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素丽;王燕;刘卫平
目的 评价回生口服液联合化疗药物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方法 将35例确诊为晚期肺癌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回生口服液联合化疗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化疗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以及随访生存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6.7%,对照组为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长生存时间、短生存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半年、1年生存例数均多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相同,均可耐受,经对症处理后均不影响治疗.结论 应用回生口服液联合化疗药物治疗晚期肺癌患者较单纯应用化疗药物治疗疗效好,可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
作者:孙秀枝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与全膝置换术(TKA)同时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TKA已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一种成熟的、疗效确切的于术方式,而UKA发展速度相对较慢.20世纪90年代以来,UKA在操作技术、病例选择、假体及器械的设计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进,从而使单髁置换的中远期优良率和发展速度明显提高,综合文献报道,UKA假体10年生存率为85% ~95%,20年生存率为80% ~ 90%.据Riddle等报道,世界范围内UKA数量近10年迅速增加,平均每年增加32.5%左右.本文拟对膝关节单髁置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宇;许建中;田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上消化道再出血病因构成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以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二级预防为手术适应证,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5年追踪随访269例患者,分析术后再出血的病因构成及危险因素.结果 269例手术患者中再出血者86例(32%),其中静脉曲张破裂45例(52.3%),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出血19例(22.1%),消化性溃疡出血15例(17.4%),原因不明出血7例(8.1%).术中测定断流术后自由门静脉压(FPP),FPP>30 cm H20出血率39.5%,FPP≤30 cm H2O出血率12.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乙肝后肝硬化中,HBV-DNA阳性者再出血率为45.6%,HBV-DNA阴性者再出血率为15.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长期服用普奈洛尔再出血率为10.4%,未规律用药者再出血率为46.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肝功能Child-Pugh A级者再出血率为32.5%,B级者再出血率为42.2%,B级肝功能再出血率略高于A级肝功能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结论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再出血与门静脉压力、肝炎病毒复制密切相关,与肝功能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关系不明显.
作者:王丽君;张湘霓;程荣贵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人巨细胞病毒( HCMV)感染的临床诊治方法与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26例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26例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儿经10~ 14 d为1个疗程治疗后,复查血巨细胞病毒(CMV)-IgM、尿CMV-DNA,110例患儿症状及实验室指标明显改善.16例患儿症状及实验室指标无明显改善,其中5例患儿疗程未进行完死亡,11例3个月后症状及实验室指标恢复.结论 新生儿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具有严重的后果,应加强对孕妇产前检查,以达到早期证实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积极进行预防,明确诊断后应有更昔洛韦进行治疗,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陈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防治对策.方法 对67例70岁以上食管癌患者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分析早期肠内营养期间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结果 67例患者中发生腹泻39例,占58.21%,代谢紊乱7例,占10.45%,营养管方面并发症15例,占22.39%.针对并发症原因进行积极处理,48例完成肠内营养,占71.64%,14例改为混合营养,占20.90%,5例改为肠外营养,占7.46%.结论 高龄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主要与营养液输入方法、肠道功能、伴随疾病等因素有关,经过积极处理后大多数患者均能够耐受肠内营养,肠内营养仍然是高龄患者优先选择的营养方法.
作者:夏晓明;施仁忠;张亚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神经性皮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内服加熏洗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痊愈26例,显效25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P<0.05),且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中西医结合能够明显提高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迅速缓解患者的症状.
作者:万卉蕾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动力加压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DHS内固定治疗的8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类型、手术方法、术后处理及疗效进行总结和随访.结果 86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均骨性愈合,无钉板断裂、无加压螺钉穿透股骨头、出现髋内翻畸形1例,患髋关节优良率为94.2%.结论 动力加压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可靠、并发症少、能早期下床活动,是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理想方法.
作者:贾新斌;赵晋社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测定心电图QRS波时限、血浆脑钠肽(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诊断的价值.方法 按2009年ACCF/AHA心力衰竭指南诊断标准选择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150例,非心力衰竭(对照组)45例.所有入选患者均测定QRS波时限及检测血浆BNP、hs-CRP水平,并进行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结果 CHF组QRS波时限、血浆BNP、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随NYHA心功能分级增加而上升(P<0.05).CHF组QRS波时限、血浆BNP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显著正相关(P均小于0.05),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P均小于0.05);血浆hs-CRP与NYHA心功能分级及LVEF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心力衰竭患者QRS波时限和血浆BNP及hs-CRP随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相应升高,QRS波时限及血浆BNP与左心功能状态有良好的相关性,对判断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指导治疗有较高价值.
作者:刘琮琳;张菲斐;韩战营;邱春光;黄振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小儿重型、极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疗效.方法 将152例重型、极重型乙脑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2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病情稍稳定后加用高压氧治疗,每日1次,10 ~ 15 d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使用多疗程;对照组80例给予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疗效.结果 治疗组重型、极重型乙脑患儿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在意识清醒时间、惊厥控制时间、使用脱水剂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均较对照组缩短,且远期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 综合治疗加高压氧治疗重型、极重型乙脑疗效好、安全.
作者:于新桥;刘景珍;刘文春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G5TM振动排痰机对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G5TM振动排痰机排痰)和对照组(手工排痰),比较两组患者的排痰量、血氧分压以及病情缓解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排痰量、血氧分压、病情缓解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G5TM振动排痰机对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治疗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有促进作用.
