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伟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手术应用于治疗中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许昌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102例肱骨近端骨折中老年患者,观察组51例患者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手术,对照组51例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种手术的效果.结果 对照组的优良率仅为74.51%,明显低于观察组(96.08%).对照组满意度仅可为72.55%,明显低于观察组(96.08%).两组肱骨近端骨折中老年患者的康复效果、手术情况、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肱骨头置换手术应用于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老年患者切实可行,安全可靠.
作者:申博统;刘天晓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重症手足口病分组监护治疗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选取驻马店市第一人民院于2012年7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125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病情危重程度分为重型组(A组,n=62)和危重型组(B组,n=63)两组,均予以各自的分组监护治疗方案.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记录其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临床治愈时间等指标差异.结果 ①两组患儿均取得理想疗效,其中A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6.8%,同B组(93.7%)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②A组患者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及临床治愈时间分别为(4.7±1.7)d、(6.6±2.7)d和(6.9±2.8)d,均短于B组,但与B组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予以分组监护疗法,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华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来氟米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在应用醋酸泼尼松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来氟米特片50 mg/d,连服3d,改为20 mg/d口服,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1.0g/次,每月1次,静脉点滴.治疗6个月后评定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血白蛋白、血肌酐、补体C3、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SLEDAI)评分.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80.95%,对照组为78.05%,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24h尿蛋白、血肌酐、SLEDA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血白蛋白、补体C3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2.38%)低于对照组(2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转氨酶升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来氟米特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与环磷酰胺联合醋酸泼尼松有相当的疗效,且安全性好.
作者:刘谓;安乐美;朱清;阎磊;邵凤民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酒精性小脑变性(ACD)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电生理病变的特征,为临床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9例酒精性小脑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神经影像学及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选取确诊ACD患者9例,临床表现为躯干和肢体共济失调、肢体动作笨拙、震颤、眼震等.头颅MIR主要显示有小脑萎缩.7例误诊为其他疾病.结论 ACD初期就诊时易误诊或漏诊.在结合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资料及电生理检查时,详细询问患者饮酒史,可提高ACD的诊断率.
作者:李菁;杨清成;张向东;吴海香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小儿偏头痛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为提高小儿偏头痛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偏头痛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记录其临床表现,将72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偏头痛特异性及非特异性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加服中药治疗,随访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72例患者中34例有典型的偏头痛先兆,占47.2%;27例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占37.5%;6例为家族性头痛,占8.3%;5例为普通性偏头痛,占6.9%.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偏头痛在小儿疼痛中较为常见,病情易反复,预后较差.在坚持非特异性和特异性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调理有助于达到根治目的,促进预后,减少不良反应,也利于小儿正常成长发育.
作者:余涛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患者关节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行内固定手术后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对照组行内固定术石膏固定8周后开始负重行走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踝关节功能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关节功能活动度指标值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Kofoed踝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踝关节骨折患者在行内固定术后通过早期康复训练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关节功能、促进患者踝关节的康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闫国钦;张占伟;张军平;郭相宽;郭志峰;王渝博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对比三种全凭静脉麻醉方法中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的发生情况,探讨术中知晓的影响因素及预防策略,减少术中知晓的发生.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的全身麻醉患者632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214例,以咪达唑仑0.05 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2mg/kg、舒芬太尼2μg/kg、丙泊酚2.0 mg/kg行麻醉诱导,麻醉维持TCI丙泊酚血浆靶浓度2.5 ~3.0 μg/ml,顺苯磺酸阿曲库铵2μg/(kg·min),TCI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4.5~5.5 ng/ml;B组207例,除麻醉诱导无咪达唑仑外,其余同A组;C组211例,麻醉维持TCI丙泊酚血浆靶浓度增加到3.8~4.8 μg/ml,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减至0.5 ~1.0μg/(kg·min),其余同B组.分别于术后第1天和第5天进行术后随访,记录术中知晓的发生情况.结果 B组术中知晓的发生率与C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应用小剂量咪达唑仑或丙泊酚维持在一定血浆浓度可以减少和预防全凭静脉麻醉术中知晓.
