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军;张兰青;耿仁政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治疗老年人肝功能损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9年2月至2011年8月68例老年肝功能受损门诊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综合保肝治疗,观察组38例在综合保肝治疗的基础上加给予前列地尔10μg,口服,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结果 观察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地尔治疗老年人肝功能损害,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王润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脑转移时血清肿瘤标志物血清癌胚抗原(CEA)、人肿瘤相关抗原153(CA153)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乳腺癌患者发生脑转移时CEA、CA153与生存期长短之间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脑转移时高血清CEA水平与预后负相关(P<0.05),CA153与预后无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显示CEA>5 ng/ml是乳腺癌脑转移的预后不良因素(P=0.014).结论 乳腺癌脑转移患者高血清CEA水平提示预后不佳,生存期短,是乳腺癌脑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
作者:王瑜;胡秀峰;李醒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化酶-2(COX-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互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NOS、COX-2、VEGF在54例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们的表达情况以及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iNOS、COX-2与VEGF在口腔鳞癌组织中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55.6%、62.5%;iNOS、COX-2与VEGF的表达随着口腔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上升而呈上升趋势(P<0.05),且iNOS与VEGF、COX-2与VEGF呈正相关(P<0.05).结论 iNOS、COX-2和VEGF在口腔鳞癌组织中均高表达,与口腔鳞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iNOS、COX-2参与VEGF促肿瘤血管生成.
作者:蔡劲;任大宏;黎民宇;赵妮妮;杨静;施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 选择60例妊娠糖尿病孕妇(GDM组),同时选择30例糖耐量正常(NGT)的孕妇作为对照组(NC组),测定CRP、IL-6、TNF-α、脂联素水平,同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与NC组比较,GDM组血清CRP、IL-6、TNF-α升高(P<0.05),脂联素水平下降(P<0.05).脂联素与IR呈负相关(r=0.412,P<0.05),CRP、IL-6、TNF-α与IR呈正相关(r=0.433,0.358,0.335,P<0.05).结论 CRP、IL-6、TNF-α、脂联素与GDM的发病有关.
作者:闫立青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恶性胸腔积液临床特点,以期对临床早期诊断提供指导.方法 对66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6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84.8%发病年龄>45岁,以胸闷(36.4%)、气促(72.7%)、胸痛(45.5%)为主要症状,95.5%患者无发热、胸水肿瘤系列、血液肿瘤系列等方面均明显异常.结论 重点关注患者的年龄、有无发热、胸水肿瘤系列、尽早胸水瘤细胞送检等对恶性胸腔积液的早期诊断能起到关键作用.
作者:张卓彦;张晓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脊柱减压系统DRX9000与整复牵引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选择福州市第二医院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电动牵引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手法整复牵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优33例,良5例,优良率为95%;对照组优21例,良8例,优良率为7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治疗前、后Oswestry分值变化结果比较,观察组治疗后Oswestry分值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动牵引治疗病变腰椎间盘,是以恢复其形状为主要治疗目的的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宏秀;宋林;陈舜喜;江澍;苏婵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枕骨大孔区肿瘤的临床和MRI诊断特点.方法 对52例经病理证实的枕骨大孔区肿瘤患者的临床和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室管膜瘤9例,主要发生于40岁以后,有囊变,实质部分强化显著,囊性部分不强化,境界清楚;脑膜瘤10例,宽基底,增强有明显相对均一强化,且有硬膜尾征;血管母细胞瘤7例,以青壮年多见,呈大囊小结节,增强壁结节明显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为特点;髓母细胞瘤8例,多位于小脑,信号欠均匀,强化显著,DWI为高信号;脊索瘤6例,多位于鞍背,信号不均,并有骨质破坏;神经鞘瘤12例,多沿神经走行,强化明显.结论 枕骨大孔区各种肿瘤MRI特点具有一定特征性,对定性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葛永强;赵清州;李振强;张战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对妇科腹腔镜手术超前镇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30例ASA Ⅰ~Ⅱ级择期全身麻醉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15例),术毕注射氟比洛芬酯100 mg;超前镇痛组(B组15例),麻醉诱导前15 min注射氯比洛芬酯100 mg.两组患者在术毕拔除气管导管后完全清醒时(T1)、其后1h(T2)、2 h(T3)、5 h(T4)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并检测血浆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结果 B组术中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A组(P<0.05).B组VAS值在T1、T2时间点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CRP值在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手术麻醉的创伤,术毕两组患者CRP值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升高(P<0.01),但B组CRP值在T1、T2时间比对照组升高更为缓慢(P<0.01).结论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可减少术中阿片类药物的用量,麻醉诱导前用药能更好发挥其镇痛作用.
