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祁白芷根中新的天然产物

赵爱红;杨秀伟;杨鑫宝;刘建勋;王秋玲;王文全

关键词:祁白芷, 化学成分, 7-羟基-6-(3-甲基-2-丁烯氧基)-香豆素
摘要:目的:研究祁白芷根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溶剂法和色谱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利用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2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欧前胡素(1)、别异欧前胡素(2)、水合氧化前胡素(3)、比克白芷素(4)、别欧前胡素(5)、β-谷甾醇(6)、邻苯二甲酸二丁酯(7)、7-羟基-6-(3-甲基-2-丁烯氧基)-香豆素(8)、花椒毒酚(9)、5-羟基-8-甲氧基补骨脂素(10)、奥氏芹二醇(11)、伞形花内酯(12)、香柑内酯(13)、欧前胡素(14)、珊瑚菜内酯(15)、异茴芹素(16)、6-乙酰基-7-甲氧基-香豆素(17)、补骨脂素(18)、异东莨菪内酯(19)、滨蒿内酯(20)、花椒毒素(21)、当归醇A(22)、氧化前胡素乙醇醚(23)、去氢柳叶白姜花内酯(24)、尤劳帕替醇(25)、独活属醇(26)、栓翅芹烯醇(27).结论:化合物8为新的天然产物;除化合物1,3,14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祁白芷根中分离得到.
中国中药杂志相关文献
  • 维药芜菁子质量综合评价研究

    目的:探讨维药芜菁子性状、显微和化学成分的特征,为制定其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对不同产地10批药材,采用显微照相技术观察显微特征,根据《中国药典》标准方法检测水分、灰分、杂质、酸不溶物、浸出物含量,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油脂的化学组成.结果:可以作为显微鉴定的特征有子叶、栅状细胞、非腺毛和内胚乳,粉末特征有栅状细胞、子叶细胞和非腺毛;提出了药材水分不得多于6%、杂质不得多于4.5%、总灰分不得多于6%、酸不溶性灰分不得多于0.7%、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1%的参考范围;油脂成分主要含芥酸、油酸、γ-谷甾醇.结论:实验方法准确可靠,以上检测指标和参数可以作为制定芜菁子质量标准的依据.

    作者:孙芸;马晓萍;田树革;张帆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HPLC同时测定栀子中8个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含量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栀子中8个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4.6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三氟乙酸(6∶94∶0.05),流速1.0 mL· min-1,检测波长238 nm,柱温40℃.结果:栀子苷,栀子新苷,山栀苷,栀子苷酸,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甲酯,羟异栀子苷,鸡矢藤次苷甲酯和京尼平龙胆二糖苷的线性范围(μg)和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503 6~15.036(99.6%),0.042 56 ~0.425 6(100.6%),0.1038 ~1.038(101.2%),0.009 92~0.0992(99.5%),0.02332 ~0.2332( 100.3%),0.4128 ~4.128(98.7%),0.02040 ~0.2040(99.8%)和0.465 6~4.656(100.1%).结论:该方法分离良好,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更好地为栀子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作者:刘武占;范建伟;高艳红;邱新建;庄会芳;赵志全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对照提取物法测定葛根饮片中5种成分含量

    目的:建立对照提取物法测定葛根饮片中5种成分含量的方法,考察对照提取物在中药质量标准中应用的适用性和可行性.方法:Zorbax C18色谱柱(4.6 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0.02%磷酸(25:75),检测波长250 nm.采用自制葛根对照提取物,测定葛根饮片中的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大豆苷元-8-C-芹菜糖-(1→6)葡萄糖苷、大豆苷的含量,并与单一对照品测定法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提取物测定法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良好,并且测定结果与单一对照品测定法所得结果一致.2种测定方法所得数据的RSD低于2%.结论:葛根对照提取物可以用于葛根药材的质量控制,该文初步验证了对照提取物在中药应用的可行性.

    作者:薛翠娟;章军;荆文光;王跃生;司南;刘安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菘蓝不同栽培类型植物性状与质量评价研究

    目的:对不同产地的菘蓝种质资源进行植物性状比较与质量评价研究,以期为菘蓝优良品种选育工作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大田栽培,随机区组法,对不同产地引进的菘蓝叶、根、角果、种子等器官的植物性状进行比较,并测定其根中有效成分R,S-告依春和多糖的含量.结果:不同栽培类型菘蓝在叶、根、角果、种子形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根中R,S-告依春和多糖含量也存在差异,其中白菜叶型菘蓝(云南)的R,S-告依春含量较高,质量分数为0.59%,四倍体的多糖含量较高,质量分数为8.68%.结论:根据菘蓝的植物性状可将其分为白菜叶型、甘蓝叶型、芥菜叶型,白菜叶型菘蓝(云南)的R,S-告依春含量较高,四倍体的多糖含量较高.

