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地黄连作障碍中钙信号系统的异常变化分析

郭冠瑛;李明杰;王鹏飞;王丰青;何华勤;李娟;郑红艳;陈新建;张重义

关键词:地黄, 连作障碍, 钙信号系统, 荧光定量PCR, 钙信号阻断剂
摘要:目的:阐述钙信号系统相关基因在头茬、重茬地黄中不同时期、不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同时利用不同浓度的钙信号阻断剂(异搏定、肝素钠)处理重茬地黄,进一步验证钙信号系统在连作伤害中的作用方式.方法:在前期转录组和连作地黄数字差异表达谱文库构建基础上,筛选鉴定了在连作地黄中差异表达的钙信号体系相关蛋白基因,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钙信号系统相关基因进行时空表达分析;利用不同浓度的钙信号阻断剂(异搏定、肝素钠)处理重茬地黄.结果:12个基因中2个背向细胞质的钙离子通道在重茬地黄中下调表达,10个朝向细胞质的钙离子通道在重茬地黄中上调表达;而施用钙信号阻断剂的重茬地黄中,钙信号响应元件的CBL,CBP,CIBP,PLC等关键基因表达均显著下调,植株的受害程度显著缓解,并接近头茬水平.结论:连作伤害引起了钙由内质网向细胞质中流动,钙信号系统参与了地黄连作毒害的感知、传导和放大过程.
中国中药杂志相关文献
  • 低温春化对菘蓝体内碳氮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索菘蓝在低温春化过程中碳、氮代谢的变化.方法:以云南菘蓝和北京菘蓝6叶龄幼苗为实验材料,4℃条件下进行低温处理25 d,并测定碳氮代谢相关指标.结果:低温春化使菘蓝体内的可溶性糖、还原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春化完成时达到大值,然而低温春化使菘蓝体内的淀粉、全氮含量呈下降趋势,春化完成时降至低.结论:低温春化过程中,高的C/N值才能促进菘蓝春化.

    作者:刘倩倩;王康才;王乾;崔志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淫羊藿生品及不同炮制品小鼠药代动力学特征的比较研究

    淫羊藿生品及不同炮制品的提取物对小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参数的影响不同.为探索其炮制用药的合理性,作者分别灌胃给小鼠淫羊藿生品、加热品以及羊脂油制品提取液,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升高量为指标,采用药理效应法得到时间-体存生物相当药量的关系.由DAS 2.0软件分析,比较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三者的达峰浓度Cmax、药时曲线下面积AUC等药动学特征参数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油制品>加热品>生品.从而得出淫羊藿经加热后生物利用度提高,而辅料羊脂油进一步促进其体内吸收这一结论.

    作者:崔莉;孙娥;钱浅;樊宏伟;邹建军;贾晓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道地药材产地变迁原因的探讨

    道地药材以强调药材的产地为其特点.许多道地药材的产地,自古以来都没有发生过改变.但事实上,还有为数众多的道地药材在历史长河中历经产地的沧桑巨变.导致药材产地发生改变的原因,不外自然环境的改变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二者相互制约,与道地药材的发展过程相始终,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作者:梁飞;李健;张卫;张瑞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肠道菌群对中药糖苷类成分脱糖基代谢的研究进展

    中药糖苷类成分是中药中一类重要的活性物质,其药理活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及体内存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糖苷类成分在生物体内代谢转化途径主要是由肠道菌群介导的脱糖基代谢,生成苷元后更易吸收入血并发挥药效.该文基于肠道菌群在中药糖苷类成分体内代谢及药效发挥中的重要作用,综述了肠道菌群中代谢中药糖苷类成分的主要糖苷酶,产生糖苷酶的主要菌属,以及代表性糖苷类成分的脱糖基代谢途径.并针对肠道菌群对中药糖苷类成分代谢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张圣洁;郭锦瑞;康安;狄留庆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气滞胃痛颗粒全时段多波长融合指纹图谱研究及多成分定量分析

    目的:采用全时段多波长融合指纹定量为主要技术手段,对气滞胃痛颗粒进行质量控制.方法:Agilent TC-C18色谱柱(4.6 mm×250mm,5μm),流动相0.02%甲酸溶液-乙腈,线性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柱温30℃,检测器波长230,254,283 nm,使用Matlab软件编程,对dif格式数据进行全时段多波长融合.结果:白芍药苷在56.5~452 mg· L-1,芍药苷在107 ~856 mg·L-1,甘草苷在73.4 ~ 687 mg·L-1,柚皮苷在109 ~ 872 mg·L-1,新橙皮苷在48.0~384 mg·L-1,甘草酸盐在38.6 ~308 g· mL-1线性关系良好,r均为0.999 8.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以为气滞胃痛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作者:姚东;孟宪生;王帅;包永睿;潘英;韩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参附注射液中3种痕量成分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的测定

