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华;张磊;程广超;吴辉;王威;刘涛
目的:探讨“二胎政策”下剖宫产妇女再次妊娠的意愿及再次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随机抽取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接受孕前检查妇女共500例,调查因“二胎政策”有再次妊娠意愿妇女(含自然分娩与剖产史)所占比例,同时选取同期在住院二次待产孕妇(仅剖宫产史)240例,记录该组产妇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结果200例有再次妊娠意愿的妇女中,因“二胎政策”者占72.5%。同期240例再次妊娠孕妇中,阴道分娩成功152例,剖宫产88例。阴道分娩组产后2 h出血量较剖宫产组少,新生儿Apgar评分较高,体质量较重,住院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产后发热率明显低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剖宫产妇女再次妊娠意愿原因以“二胎政策”为主。严格掌握阴道试产指征下选择阴道分娩安全可行。
作者:李艳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自体T淋巴细胞免疫治疗-V基因转导( ACTL)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改善率和毒副反应。方法采用ACTL与常规化疗间隔进行的方案,选择20例晚期乳腺癌进行研究,记录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改善率和毒副反应。结果治疗后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75%,生活质量改善率为70%,与ACTL有关的主要毒副反应不明显。结论 ACTL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有效率和生活质量改善率较好,毒副反应可耐受。
作者:陈维;魏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机采血小板后献血者外周血细胞的变化情况,保障捐献者安全。方法随机选择51名机采血小板捐献者,对比分析机采血小板前后捐献者外周血液中WBC、RBC、Hct、HGB、RKW、PLT、MPV、PKW等指标。结果机采血小板后献血者WBC、RBC、Hct、HGB、PLT降低,MPV变大,PKW、RKW升高,但都在不影响捐献者个体健康的可控范围内,并且10 d后上述指标基本上都恢复到献血前的水平。结论机采血小板献血不会影响捐献者身体健康,可以促进骨髓的造血功能和血液的新陈代谢。
作者:贾春媛;赵庆伟;庞桂芝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比分析钬激光内切开术和开放手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2例输尿管狭窄患者,随机分为钬激光组和开放组,每组51例。钬激光组采用钬激光内切开术治疗,开放组采用开放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钬激光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开放组小( P﹤0.05)。钬激光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开放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钬激光组临床治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钬激光内切开术与开放手术方法在治疗输尿管狭窄中各具优点,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手术适应证选择手术方式。
作者:王国良;严兵;李晓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注射组织黏合剂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安阳县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例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均采用内镜下注射组织黏合剂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止血结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结果急诊治疗胃底静脉出血35例,成功止血33例,成功率为70%。择期行注射治疗32例,成功率为100.0%。排胶引起再出血9例,占9.0%。复发后出血5例。结论组织黏合剂注射治疗胃底静脉曲张可有效止血,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春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大剂量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在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濮阳市华龙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52例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观察组采用大剂量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不良反应率和整体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止血时间、输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05%)明显高于对照组(8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大剂量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路明房;南丽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管芯引导法经口盲探气管插管术”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3月接收“管芯引导法经口盲探气管插管术”的2300例全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气道评估情况、气管插管时间、插管成功率、插管操作引起的并发症及插管心血管应激反应发生率。结果 2300例患者中困难气道( WILSON综合评定﹥5分)者386例,占16.8%;气管插管时间为8~90 s,平均(17±6)s;气管插管成功率为98.7%,困难气道插管成功率为92.0%,其中插管失败者经纤维咽喉镜辅助插管成功;插管操作并发症发生率为1.6%,插管心血管反应发生率为1.2%。结论管芯引导法经口盲探气管插管术无须麻醉喉镜及特殊设备辅助,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安全可行,插管应激反应轻微,对于某些心脑血管疾病和插管困难患者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玉琴;王红国;盛翠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 PCT)和C反应蛋白( CRP)在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召陵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细菌感染组61例、非细菌感染组39例,和健康对照组(健康体检人员)30例分别进行血清PCT、CRP水平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与非细菌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细菌感染组血清PCT和CRP浓度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细菌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清PCT和CRP浓度轻度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和CRP联合检测可作为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鉴别诊断的指标。
作者:郑新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椎间盘射频消融术和经皮穿刺臭氧注射术两种微创介入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温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80例实行经皮穿刺臭氧注射术治疗,观察组60例实行椎间盘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1~24个月,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为78.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椎间盘射频消融术和经皮穿刺臭氧注射术均为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汾太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前列腺增生手术对男性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120例BP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 3组。A组患者行开放式手术,B组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C组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观察3组患者手术前后勃起功能及逆行射精情况。结果 A组患者术后性功能正常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且术后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组逆行射精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精囊炎、后尿道炎、睾丸炎、前列腺囊肿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手术比开放性手术对男性性功能影响较小,能有效改善患者性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安庚;张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比较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入路与经颞叶皮层入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市天津医院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B两组),每组60例。