    作者:罗春红;王康才;李同根;刘倩倩;邹立思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墨旱莲对香烟提取物杀伤NHBE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目的:研究墨旱莲提取物对香烟烟雾提取物(cigarette smoke extract,CSE)作用的正常肺细胞NHBE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MTT法检测墨旱莲提取物对CSE诱导的NHBE细胞增殖的影响,DTNB比色法测定GSH含量,CDNB比色法检测GST活力,NADPH与2,6-二氯靛酚钠(DCIP)测试NQ01活力,Western blot测定蛋白的表达.结果:墨旱莲提取物可以降低CSE对NHBE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恢复由CSE引起的细胞内GSH水平下降,降低诱导细胞中GST与NQO1活力及NQ01蛋白表达.结论:墨旱莲能够减少CSE对NHBE细胞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Ⅱ相解毒酶相关.

    作者:刘文博;谭晓斌;孙韩艳;黄厚才;金萍;贾晓斌;余嗣明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中药调剂关键技术体系构建思考

    开展中药调剂研究既是保障临床合理用药的要求,也是推动中医药行业建设的重要任务.对影响中药调剂质量的重要环节,包括中药性状辨识技术、中药临床炮制技术、中药处方审核技术、中药处方应付技术、中药发药交待技术、中药临床煎煮技术、中药调剂供应技术、中药采购管理技术、中药贮存养护技术等关键技术进行顶层设计和体系构建,有利于保障临床调剂的合理高效,健全和完善中医临床药学服务.

    作者:翟华强;王燕平;金世元;王永炎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狼毒(月腺大戟)醋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

    目的:研究狼毒(月腺大戟)醋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比色法,Kedde显色剂显色,测定醋制前后狼毒饮片中毒性成分总内酯含量的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Kromasil-ODS柱(4.6 mm×250 mm,5μm),检测波长290nm,柱温25℃,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 mL· min-1,同时测定醋制前后狼毒饮片中有效成分狼毒乙素、狼毒丙素的含量变化.结果:狼毒饮片醋制后其毒性成分总内酯含量降低,由0.60降至0.45 mg.g-1.有效成分狼毒乙素、狼毒丙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建立的特征图谱信息丰富,可以反映醋制前后化学成分的整体变化规律.结论:狼毒饮片醋制后化学成分发生明显变化,其醋制后降低毒性,增强疗效可能与这些成分变化有关.

    作者:庄果;汪兰云;张永鑫;彭稳稳;李俊松;蔡宝昌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金丝桃苷的大鼠胚胎-胎仔发育毒性研究

    目的:观察金丝桃苷对Wistar大鼠的胚胎-胎仔发育毒性,为妊娠期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取健康受孕大鼠,随机分为金丝桃苷低、中、高(30,175,1000 mg· kg-1)剂量组、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7 mg·kg-)和溶媒对照组(等体积1%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分别于母鼠受孕后第6~15天灌胃给予1%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和金丝桃苷,环磷酰胺组于母鼠受孕后第11~13天皮下注射给药.给药后观察孕鼠饮水、摄食、生长等一般状况,妊娠第20天处死孕鼠.观察母体动物的临床症状、体重变化、黄体数、着床数、胚胎生存死亡情况、生存胎仔的体重、性别、外观、内脏及骨骼检查等指标.结果:金丝桃苷对各给药组的母鼠和胎鼠的外观、内脏及骨骼发育均未见明显异常.但是金丝桃苷高剂量组可致胎鼠体重增长减缓,身长和尾长缩短(P <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金丝桃苷对胎鼠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建议临床用药时怀孕妇女应慎用.

    作者:艾国;黄正明;王德文;刘兆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东北不同产地人参及其加工品外观性状及非皂苷类成分比较分析

    目的:考察东北不同产地人参及其加工品的外观性状以及水分、灰分、浸出物、挥发油含量,为其质量标准的制定和适宜种植的区域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方法:参考药典和相关文献,分别测定10个不同产地生晒参以及红参的外观性状、水分、灰分、浸出物、挥发油含量,并对各检测指标进行DTOPSIS分析.结果:长白、集安、抚松3个产地的生晒参和红参在各项检测指标中均达到了药典标准和国标要求,并且在DTOPSIS分析中得到的综合评价值较高.结论:不同产地的生晒参以及红参的药材质量差异较大,部分产地生晒参和人参尚未达到药典标准和国标要求.本研究所测定各项指标较优的3个产地人参都来自人参GAP规范化种植基地,由此反应了GAP规范化种植对于保证人参质量的重要性.

