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外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临床治疗体会

陈东甫

关键词:急性脑膨出, 脑外伤, 并发症
摘要:目的:探究脑外伤术中急性脑膨出发生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选择长垣县人民医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脑外科脑外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患者48例,使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探究手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发生原因。在手术过程中配合控制性降压以及过度换气等措施,必要时进行颅内减压。评价患者手术后的恢复情况。结果经过治疗,死亡20例,病死率为41.67%。生存的患者中Ⅱ级5例,Ⅲ级7例,Ⅳ级9例,Ⅴ级7例。结论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大程度清除血肿、调整脑供氧和供血是预防及治疗急性脑膨出的主要措施。
河南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116例临床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恢复良好44例,中残32例,重残12例,植物生存8例,死亡20例。结论 KTIH预后较差,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显著降低KTIH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作者:王勇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内镜下结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内镜下结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滑县中医院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30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均接受内镜下结扎治疗,观察随访其治疗效果。结果食管静脉曲张消失患者再出血率为14.29%,食管静脉曲张未消失患者再出血率为43.75%;内镜下结扎术治疗不低于4次患者食管静脉曲张消失或是变成线性率为77.78%,内镜下结扎术治疗2~3次患者食管静脉曲张消失或是变成线性率为38.46%,内镜下结扎术治疗1次患者食管静脉曲张消失或是变成线性率为0.00%;食管静脉曲张消失患者食管静脉曲张复发率为28.57%。结论内镜下结扎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左中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化疗联合生物疗法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化疗联合生物疗法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长葛市人民医院2012年2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化疗联合生物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化疗联合生物疗法治疗结肠癌患者效果较好,可有效控制病情,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朱保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中空螺纹钉治疗髌骨纵行骨折的效果分析

    目的:评估中空螺纹钉治疗髌骨纵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髌骨纵行骨折患者采用髌前切口行中空螺纹钉内固定术,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3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膝关节功能优10例(77%),良3例(23%),无骨不愈合及膝关节僵硬。所有患者未发生肺栓塞,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髌骨纵行骨折患者,中空螺纹钉固定牢固,可早期进行膝关节伸屈功能锻炼,避免膝关节僵硬,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是治疗髌骨纵行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冯磊;刘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在勃起功能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男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S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试验组治疗后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勃起功能障碍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小青;山慈明;张晓利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产后盆底肌训练对盆底功能的恢复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产后盆底肌训练对提高盆底肌力、改善尿失禁及盆腔脏器脱垂的效果。方法选取94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7人。观察组采用标准的盆底肌训练,每周进行2次,5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完成相关健康教育和练习产后操。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盆底肌力测定以及评价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脏器脱垂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盆底肌力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6.0%和89.4%,压力性尿失禁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9.6%和78.7%,盆腔脏器脱垂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7.4%和7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产后盆底肌训练对提高盆底肌力、改善尿失禁及盆腔脏器脱垂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董方华;杜丹;潘东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某医院对工作场所暴力的态度及采取的措施研究

    目的:调查某市综合医院对医务人员工作场所暴力的态度及采取的措施。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使用自制医院工作场所暴力调查问卷调查某市2家医院对工作场所暴力的态度及采取的措施。结果医院对工作场所暴力采取的态度比较积极(10.2%)、公平(69.1%),采取的措施主要有鼓励员工在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要及时上报、病区安装摄像头以及设置专门科室来处理员工的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结论医院在暴力事件发生时要依据事实,公平处理,在关心患者利益的同时,还要注意积极维护员工的利益。

    作者:王艳斌;冯晓蕾;吴留广;姚武;王威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手术时机的选择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手术时机的选择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6例,根据时间长短分为A、B、C组,根据患者的出血位置及出血量等情况选择相应手术方式,术后随访2a并采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定量表(AKL)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A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为(2.91±0.97)分,B组为(3.54±0.86)分,C组为(4.17±0.88)分;A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明显低于B组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组死亡7例,死亡率达25.00%,明显高于A组(13.89%)和B组(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早期行手术治疗,可有效解除脑组织压迫,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脑组织损伤和坏死,改善预后。

    作者:王青山;闫金伟;刘道兵;孙彦龙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知晓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下患者术中知晓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单纯全身麻醉的564例择期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中知晓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ASA分级、既往手术史、术中是否出现血压波动等指标的关系,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术中知晓的高危因素。结果564例患者发生术中知晓13例,术中知晓率为2.3%。女性、ASA评分、既往手术史及术中出现血压波动是患者发生术中知晓的高危因素( P﹤0.05)。结论在多种择期手术中术中知晓呈散发状态,女性、ASA分级水平、既往手术史、术中血压波动是其危险因素。

