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阴茎中线囊肿1例

项伟峻;杨晓军

关键词:囊肿, 阴茎中线
摘要:患者男,19 岁.因尿道口左侧囊肿10 年,于2010 年6 月20 日来我科就诊.10 年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尿道口左侧一囊肿,缓慢增大,无明显不适.既往史无特殊,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病史.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无异常.
临床皮肤科杂志相关文献
  • Kindler综合征

    报告1例Kindler综合征.患者男,54 岁.全身反复发生水疱、色素异常伴皮肤萎缩、手足角化性斑块6 年.面部及手部皮损日晒后加重,无明显自觉症状.患者出生和幼年时,无类似皮损发生.

    作者:何惟薇;胡康容;孙新芬;朱海泳;王侠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阴茎中线囊肿1例

    患者男,19 岁.因尿道口左侧囊肿10 年,于2010 年6 月20 日来我科就诊.10 年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尿道口左侧一囊肿,缓慢增大,无明显不适.既往史无特殊,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病史.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无异常.

    作者:项伟峻;杨晓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日光性角化病及皮肤鳞状细胞癌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受体表达及意义

    新近研究发现82.4%~97%的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附近皮肤有光线性角化病(AK)样改变[1].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紫外线照射是面部鳞癌和AK 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但是,在皮肤鳞癌发生过程中,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同样影响着鳞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龙庭凤;刘流;沈丽达;柴燕杰;何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咽喉部一期梅毒1例

    患者男,40 岁.因咽部不适伴右颈部肿块、低热1个月余就诊.患者1 个月前咽部疑被鱼刺卡过,第2天即感咽部不适,似有异物,未予重视,但数天后无意中发现右颈部一肿块,且出现每日午后到夜间有低热、乏力症状,遂至当地医院就诊,疑诊为慢性扁桃体炎,给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当晚畏寒、发热加重,T38 ℃,次日体温降至正常,继续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6 d,扁桃体肿大和颈部肿块无好转,间断有午后发热,高体温为38.2 ℃,至本市某医院就诊,右颈部行B 超检查:右颌下至右锁骨上见多个低回声团,有包膜,考虑右颈部占位(淋巴瘤? ),故转至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肿瘤科就诊,以右颈部包块待查(淋巴瘤? 鼻咽癌? )收入院诊治.

    作者:管海宏;车敦发;王靖华;马怛辉;金行藻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新生儿红斑狼疮4例临床分析

    报告4 例新生儿红斑狼疮.4 例患儿均有皮损,局限或全身分布,以头面、躯干及四肢末端为主,患儿及其母亲抗核抗体(ANA)、抗SSA抗体和(或)抗SSB 抗体阳性.心电图检查其中3 例未见心脏传导阻滞,1 例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未经治疗.4 例患儿皮损对症治疗数周后均自然消退.

    作者:杨苏;唐吟岫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伴巨大淋巴结病的窦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

    1 病历摘要患者女,40岁.因面部、躯干皮肤出现结节和斑块2年,于2010年3月2日来我科就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面部、躯干出现大小不一隆起性暗红色结节,皮损逐渐增多融合成斑块,尤以面部皮损变化明显,无自觉症状.曾在当地诊治(具体不详),因疗效不佳而来我院诊治.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作者:姚婉玉;梁伶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宫颈尖锐湿疣继发鳞状细胞癌1例

    患者女,51 岁.因阴道反复接触性出血5 年,于2010 年4月27 日于我院就诊.患者5 年前无明显诱因反复阴道接触性出血,一直羞于就诊,仅通过减少接触频率以控制症状.6 年前曾行子宫切除术(具体不详).

