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传统系统用药和生物制剂联合用于治疗银屑病。维A 酸作为非免疫抑制剂,不会增加生物制剂毒性风险,成为联合治疗的良好选择之一。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抑制剂目前作为治疗中重度银屑病的二线用药,主要应用于银屑病患者对传统系统治疗不能耐受、禁忌和(或)无效时,但较昂贵的价格限制了其使用[1]。我们采用低剂量 TNF-ɑ抑制剂联合阿维 A 治疗中重度银屑病,试图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王维宁;方栩;黄琼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患者女,25岁,9年前头皮出现红色斑块,伴鳞屑、瘙痒,外院诊断脂溢性皮炎,外用药物治疗效果欠佳。8年前全身出现点滴状红色丘疹,上覆银白色鳞屑,境界清楚,瘙痒明显,外院诊断为银屑病,予中药治疗3个月后皮疹基本消退。随后数年病情常反复,冬重夏轻。4年前病情再次加重,皮疹扩展至全身,至我院住院治疗,予强力宁针、白芍总苷片、甲氨蝶呤片(7.5 mg 每周1次)治疗后,患者皮疹较前好转,瘙痒减轻。出院后患者继续服用甲氨蝶呤治疗,后复查肝功能异常,逐渐减量并停用。1年前患者皮疹再次扩展至全身,头部、额部、双耳后、双上肢、双下肢、腹背部可见鳞屑斑块,瘙痒明显,抓破处有类似鳞屑性丘疹出现,无关节红肿疼痛,无脓疱,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120 mg 静脉滴注后好转出院。以后患者规律门诊随访治疗,皮疹时有反复。1周前天气转冷后患者皮疹突然加重,全身可见大小不等的红色丘疹、斑块,覆银白色鳞屑,伴瘙痒,上有点状脓疱,融合成片,颈部及耳后渗出明显,头面部、躯干及肢体稍肿胀,活动后感四肢疼痛,无口腔溃疡及关节肿痛,无畏寒发热等不适。体检:各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头皮可见花生米至钱币大小斑块,表面覆盖灰白色鳞屑,头发呈束状;头面部、四肢、躯干可见弥漫性潮红、脱屑,受累面积约93%(图1)。四肢高度水肿,皮温升高,上有点状脓疱,融合成片,表面覆盖灰白色鳞屑, Auspitz 征阳性,腋下可见少量渗液。部分指甲可见顶针样凹陷,无关节红肿;双侧 Babinski 征阴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3.5×109/L,中性粒细胞0.83。尿常规:尿胆红素++,尿酮体+++,尿蛋白微量,尿白细胞+。血细胞沉降率23 mm/1 h。C 反应蛋白、肝肾功能、血脂均正常;结核抗体 IgG、IgM 正常, T-spot 正常;抗核抗体、乙肝5项均阴性;胸部 CT 示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12次),轻度 T 波改变。肝胆胰脾彩超检查:脾轻度增大。诊断:脓疱性银屑病。
作者:韩睿;程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周围组织的 Mohs 显微描记外科手术治疗乳房外 Paget 病(EMPD)的有效性。方法对28例 EMPD 患者术前肿瘤侵犯的深度和范围进行判断,术前1 d 外敷20%盐酸氨酮戊酸,伍德灯下观察并标记手术切缘。切取荧光定位后的边缘皮肤组织,按 Mohs 显微描记外科技术方法仅对周围组织进行冰冻切片检查,同时进行肿瘤切除。术后3~6个月随访1次,观察局部复发和转移情况。结果28例患者中,男25例,女3例。6例患者需要3次冰冻切片,12例患者要2次冰冻切片,平均1.86次。随访5~72个月,局部复发者3例,1例尿毒症患者随访2年因肝转移死亡。结论周围组织的 Mohs 显微描记外科手术是一省时和有效的治疗EMPD 的方法。
作者:万苗坚;马寒;龚子鉴;赵越;夏悦;李美荣;陈贤燕;赖维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皮肤作为重要的人体器官,是对机体存活至关重要的保护性屏障。皮肤可以防止体内水分及矿物质的丢失,在机体处于有害环境暴露时起到保护作用,如异物、微生物、紫外线和其他污染物。此外,皮肤具有多种功能,包括体温调节、感觉、分泌排泄、产生维生素 D 等。皮肤是一个具有多层结构的器官,外层是由4层结构组成的表皮,从内到外依次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和角质层。维持表皮的这种多层结构是保持人体皮肤防御功能所必需的。
作者:陈旭;孔佩慧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研究发现,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银屑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1]。近年来,生物制剂在中、重度银屑病尤其既往治疗中疗效不佳的银屑病患者中应用日益广泛。英夫利西单抗(IFX)是一种人鼠嵌合性抗 TNF-α单克隆抗体,美国 FDA在2006年批准该药用于治疗银屑病。现将我科自2013年12月以来应用 IFX 治疗的17例银屑病患者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朱晨雨;孙秋宁;舒畅;李芸;樊雪;张心瑜;陈典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患者,女,23岁,因全身红斑鳞屑2年,加重7 d 入院。