作者:蔡明;楚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耻骨联合分离或耻骨支骨折合并骶骨骨折或骶髂关节分离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15例,固定方法:前环采用骨盆重建钢板,后环采用骶骨棒并辅以骨盆外固定架固定.结果 随访1~2年,15例骨折全部愈合,无腰腿痛、患肢缩短等并发症,患肢及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应用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桑建新;秦本刚;刘世兴;宋朝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病变与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以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分为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组、颈动脉轻度狭窄组、颈动脉内膜正常组.应用罗氏P800生化法测定空腹血浆Hcy,并对服用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患者随访.结果 随着颈动脉硬化程度的加重,Hcy水平明显升高,补充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可明显降低Hcy水平.结论 Hcy水平升高与脑梗死的发生及颈动脉硬化程度有一定关系,补充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可降低Hcy水平,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缺乏可能导致Hcy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
作者:李大军;张兰青;耿仁政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安全性.方法 60例ASAⅡ~Ⅲ级60岁以上患者,行腰椎第2~3椎间隙穿刺注入5~7.5 mg布比卡因液,并置入硬膜外导管.记录术中血压(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吸(RR)、升压药使用情况及骨水泥反应等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均麻醉满意,顺利完成手术,无麻醉并发症和死亡病例.结论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用于老年人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安全、疗效确切的优点;并强调精心细致的临床监测和麻醉管理较麻醉方法更为重要.
作者:吴战荣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美宝湿润烧伤膏联合远红外线对外伤致手指末节损伤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8年3月至2012年2月选择外伤致手指末节损伤后组织缺损的患者49例,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在清创和一般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湿润烧伤膏外涂,观察组除按对照组治疗方法外增加远红外线对外伤手指行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住院天数、新生指甲生长指数、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外伤所致手指末节损伤后组织缺损的患者选用湿润烧伤膏外涂联合远红外线局部照射治疗可缩短病程,促进指甲新生,减少创面分泌物,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曲静;鞠贞会;李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一期后路全椎截骨矫形治疗脊柱侧后凸畸形手术的安全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21例,其中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17例,特发性脊柱侧后凸畸形4例.畸形主弯位于胸腰段者(第10胸椎~第2腰椎)14例,腰段者(第3~5腰椎)4例,胸段者(第1~9胸椎)3例.21例患者均行一期后方入路全榷截骨矫形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比较其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脊柱侧弯、后凸Cobb角及矢状面和冠状面平衡矫正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15~515 min,平均351.4 min;失血量750 ~2950ml,平均1450 ml.平均随访18.9个月(12~24个月),平均脊柱侧弯矫正率为69.1%,后凸矫正率为66.7%.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未发生内固定失败、脊髓神经根受损及感染等并发症,躯干失代偿状况均得到矫正.结论 一期后路全椎截骨矫形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术矫治脊柱侧后凸畸形安全有效,具有融合率高、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等优点.但手术过程对术者技术熟练程度要求较高,并伴有一定的并发症风险.
作者:王志斌;马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氯霉素在治疗小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中的疗效.方法 对11例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惠儿应用氯霉素治疗,就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11例患儿中,好转10例,占90.9%,死亡0例,放弃1例,占9.1%,其中好转的10例患儿中仅有1例存在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 应用氯霉素治疗小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疗效确切,价格便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艳敏;罗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患者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上蔡县人民医院普外科2006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63例老年AC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因中毒性休克、脓毒败血症、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等死亡7例,其余56例均治愈.结论 老年ACST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手术治疗不及时,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对已明确诊断的ACST患者,在出现休克前应早期手术,解决胆道梗阻,可降低病死率.
