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峥;张郁;李恒进
我们于2002年8月-2003年6月应用咪唑斯汀(皿治林)和复方硝酸益康唑乳膏(派瑞松)(均为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产品)联合治疗137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晓红;曹碧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患儿男,2岁.因口角脓疱2周,发热伴面颈部皮肤剥脱4 d于2003年4月21日入住我院.患儿2周前无明显诱因右口角出现黄豆大脓疱、糜烂伴渗出,在当地医院给予对症处理后无明显疗效.入院前4 d出现全身皮肤红斑、面颈部皮肤小水疱及皮肤剥脱,同时伴有高热,体温39.5℃,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无效而转入我院.患儿系足月顺产,家族中无类似患者.
作者:樊平申;廖文俊;高天文;付萌;党育平;胡雪慧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报告1例掌黑癣.患者男,64岁.右手大鱼际出现黑色斑疹4年,无自觉症状,夏季发作,冬季可自愈.真菌镜检见棕色分隔菌丝,真菌培养见黑色酵母样菌落,镜下为棕色分隔菌丝,大量厚壁孢子.用5%水杨酸乙醇和硝酸咪康唑(达克宁)乳膏治疗2周后皮疹消退.
作者:戴迅毅;张海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患者女,46岁.因面部、躯干、四肢皮肤色素沉着,疣状增生伴瘙痒1年半于2003年4月来我科就诊.
作者:徐健;刘玲;何黎;吕昭萍;杨志华;万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报告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予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治疗后并发腹膜炎2例.例1行剖腹探查术后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例2给予抗感染、糖皮质激素、抗凝等治疗后症状缓解.对伴腹水、低蛋白血症的SLE行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并发的腹膜炎,应以保守治疗为主.
作者:阎衡;叶庆佾;向明明;宋志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我院2001年1月-2003年7月采用冷冻方法治疗肛周大面积尖锐湿疣(CA)8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兰;李香莲;陆树伯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毛囊角化病是一种临床上较少见的皮肤病.我科曾于2002年用阿维A酸(商品名:新体卡松,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治疗2例毛囊角化病患者,并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涵;郑捷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患者女,18岁.颞部脱发6个月,发干上有淡白色半透明聚集物15年.脱发区主要在额部及双侧颞部,枕部未受累.在脱发区边缘,长发的中间或近端有白色的小结节包绕毛干,约0.5~4.0 mm长,可沿着发干移动.患者连续11年将头发盘在头顶部,并扎得很紧.有5年头发根部扎紧成马尾巴发型.就诊后,未用任何药物,仅将头发剪短、散开,约3个月后,发干套状物消失,颞部毛发基本恢复正常密度.
作者:张汝芝;朱文元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A酸(ATRA)对内皮细胞的作用,明确其抗血管新生作用的机制.方法: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ATRA对于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迁移实验和体外管腔形成实验观测ATRA对内皮细胞迁移及管腔形成能力的影响,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TRA对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ATRA明显抑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的内皮细胞增殖,并导致内皮细胞迁移及管腔形成能力下降,同时可诱导内皮细胞的凋亡.结论:ATRA可以直接作用于内皮细胞,通过抑制其增殖、迁移及管腔形成,以及诱发内皮细胞凋亡而发挥其抗血管新生作用.
作者:邓辉;阎春林;严淑贤;胡跃;徐昱;金锡鹏;廖康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入组的36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组120例)、对照1组(0.02%丙酸氯倍他索霜组120例)和对照2组(0.05%全反式维A酸霜组120例),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方法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连续用药4周.结果:3组患者的痊愈率分别为48.33%、18.33%和3.48%,有效率分别为92.50%、50.83%和31.30%.组间比较(试验组与对照1组比较,试验组与对照2组比较)显示,痊愈率和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试验组和对照1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轻微,对照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7%,有3例因不良反应较重中途停止治疗.结论: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外用药,其疗效优于单用丙酸氯倍他索霜或全反式维A酸霜.
