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龄患者110例手术麻醉情况分析

周华

关键词:高龄患者, 麻醉, 合并症
摘要:目的 探讨降低高龄患者手术麻醉风险的方法.方法 对110例高龄患者的临床麻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0例患者手术麻醉处理恰当、麻醉效果满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基本平稳.结论 对高龄患者进行充分的手术前评估并积极处理手术前合并症,根据个体化原则选择麻醉方法及麻醉药剂量,加强术中、术后监测,可确保高龄患者围术期安全.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疗效.方法 对62例(73眼)鼻泪管阻塞患者行逆行性鼻泪管支架植入术,分析其手术成功率、术后各个时间段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73眼均一次性成功植入鼻泪管支架.拔管后3、6个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6%、95.9%、98.6%、98.6%、93.2%,所有支架均顺利取出,主要并发症为术中活动性出血及术后支架阻塞.结论 经改良的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手术成功率高,近期和中期有效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王世明;方一明;施瑜劲;姚鹏翔;闫媛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痰热清治疗小儿肺炎78例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8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合理抗生素、止咳、化痰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痰热清注射液,疗程7~10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苏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莫西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 总结莫西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给予莫西沙星治疗为治疗组,左氧氟沙星治疗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细菌学、药敏情况与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有效率、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2.5%、90.0%、1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2.5%、82.5%、12.5%,两组治疗有效率、细菌清除率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莫西沙星是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闫文丽;牟旭伟;朱慧敏;谢楠楠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CRP、IL-6、TNF-α、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 选择60例妊娠糖尿病孕妇(GDM组),同时选择30例糖耐量正常(NGT)的孕妇作为对照组(NC组),测定CRP、IL-6、TNF-α、脂联素水平,同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与NC组比较,GDM组血清CRP、IL-6、TNF-α升高(P<0.05),脂联素水平下降(P<0.05).脂联素与IR呈负相关(r=0.412,P<0.05),CRP、IL-6、TNF-α与IR呈正相关(r=0.433,0.358,0.335,P<0.05).结论 CRP、IL-6、TNF-α、脂联素与GDM的发病有关.

    作者:闫立青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140例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4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平均年龄39岁,病程平均3.1年,采用中药保留灌肠1次/d,10日为一疗程;配合西药敏感抗生素静脉滴注,7日为一疗程.结果 140例中治愈102例,显效的20例,好转10例,无效8例.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在短时间内可达到缓解痉挛、消肿散结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景爱;李湘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枕骨大孔区肿瘤MRI诊断(附52例分析)

    目的 探讨枕骨大孔区肿瘤的临床和MRI诊断特点.方法 对52例经病理证实的枕骨大孔区肿瘤患者的临床和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室管膜瘤9例,主要发生于40岁以后,有囊变,实质部分强化显著,囊性部分不强化,境界清楚;脑膜瘤10例,宽基底,增强有明显相对均一强化,且有硬膜尾征;血管母细胞瘤7例,以青壮年多见,呈大囊小结节,增强壁结节明显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为特点;髓母细胞瘤8例,多位于小脑,信号欠均匀,强化显著,DWI为高信号;脊索瘤6例,多位于鞍背,信号不均,并有骨质破坏;神经鞘瘤12例,多沿神经走行,强化明显.结论 枕骨大孔区各种肿瘤MRI特点具有一定特征性,对定性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葛永强;赵清州;李振强;张战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

    目的 探讨经皮榷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8例OVCF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PVP治疗,B组采用PKP治疗.观察两组VAS疼痛评分、椎体前缘高度、Cobb's角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①两组术后1周和3个月时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1).②A组术后1周和3个月时的Cobb's角分别是(17.12±3.62)°和(16.65±3.25)°,B组分别是(15.05±4.25)°和(14.83±3.46)°,B组Cobb's角改善情况明显好于A组,(P<0.05).③两组术后1周和3个月时椎体前缘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A组分别是(23.36±3.46) mm和(23.17±2.83)mm,B组分别是(24.62±2.19)mm和(24.36±2.14) mm,B组的椎体高度恢复情况好于A组(P<0.05).④A组和B组术中骨水泥渗漏发生分别为2例(8.33%)和1例(4.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与PKP在缓解OVCF患者的疼痛方面的疗效类似,但PKP更有利于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

