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症手足口病分组监护治疗的效果及可行性探讨

张华

关键词:重症手足口病, 分组监护治疗, 效果, 可行性
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手足口病分组监护治疗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选取驻马店市第一人民院于2012年7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125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病情危重程度分为重型组(A组,n=62)和危重型组(B组,n=63)两组,均予以各自的分组监护治疗方案.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记录其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临床治愈时间等指标差异.结果 ①两组患儿均取得理想疗效,其中A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6.8%,同B组(93.7%)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②A组患者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及临床治愈时间分别为(4.7±1.7)d、(6.6±2.7)d和(6.9±2.8)d,均短于B组,但与B组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予以分组监护疗法,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食管癌

    目的 评价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晚期食管癌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5-氟尿嘧啶联合顺铂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统计两组患者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29例,稳定19例,总有效率为6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1.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消化道反应、过敏、心脏毒性、关节酸痛及脱发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晚期食管癌患者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有效率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生存质量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文廉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检测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轻型30例,中型40例,重型30例,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的50例正常人群为对照组,通过乳胶比浊法、免疫比浊法分别对患者、健康人群hs-CRP、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脑梗死组与对照组hs-CRP[(11.64±6.35) mg/LVS(5.10±3.17) mg/L]、FIB[(4.85±1.32) g/L VS(3.03±0.94)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不同严重程度脑梗死患者hs-CRP、FI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7.84、13.50,P<0.01).结论 hs-CRP、FIB可作为脑梗死病情发生、严重程度评估的重要指标.

    作者:徐宏骏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

    目的 比较不同术式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疗效.方法 选择范县人民医院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60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行下胫腓弹性钩钢板内固定治疗26例,为A组;行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34例,为B组,术后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64.90±9.10) ain VS(60.61±9.50) min]、术中出血量[(74.75±12.80) ml VS(70.05±8.97)ml]、住院时间[(13.15±1.28)d VS (12.86±1.ll)d]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A组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2.31%、3.85%,与B组(66.67%、23.5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皮质骨螺钉内固定,下胫腓弹性钩钢板内固定并发症少,踝关节功能恢复好.

    作者:张福华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AECOPD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取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子细胞、C-反应蛋白(CRP)、肺功能指标等的变化,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9.13%,显著高于对照组71.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为(10.16±3.21) mg/L显著低于对照组(17.20±4.51)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l)、用力肺活量(FVC)、FEVl/FVC(FEVl%)分别为(1.62±0.60)L、(2.63±1.12)L、(63.26±9.84)%,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痰热清注射液治疗AECOPD,能够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王彤兵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无创呼吸机在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左心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无创呼吸机在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左心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64例80岁以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面罩或鼻罩供氧,比较两组心率(HR)、呼吸(R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并分析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HR、RR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HR、RR分别为(77.41±5.64)次/min、(25.51±3.34)次/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1.53±3.94)次/min、(31.50±5.76)次/min(P <0.05),两组SBP、DBP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H、PaO2、LVEF相比治疗前显著上升,而PaCO2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PaO2、LVEF分别为(77.68±9.31)mm Hg(1 mm Hg =0.133 kPa)、(39.61±3.1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51±7.68)mm Hg、(35.05±4.89)%,PaCO2为(47.65±5.10)mm H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4.39±4.87)mm Hg(P <0.05),pH值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呼吸机治疗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左心衰竭的效果显著,可避免有创通气产生的不良影响,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贾泉林;马瑜;郭丽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三种全凭静脉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三种全凭静脉麻醉方法中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的发生情况,探讨术中知晓的影响因素及预防策略,减少术中知晓的发生.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的全身麻醉患者632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214例,以咪达唑仑0.05 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2mg/kg、舒芬太尼2μg/kg、丙泊酚2.0 mg/kg行麻醉诱导,麻醉维持TCI丙泊酚血浆靶浓度2.5 ~3.0 μg/ml,顺苯磺酸阿曲库铵2μg/(kg·min),TCI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4.5~5.5 ng/ml;B组207例,除麻醉诱导无咪达唑仑外,其余同A组;C组211例,麻醉维持TCI丙泊酚血浆靶浓度增加到3.8~4.8 μg/ml,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减至0.5 ~1.0μg/(kg·min),其余同B组.分别于术后第1天和第5天进行术后随访,记录术中知晓的发生情况.结果 B组术中知晓的发生率与C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应用小剂量咪达唑仑或丙泊酚维持在一定血浆浓度可以减少和预防全凭静脉麻醉术中知晓.