患者诉2年前染发后头皮出现散在红斑,界清,伴脱屑、瘙痒,渐增多,就诊于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皮肤科门诊,诊断为银屑病,给予口服转移因子胶囊,外用卡泊三醇软膏,皮疹可消退,但仍有反复,后就诊于多家医院,病情控制不理想。此次1年前皮疹泛发全身,先后于我科住院治疗,给予口服环孢素胶囊(125 mg,每天2次),咪唑斯汀缓释片,外用卤米松乳膏、他卡西醇软膏、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黑豆熘油封包、中药药浴、NB-UVB 光疗等,病情明显好转,但出院后病情控制不佳,易复发,逐渐加重。入院皮肤科检查:头皮、面部、躯干、四肢泛发大小不等红斑、丘疹,上覆银白色鳞屑,局部融合成片,以头皮、躯干为重,双下肢散在浸润性肥厚斑块,边界清楚,皮温较高(图1)。关节未受累。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等化验结果显示均正常,结核抗体 LgG、LgM 正常, T-spot 正常。系统检查:心电图、胸片显示未见异常。诊断为:寻常性银屑病。治疗:分别于2015年5月9日、23日、6月26日给予静脉输入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商品名类克,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300 mg,患者皮疹明显改善。第1次用药2周后皮损开始好转,皮损面积变小,躯干四肢皮损变平,颜色变淡,鳞屑减少(图2),PASI 评分由开始的42.8分变为25.2分。第2次用药后4周,全身皮损基本消退,下肢可见色素沉着斑(图3)。复查各项指标均正常,PASI 评分为11.2分。
作者:刘茜;王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银屑病是一种由多基因遗传、多环境因素刺激诱导的免疫异常性慢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银屑病的合并症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卒中、代谢综合征、心理或精神疾病及肿瘤等,对患者生活质量有严重的负面影响。近年来有关银屑病的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在治疗上也获得较大的突破,但仍然面临很多挑战。
作者:郑敏;满孝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患者女,28岁,因全身红色斑块、鳞屑10年就诊。10年前无明显诱因头皮、躯干、四肢出现红色斑块,表面覆着银白色鳞屑,伴瘙痒,冬重夏轻,无关节疼痛、脓疱,于外院诊断为寻常性银屑病。10年来先后口服过阿维 A 胶囊、雷公藤多苷、甲氨蝶呤及中成药等治疗,好转后逐渐停药,皮疹反复复发。半年前口服环孢素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部分皮疹有所消退,但仍有新发皮疹。3个月前停药,皮疹渐泛发全身,1周前至外院住院治疗,行复方甘草酸苷80 mg/d、丹参40 ml/d静脉滴注,口服维 A 酸10 mg 每日3次,皮疹无明显好转,为进一步诊治转入我科就诊。体检: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头皮、躯干、四肢泛发大量对称性红色斑块,界清,肥厚隆起,表面覆着银白色片状鳞屑,点状出血现象阳性。PASI评分32分,见图1。辅助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正常, X 线胸片、心电图正常,结核菌素试验阴性,乙肝及丙肝抗原、HIV 抗体、RPR 阴性。诊断为重度斑块状银屑病。予静脉滴注英夫利西单抗(商品名类克,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300 mg。2周后复查,红斑较前明显消退(图2),患者无特殊不适,再次静脉滴注类克300 mg。6周后复查,红斑基本消退(图3)。目前每隔8周1次静脉滴注类克300 mg,皮疹完全消退,无复发。
作者:路涛;邹金波;章淑平;陈晶;黄雄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皮肤恶性黑素瘤(CMM)皮损中 STAT3和活化 STAT3(p-STAT3)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聚合物酶标二抗法,检测22例 CMM 皮损和23例皮肤色素痣 STAT3表达和 p-STAT3水平,分析其对 CMM 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结果 CMM 皮损 STAT3表达显著高于皮肤色素痣(阳性率分别为95.5%和56.5%,χ2=9.23,P <0.05),且其 p-STAT3表达水平亦显著高于皮肤色素痣(阳性率分别为90.9%和43.5%,χ2=11.38,P <0.05)。CMM 皮损 STAT3表达增加对 CMM 淋巴结转移与否无明显影响(P >0.05),而p-STAT3水平升高为预示 CMM 淋巴结转移的危险信号(OR =1.88,95% CI 为1.05~3.38,P <0.05)。结论CMM 细胞 STAT3的表达增加和活化水平升高在 CMM 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并且其活化水平升高有助于 CMM 的侵袭和转移。