    作者:陈冠廷;王华凡;崔向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56例前交通动脉瘤早期显微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方法与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行翼点入路早期显微外科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显微手术成功夹闭动脉瘤47例,动脉瘤孤立3例,行包裹术3例,死亡3例(5.35%),53例生存患者随访半年以上,未见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按GOS预后评分.其中35例(62.50%)恢复良好,生活能自理;13例(23.21%)伴有轻残,需人照顾;5例(8.92%)重残,长期昏迷.结论 早期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良好方法,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成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4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控制稳定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替米沙坦片(80 mg/d)治疗,治疗组采用复方丹参滴丸(45粒/d)与替米沙坦片(80 mg/d)联合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尿白蛋白排泄量(24 h UAlb)、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和血糖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清Scr和BUN未见明显变化,治疗后MAP、24 h UAlb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尿24 h UAlb下降更为明显(P<0.05),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替米沙坦治疗可显著改善早期糖尿病患者尿蛋白的排出,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于永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经皮微创与后路开放手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压缩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植入治疗单节段胸腰段压缩骨折的可行性.方法 将40例新鲜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经皮微创组16例,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经伤椎的上下相邻椎体撑开复位固定,利用C型臂X线透视机定位弓根钉进钉点并经皮小切口旋入椎弓根钉,然后在髂嵴肌深层潜行安装尾杆固定.传统开放手术组24例,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后凸Cobb's角等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两组间术前、术后影像学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皮微创较传统开放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带支具离床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明显减少.结论 经皮椎弓根螺钉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单节段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豪伟;刘帅;董胜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磷酸肌酸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30例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利尿剂,洋地黄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硝酸脂类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钠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心功能分级,并做心脏超声心功能测定.结果 心功能改善率总有效率治疗组83.3%,对照组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脏左室射血分数(56.7±8.7)%,明显优于对照组(45.6±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磷酸肌酸钠可提高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明显改善心功能.

    作者:郭卫宾;张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揭东县人民医院骨科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13例,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50 ~ 89岁,平均60岁.Neer分型:Ⅱ型8例,Ⅲ型8例,Ⅳ型1例,其中摔伤12例,高处坠落伤1例,合并肩关节脱位1例.结果 经4~8个月随访,全部骨折患者均获得愈合,依Neer评分,优9例,良3例,可3例,优良率为95%.结论 采用单边双杠支架外固定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具有手术简单、固定牢固、局部血运损伤少、骨痂生长快、住院时间短、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关节活动功能好、费用低等特点,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沛波;孙少鸿;林滨;温建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口腔癌组织中iNOS、COX-2的表达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关系

    目的 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化酶-2(COX-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互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NOS、COX-2、VEGF在54例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们的表达情况以及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iNOS、COX-2与VEGF在口腔鳞癌组织中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55.6%、62.5%;iNOS、COX-2与VEGF的表达随着口腔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上升而呈上升趋势(P<0.05),且iNOS与VEGF、COX-2与VEGF呈正相关(P<0.05).结论 iNOS、COX-2和VEGF在口腔鳞癌组织中均高表达,与口腔鳞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iNOS、COX-2参与VEGF促肿瘤血管生成.

    作者:蔡劲;任大宏;黎民宇;赵妮妮;杨静;施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超声乳化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适应证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78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单用缩瞳剂可在1~3d内迅速控制眼压者;房角镜检查房角粘连<180°者;佳矫正视力<0.4者;晶状体混浊者行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结果 术后随访3~6个月,患者术后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房角增宽,前房明显加深.除1例1眼术后用噻吗心安点眼眼压控制在15 ~21 mm Hg,其他患者眼压均<21 mm Hg以下,手术前后前房深度、平均眼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恰当的适应证行单纯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满意,避免了滤过手术的严重并发症和二次手术的痛苦.

    作者:张丽萍;王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强直性脊柱炎肾损害的临床病理特点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好发于青壮年的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以脊柱关节肌腱附着点炎症为突出临床表现,并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1].近年来随着对AS认识提高,AS相关性肾损害也逐步受到重视,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7月我院28例AS相关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以增强对此病的认识.