作者:王桂荣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有限接触锁定加压钢板(LCP)联合Judet植骨法对股骨骨折不愈合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至2013年股骨干骨折不愈合患者58例,手术取出原内固定物,重新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同时在不愈合部位联合行Judet植骨术,术后进行影像学观察和疗效评定.结果 58例患者术后愈合率为96.55%,并发症发生率为39.31%,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膝关节功能(87.41±8.59)分,明显高于术前的(51.36±6.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优良率为81.03%,高于术前的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限接触锁定加压钢板联合Judet植骨法可提高骨折愈合率和功能恢复率.
作者:范探云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总结腹腔镜胃旁路手术(LRYGB)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和随访28例LRYGB治疗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前后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等指标变化.结果 28例患者术后1个月内空腹血糖均明显下降,葡萄糖耐量明显增强.13例术后随访6个月,血糖均在正常范围,无需药物辅助.全部患者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均有不同程度缓解.结论 LRYGB治疗T2DM近期疗效明显,长期效果有待观察.
作者:马力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治疗胸心外科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山西大同同煤集团总医院胸心外科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抽样,选取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呼吸兴奋剂治疗,实验组给予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pH值、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HR)、呼吸(RR)变化情况,并观察临床治疗结果.结果 实验组pH值为7.37±0.04,PaO2为(72.81±8.12)mm Hg(1mm Hg=0.133 kPa),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0.03、(54.13±7.93) mm Hg,且PaCO2、HR、RR[(53.67±9.43) mm Hg、(87.01±6.02)次/min、(24.04±3.04)次/min]显著低于对照组[(70.12±11.34)mmHg、(96.23±10.03)次/min、(28.43±4.01)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治疗胸心外科急性呼吸衰竭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雪松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辅助下三种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 选取子宫肌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LATM)、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LAVSH),根据手术类型将患者分为LATM组(35例)、LAVH组(30例)、LAVSH组(35例),观察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并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LATM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治疗时间分别为(57.26±10.11) min、(60.39±11.68) ml、(1.20±0.43)d、(4.98±1.63)d,均低于LAVH组、LAVSH组,其中LAVH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TM组与LAVSH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6%、11.43%,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LAVH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腹腔镜辅助下手术均可用于子宫肌瘤的治疗中,但腹腔镜辅助下LATM手术可减少术中创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张红朵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在平舆县人民医院接受胆囊切除术的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64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我院传统的开腹全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在手术切口方面,观察组的切口创面明显比对照组小,术后愈合程度也好,感染率也低(P<0.05);观察组在手术中的平均出血量方面也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术后的卧床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 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的出血量少、手术切口好,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短,综合观察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疗效好,临床值得推荐使用.
作者:冯驰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三维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技术在颅内血管性病变介入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医学影像检查医师完成所有患者DSA、三维DSA检查工作,记录其DSA、三维DSA检查结果.结果 分析90例颅内血管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可知,经三维DSA技术检出率高达100.00%,显著高于DSA技术(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颅内血管性病变患者给予三维DSA检查可显著提高诊断正确率,有利于患者尽快获得治疗,保障其疗效及预后,降低致残率及致死率.