作者:冉立伟;刘红梅;兰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西安大唐医药销售有限公司化工原料部常年供应皮肤性病科药用辅料、各种性病病原体检测试剂盒,新医用图书、包装材料等,品种齐全,价格低廉。为了回馈新老客户对本公司的支持与关怀,定期举办制剂技术专业培训,常年免费技术咨询。顾伟程教授主编的《精编皮肤病学》一书,介绍我国常见皮肤病千余种,为适应临床医师需要详尽收录相关治疗方法,32开本携带方便,每册定价90元。欢迎来电、来函。电话:029-86265583,13991328466,地址:西安市北关正街33号,邮编710014,联系人:李永靖、罗广林,Email:lglzsj@163.com,QQ:406576437,778069730。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由中国微生物学会真菌专业委员会与《中国真菌学杂志》共同举办的第二届全国真菌感染与宿主免疫学术研讨会定于2016年9月23-25日在浙江省宁波开元名都大酒店召开。会议主旨是通过研讨各种致病真菌与宿主的相互作用,进一步揭示各种致病真菌感染的发病机制,促进我国在真菌病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为提高我国真菌感染的临床诊治水平提供理论基础。会议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就上述内容进行演讲,同时搭建国内真菌工作者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欢迎感染、呼吸、血液、ICU、器官移植、皮肤科、妇产科及从事微生物研究的学者踊跃投稿,参会交流。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近年来银屑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为银屑病的治疗提供了多个新的靶点,将银屑病的治疗,尤其是局部治疗领入了新的时代。一些与传统银屑病外用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的新型靶向外用治疗药物已用于临床,主要为针对参与银屑病发病的细胞信号传导通路或酶如,JAK/STAT、PDE4、MEK、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TrKA、RORγ等的小分子抑制剂。目前多项此类药物的Ⅰ期、Ⅱ期临床试验正在开展,部分已经完成的临床试验表明,这些药物对银屑病患者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及耐受性,为银屑病患者的局部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作者:郑晓枫;晋红中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内质网氨基肽酶1(ERAP1)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寻常性银屑病的遗传关联性。方法收集寻常性银屑病患者289例,对照组292例,知情同意后采集外周静脉血5 ml。选择位于 ERAP1基因编码区域的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利用连接酶检测反应进行基因分型(rs27044、rs30187和 rs26653)。利用PLINK1.07软件进行统计分析,χ2检验比较患者组与对照组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计算等位基因的相对危险度估计值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 CI)。利用 Haploview 软件进行单倍型分析。结果 rs30187等位基因 C 及 rs26653等位基因 G 在患者组的频率(分别为0.4602和0.4308)、尤其是早发型组中的频率(0.4485和0.422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0.5342和0.5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rs27044、rs30187及 rs26653这3个 SNP 两两间均存在强连锁不平衡(r2≥0.717,D′≥0.962)。基因型分析结果显示,在隐性遗传模式下,rs30187在患者组及早发型组的基因型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值分别<0.05和<0.0167)。单倍型分析发现,单倍型(H4:CTC)在患者组的频率(0.050)、尤其是早发型组的频率(0.05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0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值分别<0.05、<0.0167)。结论 ERAP1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寻常性银屑病可能相关,特别是早发型患者。危险单倍型(H4:CTC)可能是寻常性银屑病一个重要的易感因素。