    该文建立了参附注射液中3种痕量附子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为评价君药附子的药效学作用提供了依据.样品经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HF-LPME)进行纯化富集,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s色谱柱(2.1 mm×50 mm,1.7 μm),流动相乙腈-10 mmol·L-1碳酸氢铵溶液(pH 10),流速0.45 mL·min-1,梯度洗脱.电喷雾电离(ESI)、多反应监测(MRM)方式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在0.1 ~100 ng·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检测限分别为0.03,0.03,0.02ng-L-1,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1%,97.4%,97.5%,RSD分别为1.2%,1.1%,1.5%.该方法保证了参附注射液的用药安全,为正确评价附子的君药药效学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含有附子的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方便而实用的检测手段.

    作者:张盼盼;张俊贞;王朝虹;卢永江;蒋晔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黄芩苷对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RAW264.7细胞TLR4表达的影响

    目的:体外研究黄芩苷经由TLR4信号转导途径抗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临床分离ESBLs大肠埃希菌接种于单层生长的RAW264.7细胞培养板中以及用黄芩苷(25,50 mg·L-1)预处理的单层生长的RAW264.7细胞培养板中,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培养细胞TLR4 mRNA表达的变化,免疫荧光检测TLR4蛋白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NF-κB表达的变化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ESBLs大肠埃希菌上调RAW264.7细胞TLR4 mRNA和蛋白的表达,NF-κB表达量增加,培养上清中TNF-α含量升高.黄芩苷能抑制大肠埃希菌对RAW264.7细胞TLR4 mRNA和蛋白的上调作用,降低NF-κB的活化,减少TNF-α的分泌,抑制作用呈现黄芩苷剂量依赖性.结论:黄芩苷对ESBLs大肠埃希菌体外直接抑菌作用虽然较弱,但可通过抑制TLR4及其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减少炎性因子的生成,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作者:云云;汪长中;桂丽;李振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药提取物及其制剂注册管理研究

    该文研究了中药提取物及其制剂注册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影响其质量的因素,从明确概念与外延、监管法律依据,完善和提高质量标准,建立备案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其注册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作者:张建武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狼毒(月腺大戟)不同炮制品的HPLC图谱及狼毒乙素、狼毒丙素、岩大戟内酯B的含量变化研究

    为了研究辅料和温度对狼毒(月腺大戟)成分的影响,建立不同炮制品的特征图谱,该文采用不同方法和温度制备炮制品,采用Welchorm-C1s色谱柱(4.6 mm ×250 mm,5μm),检测波长226 nm,柱温25℃,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测定不同炮制品中有效成分狼毒乙素、狼毒丙素及毒效成分岩大戟内酯B的含量,同时建立各自特征指纹图谱,比较其相似度.结果发现有效成分狼毒乙素、狼毒丙素的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基本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岩大戟内酯B的含量则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现不断降低的趋势.不同炮制品的HPLC图谱差别较大,相似度低.该研究发现辅料和温度对月腺大戟化学成分的影响较大.醋制法较其他方法更能发挥减毒保效的作用,辅料醋不能被化学试剂乙酸替代.

    作者:庄果;李俊松;蔡宝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前胡根的干物质积累与香豆素类成分含量动态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月份前胡根的干物质积累与4种香豆素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确定佳采收期.方法:在前胡实验区按月份采集前胡根样品,考察干物质的积累;采用HPLC对前胡根4种香豆素的含量进行同时测定.结果:前胡的营养生长末期,其根的干物质积累达到大量,香豆素类成分含量基本稳定.生殖生长时期根的香豆素类成分迅速下降.结论:安徽宁国种植前胡药材佳采收期在种植当年12月至翌年2月份.

    作者:俞年军;吴文铃;刘守金;方成武;向继仁;潘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多指标正交试验优选白术芍药散提取工艺

    白术芍药散是中医传统名方,临床对于腹泻有确切的治疗效果.然而,目前有关白术芍药散的提取工艺报道较少.该试验利用正交试验的方法,以复方中10个指标性成分和浸出物的含量作为指标,采用综合加权评分法处理数据,对提取工艺中乙醇浓度、溶剂倍量、浸泡时间、提取时间4个因素进行考察,以优化白术芍药散提取工艺.结果得出白术芍药散的佳提取工艺为加入12倍量70%乙醇,浸泡1h,提取2次,每次2h.其中提取时间有显著影响.优化后的提取工艺稳定可靠,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处方提供参考.

