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承煌
患者女,17岁.出生时即发现躯干有大片黑褐色斑片,6年前开始全身出现散在色素脱失斑.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可见黑斑区真皮内散在和呈巢状分布的痣细胞,S-100和HMB45染色阳性.超微结构观察痣细胞内存在单个或复合黑素小体.白斑区皮肤表皮明显缺少黑素细胞.黑斑和白斑交界处未见朗格汉斯细胞.
作者:郭志飞;劳力民;孙国钧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患者男,70岁.因右胸肋部带状簇集性红斑、水疱伴剧痛2周、进行性双下肢麻木无力3 d、突发左眼失明2 h入院.
作者:杨庆永;秦春玲;尹方;廖元兴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患者男,19岁,未婚.2002年12月31日因头部脱发3个月就诊.患者头部初为片状脱发,后呈不规则状,不伴有其他皮疹,无瘙痒和疼痛等.
作者:温诏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患者男,45岁,工人.因左鼻翼部起淡红色肿块4年就诊.患者于4年前发现左鼻翼部淡红色丘疹,如绿豆大小,不痛不痒,因而未引起重视,以后丘疹逐渐增大,形成肿块.
作者:林挺;罗中权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例1.女,6个月.患儿出生后半个月时,双手出现散在红斑及小丘疹,逐渐发展至双下肢及臀部.近2个月双手、双前臂、双足、双小腿出现红斑及粟粒大的红色丘疹,并扩展至臀部、外阴、眼周、口周、鼻周及耳周等部位.
作者:刘素凤;李鸿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银屑病发病与免疫功能异常有关,但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通过对自然杀伤(NK)-T细胞的研究发现,天然免疫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1].
作者:刘辉;顾军;郭峰;郭品娥;刘莉;刘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白癜风与其他皮肤病,特别是与银屑病伴发,已引起人们的注意.现将笔者观察到的白癜风与银屑病伴发的14例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周萍英;吴瑞勤;朱慧琴;朱光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清中α-干扰素(IFN-α)水平变化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狼疮性肾炎(LN)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对36例SLE患者(含29例LN患者)和1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血清IFN-α水平检测,比较分析其与SLE活动指数(SLEDAI),肾脏组织病理活动指数(AI),抗dsDNA,补体C3,白细胞计数的相关性.结果:SLE患者血清IFN-α水平活动期为284.2 pg/mL,静止期为160.3 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1.8 pg/mL(P<0.05),并且活动期高于静止期(P<0.01).血清IFN-α水平与SLEDAI呈正相关(r=0.6101,P<0.05),AI≥8的患者为264.3 pg/mL,明显高于AI<8患者的202.4 pg/mL(P<0.01).结论:检测SLE血清中IFN-α水平可作为活动敏感指标之一.
作者:李智铭;徐世正;章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皮肤着色真菌病在我国并非罕见,随着抗真菌药物的研发,治愈率有了明显提高.然而,对于高龄、广泛、伴有瘢痕形成的着色真菌病病人的治疗经验较少.
作者:杨连娟;李佳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非特应性的湿疹皮炎患者携带细菌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的携带情况.方法:选取正常人30名及门诊非特应性的湿疹皮炎患者186例,以棉签法分别在正常人及皮损部位反复擦拭后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结果:正常人未检出金葡菌;湿疹继发感染患者皮损金葡菌及细菌总检出率均为92.9%;非特应性的湿疹皮炎患者金葡菌检出率和细菌总检出率分别为30.1%和67.7%;临床无感染的湿疹皮炎患者金葡菌检出率和细菌总检出率分别为25.0%和65.7%,后两者金葡菌及细菌总检出率均显著低于湿疹继发感染患者,而金葡菌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结论:金葡菌与一部分非特应性的湿疹皮炎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袁小英;李林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应用内转录间隔区(ITS)通用引物建立一种较为快速、简便的检测和鉴定念珠菌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方法:采用两对ITS通用引物ITS1、ITS4和ITS86、ITS4对7种(8株)念珠菌菌悬液进行PCR扩增.结果:两对引物3.5h内对7种念珠菌的菌悬液扩增出种特异的DNA条带,而第2对引物其种特异性更强.结论:采用ITS通用引物结合快速PCR检测法,可快速、简便、特异、敏感地检测出念珠菌,并能同时鉴定到种,这将在今后念珠菌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上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英;顾军;刘维达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报告1例结节性皮肤狼疮黏蛋白病同时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女,68岁,胸、背部可见正常肤色或红色不规则结节及斑块性皮损.口腔及下唇黏膜溃疡.血白细胞、C3降低,抗核抗体(ANA)阳性,促甲状腺激素增高,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阳性,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阳性.皮损组织病理可见真皮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及黏蛋白沉积.直接免疫荧光示表、真皮交界处C3呈线状或颗粒状沉积.结合该患者病情,对结节性皮肤狼疮黏蛋白病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进行文献复习.
作者:谢志强;王爱琴;袁姗;李林峰;陈学荣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患者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扩散法检测了12例隐脑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百分率及体液免疫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隐脑患者CD4+细胞百分率、CD4+/CD8+及C3均显著下降(P<0.01),血清中IgG下降(P<0.05).结论:在非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隐脑患者同样存在着细胞免疫低下情况.
作者:顾菊林;温海;廖万清;潘炜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笔者采用丹参酮等药物治疗特应性皮炎(AD),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海亭;赵晔;巴东霞;吕媛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老年皮肤的表皮与真皮变薄,表、真皮交界处界面变平,黑素细胞和朗格汉斯细胞减少,真皮体积可减少20%左右,皮肤附属器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和减退,致使表皮更替速率、修复速率变慢,对损伤的反应、屏障功能、清除化学物质速率、感觉功能、血管反应性、体温调节能力均有所下降.因此老年人易患皮肤干燥、瘙痒、色素改变(增加或减退)、大疱性类天疱疮以及各种增生性疾病等.
作者:刘承煌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维A酸受体属于细胞核受体超家族成员,在皮肤的分化、增殖、炎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就维A酸受体在皮肤生理中的作用进行文献综述.
作者:王彦红;毛舒和 刊期: 2003年第02期
2002年7~9月,在上海6家医院(上海长海医院、上海中山医院、上海瑞金医院、上海华山医院、上海皮肤性病医院、上海长征医院)进行了1%盐酸布替萘芬乳膏治疗浅部真菌病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顾菊林;温海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患儿男,11岁,学生.肥胖伴全身皮肤色素增加3年.3年前,患儿体重比同龄儿童约重10 kg,且体重以每年大约10 kg增加,同时全身皮肤色素亦增加,尤以皱褶部位明显.
作者:熊心猜;汪盛;冉玉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患者女,14岁.皮肤起水疱并感瘙痒、灼痛3 d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7 d前自觉乏力,略有头痛、腰酸,仍坚持上学.
作者:党宏;朱光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白塞病是一种累及皮肤黏膜、眼、滑膜、血管、肠道、肺和神经系统等多系统、多器官的血管炎症性疾患.笔者对1991年1月~2001年12月18例住院白塞病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作者:王培光;杨森;张学军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