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陈忆莲;吴国琳;熊福林;余国友
药材的生长年限与其质量息息相关,近年来兴起的“草本植物生长轮”被用于判别多年生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生长年限.该研究结合常规石蜡切片和徒手切片方法,对芍药Paeonia lactiflora、草芍药P.obovata、川赤芍P.veitchii、美丽芍药P.mairei、窄叶芍药P.anomalatla、新疆芍药P.sinjiangensis和块根芍药P.anomala var.intermedia 7种植物的根和就地引种栽培芍药的主根进行解剖学研究.结果显示,芍药组7种植物的根在显微结构上存在一定差异,可用于不同种之间的鉴别;芍药组7种植物根的次生木质部中,口径较大的导管和周围的小导管或木纤维聚集呈团块状分布,切向断续排列成与形成层平行的环,均形成清晰的生长轮;吉林四平就地引种栽培的一至四年生的芍药主根中均有生长轮,且与其生长年限一致.该研究报道了芍药组7种植物的生长轮现象,由于野生芍药组植物根中生长轮特点与栽培的芍药类似,因此可为其生长年限提供判别依据,也可为赤芍类药材的质量评价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储姗姗;查良平;段海燕;徐涛;彭华胜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研究黄芪甲苷(AST Ⅳ)和三七总皂苷(PNS)配伍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从4种主要有效成分AST Ⅳ、人参皂苷Rg1(Rg1)、人参皂苷Rb1(Rb1)、三七皂苷R1(R1)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探讨二者协同增强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以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面积、病理形态学指标综合评价ASTⅣ和PNS配伍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理效应;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法(UPLC-MS/MS)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大鼠血浆中AST Ⅳ,Rg1,Rb1,R1的含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分析AST Ⅳ和PNS配伍后主要有效成分药代动力学行为的变化.结果发现AST Ⅳ,PNS单用及其配伍可以缩小大鼠脑梗死面积,降低神经功能缺失行为学评分,改善脑缺血后病理形态变化,AST Ⅳ和PNS配伍的效应强于二者单用.药代动力学分析结果,AST Ⅳ和PNS配伍后,AST Ⅳ,Rgl,Rb1,R1的曲线下面积(AUC)显著增加,平均驻留时间MRT0-t延长,达峰浓度(Cmax)显著增加,表观分布容积(Vz/F)减少,且体内清除速率显著减慢.表明AST Ⅳ和PNS配伍具有协同增强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且二者配伍可使主要有效成分的药动学行为发生改变,提示其机制可能是AST Ⅳ和PNS配伍后,可在脑缺血状态下延长药物的体内滞留时间,使生物利用度增加,达到增强药效、延长药效、发挥协同增效的目的.
作者:李静娴;杨筱倩;唐标;刘晓丹;唐映红;邓常清;黄小平 刊期: 2017年第19期
胃肠功能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常并发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该研究收集名老中医余国友主任医师中医药治疗89例胃肠功能衰竭的175张处方,通过数据挖掘探析、统计其中药及中药类别频数、频率,采用系统聚类方法分析其用药规律,总结余老的常用药物及处方.研究结果显示药物使用频次前3位的是厚朴、枳实、大黄,均为小承气汤的组成成分;使用中药中以补虚药、理气药、清热药、化痰药、化湿药为常用类别,补虚药里又以占比达2/3的补气药为主;同时挖掘出新处方和新的药物组合,可作为临床用药参考.研究结果表明,余老临床辨证胃肠功能衰竭多以脾胃气虚为本,以热毒、血瘀、气滞、湿阻为标,论治胃肠功能衰竭常以健脾、理气、泻下通腑为主,依证配合化瘀解毒、化湿利浊、清热化痰等方药,辨证施治,随症加减,在治疗过程中重视“胃气”的调养和胃肠功能的恢复.
