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血浆黏度较治疗前也有显著性下降(P<0.05).结论生脉和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治疗ACI安全有效.

    作者:林卿;陈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其和脑梗死关系的重新认识

    近年来,由于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多的证据使人们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其和脑梗死有了新的认识,现结合文献介绍如下.

    作者:韩仲岩;赵仁亮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非惊厥性癫(癎)持续状态

    (癎)持续状态依据其临床发作形式分为惊厥性和非惊厥性,惊厥性(癎)持续状态临床表现鲜明,临床医师对其有肯定而详尽的认识,易于诊断.国外报道[1]非惊厥性癫(癎)持续状态(NCSE)约占儿童癫(癎)持续状态的20%~25%,但临床中表现多样,且症状、体征轻微,常合并其他综合征、被原发病掩盖、或误诊为其他疾病(如抑郁症、精神病、癔症、脑炎、代谢性脑病、癫(癎)后状态等)而延误合理的治疗,造成神经系统损害,甚至发生意外伤害或事故.故现将NCSE作一综述.

    作者:许飞;孙红斌;杨艳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脑梗死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活性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ACI) 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的胰岛素抵抗(IR)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抑制物-1(PAI-1)活性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91例ACI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糖、胰岛素水平和血浆t-PA和PAI-1的活性.血糖与胰岛素乘积之倒数的自然对数作为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并与40名健康同龄人对照.结果 ACI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的血糖、胰岛素水平及PAI-1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05),ISI和t-PA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0.05);PAI-1活性与胰岛素水平显著正相关(r=0.67,r=0.66,均P<0.01),与ISI显著负相关(r=-0.85,r=-0.66,均P<0.01);t-PA活性与这些参数不相关;脑梗死体积与ISI负相关(r=-0.19,P<0.05),与PAI-1活性正相关(r=0.56,P<0.05);体重指数与ISI负相关(r=-0.49,P<0.05),与PAI-1活性正相关(r=0.53,P<0.05).结论 IR提高ACI患者的血浆PAI-1活性,IR的个体处于脑血栓形成的危险之中.

    作者:杜小平;李旻;张乐;杨期东;许宏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不同稀释度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性斜颈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稀释度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痉挛性斜颈(ST)的疗效.方法 27例患者随机分为A(14例)、B(13例)两组,分别采用12.5 U/ml和50 U/ml稀释度BTX-A注射治疗.结果 A组患者BTX-A平均用量(150±35.74)U,有效率92.86%(13/14),药效持续时间(18.72±4.56)周.B组患者BTX-A平均用量(270±56.74)U,有效率84.62%(11/13),药效持续时间(19.05±5.12)周.A组患者BTX-A平均用量显著低于B组(P<0.001),有效率和药效持续时间两组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使用12.5U/ml稀释度BTX-A注射治疗ST与50 U/ml疗效相似,但可显著减少BTX-A用量.

    作者:罗蔚锋;刘春风;包仕尧;戴永萍;赵合庆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癫(癎)168例随访观察

    的探讨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GTCS)癫(癎)患者的预后.方法对168例GTCS患者进行11~22年的临床随访,观察抗癫(癎)药物疗效及治疗后的智能和生活质量.结果随访结束时,停药21例(12.5%),仍服药者147例(87.5%);165例(98.2%)正规抗癫(癎)治疗能有效控制癫(癎)发作,117例(84.8%)停药1.33年后复发,继续服药仍能控制,无1例发生癫(癎)持续状态.28例(16.67%)患者出现精神症状,以情感障碍较突出.癫(癎)组总智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发作控制组与未控制组比较无差异(均P>0.05),但生活质量癫(癎)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GTCS患者须长期服药治疗,智力不受影响,但生活质量低于正常人.服药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治疗,可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张运波;何任;亓伟;董振汉;何伋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肥厚性硬脊膜炎1例报告

    肥厚性硬脊膜炎(HSP)临床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1 病例男,59岁,农民.间隙性头痛1年余,四肢麻木、无力1个月于2003年3月23日入院.患者1年多来头痛,不伴恶心、呕吐及其他不适.近1个月感四肢麻木、无力,以双下肢显著.神经系统检查:双上肢肌力Ⅳ-级,双下肢肌力Ⅲ-级,四肢肌张力增高,双下肢腱反射亢进,,双侧Hoffmann征(+)、Babinski征(+),颈2以下深、浅感觉均减退.血常规、血沉检查均正常.腰穿脑脊液压力、常规、生化均正常,未见结核菌和新型隐球菌.MRI显示颈2~7硬脊膜肥厚,呈短T1、T2信号,脊髓受压,增强后均匀一致性强化.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1周后,症状明显缓解出院.