作者:方全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疗效.方法 对62例(73眼)鼻泪管阻塞患者行逆行性鼻泪管支架植入术,分析其手术成功率、术后各个时间段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73眼均一次性成功植入鼻泪管支架.拔管后3、6个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6%、95.9%、98.6%、98.6%、93.2%,所有支架均顺利取出,主要并发症为术中活动性出血及术后支架阻塞.结论 经改良的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手术成功率高,近期和中期有效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王世明;方一明;施瑜劲;姚鹏翔;闫媛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患者,男,22岁.因突发腹痛伴持续性加重17 h于2012年3月10日23:00入院.患者晨起6:00刷牙时急感上腹部疼痛,能忍受,未引起重视.恶心,未呕吐.无发热,无腹泻.当地个体诊所对症治疗后无好转.腹痛呈持续性,逐渐加重,难以忍受.晚23:00来我院急诊收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尚平稳,轻度贫血貌,心肺无异常,腹部平坦,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及胃肠蠕动波,腹肌紧张,全腹部压痛,轻度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未触及包块,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未闻及.化验:血常规:血红蛋白9.7 g/L,凝血四项正常.HBsAg(一),抗-HCV(一).CT提示:肝周及脾窝可见积液,厚约2 cm.
作者:许邦文;霍宗红;李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对56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固定电泳、血清蛋白、β1-微球蛋白、血细胞分析、血沉等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其在MM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6例患者的骨髓细胞形态学,计数瘤细胞的比例进行分析,测定血清蛋白、尿素、β2-微球蛋白、血沉等指标,进行血细胞分析和免疫固定电泳分析.结果 56例MM患者骨髓中骨髓瘤细胞比例>15%的54例(96%),免疫固定电泳结果显示56例均呈现M蛋白带,其中IgG型多,其次为IgA型.临床表现有骨痛46例(82%),贫血49例(88%),肾功能损害35例(63%).结论 骨髓细胞学检查在MM的诊断中具有特异性诊断的意义,免疫固定电泳是诊断MM的敏感方法,并可进行分类和分型,结合临床表现、血细胞分析和部分生化指标可提高确诊率,减少误诊.
作者:李媛媛;黄淑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鹰嘴牵引加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GartlandⅢ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83例儿童肱骨髁上GartlandⅢ型骨折者均行尺骨鹰嘴牵引治疗5~7d后,在麻醉下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外固定3~4周,并分期功能锻炼.结果 83例均获随访,时间6~48个月,参照Flynn标准:优62例,良16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93.9%.无严重肘内翻畸形发生.9例合并神经损伤,伤后2~3个月恢复正常.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作者:骆文勇;林杰文;骆惠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卵巢囊肿围术期血浆D-二聚体、P-选择素、血管性血友病性因子(VWF)变化,为预防腹腔镜手术后静脉栓塞性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确诊为卵巢囊肿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根据患者的意愿分为腹腔镜组(39例)和开腹组(21例),所有患者术前、气腹解除后即手术结束后10 min、术后24 h分别测定血浆D-二聚体、P-选择素及VWF浓度,研究妇科腹腔镜手术前后患者血液凝固性的改变的情况,以及比较腹腔镜和开腹手术对患者血液凝固性的影响.结果 腹腔镜组气腹解除后10 min及术后24 h血浆D-二聚体、P-选择素及VWF浓度均高于术前水平(P<0.05);开腹组手术结束后10 min血浆D-二聚体、P-选择素及VWF浓度均高于术前水平(P<0.05),但术后24h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组术后的血浆D-二聚体、P-选择素及VWF浓度均高于开腹组,术后24 h腹腔镜组下降稍快于开腹组,提示腹腔镜手术并不增加血栓性疾病的发生率.
作者:张锐;黄诗敏;黄浩;李丽芳;赵学峰;王小婕;刘瑾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