作者:王庆;陈忆莲;吴国琳;熊福林;余国友 刊期: 2017年第19期
为探讨甘草色泽与其质量评价的相关性,该研究以精密色差仪和视觉分析仪测定甘草根皮和断面颜色,以HPLC测定甘草药材中6种黄酮类和2种皂苷类成分的含量,采用偏小二乘回归法对两类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野生和栽培甘草根皮颜色不存在显著差异,断面颜色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 <0.05,P<0.01);野生甘草的甘草苷、异甘草苷、异甘草素含量与甘草酸铵、甘草次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栽培甘草;相关性结果表明,甘草根皮和断面的颜色均与有效成分含量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该研究为传统以甘草色泽评价其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完善中药材质量评价体系提供新的参考.
作者:马婷婷;龚慕辛;王智民;贺蕊;吴莎;张村;李静;李朝霞;陆允;许永崧 刊期: 2017年第19期
该文综述了葛根素及其衍生物在抗炎、抗痛风方面的研究进展.葛根素可通过影响免疫细胞、炎性因子、信号通路等方式起到抗炎作用;同时可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促进尿酸排泄降低血清尿酸水平,达到抗痛风作用.虽然与临床使用的别嘌醇相比,其体内降尿酸水平活性较低,但葛根素能增强机体总抗氧化和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且抗炎作用较强,因此预测,以葛根素为先导化合物,对其结构进行修饰或改造以期寻找活性好、副作用小的新型抗痛风药物将是一个有一定前景的研究方向.
作者:邢志华;马誉畅;李新萍;张冰;张梦迪;万升敏;杨鑫;杨天凤;姜婧雯;包然 刊期: 2017年第19期
泽泻鲨烯合酶(AoSS)催化法呢基焦磷酸[(farnesyl diphosphate,FPP)]合成鲨烯,是碳源流向原萜烷型三萜生物合成的关键调节酶.为深入研究AoSS基因的功能及表达,课题组将前期克隆获得的建泽泻鲨烯合酶基因(accession No.JX866770)的开放阅读框(ORF)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Czn1上,并在大肠杆菌BL21 (Roseta)中进行诱导表达,诱导表达出的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经纯化获得高纯度的目的蛋白;以此目的蛋白进行体外酶促反应验证其功能,其结果显示该目的蛋白具有催化法呢基焦磷酸生成鲨烯的活性;为进一步研究其表达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该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纯化,ELISA检测抗体效价大于1∶51 200,Western blotting检测表明其具有较好的特异性;用制备得到的抗体免疫检测建泽泻AoSS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建泽泻块茎中AoSS表达高,其次为叶,根中表达甚微.原核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基因功能的进一步验证及快速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为进一步开展AoSS基因功能及其调控的研究奠定基础,为泽泻资源性成分原萜烷型三萜的合成生物学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刘青芝;谷巍;吴启南;巢建国;桑晓华;刘琪;王小浩 刊期: 2017年第19期
中药对照制剂是中药标准物质发展的新形式.为指导该标准物质的建立,规范其研究及在国家药品标准中的应用,提出本指导原则.规定了中药对照制剂的定义,介绍其研制指导原则和技术要求,分析其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并提出发展思路.对照制剂在中药质量控制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探索并推行以中药对照制剂为对照的质量评价体系具有实际意义.
作者:聂黎行;戴忠;马双成 刊期: 2017年第19期
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检索,利用中国知网(CNKI)收集200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有关中医药治疗急性咽炎的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初选文献493篇,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标准文献182篇.通过评价和分析文献发现:目前在急性咽炎诊断治疗过程中,《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为常用的诊疗标准;中医治疗本病以中成药为主;汤剂治疗本病常用中药为金银花、黄芩、桔梗、连翘、甘草、玄参、板蓝根、麦冬等;刺络放血法是外治法常用的方法.中西医在治疗本病方面各有其特点,西医学对于急性咽炎的治疗多以抗病毒、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为主,缺点为毒副作用、耐药以及易导致二重感染等.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以其辨证施治、用药安全可靠、疗效确切、不易耐药,且中药剂型多样、携带服用方便、价格低廉、毒副作用小为特点,发掘中医药宝库,研究和制备新型有效的药物是一项艰巨而意义重大的任务.
