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友娣
目的:分析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在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舞钢职工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4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肺门淋巴结清扫加肺切除术,治疗组给予系统性纵膈淋巴清扫加肺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除总数、淋巴结转移数以及转移率等。结果治疗组淋巴结转移率为61.27%,对照组淋巴结转移率为79.27%;治疗组淋巴结转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中有1例全肺切除患者术后2 a发生脑转移,1例全肺切除患者1 a后复发支气管残端癌,转移至隆突,全身多器官衰竭、死亡。3例患者出现对侧肺转移与肝转移。治疗组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发生同侧胸膜转移。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手术中系统性淋巴结清扫能够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以及转移率,提高长期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杨广恺;杨元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调节性T细胞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中动态变化情况,为支气管哮喘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佛山市顺德区伦教医院收治的29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症治疗6个月,并检测治疗前后CK4+CK25+调节性T细胞、抗体、补体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CK4+CK25+调节性T细胞水平为(11.54±0.32)%,治疗后下降至(4.32±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IgG、IgM、IgA及CH50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3及C4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调节性T细胞水平随患者病情程度而发生动态变化,可作为病情评价的有效指标。
作者:陈广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总结临床女性尖锐湿疣的诊疗体会。方法选取新乡新华医院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66例女性尖锐湿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二氧化碳激光气化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咪喹莫特乳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66例患者均经阴道镜活检确诊为尖锐湿疣;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57,P=0.017)。结论通过结合患者发病史、临床症状、体征以及阴道镜活检可较准确地诊断女性尖锐湿疣,同时采用咪喹莫特乳膏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代东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究脑外伤术中急性脑膨出发生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选择长垣县人民医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脑外科脑外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患者48例,使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探究手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发生原因。在手术过程中配合控制性降压以及过度换气等措施,必要时进行颅内减压。评价患者手术后的恢复情况。结果经过治疗,死亡20例,病死率为41.67%。生存的患者中Ⅱ级5例,Ⅲ级7例,Ⅳ级9例,Ⅴ级7例。结论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大程度清除血肿、调整脑供氧和供血是预防及治疗急性脑膨出的主要措施。
作者:陈东甫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到2014年5月于平顶山市第五人民医院就诊的50例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0%(8/32)。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LC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时效果较好,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卢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某煤制气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并分析其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经验法、类比分析法对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进行分析。结果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和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高温热辐射、电离辐射、一氧化碳、甲醇、氨、酚、硫化氢、焦油、甲烷、氧硫化碳、氢氧化钠、二氧化硫、苯、萘、蒽、二异丙基醚、苯并[ a]芘、氰化物等。结论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多,危害严重,应加强关键控制点的防护措施。
作者:王思华;张磊;程广超;吴辉;王威;刘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究超薄铸瓷贴面修复缺陷前牙的临床常见问题及对策。方法对23例患者(187颗)采用超薄铸瓷贴面进行修复的缺陷前牙修复体情况进行调查(2周,6、12、24、36个月),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 a内复查,98.3%的贴面完整存在,2颗贴面边缘有少量缺损;边缘适合度良好;7颗贴面有牙龈炎症,3颗牙龈萎缩,经治疗后炎症缓解或消失;2颗颜色不协调,洁治后颜色匹配。2周复查时8颗牙齿有牙本质过敏症状,但6个月时仅有2例仍有症状,经反复脱敏治疗,12个月时症状消失。结论超薄铸瓷贴面修复缺陷前牙后出现的个别修复体边缘少量缺损、牙龈炎、牙本质敏感、颜色不协调等为常见症状,但通过处理一般不影响继续使用,临床美容效果好。
作者:刘会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阴式子宫切除术加阴道部分封闭术治疗老年盆腔器官脱垂( 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46例老年POP患者,检查后行阴式子宫切除术加阴道部分封闭术,通过发放生活质量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术前和术后生活质量进行调查,评价改善情况。结果术后46例患者均达到治愈标准,治愈率为100%。术后患者的POPKI-6评分、CARKI-8评分、UKI-6评分及PFKI-20表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 P﹤0.05)。结论阴式子宫切除术加阴道部分封闭术不仅能够明显改善POP患者的相关症状,还能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作者:李春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穿刺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泌阳县中医院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方法分为微创穿刺术组与小骨窗开颅术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微创穿刺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小骨窗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经手术治疗14 d后,SSS、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微创穿刺组MRS、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相对于小骨窗开颅术,微创穿刺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效果较显著,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苏纪亭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比分析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6月间汝南县中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0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中医康复护理)及对照组(常规内科护理),各3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较常规内科护理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谭玉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 PCT)和C反应蛋白( CRP)在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召陵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细菌感染组61例、非细菌感染组39例,和健康对照组(健康体检人员)30例分别进行血清PCT、CRP水平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与非细菌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细菌感染组血清PCT和CRP浓度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细菌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清PCT和CRP浓度轻度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和CRP联合检测可作为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鉴别诊断的指标。
