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陈剑;吴艳;涂平;李若瑜;朱学骏
我们于2002年8月-2003年6月应用咪唑斯汀(皿治林)和复方硝酸益康唑乳膏(派瑞松)(均为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产品)联合治疗137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晓红;曹碧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简述皮肤老化原因及临床表现.为了延缓皮肤老化,应综合防治:注意膳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解除精神压力,预防日光的慢性损害,外用防皱延缓衰老的化妆品或药物,采用激光光子嫩肤技术治疗等.
作者:王家璧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患者男,65岁.因全身红斑、脱屑2个月于2003年4月11日收住我院.患者2个月前因上呼吸道感染,静脉滴注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等抗生素,口服安乃近,3 d后胸腹部出现红斑,并迅速波及全身,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药疹,给予口服泼尼松30mg/d,雷公藤多苷60mg/d,皮损逐渐好转.但在药物减量的过程中皮损渐加重.
作者:夏济平;李晓涛;吴迪;范志莘;毕志刚;范卫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我们于1999-2001年采用阿维A酸(商品名:新体卡松,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治疗16例银屑病及红皮病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治疗结果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贾虹;陈敏;盛楠;曹元华;刘训荃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和基底细胞癌(BCC)组织中β-转化生长因子1(TGF-β1)及其受体1(TβR-Ⅰ)表达与临床、组织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ABC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8例皮肤SCC和41例BCC手术切除标本中TGF-β1和TβR-Ⅰ的表达.结果:SCC中TGF-β1、TβR-Ⅰ表达明显高于BCC(P<0.05);高分化SCC中TβR-Ⅰ表达明显上调(P<0.05),但TGF-β1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SCC和BCC中TGF-β1与TβR-Ⅰ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39,P<0.001;r=0.716,P<0.001),但其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发病部位、病灶、淋巴结转移及BCC侵袭性无关(P>0.05).结论:TGF-β1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侵袭性及淋巴结转移无关.
作者:马泽;樊翌明;吴志华;李顺凡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临床资料:35例均为2001年1月-2003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成人水痘(VA)患者,符合成人VA诊断标准[1].其中男23例(65.7%),女12例(34.3%).汉族人33例,藏族人2例.年龄以18~25岁多,共28例(80%).好发季节以4、5、6月份为主,其次为10、11月.9月与12月未发现成人VA住院病例.
作者:杨雁;王尚兰;薛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报告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予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治疗后并发腹膜炎2例.例1行剖腹探查术后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例2给予抗感染、糖皮质激素、抗凝等治疗后症状缓解.对伴腹水、低蛋白血症的SLE行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并发的腹膜炎,应以保守治疗为主.
作者:阎衡;叶庆佾;向明明;宋志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角蛋白K14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人角质形成细胞(KC)体外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脂质体将人工合成的正义、反义及错配K14寡核苷酸基因片段导入体外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应用细胞生长抑制实验、透射电镜(TEM)和流式细胞仪(FCM)检测ASODN对角质形成细胞的增生、超微结构改变和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结果:脂质体介导的K14反义寡核苷酸组KC增殖活性受到明显抑制;电镜下可见KC增殖活性受到抑制的改变,角蛋白合成明显减少;流式细胞仪检测见细胞周期发生明显改变,G1期细胞百分率上升,S期细胞百分率下降.而正义寡核苷酸组、错义寡核苷酸组及空白对照组均无此改变.结论:K14反义寡核苷酸可抑制KC体外增殖活性,应用反义寡核苷酸技术封闭K14基因,有望为银屑病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陈玉欣;王刚;樊建勇;曹云新;刘玉峰;高天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病历摘要患者女,32岁.因躯干、四肢皮肤发紧变硬,皮肤结节2年于2003年6月入住我科.
作者:王然;陆东庆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报告1例POEMS综合征,以肌无力、全身皮肤变黑、硬肿为主要症状入院,入院后发现有多发性神经病变、内分泌改变、淋巴结肿大、心脏增大、球蛋白增高等系统受累,符合POEMS综合征5项主征.
作者:施为;谢红付;饶汉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51岁.因全身皮肤增厚、发硬13年,双下肢肿胀伴胸闷1个月于2001年3月收入我院.