作者:张霞;谢雁鸣;李光熙;高扬;赵元辰;唐菁菁;姚晓燕;李萌 刊期: 2017年第19期
探究肉苁蓉低分子糖(LMSC)对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的激活作用靶点蛋白群及相关作用机制.该研究首先通过测定巨噬细胞吞噬活性以及NO释放量来评价LMSC对RAW264.7巨噬细胞的激活作用.实验结果显示,LMSC在0.25~2g·L-1给药浓度可显著提高RAW264.7细胞的吞噬活性及NO的释放量,提示具有巨噬细胞激活作用.通过构建LMSC键合的环氧活化琼脂糖固相微球作为亲和介质,捕获RAW264.7细胞裂解液中特异性结合靶标蛋白;对高分辨质谱鉴定获得的LMSC靶标蛋白群进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探讨LMSC巨噬细胞激活作用相关机制.实验共获得Eef2等24个LMSC靶点蛋白,分别涉及Fcγ受体依赖的吞噬、TNF-α NF-κB信号通路、糖酵解/糖原异生以及柠檬酸(TCA)循环和呼吸电子运输过程等10条巨噬细胞激活相关信号通路.以上结果提示LMSC通过作用于多个靶点进而调节细胞吞噬、NF-κB信号通路以及糖代谢途径终实现对RAW264.7巨噬细胞激活作用.
作者:王丽超;刘丹;姜勇;屠鹏飞;曾克武 刊期: 2017年第19期
收集不同产地南五味子药材进行等级划分,采用药典方法进行水分、总灰分的测定,采用UPLC测定五味子酯甲含量进测定,确定南五味子商品等级划分和五味子酯甲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南五味子药材水分、总灰分及五味子酯甲含量均合格.不同等级间的南五味子药材五味子酯甲的含量无显著差异,但是二等品含量高,三等品、一等品含量低,等级与五味子酯甲的含量不成正相关关系.该研究结果对于南五味药材的生产经营和质量评价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王振恒;晋玲;马毅;崔治家;李倩;黄得栋 刊期: 2017年第19期
哮喘是由多种免疫细胞参与的慢性呼吸道炎症疾病,常常导致气促、胸闷、咳嗽以及反复发作的喘息等症状,往往出现气流阻塞,影响人体健康.中草药(CHM)用于治疗哮喘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大量研究表明中草药能有效的调节细胞免疫反应减缓哮喘症状.该文综述了近几年来中草药对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包括炎症细胞数量、树突状细胞成熟、辅助性T细胞亚型之间的平衡、调节性T细胞的诱导及胞内信号通路,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作者:周方方;徐朝霞;阿地拉·艾皮热;李金耀 刊期: 2017年第19期
多刺绿绒蒿是罂粟科绿绒蒿属的一种高山植物,局限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区域.多刺绿绒蒿既是一种珍稀高山花卉,又是一种藏族传统习用药材,为40余种藏药复方所收录,其具有清热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用于骨折、跌打损伤、胸背疼痛等症.现代研究表明多刺绿绒蒿含有生物碱、黄酮、萜类等成分,初步药理研究证明其具有一定抗肿瘤、抗病毒、心肌保护等功效.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当前对多刺绿绒蒿的研究还面临不少挑战.该文对多刺绿绒蒿的生态资源、传统药效、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多其生态保护和应用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赵凤;张和新歌;白睿峰;杜冰瞾;高小力;屠鹏飞;柴兴云 刊期: 2017年第19期
探究药物及油相性质对药物纳米晶自稳定Pickering乳液(nanocrystalline self-stabilized Pickering emulsions,NSSPE)成型与稳定的影响.分别以葛根素、丹参酮Ⅱ A和阿魏酸3种难溶性中药成分自身纳米晶为固体微粒,以Capmul C8、Fabrafil M1944 CS、肉豆蔻酸异丙酯、川芎油、橄榄油为油相,高压匀质法制备NSSPE.以室温静置14 d后NSSPE的外观、离心稳定性、乳滴粒径变化以及乳液层药物含量变化为指标对NSSPE进行评价.分析油相的性质(表面张力、黏度)、药物的性质(表面能、油水分配系数、纳米晶粒径、Zeta电位及药物-水-油的三相接触角)等对NSSPE成型与稳定的影响.