    作者:关杨;陶晓华;张芸;杨帆;洪福昌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多发性疣状鲍恩病

    报告1例表现为局限性多发性疣状鲍恩病.患者女,75 岁.左膝黑色丘疹2 年余.皮肤科检查:左膝多个密集分布的褐黑色皮角样皮损,部分融合成包块,顶端呈菜花状.组织病理检查示角化过度,棘层肥厚,伴乳头瘤样增生,表皮全层出现不典型角质形成细胞,可见角化不良细胞,细胞不典型,胞核大而深染,有的细胞质呈明显空泡状.镜下可见多个异常核分裂象.

    作者:华夏;姚明;张谊芝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小汗腺汗孔瘤1例

    患者男,32 岁.因左手掌尺侧结节缓慢增大5 年,于2010年6月4 日来我科就诊.5 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左手掌尺侧出现一红色结节,无疼痛及瘙痒,未予重视.此后皮损逐渐增至蚕豆大,并高出皮面,摩擦后易出血、结痂.近2年无明显增大.既往体健,患处无外伤史,否认有家族遗传病史及类似疾病史.体格检查:全身各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左手掌小鱼际尺侧缘见一约1 cm × 1 cm 鲜红色圆形结节,边界清楚,表面有褐色血痂及裂隙(图1A、B),质地中等,有轻微压痛,触之易出血.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变薄,肿瘤细胞替代表皮并向真皮增生(图2A).

    作者:姚丽萍;熊霞;徐基祥;杜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不同年龄的唇部纹理分析

    目的:初步探讨女性的唇部纹理在不同年龄段的特征和变化.方法:用临床评价和Photoshop7.0、VisioscanVC98 及面部图像分析仪共4种方法对263名中国女性唇部纹理表面形态及其相关客观参数进行分析.结果:①上唇:临床评分纹理数目在少年组与青年组、青年组与中年组、中年组与老年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hotoshop 直方图的中间值在少年组与青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Visioscan 熵值在少年组与青年组、青年组与中年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光滑度在少年组与青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SSA(skin surface analyser)深度值及分辨度在少年组与青年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②下唇:临床评分纹理数目、宽度及深度在少年组与青年组、中年组与老年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Visioscan 熵值、SSA 深度值及分辨度在中年组与老年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女性的唇部老化随着年龄增大,表现为唇纹增多、加深,变得不规则.下唇比上唇纹理增加的更多、加深的更明显,变得更加不规则.

    作者:阮靖;王学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酒渣鼻并发角膜炎

    报告1例酒渣鼻并发双眼角膜炎.患者女,54 岁.因面部红斑、丘疹、脓疱7 个月就诊.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检查均符合酒渣鼻.眼科检查显示双眼角膜炎.符合酒渣鼻并发角膜炎的诊断.

    作者:刘琬;杨敏;张春玲;常建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播散性浅表光线性汗孔角化病1例及家系调查

    先证者(Ⅲ3),女,49 岁.面部、颈部及前臂广泛分布棕褐色丘疹20 年,光照后皮损加重,于2010 年11 月12 日在我院就诊.无明显不适,患者平素体健,无其他疾病.系统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面部、颈部及前臂广泛分布棕褐色角化性丘疹,边缘隆起,中央平坦(图1A、B),绿豆至黄豆大.掌跖、黏膜以及臀部等非暴露部位未见皮损.

    作者:申杰;周文明;杨森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节段性金黄色苔藓4例

    报告4 例节段性金黄色苔藓.3男1 女,年龄18~41 岁.4 例患者均有典型的金黄色苔藓的皮损,位于四肢,呈节段性分布.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表皮正常,真皮浅层有致密的淋巴细胞呈带状浸润,并有红细胞溢出.真皮浅层有含铁血黄素沉积.临床上,该病需与其他色素性紫癜性皮病鉴别.

