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红;毛舒和
目的:探讨血清中α-干扰素(IFN-α)水平变化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狼疮性肾炎(LN)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对36例SLE患者(含29例LN患者)和1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血清IFN-α水平检测,比较分析其与SLE活动指数(SLEDAI),肾脏组织病理活动指数(AI),抗dsDNA,补体C3,白细胞计数的相关性.结果:SLE患者血清IFN-α水平活动期为284.2 pg/mL,静止期为160.3 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1.8 pg/mL(P<0.05),并且活动期高于静止期(P<0.01).血清IFN-α水平与SLEDAI呈正相关(r=0.6101,P<0.05),AI≥8的患者为264.3 pg/mL,明显高于AI<8患者的202.4 pg/mL(P<0.01).结论:检测SLE血清中IFN-α水平可作为活动敏感指标之一.
作者:李智铭;徐世正;章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临床资料:患者男,32岁,全身泛发性红斑鳞屑10年.患者10年前于右手小指指间关节屈侧、左背部皮肤出现淡红色丘疹,无自觉症状,皮损逐渐扩大,表面附棕褐色鳞屑,未作特殊治疗.
作者:周辉谱;林宝珠;李希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前我国慢性荨麻疹患者逐渐增多,本病病因复杂,治疗困难棘手,治疗时原则上应首先寻找病因并加以去除.
作者:杨斌;刁庆春;钟白玉;林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患者男,45岁,工人.因左鼻翼部起淡红色肿块4年就诊.患者于4年前发现左鼻翼部淡红色丘疹,如绿豆大小,不痛不痒,因而未引起重视,以后丘疹逐渐增大,形成肿块.
作者:林挺;罗中权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新生儿红斑狼疮(NLE)是发生于胎儿及新生儿期的一种少见的综合征.为了解本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对5例NLE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及随访,并结合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国内NLE的临床表现及预后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国内NLE以皮肤表现为主,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发病率较低,提示NLE的临床表现可能有种族特异性.
作者:张立新;马琳;赵佩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笔者从2001年6~9月对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3种西替利嗪进行治疗,并观察3种药物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作者:徐慧珍;施若非;林麟;杨雪源;黄懿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老年皮肤的表皮与真皮变薄,表、真皮交界处界面变平,黑素细胞和朗格汉斯细胞减少,真皮体积可减少20%左右,皮肤附属器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和减退,致使表皮更替速率、修复速率变慢,对损伤的反应、屏障功能、清除化学物质速率、感觉功能、血管反应性、体温调节能力均有所下降.因此老年人易患皮肤干燥、瘙痒、色素改变(增加或减退)、大疱性类天疱疮以及各种增生性疾病等.
作者:刘承煌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非特应性的湿疹皮炎患者携带细菌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的携带情况.方法:选取正常人30名及门诊非特应性的湿疹皮炎患者186例,以棉签法分别在正常人及皮损部位反复擦拭后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结果:正常人未检出金葡菌;湿疹继发感染患者皮损金葡菌及细菌总检出率均为92.9%;非特应性的湿疹皮炎患者金葡菌检出率和细菌总检出率分别为30.1%和67.7%;临床无感染的湿疹皮炎患者金葡菌检出率和细菌总检出率分别为25.0%和65.7%,后两者金葡菌及细菌总检出率均显著低于湿疹继发感染患者,而金葡菌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结论:金葡菌与一部分非特应性的湿疹皮炎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袁小英;李林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进一步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β(TNF β)基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基因分型方法,检测98例SLE患者TNF β等位基因,分析了TNF β等位基因与SLE患者某些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携带TNF β*2等位基因的SLE患者的肾炎发生率显著高于未携带TNF β*2等位基因的SLE患者(P<0.05).结论:TNF β*2等位基因可能与狼疮性肾炎的发病相关.