    作者:王桂荣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早期应用纳洛酮联合多巴胺对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纳洛酮联合多巴胺对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117例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抽样法分成联合用药组(A组,n=60)和常规治疗组(B组,n =57)两组.B组予以早期常规治疗,A组在上述基础上采用纳洛酮联合多巴胺方案.进行为期1年随访,使用Gesell量表行发育商数评估,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DQ值变化情况,记录其适应行为、语言行为、个人社会行为及运动行为等四项行为领域评估均值.结果 治疗后,两组DQ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升,其中A组治疗后第12个月达到(103.3±1.1)分,明显高于B组[(97.7±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A组Gesell量表各行为领域评估均值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临床治疗早期予以纳洛酮联合多巴胺方案,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鹏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机械通气联合常规疗法对重度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血气指标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联合常规疗法对重度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血气指标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重度急性左心衰竭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给予机械通气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氧分压(Pa-2)及血氧饱和度(Sp-2)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2.5%)显著高于对照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械通气联合常规疗法用于治疗重度急性左心衰竭,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文辉;李永丽;韩小莹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患者关节功能的改善作用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患者关节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行内固定手术后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对照组行内固定术石膏固定8周后开始负重行走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踝关节功能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关节功能活动度指标值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Kofoed踝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踝关节骨折患者在行内固定术后通过早期康复训练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关节功能、促进患者踝关节的康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闫国钦;张占伟;张军平;郭相宽;郭志峰;王渝博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痰热清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目的 观察痰热清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11年9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的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治疗组血小板的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痰热清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疗效确切肯定,优于单用利巴韦林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元敏;李春姬;姚兰兰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临床抢救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74例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急救护理措施、救治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将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 74例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经上述措施完成救治后,抢救成功率为93.24%,病死率为6.76%,抢救成功率与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提供正确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保障患者预后及生命安全.

    作者:刘建州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两种穿刺引流术治疗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穿刺引流术治疗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疗效.方法 选择郑煤集团总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腰椎穿刺引流治疗,观察组行改良经皮穿刺引流术,对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与对照组(83.33%)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2.01±4.13)分vs(14.75±4.78)分]、并发症发生率(6.67% vs 2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常规腰椎穿刺引流治疗,改良经皮穿刺引流并发症少,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可作为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治疗的重要手段.

    作者:王彦彬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

    目的 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符合入选标准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60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和对症处理.依达拉奉组给予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氯化钠注射液150 ml,2次/d,连用14 d;联合治疗组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氯化钠注射液150 ml,2次/d,并静脉滴注GSH l.8 g+氯化钠注射液250 ml,2次/d,均连续用14 d.分别在发病后24~48 h及治疗第15天行颅脑MRI检查,评估患者脑梗死体积,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 治疗第15天时,联合治疗组脑梗死体积显著小于依达拉奉组(P<0.01),两组患者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依达拉奉组(P<0.05),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明显缩小脑梗死体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降低致残率,疗效确切,改善ACI预后的作用优于单用依达拉奉,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松林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有限接触锁定加压钢板联合Judet植骨法治疗股骨骨折不愈合

    目的 探讨有限接触锁定加压钢板(LCP)联合Judet植骨法对股骨骨折不愈合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至2013年股骨干骨折不愈合患者58例,手术取出原内固定物,重新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同时在不愈合部位联合行Judet植骨术,术后进行影像学观察和疗效评定.结果 58例患者术后愈合率为96.55%,并发症发生率为39.31%,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膝关节功能(87.41±8.59)分,明显高于术前的(51.36±6.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优良率为81.03%,高于术前的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限接触锁定加压钢板联合Judet植骨法可提高骨折愈合率和功能恢复率.