作者:韩建文;王勇;李东霞;白云花;阿拉腾楚鲁;吕新翔;乌日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患者女,17岁。因全身反复红斑、丘疹、鳞屑8年,加重10 d,以寻常性银屑病收入院。患者8年前出现全身丘疹、斑丘疹,伴少量鳞屑,无瘙痒,于当地医院诊断为银屑病,给予外用及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皮疹逐渐消退。之后皮疹反复发作,出现冬重夏轻趋势,接受多种药物治疗,均不能较好控制病情。此次入院前10天,皮疹再次增多,泛发全身,出现散在红色丘疹、斑丘疹,部分融合成红色斑片,边境清楚,周围有炎性红晕,基底浸润明显,表面覆盖多层干燥的银白色鳞屑,Auspitz 征阳性,无脓疱,无全身皮肤潮红肿胀,头发油腻,见束状发,无勾纹舌和指甲改变。入院时皮疹见图1。实验室检查:入院后查血尿常规、生化全套、肿瘤标记物、免疫指标、乙肝丙肝抗原抗体检测及胸部 X 线检查、腹部超声均无明显异常。T-spot结果阴性。
作者:孙婧;周敏;姚煦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 Wnt10b 诱导再生毛囊的表达特性及诱导作用机制。方法 HEK-293细胞内扩增并用氯化铯梯度离心纯化 Wnt10b 过表达腺病毒及对照腺病毒,皮内注射至 C57BL/6J 小鼠背部皮肤,在处理后2.5、5、7、9、14、28 d 时取材,HE 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毛囊结构特征、信号通路表达特征及增殖特性。结果HE 染色发现,AdWnt10b 处理组从第5天开始出现新生毛囊结构,正常生长,第28天左右进入退化期。免疫组化染色发现,AdWnt10b 处理组从处理后5 d 开始新生毛囊具有 AE15表达,随着毛囊生长而增加,至处理后28 d开始减少。在 AdWnt10b 处理后5 d,观察到β连环素的核表达,Lef1特异性表达于毛芽和毛母质部位,且全为核表达。在 AdWnt10b 处理后28 d,Lef1表达减弱。AdWnt10b 处理后2.5 d 即可见 Ki67表达于表皮和毛囊外根鞘。处理后2.5、7、9、14 d 均在隆突区见到 Ki67的表达;从处理后7 d 开始,Ki67表达于毛母质细胞。结论Wnt10b 诱导的再生毛囊具有正常的毛囊结构,Wnt10b 激活了经典 Wnt 信号通路,其作用的靶细胞是毛囊干细胞及其子代细胞。
作者:星懿展;郭海英;马小艮;李玉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东南大学附属蚌埠中心医院宋兆友教授的专著《皮肤病中药内用制剂》、《皮肤病中药外用制剂》已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发行,每本定价分别为39元和49元。欢迎读者到当地新华书店购买,或通过购书热线010-64065415、64065413联系邮购。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磷酸化 c-Jun 氨基末端激酶(p-JNK)和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在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方法收集30例确诊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同时收集30例健康人皮肤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及 Western 印迹法分别检测 p-JNK 和 p-P38MAPK 蛋白在寻常性银屑病皮损组织和正常人皮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寻常性银屑病皮损组织 p-JNK 和 p-P38MAPK 表达的平均吸光度(AOD)值分别为0.663±0.016和0.436±0.01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333±0.009和0.306±0.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4.869、21.913,均 P <0.001)。Western 印迹法同样显示,寻常性银屑病皮损 p-JNK 和p-P38MAPK 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20.477和165.084,均 P <0.05)。结论 JNK 和 P38MAPK 的活化可能参与了寻常性银屑病表皮细胞的过度增殖。
作者:葛新红;唐真真;焦亚宁;吴昊;喻楠;董灵娣;李乐;杨彪;蒲小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为全面地总结我国皮肤性病学文献及在历史传承中作出贡献的著者,廖万清院士、禤国维教授领衔编辑《中国皮肤性病学书目提要及著者传略》。该书将编辑4000种皮肤性病学书目提要,1000多名著者传略。凡为本书提供书目提要及著者传略者、向筹建的中国皮肤科博物馆赠送文物者,可获赠《中国皮肤科学史》(600元)1册。为推广我国外用中药制剂临床应用,2016年7月下旬在西安举办皮肤美容化妆品制剂研修班。凡是报名注册者获赠《皮肤美容化妆品制剂手册》第二版1册;对《皮肤病中医方剂制剂手册》有需求者赠送1册。索取征文及招生详细信息,来函必复。联系人:马振友,手机/微信13379033002, QQ386966727。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