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如何延缓皮肤老化

王家璧

关键词:老化, 皮肤
摘要:简述皮肤老化原因及临床表现.为了延缓皮肤老化,应综合防治:注意膳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解除精神压力,预防日光的慢性损害,外用防皱延缓衰老的化妆品或药物,采用激光光子嫩肤技术治疗等.
临床皮肤科杂志相关文献
  • 如何延缓皮肤老化

    简述皮肤老化原因及临床表现.为了延缓皮肤老化,应综合防治:注意膳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解除精神压力,预防日光的慢性损害,外用防皱延缓衰老的化妆品或药物,采用激光光子嫩肤技术治疗等.

    作者:王家璧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CREST综合征发射性计算机断层扫描全身骨显像1例

    1病历摘要患者女,32岁.因躯干、四肢皮肤发紧变硬,皮肤结节2年于2003年6月入住我科.

    作者:王然;陆东庆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例

    患儿男,2岁.因口角脓疱2周,发热伴面颈部皮肤剥脱4 d于2003年4月21日入住我院.患儿2周前无明显诱因右口角出现黄豆大脓疱、糜烂伴渗出,在当地医院给予对症处理后无明显疗效.入院前4 d出现全身皮肤红斑、面颈部皮肤小水疱及皮肤剥脱,同时伴有高热,体温39.5℃,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无效而转入我院.患儿系足月顺产,家族中无类似患者.

    作者:樊平申;廖文俊;高天文;付萌;党育平;胡雪慧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沙利度胺治疗不同类型红斑狼疮皮损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thalidomide)对不同类型红斑狼疮(LE)皮肤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6例不同类型的LE患者,包括慢性皮肤型红斑狼疮(CCLE)19例,深部红斑狼疮(LEP)2例,红斑狼疮-扁平苔藓综合征(LE-LP)2例,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7例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6例.患者口服沙利度胺,初始剂量为100~150 mg/d,2周后根据疗效反应酌情减量,后维持量为12.5~25 mg/d;疗程6~8个月.结果:各型LE患者的皮肤损害均对沙利度胺有良好反应,56例中有41例皮损痊愈,近期治愈率达73.2%,复发率为21.9%.结论:沙利度胺对各型LE皮肤损害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江珊;童汉云;张黎峰;徐世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冷冻治疗大面积肛周尖锐湿疣临床分析

    我院2001年1月-2003年7月采用冷冻方法治疗肛周大面积尖锐湿疣(CA)8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兰;李香莲;陆树伯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巨细胞动脉炎1例

    报告1例巨细胞动脉炎.患者男,80岁.因头面部皮下结节伴疼痛1个月余入院.皮肤科检查:前额、双侧颞部有条索状皮下结节,有轻微触痛,双眼视物模糊.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符合巨细胞动脉炎改变,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病情好转.

    作者:樊平申;廖文俊;高天文;党育平;李春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阿维A酸治疗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及血清α-肿瘤坏死因子的检测

    目的:观察阿维A酸(新体卡松)治疗前后银屑病患者血清中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初步探讨新体卡松的抗炎及免疫调节机制.方法:采用新体卡松[0.75 mg/(kg·d)]口服治疗6例严重银屑病,症状缓解后,剂量逐渐减为0.50、0.25 mg/(kg·d)服用,维持剂量为10 mg/d.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血清中TNF-α水平及其生物学活性,并与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6例患者均达到临床治愈,平均起效时间为(9.83±1.72)d;平均痊愈时间为(105.50±23.08)d;正常人血清TNF-α浓度为(0.55±1.34)pg/mL,生物学活性为(2.22±3.59)%;而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TNF-α浓度分别为(76.49±42.27)pg/mL、(12.50±7.67)pg/mL,生物学活性分别为(68.82±8.00)%、(20.72±8.94)%;与正常人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新体卡松治疗严重银屑病患者的效果较好,可能是通过抑制TNF-α的形成而起到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冯峥;张郁;李恒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头面部血管肉瘤1例

    患者女,67岁.头皮、前额起紫红色斑块半年,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血管肉瘤改变,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CD34、第Ⅷ因子(F8RA)、波形蛋白(vimentin)等均阳性,证实为血管肉瘤.

    作者:渠涛;王宝玺;方凯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依巴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试验研究

    目的:评估国产依巴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方法对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进行Ⅱ期临床试验,并与西替利嗪进行对照.结果:共观察患者136例,依巴斯汀组69例,西替利嗪组67例,依巴斯汀组的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91.3%和63.8%,而西替利嗪组分别为87.9%和65.2%,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依巴斯汀组症状积分下降指数为0.79±0.26,而西替利嗪组为0.76±0.29,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轻至中度困倦和口干.结论:依巴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安全有效,其疗效及不良反应与西替利嗪相似.