A组采用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入路开颅血肿清除术、B组采用显微镜下经颞中回入路开颅血肿清除术。随访1 a,采用日常生活能力( AKL)分级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A组(经外侧裂岛叶入路)60例患者中生存58例,其中AKL 1~2级23例,3级24例,4级11例,死亡2例。B组(经颞叶皮层入路)60例患者中生存57例,其中AKL 1~2级16例,3级18例,4级23例,死亡3例。A组手术效果较B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入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效果较经颞叶皮层入路好,手术创伤小,清除血肿彻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泰;翟博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Keyhole术式在造口旁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实施Keyhole术治疗的8例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旁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为48~162 min,平均106 min。疝环直径3~5 cm,平均4.2 cm。术中出血5~75 ml,平均20 ml。术后2例发生补片区域血清肿,经彩超引导下穿刺引流后痊愈,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感染。术后住院时间为4~8 d,平均6.5 d。术后随访3~24个月,2例复发。结论 Keyhole术式在腹腔镜造口旁疝修补术中安全、可行,早期的临床疗效较理想,但复发率高,远期效果差。
作者:王志凯;张超;张辉;梁鸿;郑伟;谢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恢复良好44例,中残32例,重残12例,植物生存8例,死亡20例。结论 KTIH预后较差,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显著降低KTIH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作者:王勇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成年人首次接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后的免疫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于商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40名成年人的临床资料,比较其首针后第7个月和第12个月的机体免疫情况。结果40名接种对象首针后第7个月的HBsAb阳转率、免疫达标率、抗体几何平均浓度( GMC)明显高于第12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成年人接种乙肝疫苗达到全程免疫后的6个月,其体内HBsAb的衰减速度较快,因此有必要再次接种乙肝疫苗,以加强机体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
作者:刘秋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鼻渊糖浆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鼻渊糖浆、克拉霉素胶囊、口服及鼻用激素治疗10 d,对照组采用欧龙马滴剂、克拉霉素胶囊、口服及鼻用激素治疗10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29%,对照组为86.20%;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渊糖浆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文青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尿毒症性心肌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尿毒性心肌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所有患者给予规律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同时给予控制高血压、抗贫血等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再给予曲美他嗪口服,疗程3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查指标包括LA、LVESK、LVEKK、LVPWT、IVST,并计算LVEF,测量E/A和FS。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的LA、LVESK、LVEKK、LVPWT、IVST均变小,LVEF、E/A和FS均变大( 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LA、LVESK、LVPWT、IVST、LVEF、E/A和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LVEKK较术前变大(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曲美他嗪可明显改善尿毒症性心肌病患者的心肌功能、抑制心室重构,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周进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温脾和胃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12月入周口市中医院治疗的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据就诊时间先后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行自拟温脾和胃汤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胃复安+吗丁啉+甲硝唑;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临床症状积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自拟温脾和胃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有确切疗效,临床可推广使用。
作者:张新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综合评估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10月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依据护理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在患者入院时、入院2周时分别进行综合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实施护理干预。于入院4周时分别依据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GQLI)、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s scale,PANS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并比较治疗期间两组患者自杀、暴力以及出逃等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GQLI和PAN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实施护理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GQLI评分均升高,PANSS评分均降低;研究组GQL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AN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风险事件发生率(4.9%)低于对照组(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住院期间不同时间段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可对现存或潜在的护理风险、护理问题进行早期识别,进而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减少风险事件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刘淑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重症肝炎患者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64例重症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给予所有患者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6.59%,对照组为58.5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素倩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鹤煤总医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2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采用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空腹及餐后2h血糖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可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包恩义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