以阿魏酸纳米晶为固体微粒制备的5种油相的样品,成乳性和稳定性均明显差于葛根素和丹参酮Ⅱ A;阿魏酸纳米晶的粒径高达3.90 μm,极显著高于葛根素的305 nm和丹参酮Ⅱ A的406 nm(P<0.05);阿魏酸纳米晶的Zeta电位为-0.0180mV,极显著低于葛根素的-29.1 mV和丹参酮Ⅱ A的-42.6 mV(P <0.05).以肉豆蔻酸异丙酯为油相制备的3种药物的样品均不成乳状;肉豆蔻酸异丙酯的黏度为4.67 mPa·s,极显著低于其余各油(P<0.01).以川芎油为油相制备的葛根素-NSSPE成乳性和稳定性好;葛根素在川芎油-水中的接触角为69.7°,接近90°,且显著高于其余各接触角.药物为丹参酮Ⅱ A时,Capmul C8和LabrafilM 1944 CS制备的NSSPE稳定性好,其接触角分别为99.2°和112°,较其余油相更近接90°.油相的黏度、药物纳米晶粒径、Zeta电位及三相接触角对NSSPE成型与稳定有较大影响;而油相的表面张力、药物的表面能和油水分配系数可能与NSSPE的构建不相关.
作者:王帆;王帅;易涛;张继芬 刊期: 2017年第19期
建立道地药材密银花对照药材标定技术规范,作为密银花对照药材内在质量控制和评价的理论依据及技术标准,为道地药材现代研究及其特征辨识提供支撑.收集10批密银花,根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方法进行检验,10批样品均符合规定;建立LC-MS指纹图谱检测方法,确定了23个共有峰,并根据对照品和参考文献指认了8个共有峰,对10批密银花药材相似度进行了考察,其相似度在0.95以上.使用7对金银花种质鉴定核心引物进行SSR指纹图谱构建,10批密银花指纹图谱均与河南尖山大毛花种质SSR参照图谱差异位点数为1或0个,符合密银花种质分子特征.通过结合DNA指纹图谱和LC-MS化学指纹图谱,建立了首个中药道地药材的标定标准,该标定标准的制定为加快中药标准药材尤其是道地药材的评价体系的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技术标准.
作者:杨健;蒋超;金艳;赵玉洋;袁媛;黄璐琦 刊期: 2017年第19期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心肾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将入选的2型心肾综合征患者分为单纯西医治疗组(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2组患者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补心益肾汤口服,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总疗效、心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疗效分别为91.80%,72.41%.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内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都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心、肾功能指标比较,左室功能、血尿钠肽、血肌酐、尿素氮、胱抑素-C的改善,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O.05 ~0.01).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提高2型心肾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明显改善心肾功能,优于单纯的西医常规治疗,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胡小燕;张华;荣瑗瑗;张苗海;张向农 刊期: 2017年第19期
蝙蝠蛾拟青霉Paecilomyces hepiali是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于1982年从云南省迪庆州白马雪山采集的冬虫夏草上分离得到一种真菌新种,2008年进行名称合格化发表,明确指定该种原描述使用的82-2菌株的干培养物作为模式标本,并指明保存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植物标本馆(CHICMM)即(CMMI),至今还保存在该馆内.2015年2月姚一建等在《Taxon》杂志上发表“Neotypification of Paecilomyces hepiali (Hypocreales)”一文要求另立蝙蝠蛾拟青霉新模式菌,该文提出另立蝙蝠蛾拟青霉新模式菌不能成立.
