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观察

陈沛波;孙少鸿;林滨;温建强

关键词:老年人, 肱骨近端骨折, 外固定术, 外固定支架
摘要: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揭东县人民医院骨科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13例,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50 ~ 89岁,平均60岁.Neer分型:Ⅱ型8例,Ⅲ型8例,Ⅳ型1例,其中摔伤12例,高处坠落伤1例,合并肩关节脱位1例.结果 经4~8个月随访,全部骨折患者均获得愈合,依Neer评分,优9例,良3例,可3例,优良率为95%.结论 采用单边双杠支架外固定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具有手术简单、固定牢固、局部血运损伤少、骨痂生长快、住院时间短、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关节活动功能好、费用低等特点,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枕骨大孔区肿瘤MRI诊断(附52例分析)

    目的 探讨枕骨大孔区肿瘤的临床和MRI诊断特点.方法 对52例经病理证实的枕骨大孔区肿瘤患者的临床和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室管膜瘤9例,主要发生于40岁以后,有囊变,实质部分强化显著,囊性部分不强化,境界清楚;脑膜瘤10例,宽基底,增强有明显相对均一强化,且有硬膜尾征;血管母细胞瘤7例,以青壮年多见,呈大囊小结节,增强壁结节明显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为特点;髓母细胞瘤8例,多位于小脑,信号欠均匀,强化显著,DWI为高信号;脊索瘤6例,多位于鞍背,信号不均,并有骨质破坏;神经鞘瘤12例,多沿神经走行,强化明显.结论 枕骨大孔区各种肿瘤MRI特点具有一定特征性,对定性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葛永强;赵清州;李振强;张战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经皮肾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165例

    目的 探讨经皮肾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 对165例上尿路结石患者依据个体病情选择碎石体位,常规俯卧位145例,斜仰卧位20例.气压弹道碎石术工作通道建立采用C臂引导15例,B超引导150例.165例均留置DJ管.术后留肾造瘘管160例,5例未留置肾造瘘管.结果 165例上尿路结石患者均穿刺成功并行一期单通道碎石术,其中17例行二期碎石,结石完全清除率93.3%,术中穿刺成功率100%,无胸膜、肠管及周围脏器损伤,无术中术后大出血,无输血患者.结论 选择合适的患者在基层医院开展经皮肾手术安全、有效、可行.

    作者:郭涛;肖文昌;罗永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恶性胸腔积液66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恶性胸腔积液临床特点,以期对临床早期诊断提供指导.方法 对66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6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84.8%发病年龄>45岁,以胸闷(36.4%)、气促(72.7%)、胸痛(45.5%)为主要症状,95.5%患者无发热、胸水肿瘤系列、血液肿瘤系列等方面均明显异常.结论 重点关注患者的年龄、有无发热、胸水肿瘤系列、尽早胸水瘤细胞送检等对恶性胸腔积液的早期诊断能起到关键作用.

    作者:张卓彦;张晓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52例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 52例上尿路结石患者应用PCNL技术治疗.给予患侧逆行置管后,B超引导下进行穿刺,以筋膜扩张器递增扩张建立F16 ~F18皮肾操作通道,以输尿管硬镜用钬激光碎石机将结石击碎、取出,常规留置肾造瘘管.结果 52例中有49例一期碎石及取石,3例行二期碎石或取石.其中单通道取石45例,双通道取石7例(4.9%).平均结石清除率87.7%,平均手术时间90 min,肾造瘘管平均留置5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6.5d.结论 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安全、高效,具有对患者创伤小、恢复快、结石清除率高等优点,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曾令浩;张义木;白海涛;曾锋;夏义兵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冠心病107例误诊分析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临床误诊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7例冠心病患者误诊的临床资料.结果 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复杂,终要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或256 CT确定诊断.结论 冠心病患者临床表现、病因多样化复杂化,各科医师接诊时应详问病史、多作鉴别、尽早诊断、避免误诊.