    作者:刘景勤;许维涛;施晓星;秦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美宝湿润烧伤膏联合远红外线治疗手指末节外伤致组织缺损

    目的 探讨美宝湿润烧伤膏联合远红外线对外伤致手指末节损伤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8年3月至2012年2月选择外伤致手指末节损伤后组织缺损的患者49例,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在清创和一般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湿润烧伤膏外涂,观察组除按对照组治疗方法外增加远红外线对外伤手指行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住院天数、新生指甲生长指数、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外伤所致手指末节损伤后组织缺损的患者选用湿润烧伤膏外涂联合远红外线局部照射治疗可缩短病程,促进指甲新生,减少创面分泌物,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曲静;鞠贞会;李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未足月胎膜早破临床处理的研究

    目的 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的发生原因,不同孕周的临床处理及对分娩方式及围生儿的影响.方法 对威海市立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产科分娩的206例PPRO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发病原因,比较不同孕周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 PPROM相关因素的构成比中流产、引产史高,占35.9%;其次为生殖道感染,占22.8%.在分娩的206例患者中,孕32~34+6周组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孕28~31+6周组和孕35~36+6周组(P<0.05),而孕28~31+6周组和孕35~36+6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结局的比较:孕28 ~31+6周组与孕32 ~34+6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孕28~31+6周组、孕32 ~34+6周组与孕35 ~36+6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流产、引产史及感染是PPROM发生的主要原因,剖宫产并不是降低围生儿不良结局的佳分娩方式,围生儿结局与孕周密切相关.

    作者:梁秋霞;隋丽英;田园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自发性脾胃韧带出血伴撕裂1例

    患者,男,22岁.因突发腹痛伴持续性加重17 h于2012年3月10日23:00入院.患者晨起6:00刷牙时急感上腹部疼痛,能忍受,未引起重视.恶心,未呕吐.无发热,无腹泻.当地个体诊所对症治疗后无好转.腹痛呈持续性,逐渐加重,难以忍受.晚23:00来我院急诊收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尚平稳,轻度贫血貌,心肺无异常,腹部平坦,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及胃肠蠕动波,腹肌紧张,全腹部压痛,轻度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未触及包块,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未闻及.化验:血常规:血红蛋白9.7 g/L,凝血四项正常.HBsAg(一),抗-HCV(一).CT提示:肝周及脾窝可见积液,厚约2 cm.

    作者:许邦文;霍宗红;李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29例临床分析

    隐匿性乙肝病毒(HBV)感染是指血清HBsAg(-)而应用酶联免疫吸附(PCR)技术检测血清和(或)肝组织中HBV DNA(+)[1].2008年至2011年我院收住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29例,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9例,男24例,女5例,年龄18 ~75岁.其中急性肝炎4例,肝硬化16例,原发性肝癌9例.所有患者均未接种过乙肝疫苗.入院后常规检查HBsAg,丙肝、戊肝、甲肝病毒血清学指标及自免肝系列均为阴性并且除外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及药物性肝病.其中16例乙肝两对半中抗-HBc(+),9例乙肝两对半中抗-HBc(+)抗-HBe(+),3例乙肝两对半中抗-HBs(+)抗-HBe(+)抗-HBc(+),1例乙肝两对半全阴性.

    作者:王秀英;王慧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鼻腔恶性黑色素瘤16例诊疗分析

    目的 探讨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诊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汝州市骨伤科医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6例鼻腔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鼻中隔9例,鼻腔外侧壁4例,鼻窦3例;治疗方法:采取单纯手术5例,单纯放疗2例,化疗和生物疗法2例,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7例.结果 全部患者随访3个月~7年,单纯放疗2例,1例存活2年3个月,1例失访;化疗和生物疗法1例,存活2年;1例存活9个月,全身多处转移死亡;单纯手术5例中4例3~6年内死亡,1例失访;综合治疗7例中1例3年后死亡,1例4年后死亡,1例无瘤生存6年,4例仍在治疗随访中.结论 本病治疗并无统一方案,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性治疗是较合适的治疗方案,鼻腔恶性黑色素瘤易复发、预后差,早期的准确诊断和综合治疗是提高本病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闫振香;丁晓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