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贤达;高慧敏;王智民;张启伟
目的:研究祁白芷根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溶剂法和色谱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利用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2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欧前胡素(1)、别异欧前胡素(2)、水合氧化前胡素(3)、比克白芷素(4)、别欧前胡素(5)、β-谷甾醇(6)、邻苯二甲酸二丁酯(7)、7-羟基-6-(3-甲基-2-丁烯氧基)-香豆素(8)、花椒毒酚(9)、5-羟基-8-甲氧基补骨脂素(10)、奥氏芹二醇(11)、伞形花内酯(12)、香柑内酯(13)、欧前胡素(14)、珊瑚菜内酯(15)、异茴芹素(16)、6-乙酰基-7-甲氧基-香豆素(17)、补骨脂素(18)、异东莨菪内酯(19)、滨蒿内酯(20)、花椒毒素(21)、当归醇A(22)、氧化前胡素乙醇醚(23)、去氢柳叶白姜花内酯(24)、尤劳帕替醇(25)、独活属醇(26)、栓翅芹烯醇(27).结论:化合物8为新的天然产物;除化合物1,3,14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祁白芷根中分离得到.
作者:赵爱红;杨秀伟;杨鑫宝;刘建勋;王秋玲;王文全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石斛酚和丁香酸联合对抗白内障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H2O2致离体培养的氧化损伤大鼠晶状体模型,解剖显微镜下观察石斛酚和丁香酸联合对晶状体的透明度的影响;D-半乳糖致糖性白内障大鼠模型,裂隙灯观察石斛酚和丁香酸联合对在体大鼠晶状体透明度的影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表征石斛酚和丁香酸联合对醛糖还原酶(AR)的抑制活性;采用分子对接考察石斛酚和丁香酸联合抑制AR的结合位点、结合方式及其药效团.结果:离体及在体实验均表明石斛酚和丁香酸组合具有良好的抗糖性白内障活性,且优于单一组分石斛酚和丁香酸及阳性对照药物白内停,表现良好的协同效果;分子对接及动力学模拟表明二者协同抑制AR的氨基酸残基为Asnl60,主要作用力为范德华力,形成共同药效团.结论:石斛酚与丁香酸联合具有良好的抗白内障活性,其作用机制在于二者对AR呈现良好的协同抑制性.
作者:刁红星;易燕群;戚辉;高欣欣;方花;魏小勇;顾琼;王岭;王峥涛;古练权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建立麝香酮在大鼠肠灌注液中的GC-MS/MS测定方法,研究麝香酮的大鼠小肠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GC-MS/MS测定大鼠肠循环液中的麝香酮含量;采用大鼠原位肠循环灌注法进行麝香酮吸收动力学研究.结果:麝香酮在各小肠段均有较好吸收;其吸收速度常数(Ka)和每小时吸收率(A),十二指肠>空肠(P<0.05),十二指肠>回肠(P<0.01).麝香酮在小肠段的Ka,A和吸收半衰期T1/2分别为0.990 h-1,43.58%,0.705 h.结论:麝香酮在整个肠道内均有较好吸收,十二指肠Ka,T1/2优于空肠(P<0.05),十二指肠Ka,T1/2,A显著优于回肠(P<0.01,P<0.01,P<0.05),空肠与回肠无显著差异.
作者:邹亮;林俊芝;王战国;许丽佳;王平;赵钢;罗杰英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一枝黄花中芦丁和绿原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Shimazdu VP-ODS C18柱,流动相A为乙腈-甲醇-冰醋酸(500∶ 250∶3),流动相B为0.4%冰醋酸溶液,线性梯度洗脱;双波长检测,芦丁的检测波长为360 nm,绿原酸的检测波长为327 nm.结果:芦丁和绿原酸分别在0.0517~0.930 μg(r =0.999 9),0.0565 ~1.01 μg(r=0.9999)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芦丁为102.9%( RSD 0.92%),绿原酸为101.8% (RSD 0.91%).结论:该法简便、准确,可作为一枝黄花药材的定量分析方法,用于质量评价.