    作者:赵彦芬;艾艳秋;张卫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5864例新生儿眼病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研究新生儿眼病的发病情况,评价新生儿眼病筛查的意义。方法对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开封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5864例新生儿进行眼病筛查。结果 5864例新生儿接受了眼前节常规筛查,发现病变749例,占12.78%。569例高危儿接受了眼底筛查,发现眼底病变20例,占3.52%。结论对新生儿进行眼病筛查,对家长进行宣教,早期发现和治疗儿童可控制眼病,对降低儿童盲、低视力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颜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FOLFOX6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临床效果探析

    目的:分析FOLFOX6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襄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均给予FOLFOX6方案(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9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45例,部分缓解35例,病情稳定10例,总有效率为88.9%。治疗过程中出血恶心、呕吐4例,占4.4%,给予对症处理均好转,未影响后续化疗。结论采用FOLFOX6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临床效果较显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罗显锋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9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给予所有患者禁食、胃肠减压、抗生素抗感染、止血敏、维生素K1、输血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凝血酶冻干粉口服,2次/d,并给予注射用奥美拉唑钠静脉滴注,2次/d。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呕血、黑便以及血压、心率、尿量、血红蛋白等症状和指标的变化情况,观察并记录患者的输液量、输血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65%)明显优于对照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7%,与对照组(13.0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吴秀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川崎病患儿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的检测及意义

    目的:分析川崎病患儿检测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 STM)的意义。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2中心医院收治的川崎病(KK)患儿共70例,无冠状动脉损伤为A组(41例),有冠状动脉损伤为B组(29例),同时选取健康儿童30例为对照组,测定血浆STM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结果在急性期时,A、B两组血浆ST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B组血浆STM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5);治疗后B组在急性期、亚急性期以及恢复期的血浆STM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组在急性期、亚急性期血浆STM水平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恢复期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浆STM可能与川崎病的冠状动脉损伤有关,对于此类患儿检测STM对冠状动脉损伤情况的评估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自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TP与CTF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TP与CTF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124例,随机分为TP组和CTF组,分别给予TP方案和CTF方案化疗,化疗结束后均接受手术治疗。化疗前采用彩超测量乳腺癌原发灶的大小,化疗过程中每2个周期测量1次原发灶和淋巴结的大小,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TP组有效率(82.26%)高于CTF组(7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组患者中56例(90.32%)出现白细胞下降,CTF组中54例(87.10%)出现白细胞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TP组Ⅲ度和Ⅳ度所占比例明显高于CTF组( P﹤0.05)。结论 TP与CTF方案都能够缩小乳腺癌原发病灶,TP方案效果更好,但其引起的Ⅱ度以上白细胞减少更为明显,需要进一步研究,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卢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信阳市第四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需行全子宫切除术的162例子宫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两组,各81例。开腹组采用开腹全子宫切除术治疗,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腹腔镜组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开腹组,镇痛率较开腹组低( 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较开腹全子宫切除术临床疗效好,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付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ACTL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自体T淋巴细胞免疫治疗-V基因转导( ACTL)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改善率和毒副反应。方法采用ACTL与常规化疗间隔进行的方案,选择20例晚期乳腺癌进行研究,记录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改善率和毒副反应。结果治疗后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75%,生活质量改善率为70%,与ACTL有关的主要毒副反应不明显。结论 ACTL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有效率和生活质量改善率较好,毒副反应可耐受。

    作者:陈维;魏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调节性T细胞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动态变化分析

    目的:分析调节性T细胞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中动态变化情况,为支气管哮喘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佛山市顺德区伦教医院收治的29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症治疗6个月,并检测治疗前后CK4+CK25+调节性T细胞、抗体、补体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CK4+CK25+调节性T细胞水平为(11.54±0.32)%,治疗后下降至(4.32±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IgG、IgM、IgA及CH50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3及C4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调节性T细胞水平随患者病情程度而发生动态变化,可作为病情评价的有效指标。

    作者:陈广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中药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通络饮在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收治的34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对照组实施单纯西医规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复方通络饮,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量表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量表评分值为(3.46±1.90)分,中医证候积分为(3.55±2.48)分,对照组分别为(5.50±3.76)、(5.52±3.86)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为64.7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西医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复方通络饮能够显著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NIHSS量表评分值、中医证候积分,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丽颖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及类风湿因子水平测定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及类风湿因子水平测定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郑州市骨科医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测定其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及类风湿因子水平,统计二者单独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敏感度以及二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结果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敏感度与类风湿因子敏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类风湿因子水平阳性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联合检测敏感度为95.8%,与前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水平及类风湿因子水平均可能存在阴性的情况,二者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诊断的敏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燕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消旋卡多曲、思密达、四连康联合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消旋卡多曲、思密达、四连康联合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选取开封市中心医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12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消旋卡多曲颗粒、思密达(蒙脱石散)、四连康,治疗组给予消旋卡多曲颗粒、思密达及四连康保留灌肠。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45.0%、96.4%,对照组分别为26.0%、67.3%;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消旋卡多曲颗粒、思密达、四连康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松江;李怡静;李相磊;李怡婷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河南医学研究杂志

河南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河南省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