作者:毕志刚;倪容之;秦万章;顾军;庞传超;于浩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我科2002年4月-2003年1月采用阿维A酸(商品名:新体卡松,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治疗脓疱性银屑病和(或)红皮病性银屑病、毛发红糠疹继发的红皮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将我们治疗的8例患者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罗燕;陈连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南京地区正常人窄谱中波紫外线的小红斑量(MED)值及其与性别、皮肤日光反应类型、年龄等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日光模拟器,对103名健康自愿者进行窄谱及广谱中波紫外线的MED测定.结果:窄谱中波紫外线MED为(661.2±183.3)mJ/cm2.除皮肤日光反应类型外,其他因素对MED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南京地区窄谱中波紫外线MED值接近国外报道的600~800mJ/cm2.MED值与性别、年龄大小无直接关系,与皮肤日光反应类型、广谱中波紫外线的MED有关.
作者:冯舸;张美华;毕志刚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我们于1999-2001年采用阿维A酸(商品名:新体卡松,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治疗16例银屑病及红皮病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治疗结果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贾虹;陈敏;盛楠;曹元华;刘训荃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患者男,17岁.因全身反复出现水疱糜烂伴瘙痒17年,于2003年5月22日收住我院.其父诉患者出生时左小腿伸侧大片皮肤缺失,40 d后皮肤表面反复出现水疱、大疱,疱易破,约1周后可自行愈合.疱多发生在肘膝关节伸侧、颈部、腋下等易受摩擦的部位.冬轻夏重.随着年龄的增长发作程度及频率有所下降.父母非近亲结婚,其妹体健,家族中无类似患者.
作者:赵会平;肖嵘;李亚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阿维A酸(新体卡松)治疗前后银屑病患者血清中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初步探讨新体卡松的抗炎及免疫调节机制.方法:采用新体卡松[0.75 mg/(kg·d)]口服治疗6例严重银屑病,症状缓解后,剂量逐渐减为0.50、0.25 mg/(kg·d)服用,维持剂量为10 mg/d.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血清中TNF-α水平及其生物学活性,并与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6例患者均达到临床治愈,平均起效时间为(9.83±1.72)d;平均痊愈时间为(105.50±23.08)d;正常人血清TNF-α浓度为(0.55±1.34)pg/mL,生物学活性为(2.22±3.59)%;而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TNF-α浓度分别为(76.49±42.27)pg/mL、(12.50±7.67)pg/mL,生物学活性分别为(68.82±8.00)%、(20.72±8.94)%;与正常人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新体卡松治疗严重银屑病患者的效果较好,可能是通过抑制TNF-α的形成而起到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冯峥;张郁;李恒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报告1例白念珠菌引起的皮肤黏膜念珠菌病.患儿女,7岁.全身散在丘疹5年,加重伴掌指疣状增生1年,同时出现口腔黏膜、皮肤及甲板损害,双手掌疣状赘生物,手指末节残缺、变形.口腔黏膜白斑、背部皮损组织及粪便真菌培养均为白念珠菌生长.皮肤组织病理改变为表皮角化明显,角质层中查见大量真菌菌丝.经伊曲康唑、制霉菌素等药治疗后,皮损逐渐好转.
作者:陈征;李薇;熊琳;周光平;汪盛;代亚林;冉玉平;郭在培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简述皮肤老化原因及临床表现.为了延缓皮肤老化,应综合防治:注意膳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解除精神压力,预防日光的慢性损害,外用防皱延缓衰老的化妆品或药物,采用激光光子嫩肤技术治疗等.
作者:王家璧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患者男,48岁.颈部丘疹3个月,无自觉症状,丘疹呈圆形或卵圆形,黄白色,直径2~3 mm,质硬.组织病理改变为真皮中上部胶原纤维增生、致密、排列不规则,诊断为颈部白色纤维性丘疹病.
作者:王大光;朱文元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患者男,51岁.主诉:全身红斑、丘疹、水疱、鳞屑伴瘙痒1个月余.现病史: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在腹部、背部出现散在的红斑、丘疹伴瘙痒.当地卫生院诊断为过敏性皮炎,给予马来酸氯苯那敏、维生素C口服,外用曲安奈德尿素软膏等治疗,无明显疗效,皮疹逐渐增多,渐波及全身.既往身体健康,无类似皮疹史.家族中亦无类似患者.
作者:徐素芹;丁政云;高顺强;林元珠;张增强;李彦群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病例资料病史:患者男,48岁.因面部、腰部无痛性浸润性斑块1年余于2002年11月来我院就诊.
作者:傅志宜;车雅敏;周之海;邢卫斌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