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马东来;晋红中;王宝玺
目的:观察308 nm氯化氙准分子激光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Xtrac颠峰准分子激光系统对77例白癜风患者不同部位共292处皮损进行治疗,每周1~2次.并观察疗效,达到3级色素恢复后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面颈部皮损起效快,其次为躯干部、四肢,褶皱部慢;年龄<18岁患者皮损起效快于年龄>18岁患者;不同性别、疾病分期、病程、皮肤类型患者的起效快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白癜风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其疗效与年龄、皮损部位有关.
作者:刁庆春;薛梅;桑小川;陈谊;谭励;阎国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我科于2005年1月-12月采用311 nm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联合阿昔洛韦静脉滴注治疗53例带状疱疹患者,并与红外线照射联合阿昔洛韦静脉滴注治疗作对照,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敬东;王飞;潘永正;戴星;陈玉霞;戚翠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患者女,42岁.7年前无明显诱因左耳后出现丘疹,初期为粟粒大小,逐渐增大,呈鲜红色,易破溃出血,偶感瘙痒.皮损逐渐增多,部分融合.近1周左耳后结节再次破溃出血,于2006年4月12日到我科就诊.
作者:张莹;张朝栋;卢凤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HZ)的发病特点、治疗与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9例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转归.结果:病程及PHN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初诊时间、治疗用药相关.结论:早期治疗、合理用药对缩短病程及防止PHN发生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冯和平;常建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患者男,68岁.因左侧面部肿块溃疡1年,于2005年8月16日在本院就诊.1年前患者左侧面部出现一个黄豆大结节,逐渐增大并溃破,在当地卫生所予以药物(具体用药不详)外用,治疗后皮损无好转.
作者:叶文静;秦兰英;邢卫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好发于青、中年妇女.老年人患SLE由于临床上少见且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被误诊.
作者:陈明玉;赵佳;孙乐栋;周洪波;张禁;曾抗;刁友涛;周再高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刺激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白介素(IL)-4和干扰素(IFN)-γ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和50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Hp抗体(Hp-IgG),随机选择2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Hp抗体阳性14例,Hp抗体阴性11例)、18名正常者(Hp抗体阳性9例,Hp抗体阴性9例),以Hp超声粉碎菌或植物血凝素(PHA)分别刺激其体外培养的PBMC,ELISA法检测PBMC培养上清中的IL-4和IFN-γ水平.结果:在Hp或PHA刺激下,Hp抗体阳性及Hp抗体阴性的慢性荨麻疹患者PBMC产生IL-4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IFN-γ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Hp抗体阳性患者)或无显著差异(Hp抗体阴性患者);但Hp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PBMC产生的IL-4及IFN-γ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入组的2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PBMC经Hp刺激,可导致Th细胞亚群失衡,Th2免疫应答占优势.
作者:蔡涛;李惠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患者男,48岁.主诉:双手、足关节反复疼痛伴皮下结节20年.现病史:患者20年前在饮酒后右足跖出现疼痛,在当地医院检查血尿酸偏高,高达690 μmol/L(正常值149~416 μmol/L).
作者:李福伦;徐蓉;王一飞;李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索白介素(IL)-22和IL-22相关的细胞因子受体在皮肤黑素瘤细胞中的生物学活性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方法:通过荧光素酶试验对信号转导子和催化子3(STAT3)活性的分析,观察IL-22与其受体(IL-22R)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基因转染技术和PCR检测,分析IL-22与IL-22R结合蛋白(IL-22BP)的相互关系.结果:IL-22与IL-10R、IL-22R结合后能够诱导信号转导子和STAT3活化.基因转染实验显示IL-22BP具有抑制IL-22活性的功能.结论:IL-22、IL-10R、IL-22R和IL-22BP在黑素瘤细胞中具有相互调节的作用.这种调节作用在皮肤黑素瘤的治疗中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作者:姜培红;元雄良治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扁平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一种皮肤病,好发于青少年,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于2005年1月-2006年5月采用5%咪喹莫特乳膏(商品名:明欣利迪,四川明欣药业有限公司)治疗扁平疣,并以基质作为对照,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蔡长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患者女,40岁.因口腔反复破溃,伴疼痛6年,全身散发红斑、结节、糜烂3年,于2006年5月至我科就诊.
作者:张洁;闫国富;刁庆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311 nm中波紫外线(UVB)现已成为治疗银屑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与宽谱UVB相比,窄谱UVB具有疗效好、缓解时间长等优点.近年来窄谱UVB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某些皮肤病已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采用窄谱UVB联合迪银片治疗寻常性银屑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万学峰;惠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报告1例植物光皮炎伴手指坏疽.患者女,51岁.进食野菜后在烈日下暴晒2 h,结果暴露部位出现非凹陷性水肿性红斑.数日后水肿处出现大片瘀斑,并结痂,手指出现疼痛、坏疽.经糖皮质激素、血管扩张剂治疗4周,黑痂多数脱落,坏疽面积不再扩大.
作者:李峰;马东来;晋红中;王宝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患者男,67岁.因腹部皮肤结节不断复发50年,于2006年6月来我科就诊.患者50年前起无明显诱因腹部皮肤出现结节,逐渐增至鸽蛋大,无痛痒等不适,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脂肪瘤,予以手术切除,未作组织病理检查.
作者:倪通;车敦发;吴波;倪容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红斑狼疮是一谱系疾病,临床上常见的有盘状红斑狼疮、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在该类疾病的诊断、分类及预后判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各种类型红斑狼疮皮损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及狼疮带试验结果进行概述,并对几种少见的红斑狼疮亚型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作一简要介绍.
作者:廖文俊;樊平申;胡雪慧;王胜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患者男,37岁.面部、四肢皮肤出现黄色丘疹及斑块20年,于2006年4月19日来我院就诊.
作者:杨晓红;赵凤莲;王洋;李华;王巍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报告1例单发性纤维毛囊瘤.患者男,68岁.右侧鼻翼外下方出现疣状增生物4年,无自觉症状.增生物组织病理学检查:真皮内可见由基底样细胞组成的瘤细胞索或细胞团,互相吻合交织成网状团块,嵌于纤维性间质中.诊断:单发性纤维毛囊瘤.
作者:杨宪鲁;袁伟;王海燕;张信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患者女,21岁.因左臀部片状斑块伴触痛1个月,于2006年4月11日来我院就诊.患者出生时左臀部一处皮肤肤色略深,无自觉症状,未予以治疗.
作者:郑军;徐丽敏;纪华安;肖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报告1例以丘疹和斑块为主要表现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男,79岁.因胃溃疡、血红蛋白降低住院治疗.入院后3 d开始发热,头面部与躯干部出现散在的红色丘疹和斑块,外周血及骨髓检查符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额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中下层弥漫性炎性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组织细胞为主,散在核尘和异形细胞.
作者:徐顺明;曹艳云;张彬;王登山;费晓春;周贤琼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报告1例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男,61岁.因头痛、发热、视力及听力下降3个月就诊,检查发现双眼急性色素膜炎.1个月后面部出现色素脱失斑以及部分头发变白.
作者:常建民;石超;傅裕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