作者:高良美;茅向军;林瑞超;鲍家科;许乾丽;戴忠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2010年度不同功效的中药复方专利授权状况,为相关复方研发及专利保护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10年度中药复方专利文献,筛选相关数据生成样本空间,以“授权百分比”和“授权时间比”为聚类变量先后对样本层次聚类、迭代聚类,综合2种聚类方法生成的结果得出结论.结果:2010年中药复方授权专利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归为4类,不同类样本之间在专利数量、授权时间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能够体现中医药治疗优势的复方种类中,授权速度快但数量少的专利领域可作为专利申报的主攻,授权速较慢、数量较少的专利领域也是申报的对象,而授权数量大速度较快的专利领域可以作为开展中医药科研的信息导引与专利成果转化的重点.
作者:杨旭杰;肖诗鹰;郭赞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研究经典古方开心散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CMS)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盐酸氟西汀10 mg · kg-1)、开心散各剂量组(1 000,500,250,125 mg· kg-1),建立CMS大鼠模型,连续灌胃21 d;采用糖水消耗试验、旷场试验评价开心散抗抑郁行为学活性,采用Morris水迷宫评价开心散对CMS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测定各组大鼠全脑中单胺类递质、乙酰胆碱(Ach)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和海马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水平.结果:行为学测试结果表明开心散能明显提高CMS大鼠的糖水偏嗜度和旷场试验总路程,明显缩短Morris水迷宫定位导航的潜伏期,增加空间探索中的穿越平台次数、原平台所在象限游泳距离和时间;增加动物全脑中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和Ach的含量,并提高海马内BDNF的水平,减少AchE.结论:开心散可明显改善CMS大鼠的抑郁行为,增强CMS大鼠学习记忆的能力,其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增加全脑中单胺递质和Ach含量,提高海马神经营养能力有关.
作者:刘明;闫娟娟;周小江;胡园;刘屏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为藏药材的标准化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药典》、《部颁标准·藏药分册》、《藏药标准》及有关藏药专著文献为依据,对文献中收载的制剂及藏、青、甘、川、滇藏区藏医医疗机构、藏药制药企业实际生产使用的院内制剂、藏成药制剂等进行调查,对制剂处方中药材的品种、基原及其标准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上述标准和专著中收载的439个制剂、所调查的40家藏医医疗机构和藏药制药企业反馈的711个医院制剂和藏成药制剂处方中使用的药材共约502个品种,使用制剂数在10个以上的药材品种约154个,绝大多数为藏药特有品种;约416个药材品种有基原的文献记载依据,包括植物药287个、动物药78个、矿物药51个,共涉及到基原植物94科261属643种(含种下等级),基原动物35科52属61种(含种下等级);中医与藏医交叉使用的药材品种约122个,约80%的藏药材品种均产自于青藏高原藏区;约293个药材品种在上述标准中有收载,除《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作为藏药材收载的8个品种外,绝大多数品种的标准仅有[性状]、[鉴别]或[检查]项.结论:藏药标准工作应以常用藏药材品种为重点,特别应加强品种及其基原的调查整理、物质基础研究与民族医药术语的规范化整理工作.
作者:钟国跃;周福成;石上梅;周华蓉;于江泳;阿萍;刘海青;达娃卓玛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研究贯叶金丝桃Hypericum perforatum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测定化合物对基因重组人PTPI B的抑制率.结果:从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D-甘露醇(1),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2),(7E,6R,9S)-9-hydroxy-4,7-megastigmadien-3-one(3),(6S,9R) -roseoside (4),2,6-dimethoxy-4- hydroquinone-1-O-β-D-glucopyranoside(5),2,6-dimethoxy-4-hydroxybenzyl alcohol 1-O-β-D-glueopyranoside(6),syringate 4-O-β-glucopyranoside(7),金丝桃素(8),skyrin-6-O-β-D-glucopyranoside(9),(R)-3,4-二羟基-苯甲酸-1′-丙三醇酯(10).在2μmol·L-1时,化合物9对基因重组人PTP1B的抑制率为96.4%,IC50为2.5 μmol·L-1.结论:化合物10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4,7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6从该植物中首次得到.体外活性筛选表明化合物8具有显著的PTP1B抑制作用.