作者:赵德政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评价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晚期食管癌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5-氟尿嘧啶联合顺铂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统计两组患者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29例,稳定19例,总有效率为6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1.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消化道反应、过敏、心脏毒性、关节酸痛及脱发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晚期食管癌患者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有效率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生存质量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文廉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与缝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半月板损伤镜下修复患者150例,从发病年龄、受伤情况、半月板切除及半月板的缝合进行比较.结果 半月板损伤采用缝合方法69例,占46%,其手术成功优良率为91.5%;采用半月板部分切除54例,占36%,其手术成功优良率为85.3%;半月板全切除25例,占17%,其优良率为65.1%;2例少年儿童半月板石膏外固定,占1.3%,优良率为100%.结论半月板缝合术效果良好,患者反应良好,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训练快,是一种很理想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坤;王璐娜;高丽霞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引起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菌群分布及其耐药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分离出的致病菌的菌群菌群分布和耐药性监测.结果 共分离出3189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600株,占81.5%,革兰阳性球菌111株,占3.48%,真菌478株,占15.0%.革兰氏阴性杆菌中鲍氏不动杆菌1069株(33.5%),铜绿假单胞菌834株(26.2%),肺炎克雷伯氏菌357株(11.3%),大肠埃希氏菌146株(4.58%)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71株(2.22%),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56.3%和61.6%;革兰阳性球菌111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80株(2.51%),粪肠球菌28株(0.88%).药敏试验结果提示革兰阴性杆菌对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多粘菌素B耐药性较低,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没有发现耐药株.结论 重症患者感染率高,各主要致病菌均耐药严重且呈多重耐药,提示加强ICU细菌耐药检测,了解细菌分布及耐药变化,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防止细菌耐药性扩散尤为重要.
作者:娄峻;邱卫强;张智敏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和血清IL-8在肺鳞癌动物模型发生发展各阶段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方法 Wistar大鼠48只,40只行左肺下叶支气管灌注含三甲基胆蒽(MCA)和二乙基亚硝胺(DEN)的碘油溶液0.lml,另8只灌注0.1ml碘油作为对照,分批处死前行心尖穿刺抽血4~6ml,然后摘除灌注部位肺组织,获取肺鳞癌发生过程各阶段标本;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酶标法(ELISA)检测48只大鼠IL-8血清含量,原位杂交法检测各阶段病变组织中Survivin mRNA的转录水平并采用半定量法进行评分.结果 本试验共获取支气管黏膜上皮增生18例,不典型增生11例(含鳞状化生7例),原位癌6例,侵袭癌7例,转移癌6例.根据原位杂交评分在鳞癌组织中Survivin mRNA表达高于癌前病变组、增生组及正常组(P<0.01);在鳞癌组中转移癌Survivin mRNA表达评分为5.00±0.707,非转移癌的评分为3.08±1.38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阴性对照组血清IL-8的表达水平为(24.13±0.97) pg/ml,随着癌变进展而逐步上调,与不典型增生、肺鳞癌阶段IL-8的血清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P<0.01).在大鼠肺癌组中,发生肿瘤转移组的血清IL-8水平明显高于非转移组(P =0.002).此外,Survivin mRNA表达阳性的肺组织标本中IL-8浓度为45.910±20.232,Survivin mRNA表达阴性的肺组织标本中IL-8浓度为31.214±11.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urvivin和IL-8在大鼠肺鳞癌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协同促进肿瘤的浸润和转移.联合检测可能对肺癌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有着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付美;李磊;牛慧君;杨廷桐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方法 将2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1例.对照组给予单用药物保守治疗,研究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随访情况.结果 研究组心电图检查ST段恢复率为81.82%,胸痛缓解率为90.9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ST段恢复率(63.64%)、胸痛缓解率(72.73%).研究组病死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27%.研究组随访不良事件发生率仅为18.1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4.55% (P <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可显著提高其疗效及预后,有效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石保建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采用伊托必利联合氟哌噻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平舆县人民医院2011年9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伊托必利组、氟哌噻吨组和联合用药组,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联合用药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伊托必利组和氟哌噻吨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伊托必利联合氟哌噻吨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徐银领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检测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轻型30例,中型40例,重型30例,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的50例正常人群为对照组,通过乳胶比浊法、免疫比浊法分别对患者、健康人群hs-CRP、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脑梗死组与对照组hs-CRP[(11.64±6.35) mg/LVS(5.10±3.17) mg/L]、FIB[(4.85±1.32) g/L VS(3.03±0.94)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不同严重程度脑梗死患者hs-CRP、FI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7.84、13.50,P<0.01).结论 hs-CRP、FIB可作为脑梗死病情发生、严重程度评估的重要指标.
作者:徐宏骏 刊期: 2015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