    作者:吴雪松;叶正良;郭巧生;路政民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麝香酮在大鼠肠灌注液中GC-MS/MS测定方法及其大鼠肠吸收动力学特征

    目的:建立麝香酮在大鼠肠灌注液中的GC-MS/MS测定方法,研究麝香酮的大鼠小肠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GC-MS/MS测定大鼠肠循环液中的麝香酮含量;采用大鼠原位肠循环灌注法进行麝香酮吸收动力学研究.结果:麝香酮在各小肠段均有较好吸收;其吸收速度常数(Ka)和每小时吸收率(A),十二指肠>空肠(P<0.05),十二指肠>回肠(P<0.01).麝香酮在小肠段的Ka,A和吸收半衰期T1/2分别为0.990 h-1,43.58%,0.705 h.结论:麝香酮在整个肠道内均有较好吸收,十二指肠Ka,T1/2优于空肠(P<0.05),十二指肠Ka,T1/2,A显著优于回肠(P<0.01,P<0.01,P<0.05),空肠与回肠无显著差异.

    作者:邹亮;林俊芝;王战国;许丽佳;王平;赵钢;罗杰英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以六艺之学强化中药调剂人员道德责任的思考

    构建和谐的药患关系,对临床药学技术人员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传承“六艺之学”所倡导的“主敬涵养、穷理致知、博文立事、笃行进德”精神,加快发展中药临床调剂技术,对于加强和完善中药调剂人员道德责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作者:翟华强;王燕平;金世元;王永炎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肾虚衰老模型的建立及其与D-半乳糖衰老模型的比较研究

    目的:建立肾虚衰老模型,从抗氧化能力,HPAT(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胸腺)轴功能,骨代谢等方面对其进行评价,并与D-半乳糖衰老模型进行比较.方法:皮下注射D-半乳糖溶液模拟大鼠衰老模型,同时腹腔注射地塞米松溶液建立肾虚衰老模型,以血清丙二醛( 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及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肾上腺、胸腺及脾脏脏器指数,外周全血 CD4+,CD8+,血清皮质醇(COR),骨钙素(BGP)及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含量为指标,对模型进行评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衰老模型组、肾虚衰老模型组肝脏SOD活力极显著降低(均P<0.01),血清MDA含量极显著升高(均P<0.01),肾虚衰老模型组血浆ACTH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和衰老模型组比,肾虚衰老模型组大鼠体重极显著降低(均P<0.01),血清GSH-Px活力表现为极显著降低和显著降低(P<0.01,P<0.05),肾上腺指数表现为显著降低和极显著降低(P<0.05,P <0.01),血清COR含量显著降低(均P<0.05),血浆CRH含量表现为显著升高和极显著升高(P<0.05,P <0.01),血清BGP含量极显著降低(均P<0.01),CD4+显著降低,CD8+极显著降低(P<0.05,P<0.01),CD4 +/CD8+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肾虚衰老模型抗氧化能力降低,HPAT轴功能紊乱,骨代谢异常.而D-半乳糖衰老模型仅在抗氧化能力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作者:李崭;刘仁慧;康学;王秀娟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中药提取物专利新颖性的判断

    作者介绍了在专利审查过程中判断中药提取物新颖性的基本原则,以及在提取物与现有技术无法区分时如何试图证明提取物的新颖性,如何降低技术方案丧失新颖性的风险.申请人在提出专利申请前检索现有技术,在初步判断提取物具备新颖性的前提下提出申请,可以提高专利申请授权的可能性,减少公开了技术方案而不能获得权利这种情况的发生.

    作者:岳雪莲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健脾化痰方对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干预作用

    目的:验证中药健脾化痰方治疗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中药健脾化痰方、维生素E胶囊口服治疗,疗程3个月.测定2组治疗前后空腹胰岛素( FINS)、空腹血糖(FPG)、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AI)等指标,并观察治疗前后肝脏B超变化情况.结果:中药治疗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总有效率为83.3%,明显高于维生素E治疗组(总有效率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ALT,AST水平显著下降,说明2组治疗方案均能改善肝功能;但组间疗效比较差异不显著.中药组治疗后TC,TG,LDL-C,HOMA-IR下降,HDL-C,IAI上升(P<0.05或P<0.01).结论:健脾化痰方对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有显著治疗作用,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开心散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目的:研究经典古方开心散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CMS)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盐酸氟西汀10 mg · kg-1)、开心散各剂量组(1 000,500,250,125 mg· kg-1),建立CMS大鼠模型,连续灌胃21 d;采用糖水消耗试验、旷场试验评价开心散抗抑郁行为学活性,采用Morris水迷宫评价开心散对CMS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测定各组大鼠全脑中单胺类递质、乙酰胆碱(Ach)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和海马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水平.结果:行为学测试结果表明开心散能明显提高CMS大鼠的糖水偏嗜度和旷场试验总路程,明显缩短Morris水迷宫定位导航的潜伏期,增加空间探索中的穿越平台次数、原平台所在象限游泳距离和时间;增加动物全脑中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和Ach的含量,并提高海马内BDNF的水平,减少AchE.结论:开心散可明显改善CMS大鼠的抑郁行为,增强CMS大鼠学习记忆的能力,其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增加全脑中单胺递质和Ach含量,提高海马神经营养能力有关.