作者:马洁;杨建波;吉腾飞;王爱国;苏亚伦 刊期: 2012年第16期
藏药方剂配伍规律研究是藏医药开拓创新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为探讨藏药方剂配伍规律,找出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作者借鉴中药方剂配伍规律和相关领域的研究方法,结合藏医药学自身的特点,首次提出通过数据挖掘技术研究藏药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思路与方法,认为数据挖掘技术能帮助研究者在不背离藏医药自身理论框架的前提下发现藏药方剂的配伍规律和思路.
作者:才让南加;仁增多杰;多杰才让;洛桑东智;李先加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 (Rg1)诱导人白血病K562细胞株衰老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MTT比色法检测Rg1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筛选佳作用浓度及时间(20 μmol·L-1,48 h).流式细胞术检测Rg1对细胞周期的影响;SA-β-Gal染色检测细胞阳性染色百分率;RT-PCR法检测衰老相关基因p16,p53,p21,Rb的表达;电镜观察细胞衰老超微形态学改变.结果:Rg1在体外能明显抑制K562细胞增殖,使细胞阻滞于G2/M期;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百分率显著增高(P<0.05);细胞衰老相关基因的表达上调(P<0.05);超微结构观察显示细胞增大,异染色质凝集、碎裂,线粒体体积增大,溶酶体体积增大、数目增多等衰老形态学变化.结论:Rg1能诱导K562细胞衰老,p53-p21-Rb,p16-Rb信号转导通路在其衰老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蔡世忠;周玥;刘俊;刘典峰;姜蓉;王亚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中药注射剂在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危急重症治疗领域具有化学药不可替代的优势,尤其是在病毒性感染引起的流感危急重症等方面,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但近几年中药注射剂频繁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死亡的事件,使得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受到严重质疑,究其原因,不外乎药品本身的质量问题和临床使用过程中的合理用药问题.因此,该文从中药注射剂的发展历史开始,综合文献资料,阐明中药注射剂要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才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韩伟;何恩霞;曹京梅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验证中药健脾化痰方治疗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中药健脾化痰方、维生素E胶囊口服治疗,疗程3个月.测定2组治疗前后空腹胰岛素( FINS)、空腹血糖(FPG)、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AI)等指标,并观察治疗前后肝脏B超变化情况.结果:中药治疗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总有效率为83.3%,明显高于维生素E治疗组(总有效率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ALT,AST水平显著下降,说明2组治疗方案均能改善肝功能;但组间疗效比较差异不显著.中药组治疗后TC,TG,LDL-C,HOMA-IR下降,HDL-C,IAI上升(P<0.05或P<0.01).结论:健脾化痰方对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有显著治疗作用,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研究芍药苷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Aβ25-35造成PC12细胞损伤模型,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计量法检测细胞凋亡,JC-1和Fluo-3荧光探针法分别观察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内钙离子变化,Western印迹法检测Bcl-2,Bax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观察芍药苷对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芍药苷可抑制Aβ25-35所诱导的PC12细胞毒性和凋亡,并呈剂量相关性,其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线粒体膜电位、降低Ca2+浓度;增加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蛋白表达、抑制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激活而实现的.结论:芍药苷对Aβ25-35诱导PC12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淑英;刘玲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研究玄参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方法:应用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CoT)技术对来源于全国各地的48份玄参种质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遗传距离采用TREECONW软件计算,UPGMA方法构建亲缘关系树状图.结果:28条引物共检测到279个位点,其中214个为多态位点,占76.7%.遗传距离变化范围在0.150 7 ~0.493 3.聚类结果显示栽培玄参亲缘关系较为复杂:有的种质具明显的地理相关性;有的种质聚类混杂,与地理分布无明显相关性;也有来源于同一地区的种质仅部分聚在一起,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分布规律.结论:栽培玄参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为优良品种的培育提供了丰富的遗传基础.
作者:陈大霞;张雪;王钰;李隆云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维药芜菁子性状、显微和化学成分的特征,为制定其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对不同产地10批药材,采用显微照相技术观察显微特征,根据《中国药典》标准方法检测水分、灰分、杂质、酸不溶物、浸出物含量,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油脂的化学组成.结果:可以作为显微鉴定的特征有子叶、栅状细胞、非腺毛和内胚乳,粉末特征有栅状细胞、子叶细胞和非腺毛;提出了药材水分不得多于6%、杂质不得多于4.5%、总灰分不得多于6%、酸不溶性灰分不得多于0.7%、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1%的参考范围;油脂成分主要含芥酸、油酸、γ-谷甾醇.结论:实验方法准确可靠,以上检测指标和参数可以作为制定芜菁子质量标准的依据.
