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6年第49卷作者索引

关键词:
摘要:
中华皮肤科杂志相关文献
  • 第七届全国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2016年阿维A(方希)治疗特殊皮肤病病例有奖病例征集活动揭晓

    为期10个月的方希(阿维A胶囊)有奖病例征集活动圆满落下帷幕,本次活动得到了广大皮肤科医生的密切关注,大家积极参与,共收集到13份有效病例。为保证评审的专业性,我们邀请了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孙建方教授、广州市皮肤病防治研究所张锡宝教授与华邦市场部、医学部成员一起参加评审,对每份病例进行点评和打分,综合计算评审结果,评出一、二、三等奖,现将获奖名单公布如下。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本刊对论文中插图的要求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6年第49卷主题词索引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中国麻风史料陈列馆、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史料陈列馆征集文物和史料启事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弹性假黄色瘤一例ABCC6基因突变分析

    目的:报告1例弹性假黄色瘤,并检测ABCC6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分析1例弹性假黄色瘤先证者的临床资料,并收集其父母、儿子及100例无亲缘关系的健康对照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ABCC6基因编码区31个外显子,并进行DNA直接测序与ABCC6编码蛋白质功能预测。结果先证者父母及儿子表型均正常。基因突变分析显示,先证者存在ABCC6基因c.373G>A(p.E125K)和c.3703C>T (p.R1235W)的复合杂合突变,先证者母亲为c.3703C>T(p.R1235W)杂合突变携带者,先证者父亲和儿子为c.373G>A(p.E125K)杂合突变携带者,而100例无亲缘关系的健康对照均未检测到该两种突变。物种间序列比对分析发现,ABCC6编码蛋白质第125位谷氨酸和第1235位精氨酸为进化高度保守的序列,SIFT和Polyphen?2软件预测c.373G>A(p.E125K)和c.3703C>T(p.R1235W)突变为有害变异位点。结论 ABCC6基因c.373G>A(p.E125K)和c.3703C>T(p.R1235W)的复合杂合突变可能是该例弹性假黄色瘤患者发病的原因。

    作者:李敏;周乃慧;宋琳毅;杨子良;王淼淼;余秀琴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婴幼儿血管瘤的局部药物治疗进展

    目的:婴幼儿血管瘤是婴幼儿常见的良性软组织肿瘤。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优于传统的糖皮质激素,但口服普萘洛尔可导致系统性并发症。局部应用β受体阻滞剂成为婴幼儿血管瘤治疗研究的新热点,如局部外用0.5%噻吗洛尔滴眼液、0.1%噻吗洛尔凝胶、普萘洛尔纳米水溶胶等。另外,局部外用5%咪喹莫特软膏、局部注射药物以及联合不同波长激光等均可作为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选择。本文简要综述婴幼儿血管瘤局部药物治疗方法。

    作者:孙彩虹;顾恒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本刊法定计量单位的书写规则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中国皮肤性病学书目提要及著者传略》征文及研修班招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6年第49卷作者索引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局限型获得性结节性脆发症一例

    患者男,22岁。因双耳后头发出现白色结节样改变2个月就诊。患者数年来坚持每日洗发,头发逐渐干枯、毛糙,2个月前发现双耳后头发出现白色结节样改变,头皮处无明显瘙痒、疼痛及红肿。患者曾怀疑患头虱,但未行特殊治疗,密切接触者及家族中无类似病史出现。体检: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均正常。皮肤科情况:双耳后头发见沿发干排列的小米粒大小白色结节,结节粗糙,与头发粘连(图1)。头部皮肤无异常,其余部位头发及全身毛发未见明显异常改变。取患处头发光镜下检查:见结节发干皮质膨胀,部分断裂、蓬松,犹如两支画笔相对嵌接,无结节处毛发正常(图2)。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光镜检查结果,诊断为局限型获得性结节性脆发症(trichorrhexis nodosa,TN),嘱患者定期洗发、护发,减少头发刺激。