作者:姜薇;余进;季素珍;涂平;朱学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关节炎性银屑病(psoriatic anhriis,PsA)作为一种独立的临床疾病而存在,但因其临床表现多样化及目前对该病尚无统一的定义而增加了对该病研究的困难.除了导致银屑病或关节炎症状的因素之外,PsA可能还存在其独特的易感因素.遗传因素和(或)环境因素可能是其重要病因,该文就近年来关于PsA遗传易感因素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邓俐;张堂德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近年来,我科应用1%联苯苄唑乳膏(北京四环制药厂)治疗足癣48例,并以3%克霉唑软膏作为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志刚;李岩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患儿男,2岁.因口角脓疱2周,发热伴面颈部皮肤剥脱4 d于2003年4月21日入住我院.患儿2周前无明显诱因右口角出现黄豆大脓疱、糜烂伴渗出,在当地医院给予对症处理后无明显疗效.入院前4 d出现全身皮肤红斑、面颈部皮肤小水疱及皮肤剥脱,同时伴有高热,体温39.5℃,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无效而转入我院.患儿系足月顺产,家族中无类似患者.
作者:樊平申;廖文俊;高天文;付萌;党育平;胡雪慧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阿维A酸(新体卡松)治疗前后银屑病患者血清中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初步探讨新体卡松的抗炎及免疫调节机制.方法:采用新体卡松[0.75 mg/(kg·d)]口服治疗6例严重银屑病,症状缓解后,剂量逐渐减为0.50、0.25 mg/(kg·d)服用,维持剂量为10 mg/d.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血清中TNF-α水平及其生物学活性,并与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6例患者均达到临床治愈,平均起效时间为(9.83±1.72)d;平均痊愈时间为(105.50±23.08)d;正常人血清TNF-α浓度为(0.55±1.34)pg/mL,生物学活性为(2.22±3.59)%;而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TNF-α浓度分别为(76.49±42.27)pg/mL、(12.50±7.67)pg/mL,生物学活性分别为(68.82±8.00)%、(20.72±8.94)%;与正常人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新体卡松治疗严重银屑病患者的效果较好,可能是通过抑制TNF-α的形成而起到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冯峥;张郁;李恒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报告1例白念珠菌引起的皮肤黏膜念珠菌病.患儿女,7岁.全身散在丘疹5年,加重伴掌指疣状增生1年,同时出现口腔黏膜、皮肤及甲板损害,双手掌疣状赘生物,手指末节残缺、变形.口腔黏膜白斑、背部皮损组织及粪便真菌培养均为白念珠菌生长.皮肤组织病理改变为表皮角化明显,角质层中查见大量真菌菌丝.经伊曲康唑、制霉菌素等药治疗后,皮损逐渐好转.
作者:陈征;李薇;熊琳;周光平;汪盛;代亚林;冉玉平;郭在培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南京地区正常人窄谱中波紫外线的小红斑量(MED)值及其与性别、皮肤日光反应类型、年龄等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日光模拟器,对103名健康自愿者进行窄谱及广谱中波紫外线的MED测定.结果:窄谱中波紫外线MED为(661.2±183.3)mJ/cm2.除皮肤日光反应类型外,其他因素对MED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南京地区窄谱中波紫外线MED值接近国外报道的600~800mJ/cm2.MED值与性别、年龄大小无直接关系,与皮肤日光反应类型、广谱中波紫外线的MED有关.
作者:冯舸;张美华;毕志刚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我们于2000-2002年对我院确诊的157例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采用伊曲康唑(斯皮仁诺)加咪康唑(达克宁)栓(均为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产品)治疗,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斌;夏汝山;余春艳;王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患者男,17岁.因全身反复出现水疱糜烂伴瘙痒17年,于2003年5月22日收住我院.其父诉患者出生时左小腿伸侧大片皮肤缺失,40 d后皮肤表面反复出现水疱、大疱,疱易破,约1周后可自行愈合.疱多发生在肘膝关节伸侧、颈部、腋下等易受摩擦的部位.冬轻夏重.随着年龄的增长发作程度及频率有所下降.父母非近亲结婚,其妹体健,家族中无类似患者.
作者:赵会平;肖嵘;李亚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thalidomide)对不同类型红斑狼疮(LE)皮肤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6例不同类型的LE患者,包括慢性皮肤型红斑狼疮(CCLE)19例,深部红斑狼疮(LEP)2例,红斑狼疮-扁平苔藓综合征(LE-LP)2例,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7例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6例.患者口服沙利度胺,初始剂量为100~150 mg/d,2周后根据疗效反应酌情减量,后维持量为12.5~25 mg/d;疗程6~8个月.结果:各型LE患者的皮肤损害均对沙利度胺有良好反应,56例中有41例皮损痊愈,近期治愈率达73.2%,复发率为21.9%.结论:沙利度胺对各型LE皮肤损害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江珊;童汉云;张黎峰;徐世正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