作者:戴如琴;沈崇尧;李晓明;兰江丽;林淑芳;邵爱娟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痛泻要方是治疗肝脾不和之痛泻的经典方剂,方中防风具有引经作用.该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以正负离子切换,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同时测定大鼠灌胃不同配伍痛泻要方后血浆和组织中4种活性成分,比较不同配伍之间4种活性成分药动学和组织分布差异,探讨防风对痛泻要方主要成分的影响.研究发现,防风可提高芍药苷、橙皮苷的Cmax,AUC0-t,AUC0-∞增加肝、脾、脑和小肠中白术内酯Ⅰ、芍药苷、橙皮苷的分布浓度,减少肺中白术内酯I和没食子酸的分布;通过计算组织与血浆中的药物浓度比发现,防风可显著提高白术内酯Ⅰ、芍药苷、橙皮苷的脑/血浆比,降低白术内酯Ⅰ、芍药苷的肺/血浆比和芍药苷的脾/血浆比,推测防风可能通过增加痛泻要方有效成分的脑分布发挥引经作用.
作者:梁瑞峰;葛文静;魏征;张雪侠;崔伟锋;刘雪;李更生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细胞因子可分为促炎性细胞因子和抗炎性细胞因子2种类型.其中,促炎因子是一类由机体的免疫和非免疫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小分子多肽类物质,它们调节多种细胞生理功能,并在创伤、疼痛、感染等应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促炎性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等.越来越多证据表明,神经损伤后,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在脊髓和背根神经节中被诱导,并且可以导致神经痛敏反应.近年来,随着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研究的日趋深入和神经炎症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展,细胞因子及调控细胞因子的分子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作用机制的阐明,有望为镇痛药物的开发提供新的作用靶点.该文就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李秋月;许海玉;杨洪军 刊期: 2017年第19期
合欢皮作为常用中药,临床常用于治疗失眠、焦虑、肿瘤等.现代药理中针对合欢皮总皂苷(TSAJ)抗肿瘤活性多有报道,但由于单体成分分离困难,药理机制难以开展.该研究采用MTT法和Hoechst 33258染色法,确认了TSAJ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构建了表面修饰有TSAJ的固相亲合微球,利用该固相微球特异性地从人肝癌细胞裂解液中富集靶点蛋白,再利用高分辨质谱对富集到的靶点蛋白进行鉴定.采用MataboAnalyst 3.0处理数据,筛选并确定了Exportin-2,Beta-actin-like protein 2,Myosin-9,Protein transport protein Sec61 subunit beta,Cytochrome c oxidase copper chaperone等5个靶点蛋白.这些蛋白分别具有调控细胞凋亡及细胞生长、分化、运动等功能,提示TSAJ的抗肿瘤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及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有关.综上所述,该研究利用TSAJ修饰的固相亲和微球,特异性富集并鉴定了TSAJ的靶点蛋白,从靶点源头上解释了TSAJ抗肿瘤作用机制,同时也为中药复杂体系的分子药理机制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作者:钱薏;韩清华;刘丹;屠鹏飞;曾克武;梁鸿 刊期: 2017年第19期
海马为重要动物药材,用药历史悠久,市场混伪品众多.为正本清源,对历代海马本草文字记载、图片和照片进行考证,结合标本馆馆藏动物标本和药源调查,认为我国海马的基原应该是海龙科动物克氏海马Hippocampus kelloggi,1901、棘海马H.spinosissimus,1913、管海马H.kuda,1852、三斑海马H.trimaculatus,1814或日本海马H.mohnikei,1853的干燥体.《中国药典》收载的刺海马H.histrix,1856实为棘海马.并建议对海马性状进行修订,增加鉴别方法,以建立完善的海马质量控制标准.
作者:蒋超;单锋;袁媛;刘富艳;詹志来;金艳;赵玉洋;黄璐琦 刊期: 2017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