作者:张江林;刘稚然;谢红付;施为;李宁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报道2例同胞姐妹患Bloom综合征.例1为10岁,有侏儒、光敏和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性红斑及血IgM低下,并伴有多处骨折,染色体检查正常.例2为5岁,有光敏和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性红斑,发育正常,染色体检查正常.
作者:王宏伟;夏维波;左亚刚;刘跃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梅毒螺旋体(TP)侵入人体后产生两种抗体:非特异性抗体(反应素)和特异性抗体.为了探讨目前检测梅毒的几种方法,以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TP-DNA测定试验(TP-PCR)的可靠性,笔者应用甲苯胺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TP-PCR 3种方法,对165例可疑梅毒患者进行检测,并对确证的86例梅毒患者按病程、分期、曾治疗否作分类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家坚 刊期: 2003年第02期
2002年7~9月,在上海6家医院(上海长海医院、上海中山医院、上海瑞金医院、上海华山医院、上海皮肤性病医院、上海长征医院)进行了1%盐酸布替萘芬乳膏治疗浅部真菌病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顾菊林;温海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报告1例结节性皮肤狼疮黏蛋白病同时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女,68岁,胸、背部可见正常肤色或红色不规则结节及斑块性皮损.口腔及下唇黏膜溃疡.血白细胞、C3降低,抗核抗体(ANA)阳性,促甲状腺激素增高,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阳性,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阳性.皮损组织病理可见真皮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及黏蛋白沉积.直接免疫荧光示表、真皮交界处C3呈线状或颗粒状沉积.结合该患者病情,对结节性皮肤狼疮黏蛋白病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进行文献复习.
作者:谢志强;王爱琴;袁姗;李林峰;陈学荣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笔者所在科室于1999年至今应用VEGAS固体脉冲激光仪治疗雀斑患者97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董洁;文汉东;艾建华;段慧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2001年1~12月,笔者应用1%环吡酮胺软膏治疗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患者4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海啸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初步探讨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与烟曲霉分生孢子的相互黏附作用,以及孢子相互黏附作用的关系.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的Fn与烟曲霉分生孢子的黏附率及经不同胰蛋白酶处理后分生孢子与Fn的黏附率的变化;通过共聚焦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Fn受体与分生孢子的相互作用及表面形态学变化;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分生孢子静止期细胞壁外层的形态及孢子在生发膨胀过程中形态学的变化.结果:随着Fn浓度的增加,与分生孢子的黏附率也增加;当用胰蛋白酶预先处理过烟曲霉分生孢子后,定量的Fn与烟曲霉分生孢子的黏附率随着胰蛋白酶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含有荧光的Fn的配体-受体均匀分布在烟曲霉分生孢子表面;静止期和生发膨胀期分生孢子细胞的表面和内部均有特征性的变化.结论:Fn与烟曲霉分生孢子的黏附作用有浓度依赖性和饱和性.静止期分生孢子的表面可表达高水平Fn受体;膨胀过程中表面小棘状突起逐渐脱落;胞壁内没有受体存在;蛋白质破坏性试剂可除去分生孢子小棘状突起.
作者:徐赤宇;吴建华;温海;陈江汉;徐红;孟玉景;李小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患儿女,8个月.出生3 d后全身出现淡红色斑,后在此基础上起绿豆至蚕豆大小的水疱,尼氏征阴性,无自觉症状.
作者:刘永祥;陈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患者男,8个月.主诉:头皮、面部和躯干暗红色粟粒大丘疹伴发热3个月.
作者:孙建方;林敏乐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反向银屑病[]是指皮损主要位于身体皱褶部位的银屑病,临床上并非少见,约占寻常型银屑病的2.8%~6%[2].近笔者见到1例,报告如下.
作者:万东芳;马东来;方凯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笔者所在科室于1997~2001年采用平阳霉素针刺法治疗86例手足部复发性疣患者.其中女32例,男54例,平均年龄为29.4岁(6~58岁).
作者:袁劲松;胡长发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