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FOLFOX6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临床效果探析

罗显锋

关键词:FOLFOX6方案, 结直肠癌, 晚期
摘要:目的:分析FOLFOX6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襄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均给予FOLFOX6方案(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9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45例,部分缓解35例,病情稳定10例,总有效率为88.9%。治疗过程中出血恶心、呕吐4例,占4.4%,给予对症处理均好转,未影响后续化疗。结论采用FOLFOX6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临床效果较显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河南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蒙特卡洛模型的氟罗沙星临床合理化用药研究

    目的:通过对氟罗沙星的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 PK/PK)模型研究,优化氟罗沙星的临床佳给药方案。方法测定氟罗沙星对分离菌的低抑菌浓度值并结合单剂量药动学研究,求算给药后氟罗沙星AUC0~24/MIC的值。通过蒙特卡洛模拟确定不同剂量间的药效学关系,为临床致病菌药物治疗提供依据。结果低、中、高剂量氟罗沙星AUC0~24依次为5.3、6.5、7.4μg/ml;AUC0~∞为7.3、8.6、9.5 μg/ml,T1/2分别为18.6、17.5、20.2 h,表现为线性药动学特征。氟罗沙星对临床不同致病菌或同种致病菌不同菌株的敏感性即MIC范围从沙门氏菌属的﹤0.01~1.00到铜绿假单胞菌的0.05~10.00。结合药动学-药效学的蒙特卡洛模拟显示,300 mg氟罗沙星用药方案对黏质沙雷氏菌、大肠杆菌、不动杆菌和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的药效学累积反应分数即可达到90%以上;口服200 mg氟罗沙星即可实现对卡他莫拉菌和沙门氏菌属的药效学累积反应分数达到90%以上,其他菌种则需要给药量达到400 mg才能实现药效学累积反应分数达到90%以上。结论不同细菌感染所用氟罗沙星的剂量存在差异,对于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感染应当选用大剂量如400 mg/d方能达到满意治疗效果。

    作者:褚奇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ICU护理小组对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ICU护理小组对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巩义市中医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18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成立ICU护理小组,实施更加全面的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及护理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护理小组在危重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较好,且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韩玉香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中空螺纹钉治疗髌骨纵行骨折的效果分析