作者:郑新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自体T淋巴细胞免疫治疗-V基因转导( ACTL)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改善率和毒副反应。方法采用ACTL与常规化疗间隔进行的方案,选择20例晚期乳腺癌进行研究,记录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改善率和毒副反应。结果治疗后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75%,生活质量改善率为70%,与ACTL有关的主要毒副反应不明显。结论 ACTL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有效率和生活质量改善率较好,毒副反应可耐受。
作者:陈维;魏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ICU护理小组对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巩义市中医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18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成立ICU护理小组,实施更加全面的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及护理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护理小组在危重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较好,且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韩玉香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调查某市综合医院对医务人员工作场所暴力的态度及采取的措施。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使用自制医院工作场所暴力调查问卷调查某市2家医院对工作场所暴力的态度及采取的措施。结果医院对工作场所暴力采取的态度比较积极(10.2%)、公平(69.1%),采取的措施主要有鼓励员工在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要及时上报、病区安装摄像头以及设置专门科室来处理员工的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结论医院在暴力事件发生时要依据事实,公平处理,在关心患者利益的同时,还要注意积极维护员工的利益。
作者:王艳斌;冯晓蕾;吴留广;姚武;王威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肋骨骨折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扫描,将原始图像传入工作站,根据原始轴位图像,结合多层面重建术( MPR)和薄层多平面重组( CPR)、表面遮盖法(SSK)、容积再现(VR)技术进行诊断分析。结果40例患者中共检出110根肋骨发生骨折。单发11例(11根),多发30例(99根)。右侧36根,左侧74根。粉碎性骨折7根,凹陷性骨折22根,错位性骨折26根,线性骨折55根。结论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够提高肋骨骨折的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五嵩;王庆兵;郭玉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系统化护理干预对甲状腺癌患者焦虑情绪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甲状腺癌患者128例,患者入院后完成焦虑自评量表( SAS),对调查结果显示存在焦虑的甲状腺癌患者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治疗,比较干预前后SA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所有患者的SAS评分均有所下降,其中轻度、中度、重度焦虑患者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 P﹤0.05)。结论护理干预通过心理干预、信息支持、行为干预和睡眠支持等系统性措施可不同程度地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确保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文芝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普宁华侨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90例晚期食管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疗组和单纯放疗组,各45例。单纯放疗组给予全程单纯放射治疗,同步放化疗组给予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同步放化疗组总缓解率为95.6%,单纯放疗组总缓解率为86.7%;同步放化疗组患者总缓解率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同步放化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1%,单纯放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9%,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庆成;陈树群;陈国能;方海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调查分析农村地区产前检查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妊娠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1017例行产前检查及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表分析产前检查影响因素及产前检查与妊娠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妇女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水平、当地医疗条件、孕次是成为影响产前检查的独立危险因素。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妇女接受产前检查的次数明显高于高中及以下组别( P﹤0.05)。产前检查小于5次妇女妊娠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产前检查大于5次者(P﹤0.05)。结论农村地区受收入水平、医疗水平及文化程度等因素影响,产前检查次数明显偏低,产前检查次数与妊娠并发症显著相关。为提高农村妇女产前检查次数,应从以上几方面因素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和手段。
作者:赖有娣;钟波涛;周根秀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究瑞舒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广州市中医医院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收治的7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抗心力衰竭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以及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以及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 LVESV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显著调节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彭兰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注射组织黏合剂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安阳县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例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均采用内镜下注射组织黏合剂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止血结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结果急诊治疗胃底静脉出血35例,成功止血33例,成功率为70%。择期行注射治疗32例,成功率为100.0%。排胶引起再出血9例,占9.0%。复发后出血5例。结论组织黏合剂注射治疗胃底静脉曲张可有效止血,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春明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