    作者:郑礼娟;秦昆明;蔡皓;曹岗;蔡宝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川山橙枝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对川山橙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通过采用硅胶柱、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与波谱数据鉴定了14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11-hydroxytabersonine(1),venalstonidine (2),sandine(3),齐墩果酸(4),熊果酸(5),白桦脂醇(6),(+)松脂醇(7),(-)丁香脂素(8),8-羟基-松脂素(9),(-)-latifolin (10),甲基条叶蓟素(11),马钱素(12),对苯二甲酸二丁酯(13),β-谷甾醇(14),其中化合物4~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张建;杨婷婷;李国强;王文靖;张晓琦;叶文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参莲提取物对兔颈总动脉低剪应力模型血流及血管病理形态的影响

    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对脂质沉积和血管内皮的影响与动脉粥样硬化(artherosclerosis,As)的发生密切相关.本实验以颈总动脉套管和高脂饵食法建立家兔局部低剪切应力As模型,通过检测造模2 4,8周的血流量、切应力、血脂水平及血管病理形态,发现颈总动脉套管法在近心端可形成局部低剪应力;阿托伐他汀和参莲提取物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地增加近心端血流量(P<0.05),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P<0.05),减少As模型家兔近心端血管病变程度.本研究首次证实了参莲提取物(丹参和穿心莲组成)对As斑块形成的抑制作用与改善血流有关.

    作者:周淑媛;王迎寒;李玉洁;杨庆;巩仔鹏;阮从潇;阚晓溪;张瑞杰;朱晓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何首乌快繁技术优化及同源四倍体的诱导与鉴定

    目的:建立何首乌快速繁殖体系并对之进行优化;探索组织培养条件下诱导何首乌同源四倍体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对何首乌的繁殖培养基进行优化筛选;将顶芽于不同浓度秋水仙碱溶液中浸泡不同时间筛选何首乌同源四倍体的诱导条件.结果:何首乌佳繁殖培养基为MS +6-BA 1.0 mg· L-1 +NAA 0.3 mg·L-1+ PP3330.4 mg·L-1;0.2%秋水仙碱浸泡芽30 h,或0.3%秋水仙碱浸泡芽18h为诱导何首乌同源四倍体的理想条件,诱导率高达16.7%.结论:采用组织培养方法可进行何首乌的快速繁殖;秋水仙碱是有效的多倍体诱导剂.通过根尖细胞染色体鉴定,共获得25个同源四倍体株系.该实验为何首乌野生资源保护、优良品种的选育奠定了基础.

    作者:黄和平;高山林;王键;黄璐琦;黄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红景天、蛹虫草、大黄配伍治疗代谢综合征的实验研究Ⅲ——控制血糖作用

    红景天、蛹虫草、大黄配伍组成FF16.该研究在前期FF16抗胰岛素抵抗和治疗肥胖症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FF16的调节糖代谢紊乱作用及其初步作用机制.结果显示,FF16可显著控制2型糖尿病KKAy小鼠的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水平;改善IRF小鼠和KKAy小鼠的葡萄糖耐量,使其葡萄糖负荷后的血糖峰值和AUC明显降低.病理检测结果显示,FF16可明显逆转IRF小鼠和KKAy小鼠的胰岛数目、胰岛内脂质沉积、及胰腺外分泌腺脂质沉积等胰腺病理改变.对于软脂酸诱导的RINm5f胰岛细胞损伤,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的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仪检测的细胞凋亡试验、以及高浓度葡萄糖诱导的胰岛素分泌实验均表明,FF16具有明显保护胰岛细胞作用.推测红景天、蛹虫草、大黄配伍组成的FF16主要通过保护胰岛细胞改善机体的糖代谢紊乱,从而发挥防治糖尿病的作用.

    作者:田金英;陈玲;张晓琳;李娟;韩静;杨晓萌;张培成;杜培革;安丽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挖掘中药功能组合判定四气药性的规律

    目的:为中药药性四气理论的全面总结奠定大样本数据挖掘的基础,并为中药新资源的开发及临床用药提供四气药性判定的理论线索.方法:选择《中华本草》所载8 980味中药的四气数据及关联的药物功能索引数据作为数据集,采用IBM SPSS Clementine 14.1数据挖掘平台,选择Apriori模型挖掘分类关联规则,设置规则前件小支持度阈值为0.5%,小置信度阈值为60%.结果:共挖掘出涉及温、寒、平三性的分类关联规则11条.结论:具有发散风寒、温中、止痛&祛风除湿、补肾阳、通经&祛风除湿、散寒止痛、强筋骨&祛风除湿功能的中药其药性多属“温”;具有补肺功能的中药其药性多属“平”;具有清热燥湿、清热泻火、除烦功能的中药其药性多属“寒”.