    作者:张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经皮微创与后路开放手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压缩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植入治疗单节段胸腰段压缩骨折的可行性.方法 将40例新鲜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经皮微创组16例,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经伤椎的上下相邻椎体撑开复位固定,利用C型臂X线透视机定位弓根钉进钉点并经皮小切口旋入椎弓根钉,然后在髂嵴肌深层潜行安装尾杆固定.传统开放手术组24例,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后凸Cobb's角等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两组间术前、术后影像学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皮微创较传统开放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带支具离床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明显减少.结论 经皮椎弓根螺钉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单节段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豪伟;刘帅;董胜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氯霉素治疗小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11例

    目的 探讨氯霉素在治疗小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中的疗效.方法 对11例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惠儿应用氯霉素治疗,就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11例患儿中,好转10例,占90.9%,死亡0例,放弃1例,占9.1%,其中好转的10例患儿中仅有1例存在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 应用氯霉素治疗小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疗效确切,价格便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艳敏;罗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56例前交通动脉瘤早期显微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方法与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行翼点入路早期显微外科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显微手术成功夹闭动脉瘤47例,动脉瘤孤立3例,行包裹术3例,死亡3例(5.35%),53例生存患者随访半年以上,未见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按GOS预后评分.其中35例(62.50%)恢复良好,生活能自理;13例(23.21%)伴有轻残,需人照顾;5例(8.92%)重残,长期昏迷.结论 早期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良好方法,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成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腺性膀胱炎合并膀胱白斑3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腺性膀胱炎合并膀胱白斑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经尿道电切术术后辅以常规膀胱灌注药物化疗治疗腺性膀胱炎合并膀胱白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手术均成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8周后23例症状消失,8例好转.随访3个月~2年,复发1例,无恶变患者.结论 膀胱镜检查加活组织检查对腺性膀脱炎合并膀耽白斑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经尿道电切术并辅以膀胱药物灌注化疗是治疗腺性膀胱炎合并膀胱白斑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涛;张瑜;吴大力;陈海平;晏凌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高龄患者110例手术麻醉情况分析

    目的 探讨降低高龄患者手术麻醉风险的方法.方法 对110例高龄患者的临床麻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0例患者手术麻醉处理恰当、麻醉效果满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基本平稳.结论 对高龄患者进行充分的手术前评估并积极处理手术前合并症,根据个体化原则选择麻醉方法及麻醉药剂量,加强术中、术后监测,可确保高龄患者围术期安全.

    作者:周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

    目的 探讨耻骨联合分离或耻骨支骨折合并骶骨骨折或骶髂关节分离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15例,固定方法:前环采用骨盆重建钢板,后环采用骶骨棒并辅以骨盆外固定架固定.结果 随访1~2年,15例骨折全部愈合,无腰腿痛、患肢缩短等并发症,患肢及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应用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桑建新;秦本刚;刘世兴;宋朝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颈部器械吻合和手工吻合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对比应用

    目的 评价器械吻合和手工吻合在食管癌术中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56例食管中上段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食管胃吻合时采用吻合器吻合者为器械组,采用传统丝线全层间断缝合者为手工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器械组吻合时间及总手术时间、留置胸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手工组缩短(P<0.05),术后进食较手工吻合组早,术中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器械组无吻合口瘘发生,两组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器械吻合具有操作简便、安全、缩短吻合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不增加住院费用的优势.

    作者:冯世军;郭伟;黄壮士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莫西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 总结莫西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给予莫西沙星治疗为治疗组,左氧氟沙星治疗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细菌学、药敏情况与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有效率、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2.5%、90.0%、1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2.5%、82.5%、12.5%,两组治疗有效率、细菌清除率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莫西沙星是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闫文丽;牟旭伟;朱慧敏;谢楠楠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强直性脊柱炎肾损害的临床病理特点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好发于青壮年的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以脊柱关节肌腱附着点炎症为突出临床表现,并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1].近年来随着对AS认识提高,AS相关性肾损害也逐步受到重视,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7月我院28例AS相关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以增强对此病的认识.

