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角质形成细胞起源的皮肤恶性肿瘤

陈小红;林麟

关键词:角质形成细胞, 皮肤恶性肿瘤
摘要:综述了角质形成细胞起源的皮肤恶性肿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包括Bowen病)及与人乳头瘤病毒有关的肛门生殖器癌、疣状癌、鲍温样丘疹病、疣状表皮发育不良的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亦提出了治疗方案.
国际皮肤性病学(英文)杂志相关文献
  • 眼睑部皮肤病的冷冻疗法

    面部良性皮肤病的治疗对美容有很高的要求,在可以选择的治疗中,冷冻疗法具安全、容易操作、美容效果好、价格低廉等优点.由于其可控性好,并选择性地作用于组织,因此适用于眼睑及其周围区域皮损的治疗.

    作者:鞠梅;顾恒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125局部应用他克莫司治疗坏疽性脓皮病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130一种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的新型获得性C1酯酶抑制物缺乏症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137梅毒在英格兰再度上升:到了采取更加彻底的、全国范围内协调措施的时候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念珠菌性尿路感染

    近年来,随着大剂量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念珠菌引起的尿路感染患者正在逐步增加,在参加性传播疾病门诊的患者中,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尿道炎患者也在逐步增加.念珠菌性尿路感染的常见病原菌是白念珠菌,但念珠菌属中非白念珠菌引起的尿路感染也很常见.念珠菌性尿路感染的诊断仍然依靠尿液真菌培养及尿液菌落计数,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感染部位来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

    作者:李军;郑和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126他扎罗汀霜治疗面部光损伤:连续24周每日1次外用0.01%、0.025%、0.05%和0.1%他扎罗汀霜与外用0.05%维A酸润肤霜的多中心、研究者盲、随机、基质对照、平行对比研究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136少菌型麻风在麻风传播中的作用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139从一例巴西HIV感染者分离出非典型的新生隐球菌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几种隐性遗传性单基因皮肤病基因治疗研究现状

    隐性遗传性单基因皮肤病是进行基因治疗研究的理想候选疾病,目前这一领域的许多研究进展迅速,但传递基因的表达调控和机体的免疫应答仍是研究的难点.对几种典型隐性遗传性皮肤病基因治疗相关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崔勇;杨森;张学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角质形成细胞起源的皮肤恶性肿瘤

    综述了角质形成细胞起源的皮肤恶性肿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包括Bowen病)及与人乳头瘤病毒有关的肛门生殖器癌、疣状癌、鲍温样丘疹病、疣状表皮发育不良的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亦提出了治疗方案.

    作者:陈小红;林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过氧化氢与白癜风的发病机制

    随着自由基在医学上的广泛研究、黑素细胞体外培养成功、酶和酶活性检测技术的发展,发现白癜风患者自由基防御系统中某些酶活性降低,表皮内H2O2聚集,造成氧化应激状态,干扰生物蝶呤的循环,抑制一些酶活性,直接或间接损伤黑素细胞,临床出现脱色性白斑.应用提高机体抗自由基能力的药物,以及祛除表皮内氧化应激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张汝芝;朱文元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复发性阿弗它口腔炎局部和系统药物的选择

    复发性阿弗它口腔炎为一常见疾病,其确切病因尚不明了,可能与口腔创伤、化学物质刺激、内分泌、精神紧张或病毒感染有关.多种药物的局部或系统应用可减轻其症状或起到预防作用.大多数复发性阿弗它口腔炎患者可通过局部外用氨来呫诺、糖皮质类固醇或抗生素来治疗,但对于频繁发作或重症复发性阿弗它口腔炎患者,局部用药无效,往往需要系统给药.皮质类固醇、秋水仙碱、氨苯砜、已酮可可碱、沙利度胺等药都能减轻复发性阿弗它口腔炎症状,但不能防止其复发.

    作者:张长宋;陈树民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133特应性皮炎:皮损区炎症细胞的免疫学表型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限局性银屑病的外用治疗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增生性皮肤疾病,其中多数患者皮损面积少于体表面积的5%,局部治疗通常十分有效.对银屑病的一线治疗药物,包括角质溶解剂、煤焦油、地蒽酚、皮质类固醇、大环内酯类药物、甲氨蝶呤、维生素D衍生物、维A酸的疗效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将有助于医生对银屑病外用治疗药物的选择.

    作者:楚瑞琦;刘平;谭升顺;彭振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人皮脂腺细胞与雄激素关系的研究进展

    雄激素是重要的促皮脂腺活性激素.在雄激素作用下,人皮脂腺细胞大量分泌脂质是发生痤疮的前提条件.人皮脂腺细胞不仅是雄激素作用的靶位点,同时也具有合成活性雄激素的能力,是维持皮肤中雄激素稳态的主要场所.综述了人皮脂腺细胞和雄激素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鞠强;沈丹蓓;夏隆庆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A型肉毒杆菌毒素在皮肤科临床上的应用

    治疗用A型肉毒杆菌毒素是从A型肉毒杆菌中提取的一种神经毒素.它能使肌肉麻痹.1989年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首先批准用于治疗神经肌肉疾病.1992年Carruthers等把这一新技术引进到皮肤科,用于治疗各种面部皱纹和各种多汗症.应用10余年来其疗效与安全性得到了肯定.2002年4月15日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皮肤除皱的适应证.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技术要求很高.为掌握这一技术并正确使用该毒素,医生在使用前应经过严格的正规培训.如果使用不当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并发症.有的并发症还较严重,应尽量作好预防.

    作者:虞瑞尧;王荫椿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135热休克蛋白65基因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快速诊断非结核分支杆菌皮肤感染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132巴-勒综合征:组织蛋白酶C的基因突变和多形性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皮肤系统疾病的关系

    近年来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许多胃肠道外疾病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其中皮肤系统许多疾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现综述近年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特发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酒渣鼻及其他皮肤疾病关系的报道.

    作者:周南进;谢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现代毛发修复外科

    外科毛发修复技术经历了头皮缩减术、皮瓣修复术、游离毛发移植术3个阶段.目前,小型移植、微型移植、毛囊移植在临床普遍使用,和药物治疗相比,是治疗男性型秃发可靠、显效的方法.介绍了毛发修复外科的历史、主要研究内容、新研究进展及前景,详细讨论了毛发毛囊移植过程的技术要领,分析了手术并发症及患者不满意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作者:王焱;邵长庚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国际皮肤性病学(英文)杂志

国际皮肤性病学(英文)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