    作者:杨雪梅;林端宜;赖新梅;陈梅妹;黄璐琦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醒脑静滴鼻液与醒脑静微乳中栀子苷大鼠在体鼻循环吸收比较研究

    醒脑静是临床用于治疗脑中风急性期的有效药物,与注射给药相比,醒脑静鼻腔给药具有显著的脑靶向性,将醒脑静制成微乳鼻腔给药可以解决大剂量高浓度中药不同极性复方成分的载药问题并能够降低对鼻黏膜的刺激性.该研究以体积校正法,采用改良的大鼠在体鼻循环模型比较醒脑静不同制剂中有效成分栀子苷大鼠鼻腔吸收特性.结果表明,醒脑静滴鼻液中栀子苷吸收速率常数为(2.95±0.25)×10-3 min-1,醒脑静微乳中栀子苷吸收速率常数为(2.t6±0.21) ×10-3min-1,醒脑静不同制剂中栀子苷的大鼠鼻腔吸收符合一级速率过程,为被动吸收,醒脑静滴鼻液中栀子苷的鼻腔吸收较醒脑静微乳快,为醒脑静鼻用制剂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作者:陆洋;郝博;温然;李慧云;赵雪姣;杜守颖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内特异性microRNAs的筛选以及柴胡疏肝散的干预作用

    目的:筛选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内特异性表达的microRNAs,同时观察中药柴胡疏肝散对海马内microRNA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柴胡疏肝散组.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配合孤养复制抑郁模型,运用敞箱试验和蔗糖水消耗实验观察大鼠行为改变;采用microRNA芯片检测海马内microRNAs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在模型组海马内差异达2倍以上的特异性miRNA共计有13个,其中下调的miRNA包括miR-298,miR-130b,miR-135a,miR-323,miR-503,miR-15b,miR-532,miR-125a,上调的miRNA包括miR-7a,miR-212,miR-124,miR-139,miR-182;在这13个特异性miRNA中有2个(即miR-125a和miR-182)在柴胡疏肝散组中予柴胡疏肝散干预后又恢复正常.结论:该研究初步发现与抑郁症发病相关的海马内13个特异性microRNAs,其中miR-125a和miR-182在中药柴胡疏肝散干预后恢复正常,这2个microRNAs可能是中药柴胡疏肝散抗抑郁的作用靶点,应进一步分析其靶基因以及作用机制.

    作者:曹美群;陈德珩;张春虎;吴正治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HPLC同时测定消臌胶囊中没食子酸和橙皮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消臌胶囊中没食子酸和橙皮苷的HPLC法,为该中药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方法.方法:采用甲醇加热回流提取消臌胶囊,选取Synergi 4μ Hydro-RP 80A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04 mol·L-1磷酸二氢钠溶液(20∶ 8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3 nm,柱温25℃.结果:在此色谱条件下,没食子酸和橙皮苷达到基线分离,分别在21.6~216.0,4.5~45.0 mg·L-1与峰面积成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101.5%(RSD 3.7%),94.7% (RSD 2.7%).消臌胶囊中没食子酸和橙皮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10%,0.091 1%.结论:该研究建立的方法能快速准确地测定消臌胶囊中没食子酸和橙皮苷的含量,可为该药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作者:林菲菲;谢文兵;于杰;许维国;牛凤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啤酒花的黄酮类成分

    对啤酒花Humulus lupulu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大孔树脂、硅胶柱、ODS柱、Sephadex LH-20柱和高压制备液相色谱仪分离纯化,利用MS,NMR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啤酒花6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依次为花旗松素(taxifolin,1),柚皮素(naringenin,2),柑橘查耳酮(chalconaringenin,3),金合欢素(acacetin,4),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quercetin 3-O-β-D-galactopyranoside,5),6-戊烯基柚皮素(6-prenylnaringenin,6),黄腐酚(xanthohumol,7),脱甲基黄腐酚(desmethylxanthohumol,8),黄腐酚B(xanthohumol B,9).其中,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张维库;王守宝;付骋宇;李平;续洁琨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杂志

主管:中药通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