    作者:刘景勤;许维涛;施晓星;秦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4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控制稳定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替米沙坦片(80 mg/d)治疗,治疗组采用复方丹参滴丸(45粒/d)与替米沙坦片(80 mg/d)联合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尿白蛋白排泄量(24 h UAlb)、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和血糖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清Scr和BUN未见明显变化,治疗后MAP、24 h UAlb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尿24 h UAlb下降更为明显(P<0.05),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替米沙坦治疗可显著改善早期糖尿病患者尿蛋白的排出,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于永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多发性骨髓瘤实验室诊断的临床应用

    目的 对56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固定电泳、血清蛋白、β1-微球蛋白、血细胞分析、血沉等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其在MM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6例患者的骨髓细胞形态学,计数瘤细胞的比例进行分析,测定血清蛋白、尿素、β2-微球蛋白、血沉等指标,进行血细胞分析和免疫固定电泳分析.结果 56例MM患者骨髓中骨髓瘤细胞比例>15%的54例(96%),免疫固定电泳结果显示56例均呈现M蛋白带,其中IgG型多,其次为IgA型.临床表现有骨痛46例(82%),贫血49例(88%),肾功能损害35例(63%).结论 骨髓细胞学检查在MM的诊断中具有特异性诊断的意义,免疫固定电泳是诊断MM的敏感方法,并可进行分类和分型,结合临床表现、血细胞分析和部分生化指标可提高确诊率,减少误诊.

    作者:李媛媛;黄淑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二步扩张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一期治疗感染性上尿路结石

    目的 探讨二步扩张法建立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一期治疗感染性上尿路结石的方法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2年3月宣城中心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83例应用经皮肾镜取石术一期治疗感染性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肾结石76例(鹿角形结石14例),输尿管上段结石7例,其中结石梗阻性脓肾9例.均在B超定位及引导下穿刺,运用二步扩张法建立24 F经皮肾通道,STORZ经皮肾镜下采用科医人100 W钬激光系统碎石.对其操作方法技巧、通道扩张成功率、手术时间和并发症、结石清除率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建立24F经皮肾通道并一期碎石,二步扩张成功率为100% (83/83);手术时间40~130 min,平均(85±15)min;处理结石时间20 ~80 min,平均(41±11)min;术中出血量为20~210 ml,平均(107±17) ml.本研究未出现气胸、肠道损伤等严重手术并发症.2例术后出现高热(体温>39℃),7例术后体温为38~39℃,其余病例术后体温<38℃.术后2周复查,73例结石取净,10例结石残留,结石清除率为87.95%.结论 二步扩张法建立标准通道的经皮肾镜取石术在低压或无压力状态下引出肾集合系统感染性积液后,再行取石,具有手术时间短、清石效率高、感染率低、术后菌血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处理感染性上尿路结石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胡德军;阮元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老年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病变与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以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分为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组、颈动脉轻度狭窄组、颈动脉内膜正常组.应用罗氏P800生化法测定空腹血浆Hcy,并对服用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患者随访.结果 随着颈动脉硬化程度的加重,Hcy水平明显升高,补充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可明显降低Hcy水平.结论 Hcy水平升高与脑梗死的发生及颈动脉硬化程度有一定关系,补充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可降低Hcy水平,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缺乏可能导致Hcy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

    作者:李大军;张兰青;耿仁政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比索洛尔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

    目的 探讨比索洛尔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比索洛尔联合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治疗)组,采用口服比索洛尔联合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治疗组)治疗,并与单用比索洛尔组、左旋氨氯地平组进行比较.结果 联合治疗组有效29例,有效率97%,收缩压、舒张压下降明显,降压谷峰比值增大,与单用比索洛尔及左旋氨氯地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比索洛尔、左旋氨氯地平均呈良好的降压效果.而两者联用则较两者单用可产生更大的降压作用并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可使血压更稳定,符合现代高血压治疗理念.

    作者:李正荣;张淑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CRP、IL-6、TNF-α、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 选择60例妊娠糖尿病孕妇(GDM组),同时选择30例糖耐量正常(NGT)的孕妇作为对照组(NC组),测定CRP、IL-6、TNF-α、脂联素水平,同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与NC组比较,GDM组血清CRP、IL-6、TNF-α升高(P<0.05),脂联素水平下降(P<0.05).脂联素与IR呈负相关(r=0.412,P<0.05),CRP、IL-6、TNF-α与IR呈正相关(r=0.433,0.358,0.335,P<0.05).结论 CRP、IL-6、TNF-α、脂联素与GDM的发病有关.

    作者:闫立青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