    作者:范探云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术后效果

    目的 探讨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术后效果.方法 选取53例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全髋关节置换术组(A组,n=27)和闭合复位螺纹钉内固定组(B组,n=26)两组.术后随访1.5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Harris评分及VAS评分.结果 术后随访期间内,A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6.3%,明显高于B组的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及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中A组为(2.1±0.5)分和(90.4±5.7)分,优于B组的(4.2±0.6)分和(82.4±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5年,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与B组的7.7%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疗效显著,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跃民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甲泼尼龙联合甘露醇在缓解椎间盘源性坐骨神经痛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甲泼尼龙联合甘露醇在缓解椎间盘源性坐骨神经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永城市人民医院2012年5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椎间盘源性坐骨神经痛患者7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牵引、理疗、抗感染药物口服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甲泼尼龙联合甘露醇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缓解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3d后,两组患者无痛(42.86% VS 5.71%)、中度疼痛(17.14% VS 48.57%)、重度疼痛(0.00% VS 11.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与对照组的77.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甲泼尼龙联合甘露醇能有效缓解椎间盘源性坐骨神经痛症状,临床疗效高,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凤芹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sCD40L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Scd40L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于濮阳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SAP(稳定型心绞痛)组50例,NST-ACS(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70例,随机将SAP患者分为A组(n=20)与B组(n=30),均给予氯吡格雷治疗,A组75 mg/d,B组150 mg/d.NST-ACS组给予氯吡格雷300 mg后分为C组(n=35)与D组(n=35),均给予氯吡格雷维持,C组75 mg/d,D组150 mg/d.同时选取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不给予任何药物治疗.于服药前后取患者静脉外周血液样本,测定血清sCD40L水平.结果 服药前,C组血清sCD40L水平为(804.55±257.25) pg/ml,D组为(860.72±154.85) pg/ml,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与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B、C、D四组服药前血清sCD40L浓度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负荷量ld后,C、D两组血清sCD40L浓度水平明显降低,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5d后,A组sC D40L浓度为(630.31±238.57)pg/ml,与B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与C、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常健康人血清内sCD40L水平明显低于NST-ACS患者,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可有效抑制血小板活化,降低患者血清sCD40L水平,降低治疗的危险性,优化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史周乾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不同尿酸水平人群各种代谢综合征指标分析

    目的 研究不同尿酸水平人群的各种代谢综合征指标.方法 选取河南五建医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通过调查问卷、实验室检测、体格检查所获取的60例的资料,根据其尿酸浓度的四分位数和性别分为四组其测量指标有总胆固醇、尿酸、血糖等.结果 男性四组间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四组的以上指标和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尿酸水平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不同(P<0.05).结论 血尿酸与体质量指数、脂代谢紊乱、血压的关系密切,降低尿酸可以有效预防代谢综合征.

    作者:齐喜英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臀肌筋膜松解联合臀大肌止点肌腱“Z”字延长术治疗重度臀肌挛缩症

    目的 探讨臀肌筋膜松解联合臀大肌止点肌腱“Z”字延长术治疗重度臀肌挛缩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重度臀肌挛缩症患者20例,均行臀肌筋膜松解联合臀大肌止点肌腱“Z”字延长术,通过对患者术后随访,探讨该手术方式治疗重度臀肌挛缩症临床价值.结果 20例患者均随访1~3年,平均2年.优15例,良4例,可1例,差0例.手术优良率为95%.结论 臀肌筋膜松解联合臀大肌止点肌腱“Z”字延长术是治疗重度臀肌挛缩症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作者:王兵站;廖文波;沈仲杰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72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另选非糖尿病冠心痛患者10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行Judkins法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对两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冠状动脉受累情况.结果 观察组中女性高危因素主要有高血压史、高脂血症,男性则以吸烟为主,另高血压同为两组危险因素.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吸烟及冠心病史方面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变血管占67.0%,显著高于对照组(50.0%,P<0.05),其中三支病变观察组显著较高(P<0.05),单支观察组较低(P<0.05),多节段病变观察组(70.8%)显著高于对照组(25.0%,P <0.05).病变血管分布情况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对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控制具有必要性,对延缓和减轻冠状动脉病变有重要意义.

    作者:宋小丽 刊期: 2015年第17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