作者:孙芸;马晓萍;田树革;张帆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墨旱莲提取物对香烟烟雾提取物(cigarette smoke extract,CSE)作用的正常肺细胞NHBE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MTT法检测墨旱莲提取物对CSE诱导的NHBE细胞增殖的影响,DTNB比色法测定GSH含量,CDNB比色法检测GST活力,NADPH与2,6-二氯靛酚钠(DCIP)测试NQ01活力,Western blot测定蛋白的表达.结果:墨旱莲提取物可以降低CSE对NHBE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恢复由CSE引起的细胞内GSH水平下降,降低诱导细胞中GST与NQO1活力及NQ01蛋白表达.结论:墨旱莲能够减少CSE对NHBE细胞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Ⅱ相解毒酶相关.
作者:刘文博;谭晓斌;孙韩艳;黄厚才;金萍;贾晓斌;余嗣明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专利区域发展现状与优化方案.方法:采用简单统计方法运算不同区域的中药复方专利申请量、维持量及科研论文数量,在此基础之上,选用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区域的中药复方专利发展现状.结果:依据专利及科研论文数量差异将中国大陆及港澳台总共34个区域聚类分析归为4类,第1,3类区域水平较强,第2类区域位居中游,第4类区域水平较差.结论:不同区域应根据其实际状况采用相宜的中药复方发展方案,合理的区域联盟有助于区域间的双赢与共荣.
作者:杨旭杰;肖诗鹰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建立Beagle犬血浆中栀子苷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醒脑静口服给药后栀子苷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及生物利用度.方法:Beagle犬分别口服、注射给予醒脑静,采用HPLC测定Beagle犬血浆中栀子苷浓度,以Kinetica软件拟合,计算相关药动学参数.结果:Beagle犬血浆中栀子苷在1.24 ~ 158.88 mg·L-1线性关系良好,口服给药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Cmax(11.8±0.6) mg· L-1,Tmax(52.0±4.5)min,AUC(1 280.8±172.0) mg·min·L-1,MRT( 118.7±25.4) min.注射给药的药动学参数为Cmax(107.4±6.3) mg·L-1,AUC(7 930.1 ±670.0)mg·min·L-1,MRT(92.4±5.1) min.生物利用度为(6.46±0.87)%.结论:该实验建立的Beagle犬血浆中栀子苷的HPLC分析方法,适用性良好,提取、方法回收率和日内、日间精密度均符合要求,室温及冻融条件下稳定性良好.醒脑静口服给药栀子苷的生物利用度较低.
作者:田秀峰;李鹏跃;王宏洁;边宝林;杜守颖;杨健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优选二妙丸半仿生提取法(简称SBE)的工艺条件.方法:以盐酸小檗碱、总生物碱、挥发油、干浸膏含量为综合指标,采用均匀设计优选二妙丸半仿生提取法的工艺条件.结果:佳提取条件如下:3次煎煮用水的pH依次为6.00,6.50,8.70,煎煮的时间依次为2,1,1h.结论:二妙丸方药SBE法工艺可行.
作者:张藜莉 刊期: 2012年第16期
据20世纪90年代调查,我国的药材资源有12 807种之多.而临床上,常用中药仅400~600种.从理论上讲,中药材品种应在3 000种左右,因为,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载药1 892种,清代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载药900多种(主要收录《本草纲目》未收载的),加上清乾隆以后至民国时期发现积累的以及1970年代大搞中草药群众运动期间发掘出来的,中药材品种数量有大幅增加,但总数不会超过3 000种.20世纪90年代普查之后编写的《中国中药资源》一书指出,我国的“药材资源分3个部分,即中药材、民间药、民族药”,“我国现有的商品药材1000余种,仅占全部中药资源的10%以上.其余85%以上的品种都属于民间药和民族药”.说明实际调查和本草所载,基本上是一致的.民族药的重要性,于此可见一斑.
作者:诸国本 刊期: 2012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