    作者:徐鲁蒙;王振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2015年我国皮肤科学研究回顾

    2015年我国皮肤性病学在临床和科学研究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在某些领域获得了国际瞩目的成就,如发现了新的疾病、新的致病基因和新的皮肤病发病机制,提出了某些皮肤病诊断标准等。我们收集了2015年以来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的我国皮肤科医生撰写的论文,对我国皮肤性病学2015年的部分研究成果进行简要回顾。

    作者:刘萍;张建中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广告目次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敏感性皮肤及其处理对策

    敏感性皮肤是指皮肤对多种内外因素的耐受性降低、敏感性增强。敏感皮肤的发生与年龄、性别、身体解剖部位以及种族有关。敏感性皮肤者生活质量下降。由于其病因不明,有效控制敏感性皮肤一直是个挑战。近来研究显示,表皮通透屏障功能和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与敏感性皮肤的发生有关。因此,改善表皮通透屏障功能和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抑制剂可能有助于改善敏感性皮肤。

    作者:蔄茂强;Se Kyoo Jeong;Byeong Deog Park;Peter M Elias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泛素连接酶Cbl-b在黑素瘤组织和细胞系A375、M14、MV3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泛素连接酶Cbl?b在皮肤黑素瘤组织及黑素瘤细胞系A375、M14、MV3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69份黑素瘤、30份色素痣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bl?b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黑素瘤细胞系A375、M14、MV3及黑素细胞中Cbl?b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69份皮肤黑素瘤标本中,52份(75.36%)表达Cbl?b;30份色素痣标本中,4份(13.33%)表达Cbl?b,两组Cbl?b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745,P<0.01)。黑素瘤组织中Cbl?b表达水平与肿瘤进展程度、Clark分级和Breslow厚度均呈正相关(rs分别为0.569、0.654、0.727,均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A375、M14、MV3细胞Cbl?b 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6.537,P<0.01)。免疫印迹法显示,A375细胞Cbl?b蛋白表达水平高,黑素细胞低。结论 Cbl?b蛋白在皮肤黑素瘤组织及其细胞株中均高表达。

    作者:王小坡;温斯健;粟倩雅;宋昊;倪娜娜;姜祎群;陈浩;孙建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过表达RhoD对人黑素瘤A375细胞骨架和迁移侵袭的影响

    目的:探讨RhoD对人黑素瘤细胞株A375细胞骨架、迁移和侵袭能力等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为A375?RhoD组和A375?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组,分别用携带RhoD的慢病毒载体和阴性对照慢病毒载体转染。罗丹明标记鬼笔环肽染色观察细胞骨架,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印迹法检测丝切蛋白、磷酸化丝切蛋白、Diaph2和RhoD的表达。结果与A375?EGFP组细胞相比,A375?RhoD组细胞体积增大,应力纤维变细,软弱无力,黏着斑增多;丝状伪足形成增加;皱褶缘和板状伪足无明显变化。Transwell迁移实验显示,A375?EGFP组和A375?RhoD组平均每200倍视野下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52.67±11.23和72.67±5.0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1.25,P <0.05)。Transwell人工基底膜侵袭试验显示,A375?EGFP组和A375?RhoD组平均每200倍视野下穿膜细胞数分别为78.33±12.34和9.00±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0,P<0.05)。A375?EGFP和A375?RhoD两组间G1期、S期和G2期细胞所占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A375?RhoD组细胞可在RhoD的刺激下激活下游信号效应分子Diaph2,促进其表达,而A375?EGFP组未能激活,两组间丝切蛋白和磷酸化丝切蛋白表达差异不显著。结论 RhoD过表达可能通过下游效应分子Diaph2调节细胞骨架进而抑制A375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作者:温斯健;倪娜娜;周晓伟;吴琼;王小坡;宋昊;张韡;孙建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末梢血液改变的激光散斑成像观察