    作者:王晔;郭大文;于雨良;何祥;王耀山;何凡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左旋多巴对健康老年大鼠脑内多巴胺转运体的影响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左旋多巴(L-dopa)对健康老年大鼠脑内多巴胺转运体(DAT)的影响.方法将健康老年大鼠随机分为A、B、C 3组,分别每日给予口服大剂量L-dopa(150 mg/kg)、小剂量L-dopa(50 mg/kg)和生理盐水共4个月.停药24 h后,经尾静脉注射 99mTc-TRODAT-1 0.2 ml(800 μGi),3 h后处死.剥离纹状体、大脑皮质、小脑、脑干,称湿重,测定放射性计数,计算脑组织ID值.结果纹状体放射活性ID值A组、B组分别为0.764±0.129和0.928±0.145,明显低于C组(1.562±0.289)(P<0.001,P<0.05),其他部位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长期应用L-dopa可以导致纹状体部位DAT减少.

    作者:刘春风;尹伟华;周媛;吴锦昌;罗蔚锋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轻微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血脂、载脂蛋白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患有轻微认知功能障碍(MCI)的老年人血脂及载脂蛋白(Apo)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5例轻微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患者(MCI组)和62名健康老人(对照组)进行血脂和Apo检测,并对Apo与其他各项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MCI组高密度脂蛋白(HDL)和Apo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低密度脂蛋白(LDL)、ApoE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 MCI组Apo E含量与HDL、Apo A成明显负相关(r=-0.49,P<0.01;r=-0.39,P<0.05),而与LDL成正相关(r=0.77,P<0.01).结论 MCI患者存在脂质代谢紊乱,提示其可能是MCI转变为Alzheimer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龚启明;颜永宏;李岩松;仇靖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垂体柄阻断综合征1例报告

    垂体柄阻断综合征是生长激素缺乏症患者下丘脑垂体区MRI的表现及诊断标志之一,现报告1例如下.1 病例男,23岁.体格发育迟缓20年于2003年8月10日入院.既往无产伤史.查体:体格发育矮小,身高131 cm,第二性征缺如,阴囊内无睾丸.智力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发现.实验室检查:T3、T4、TSH及血糖均在正常范围.头颅MRI:平扫示蝶鞍较小、扁平,垂体前叶及垂体柄未显示,漏斗区有一结节影,T1WI呈高信号,T2WI呈等信号;增强扫描垂体前叶及垂体柄缺如.诊断:垂体前叶及垂体柄缺如并垂体后叶异位.临床诊断:原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

    作者:刘影;李传福;屈传强;孟祥水;郑金勇;侯金文;郭洪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三维时间飞跃法MRA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 MRA)及其后处理技术(MPR)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方法两名神经放射科医师盲法分析38例临床诊断为三叉神经痛患者的3D-TOF MRA基础图像及MPR图像.结果 (1)3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中,MRI诊断为血管接触或压迫31例,其中有症状侧血管接触或压迫26例.症状侧与影像上三叉神经存在血管接触或压迫有显著相关(P<0.005).(2)14例以三叉神经第2支分布区域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中,85.7%(12例)血管压迫神经的中间部位;10例以三叉神经第3支分布区域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中,70%(7例)血管压迫神经的侧方(P<0.005).结论 3D-TOF MRA及MPR可清晰地显示三叉神经脑池段与毗临血管的关系,血管压迫神经的部位与疼痛的区域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吴婷;陈宁;刘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急性发展的成人型脊肌萎缩症10例临床分析

    脊肌萎缩症(SMA)是一种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上部分成人型SMA发展迅速,短时间内导致患者死亡或需靠呼吸机维持.现将我院2000年~2004年4月诊治的急性发展的成人型SMA 10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继明;周顺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脑安胶囊改善脑血管功能状况的临床观察

    临床上常用脑血液动力学检测来了解脑血管功能变化.本研究应用脑安胶囊对62例脑血液动力学指标积分偏低、有脑卒中高危因素的个体进行预防性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丽娟;陈薇;俞荣华;冒兰;丁晓云;王桂清;沈凤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主管:南京医科大学

主办: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