    作者:支玉香;张宏誉;岳凤敏;李宏;孙劲旅;顾建青;王瑞琦;毕志刚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阿维A酸治疗毛囊角化病2例

    毛囊角化病是一种临床上较少见的皮肤病.我科曾于2002年用阿维A酸(商品名:新体卡松,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治疗2例毛囊角化病患者,并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涵;郑捷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重组干扰素α-2b乳膏联合维A酸霜外用治疗扁平疣40例

    我科于2003年4-10月应用重组干扰素α-2b乳膏(商品名:安达芬乳膏,安徽安科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和0.1%维A酸霜(重庆华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治疗扁平疣取得满意疗效,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玉湘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伊曲康唑加咪康唑栓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临床疗效观察

    我们于2000-2002年对我院确诊的157例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采用伊曲康唑(斯皮仁诺)加咪康唑(达克宁)栓(均为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产品)治疗,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斌;夏汝山;余春艳;王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治疗寻常性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入组的36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组120例)、对照1组(0.02%丙酸氯倍他索霜组120例)和对照2组(0.05%全反式维A酸霜组120例),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方法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连续用药4周.结果:3组患者的痊愈率分别为48.33%、18.33%和3.48%,有效率分别为92.50%、50.83%和31.30%.组间比较(试验组与对照1组比较,试验组与对照2组比较)显示,痊愈率和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试验组和对照1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轻微,对照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7%,有3例因不良反应较重中途停止治疗.结论: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外用药,其疗效优于单用丙酸氯倍他索霜或全反式维A酸霜.

    作者:毕志刚;倪容之;秦万章;顾军;庞传超;于浩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颈部白色纤维性丘疹病1例

    患者男,48岁.颈部丘疹3个月,无自觉症状,丘疹呈圆形或卵圆形,黄白色,直径2~3 mm,质硬.组织病理改变为真皮中上部胶原纤维增生、致密、排列不规则,诊断为颈部白色纤维性丘疹病.

    作者:王大光;朱文元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腹膜炎2例分析

    报告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予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治疗后并发腹膜炎2例.例1行剖腹探查术后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例2给予抗感染、糖皮质激素、抗凝等治疗后症状缓解.对伴腹水、低蛋白血症的SLE行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并发的腹膜炎,应以保守治疗为主.

    作者:阎衡;叶庆佾;向明明;宋志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阿维A酸治疗脓疱性银屑病及红皮病

    我科2002年4月-2003年1月采用阿维A酸(商品名:新体卡松,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治疗脓疱性银屑病和(或)红皮病性银屑病、毛发红糠疹继发的红皮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将我们治疗的8例患者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罗燕;陈连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阿维A酸治疗银屑病及红皮病临床疗效分析

    我们于1999-2001年采用阿维A酸(商品名:新体卡松,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治疗16例银屑病及红皮病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治疗结果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贾虹;陈敏;盛楠;曹元华;刘训荃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全反式维A酸体外抗血管新生作用机制的探讨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A酸(ATRA)对内皮细胞的作用,明确其抗血管新生作用的机制.方法: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ATRA对于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迁移实验和体外管腔形成实验观测ATRA对内皮细胞迁移及管腔形成能力的影响,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TRA对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ATRA明显抑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的内皮细胞增殖,并导致内皮细胞迁移及管腔形成能力下降,同时可诱导内皮细胞的凋亡.结论:ATRA可以直接作用于内皮细胞,通过抑制其增殖、迁移及管腔形成,以及诱发内皮细胞凋亡而发挥其抗血管新生作用.

    作者:邓辉;阎春林;严淑贤;胡跃;徐昱;金锡鹏;廖康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重症剥脱性皮炎型药疹1例

    患者男,65岁.因全身红斑、脱屑2个月于2003年4月11日收住我院.患者2个月前因上呼吸道感染,静脉滴注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等抗生素,口服安乃近,3 d后胸腹部出现红斑,并迅速波及全身,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药疹,给予口服泼尼松30mg/d,雷公藤多苷60mg/d,皮损逐渐好转.但在药物减量的过程中皮损渐加重.

    作者:夏济平;李晓涛;吴迪;范志莘;毕志刚;范卫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表现为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

    报告1例表现为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患者男,36岁.因上呼吸道感染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及静脉滴注头孢拉定,5 d后全身起红斑、脓疱,多数脓疱融合成脓湖,表皮大片脱落,呈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表现,组织病理检查符合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诊断,予以糖皮质激素及万古霉素等治疗后皮损痊愈.

    作者:王云;陈剑;吴艳;涂平;李若瑜;朱学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