    目的:利用激光散斑衬比分析(LSCA)技术无创性观察分析和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治疗前后末梢血流改变与健康人之间的差异,探讨气温、年龄、性别因素对末梢血流改变的影响。方法收集47例SLE患者第1次就诊时的天气温度(≥20℃组和<20℃组)、年龄(<20岁、20~<40岁、≥40岁组)、性别及血尿常规、补体、抗体免疫学检查等临床资料,依据SLEDAI评分法进行病情评估,与LSCA技术测量的末梢血流改变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与30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47例SLE患者末梢血流甲下为7.017±0.356,甲周为7.821±0.662,与30例健康人(甲下9.765±0.337,甲周3.129±0.128)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182、5.414,P<0.05)。SLEDAI评分与甲下及甲周血流改变程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分别为0.601、0.260, P<0.05)。随访的28例患者治疗后甲周血流(5.204±0.476)改善明显,与治疗前(7.967±0.913)比较,t=4.644,P<0.05;甲下血流(7.578±0.554)改善不明显,与治疗前(7.039±0.635)比较,t=2.064,P>0.05。气温对甲下血流有影响(t=2.415,P<0.05),对甲周无明显影响(t=0.758,P>0.05);性别和年龄对患者甲下及甲周血流的改变影响不明显。结论 SLE患者末梢血流较健康人改变明显,治疗后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气温对患者甲下血流改变影响较大。LSCA技术或许可更加便捷、量化地作为SLE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价的补充方法。

    作者:吴希晞;冯爱平;李鹏程;任军;杨艳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情况看皮肤病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冷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近30年来,一直本着“提倡竞争、促进合作、激励创新、引领未来”的工作方针,不仅造就了一大批新兴科研人才,还促进了我国各基础学科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疾病谱的变化以及人们需求的改变,科学问题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有些科学问题相对来说是重大的健康问题,得到了较多的投入和支持,即所谓的“热点”;而有些科学问题暂时没有得到很多的支持,可能是因为其重要性相对较小或是暂时未被意识到,即所谓的“冷点”。皮肤病学相关科研项目的申请大多数在医学科学部H11(一级代码)申请代码下管理,近年来受到资助的热点冷点科学问题相信也是广大皮肤科医师和从事皮肤病研究的科研人员所关注的。为此,我们通过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http://isisn.nsfc.gov.cn/egrantweb/)对2011—2015年H11代码下的资助情况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以帮助广大科研工作者了解近年来皮肤病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冷点。

    作者:李吉;赵苒;裴俊瑞;祝慧萍;张作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肛周、脐部、趾间扁平湿疣伴玫瑰疹和硬下疳梅毒一例

    患者女,22岁,未婚。肛周、脐部、趾间疣状增生物20 d。20 d前发现肛周散在绿豆大小扁平丘疹,皮疹表面湿润,无瘙痒、疼痛等不适。次日患者在脐、左足3、4趾间发现类似皮疹,之后皮疹逐渐增多、增大,部分融合,表面糜烂。3d前趾间糜烂面散发恶臭。患者2个月前有非婚性行为,约40 d前右侧大阴唇上部一黄豆大小丘疹,无疼痛、瘙痒,丘疹扩大,表面坏死形成溃疡。患者既往体健,否认有输血史及吸毒史。

    作者:尹光文;沙珂;潘信信;夏仙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果酸剥脱联合八白散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果酸剥脱联合八白散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确诊的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果酸组。联合组采用果酸剥脱每2周治疗1次,共4次,每次治疗视患者耐受程度递增果酸浓度或停留时间(高浓度为70%,长停留时间为5 min),每次果酸剥脱治疗1周后,予以八白散外敷。果酸组单纯应用果酸剥脱治疗。两组于治疗8周后进行黄褐斑面积及严重程度(MASI)评分及皮肤特征定量评价。结果治疗前,联合组MASI评分为19.16±2.34,果酸组为20.27±2.1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联合组为9.36±1.44,果酸组为15.13±1.78,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MASI评分降低差值(9.56±1.31)明显高于果酸组(4.78±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3.3%,果酸组为5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ISIA皮肤图像分析数据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面部色素斑、皱纹、纹理、毛孔和紫质等得到明显改善,但与果酸组比较,联合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果酸剥脱联合八白散治疗黄褐斑安全、有效,而且还能改善肤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志铭;翟晓翔;李敬果;单霄;荆梦晴;李永聪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中华皮肤科杂志

中华皮肤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