    作者:刘明;闫娟娟;周小江;胡园;刘屏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从机体TRP寒热感受环节挖掘中药四气的现代科学内涵

    中药药性理论是传统中医药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临床遣方用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在这一理论体系中,中药的四性理论又处于核心和主导位置,是中药性质和作用完整表述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该文结合自身的研究体会,在对TRP通道蛋白与机体寒热感受和温度调节相关性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从现代生物学的新发现——机体寒热感受环节诠释寒热药性的现代科学内涵,应是中药四气理论体系现代化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有效途径.

    作者:隋峰;姜廷良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应用SCoT标记分析玄参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目的:研究玄参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方法:应用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CoT)技术对来源于全国各地的48份玄参种质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遗传距离采用TREECONW软件计算,UPGMA方法构建亲缘关系树状图.结果:28条引物共检测到279个位点,其中214个为多态位点,占76.7%.遗传距离变化范围在0.150 7 ~0.493 3.聚类结果显示栽培玄参亲缘关系较为复杂:有的种质具明显的地理相关性;有的种质聚类混杂,与地理分布无明显相关性;也有来源于同一地区的种质仅部分聚在一起,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分布规律.结论:栽培玄参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为优良品种的培育提供了丰富的遗传基础.

    作者:陈大霞;张雪;王钰;李隆云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祁白芷根中新的天然产物

    目的:研究祁白芷根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溶剂法和色谱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利用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2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欧前胡素(1)、别异欧前胡素(2)、水合氧化前胡素(3)、比克白芷素(4)、别欧前胡素(5)、β-谷甾醇(6)、邻苯二甲酸二丁酯(7)、7-羟基-6-(3-甲基-2-丁烯氧基)-香豆素(8)、花椒毒酚(9)、5-羟基-8-甲氧基补骨脂素(10)、奥氏芹二醇(11)、伞形花内酯(12)、香柑内酯(13)、欧前胡素(14)、珊瑚菜内酯(15)、异茴芹素(16)、6-乙酰基-7-甲氧基-香豆素(17)、补骨脂素(18)、异东莨菪内酯(19)、滨蒿内酯(20)、花椒毒素(21)、当归醇A(22)、氧化前胡素乙醇醚(23)、去氢柳叶白姜花内酯(24)、尤劳帕替醇(25)、独活属醇(26)、栓翅芹烯醇(27).结论:化合物8为新的天然产物;除化合物1,3,14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祁白芷根中分离得到.

    作者:赵爱红;杨秀伟;杨鑫宝;刘建勋;王秋玲;王文全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基于木通皂苷探讨中药质量评价用对照提取物研究

    在分析总结中药对照提取物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中药质量评价用对照提取物根据用途不同,分为3类:①药材或挥发油对照提取物,用于原药材提取物或含原药材的中成药薄层鉴别;②组分对照提取物,用于某类组分鉴别或色谱峰定位;③标示了待测成分含量的对照提取物,可用于样品的定量分析.针对第3类对照提取物,以木通皂苷为例,从制备工艺、成分鉴定和含量分析等方面探讨了其研制思路和方法.

    作者:袁贤达;高慧敏;王智民;张启伟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人参皂苷Rg1诱导人白血病K562细胞株衰老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 (Rg1)诱导人白血病K562细胞株衰老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MTT比色法检测Rg1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筛选佳作用浓度及时间(20 μmol·L-1,48 h).流式细胞术检测Rg1对细胞周期的影响;SA-β-Gal染色检测细胞阳性染色百分率;RT-PCR法检测衰老相关基因p16,p53,p21,Rb的表达;电镜观察细胞衰老超微形态学改变.结果:Rg1在体外能明显抑制K562细胞增殖,使细胞阻滞于G2/M期;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百分率显著增高(P<0.05);细胞衰老相关基因的表达上调(P<0.05);超微结构观察显示细胞增大,异染色质凝集、碎裂,线粒体体积增大,溶酶体体积增大、数目增多等衰老形态学变化.结论:Rg1能诱导K562细胞衰老,p53-p21-Rb,p16-Rb信号转导通路在其衰老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蔡世忠;周玥;刘俊;刘典峰;姜蓉;王亚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杂志

主管:中药通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