    目的:评估中空螺纹钉治疗髌骨纵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髌骨纵行骨折患者采用髌前切口行中空螺纹钉内固定术,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3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膝关节功能优10例(77%),良3例(23%),无骨不愈合及膝关节僵硬。所有患者未发生肺栓塞,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髌骨纵行骨折患者,中空螺纹钉固定牢固,可早期进行膝关节伸屈功能锻炼,避免膝关节僵硬,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是治疗髌骨纵行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冯磊;刘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肋骨骨折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扫描,将原始图像传入工作站,根据原始轴位图像,结合多层面重建术( MPR)和薄层多平面重组( CPR)、表面遮盖法(SSK)、容积再现(VR)技术进行诊断分析。结果40例患者中共检出110根肋骨发生骨折。单发11例(11根),多发30例(99根)。右侧36根,左侧74根。粉碎性骨折7根,凹陷性骨折22根,错位性骨折26根,线性骨折55根。结论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够提高肋骨骨折的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五嵩;王庆兵;郭玉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普宁华侨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90例晚期食管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疗组和单纯放疗组,各45例。单纯放疗组给予全程单纯放射治疗,同步放化疗组给予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同步放化疗组总缓解率为95.6%,单纯放疗组总缓解率为86.7%;同步放化疗组患者总缓解率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同步放化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1%,单纯放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9%,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庆成;陈树群;陈国能;方海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产后盆底肌训练对盆底功能的恢复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产后盆底肌训练对提高盆底肌力、改善尿失禁及盆腔脏器脱垂的效果。方法选取94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7人。观察组采用标准的盆底肌训练,每周进行2次,5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完成相关健康教育和练习产后操。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盆底肌力测定以及评价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脏器脱垂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盆底肌力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6.0%和89.4%,压力性尿失禁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9.6%和78.7%,盆腔脏器脱垂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7.4%和7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产后盆底肌训练对提高盆底肌力、改善尿失禁及盆腔脏器脱垂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董方华;杜丹;潘东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瑞舒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究瑞舒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广州市中医医院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收治的7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抗心力衰竭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以及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以及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 LVESV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显著调节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彭兰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显微镜检查在血细胞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显微镜检查在血细胞分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泌阳县人民医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接受显微镜血细胞检查的50例患者,应用抗凝静脉真空采血管采集静脉血标本,进行显微镜检查,分析显微镜检查结果。结果36例患者复检,17例患者的镜检结果出现异常,阳性率为47.2%。结论显微镜检查在血细胞分析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作者:王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腹腔镜逆行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护理体会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在腹腔镜逆行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商丘市长征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行腹腔镜逆行阑尾切除术治疗的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施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排气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逆行阑尾切除术围术期辅以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刘永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不同前列腺增生手术对男性性功能的影响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前列腺增生手术对男性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120例BP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 3组。A组患者行开放式手术,B组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C组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观察3组患者手术前后勃起功能及逆行射精情况。结果 A组患者术后性功能正常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且术后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组逆行射精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精囊炎、后尿道炎、睾丸炎、前列腺囊肿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手术比开放性手术对男性性功能影响较小,能有效改善患者性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安庚;张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肿瘤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肿瘤的临床价值及优越性。方法选取巩义市人民医院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86例结直肠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感染情况及术后肿瘤转移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感染率及术后肿瘤转移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肿瘤创伤小,患者痛苦小,术后感染少,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贺志敬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鼻渊糖浆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鼻渊糖浆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鼻渊糖浆、克拉霉素胶囊、口服及鼻用激素治疗10 d,对照组采用欧龙马滴剂、克拉霉素胶囊、口服及鼻用激素治疗10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29%,对照组为86.20%;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渊糖浆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文青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在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在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舞钢职工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4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肺门淋巴结清扫加肺切除术,治疗组给予系统性纵膈淋巴清扫加肺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除总数、淋巴结转移数以及转移率等。结果治疗组淋巴结转移率为61.27%,对照组淋巴结转移率为79.27%;治疗组淋巴结转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中有1例全肺切除患者术后2 a发生脑转移,1例全肺切除患者1 a后复发支气管残端癌,转移至隆突,全身多器官衰竭、死亡。3例患者出现对侧肺转移与肝转移。治疗组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发生同侧胸膜转移。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手术中系统性淋巴结清扫能够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以及转移率,提高长期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杨广恺;杨元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及类风湿因子水平测定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及类风湿因子水平测定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郑州市骨科医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测定其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及类风湿因子水平,统计二者单独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敏感度以及二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结果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敏感度与类风湿因子敏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类风湿因子水平阳性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联合检测敏感度为95.8%,与前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水平及类风湿因子水平均可能存在阴性的情况,二者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诊断的敏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燕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TP与CTF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TP与CTF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124例,随机分为TP组和CTF组,分别给予TP方案和CTF方案化疗,化疗结束后均接受手术治疗。化疗前采用彩超测量乳腺癌原发灶的大小,化疗过程中每2个周期测量1次原发灶和淋巴结的大小,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TP组有效率(82.26%)高于CTF组(7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组患者中56例(90.32%)出现白细胞下降,CTF组中54例(87.10%)出现白细胞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TP组Ⅲ度和Ⅳ度所占比例明显高于CTF组( P﹤0.05)。结论 TP与CTF方案都能够缩小乳腺癌原发病灶,TP方案效果更好,但其引起的Ⅱ度以上白细胞减少更为明显,需要进一步研究,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卢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不同AR状态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雄激素受体( androgen receptor,AR)与三阴性乳腺癌(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在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科接受新辅助化疗的75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使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R表达。所有患者在接受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治疗4个周期后行手术治疗,评价近期疗效,并比较不同AR状态TNBC患者无病生存期( KFS)及总生存期( OS)。结果在75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AR阳性率为30.8%(23/75),总 cCR率为34.7%,总 pCR率为30.7%。AR阴性组和 AR阳性组 cCR率分别为44.2%(23/52)和13.0%(3/23)(χ2=6.848,P=0.009);两组pCR率分别为40.4%(21/52)、4.3%(2/23)(χ2=7.531, P=0.006)。生存分析显示,AR阳性组3年无复发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低于AR阴性组。结论 AR阳性三阴性乳腺癌对蒽环类和紫杉类化疗不敏感,且预后差。检测AR表达有助于判断TNBC新辅助化疗疗效以及预后。

    作者:李永;田沛琦;崔树德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的成人免疫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和分析成年人首次接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后的免疫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于商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40名成年人的临床资料,比较其首针后第7个月和第12个月的机体免疫情况。结果40名接种对象首针后第7个月的HBsAb阳转率、免疫达标率、抗体几何平均浓度( GMC)明显高于第12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成年人接种乙肝疫苗达到全程免疫后的6个月,其体内HBsAb的衰减速度较快,因此有必要再次接种乙肝疫苗,以加强机体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

    作者:刘秋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河南省人民医院2012年4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7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人性化护理。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均有改善,观察组血糖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血糖控制率、低血糖复发率及护理干预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有利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稳定控制,减少低血糖等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文彬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小儿腹泻伴无热惊厥(电解质检查正常)的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小儿腹泻伴无热惊厥(电解质检查正常)的原因。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新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30例腹泻伴无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诊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儿中,20例病因为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占66.7%;7例患儿为病毒性脑炎,占23.3%;3例患儿为低血糖,占10.0%。结论儿童腹泻伴无热惊厥病因较多,且与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病毒性脑炎、低血糖等存在较大关系,而儿童腹泻伴无热惊厥的发生时间、脱水程度等也可从侧面提示病因,从而提高临床确诊率以及治疗效果。

    作者:傅洪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微创穿刺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穿刺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泌阳县中医院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方法分为微创穿刺术组与小骨窗开颅术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微创穿刺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小骨窗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经手术治疗14 d后,SSS、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微创穿刺组MRS、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相对于小骨窗开颅术,微创穿刺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效果较显著,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苏纪亭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河南医学研究杂志

河南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河南省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