    作者:马东来;石秀艳;贾力;李红春;杜伟;方凯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毛囊角化病1例及家系调查

    毛囊角化病(keratosis follicularis)又称Darier 病,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病[1],人群患病率约为数万分之一.临床表现为脂溢性部位(胸腹部、腋窝、头面部等)的角化性丘疹,有时伴掌跖损害.多于20 岁前发病.日晒、潮湿可加重病情.组织学特征为棘层和角质层中的角化不良细胞形成圆体和谷粒,棘层松解形成裂隙,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2].我院近期诊治一家系毛囊角化病2 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礼宝;陈俊;翁立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间质性环状肉芽肿3例

    报告3 例间质性环状肉芽肿.1男2 女,年龄4~47 岁.3 例患者均有散在分布多片边界清楚的环状紫红色斑片,中央皮损消退,周边轻度隆起,部分皮损表面有少许鳞屑.组织病理检查显示真皮胶原纤维束间散在分布少量淋巴细胞和较多的组织细胞浸润,并可见少量多核巨细胞和局灶性胶原变性所致的黏液沉积.阿新蓝染色示胶原纤维束间有阳性物质沉积.组织病理上,该病需与其他间质性组织细胞肉芽肿性疾病鉴别.

    作者:马东来;石秀艳;方凯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阿维A治疗银屑病致维A酸综合征1例

    患者男,23 岁.因全身反复红斑、脓疱9 年,加重伴发热10d,于2010 年5 月28 日入院.患者因脓疱性银屑病反复发作,长期使用阿维A 治疗达9 年之久,每次皮损复发或加重即将阿维A 剂量增加至30 mg/d,皮损可明显消退达临床治愈.但当逐渐减量至10 mg/d 时,皮损复发.曾因反复发作8 次住院.既往有胃病史,对青霉素过敏.

    作者:武建勇;史飞;赵广;顾伟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257例儿童荨麻疹血清特异性过敏原IgE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寻荨麻疹患儿常见的过敏原种类,为其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ediwiss 公司AllergyScreenAnalytic GmbH 过敏原检测系统,对257 例荨麻疹患儿进行血清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和总IgE 检测,并在不同年龄组间进行比较.结果:257例荨麻疹患儿sIgE阳性142例(55.27%),总IgE阳性率69.65%.其中吸入性过敏原常见的依次为户尘螨18.68%、霉菌组合17.51%、猫毛皮屑4.67%、屋尘4.28%和狗毛皮屑3.89%;食物性过敏原中,常见的依次为牛奶28.79%、羊肉16.34%、牛肉7.00%、鸡蛋白5.45%和虾3.11%.比较<3 岁组、3~6 岁组和>6 岁组,户尘螨、猫毛皮屑、牛奶和羊肉sIgE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尘螨和霉菌是荨麻疹患儿主要的吸入性过敏原,牛奶、牛羊肉、鸡蛋白是荨麻疹患儿常见的食物性过敏原.血清sIgE检测为荨麻疹患儿提示了相关过敏原,可以针对性地回避相关过敏原.

    作者:刘晓依;陈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银屑病患者脂代谢紊乱与脂肪肝的相关性研究

    银屑病除有皮肤损害外,尚可并发高脂血症、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等[1].我们的前期临床研究表明,银屑病并发高脂血症与脂肪肝密切相关[2].银屑病患者体内存在脂代谢紊乱,为进一步探索其与脂肪肝的相关性,我们对2005 年1 月-2009 年6 月在我院住院的40 例40岁以上银屑病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

    作者:庞晓文;刘雯;杨雪琴;朱赛楠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皮肤混合瘤

    患者男,35 岁.主诉:面部皮疹2 个月.现病史:患者2 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于左侧鼻唇沟处出现一小结节,无自觉症状,2 个月来结节逐渐增大,遂于2010 年4 月来我科就诊.

    作者:刘琬;杨敏;常建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干细胞在皮肤科的应用

    由于干细胞具有多种分化潜能及高度增殖能力的生物学特性,使其日益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在色素障碍性皮肤病、遗传性皮肤病、红斑狼疮、蕈样肉芽肿、皮肤缺损、系统性硬化症、银屑病等皮肤科相关疾病中开展了多项干细胞的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马燕利;王永晨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