作者:韩利红;郑有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988例剖宫产指征及剖宫产原因.结果 社会因素所致剖宫产115例,占11.6%,高龄初产所致剖宫产98例,占9.9%,头盆因素及异常所致剖宫产167例,占16.9%,胎位异常所致剖宫产96例,占9.7%,妊娠并发症所致剖宫产197例,占19.9%,妊娠合并症所致剖宫产90例,占9.1%,胎儿窘迫所致剖宫产128例,占12.9%,巨大儿所致剖宫产59例,占5.9%,脐带绕颈所致剖宫产21例,占2.1%,其他因素所致剖宫产17例,占1.7%.结论 妊娠并发症、头盆因素及异常、胎儿窘迫等因素是导致剖宫产的主要因素,要加强产前检查和产前保健,根据产妇和胎儿情况,及时剖宫产,有助于提高母婴安全.社会因素也是剖宫产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加强自然分娩选择,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陈云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肾功能异常患者臂丛神经阻滞时的药效学及药代动力学.方法 将60例择期上肢手术患者分为两组:Ⅰ组(30例,肾功能正常组)和Ⅱ组(30例,肾功能异常组).分别给予0.375%左旋布比卡因行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观察并记录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完善时间和维持时间.Ⅱ组随机抽取10例患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肌间沟注药后10~720 min左旋布比卡因的血药浓度,3P97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完善时间相当(P>0.05),但Ⅱ组维持时间长于Ⅰ组(P<0.05).Ⅱ组患者左旋布比卡因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达峰时间、峰值浓度和消除半衰期分别为(0.45±0.26)h、(0.90±0.13) mg/L和(4.98±0.45)h.结论 肾功能异常对左旋布比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药代动力学无影响,对术后镇痛维持时间有一定影响.
作者:唐晓莉;王承海;崔晓宁;尚书军;邵伟;孙考祥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凝血酶原激活抑制物-1( PAI-1)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肾脏损伤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测定血浆t-PA、PAI-1并加以分析.结果 合并肾脏损害(A)组t-PA、PAI-1急性期和恢复期均高于对照组,t-PA/PAI-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1);无肾脏损害(B)组t-PA、PAI-1急性期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恢复期降至正常,t-PA/PAI-1急性期和恢复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t-PA急性期低于B组,恢复期高于B组,PAI-1急性期和恢复期均高于B组,t-PA/PAI-1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纤溶系统功能的削弱可能与过敏性紫癜肾脏损伤的发生有关.
作者:刘钧菲;王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持续静脉滴注大剂量尿激酶对血液透析(HD)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CVC)血栓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78例长期CVC导管内血栓形成的H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其中治疗组45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使用尿激酶125 000 U/次,持续滴注6h,对照组使用5000 U/ml进行24h封管溶栓治疗,比较两种溶栓治疗方法对长期CVC血栓形成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动脉端溶栓成功率为88.2%,静脉端成功率为95.7%,总成功率为91.2%;对照组动脉端溶栓成功率为76.0%,静脉端成功率为75.0%,总成功率为75.6%;治疗组溶栓总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溶栓治疗成功后观察随访3个月,治疗组患者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11.5%)显著低于对照组(35.5%).结论 持续滴注大剂量尿激酶较尿激酶封管治疗导管血栓疗效好,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
作者:曹礼应;余月明;蔡纯清;张勇;韩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儿童变应性鼻炎与气质之间的关系,为在变应性鼻炎的综合防治中采用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中国儿童气质量表(CCTS)分别对102例变应性鼻炎儿童及正常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变应性鼻炎组儿童在气质维度中的节律性、持久性低于对照组,而在趋避性、反应强度、心境、适应性、注意分散等方面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应性鼻炎组儿童与正常组儿童气质类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应性鼻炎组中麻烦型、中间偏烦型和发动缓慢型等气质类型的比例较高.结论 儿童变应性鼻炎与其气质特征关系密切,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时应考虑其个体气质特征,并给予适当的干预.
作者:韩建军;邓丽;任何贤;林菊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何某,男,27岁,因车祸致胸痛、左下肢活动受限6h入院,外院摄X线:左侧股骨颈、干,左髌骨、胫腓骨骨折,胸部CT示纵膈损伤出血,左肺挫伤,左侧少量胸腔积液;查体:体温:37.6℃,脉搏:75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8/60 mm Hg(1 mm Hg=0.133 kPa);患者两侧胸廓对称,呼吸平稳,双侧呼吸活动度一致,胸部压痛明显,未触及皮下气肿及握雪感,叩诊左肺呈实音,听诊左肺呼吸音减弱,可闻及湿啰音,左下肢出血、肿胀、外旋畸形,左足跟部见约1.5cm ×2cm皮肤缺损,左侧大腿、小腿处已行小夹板固定,左侧足背动脉可扪及,左小腿触及骨擦感;诊断:①胸主动脉破裂,夹层动脉瘤;②双肺挫伤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③纵隔血肿;④双侧血胸;⑤左侧股骨颈骨折;⑥左侧股骨干骨折;⑦左侧髌骨骨折;⑧左侧胫骨骨折;⑨左侧腓骨骨折;⑩全身多处皮肤挫裂伤.
作者:袁奇亮;李振威;解金三;葛昊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联合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和噻托溴铵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128例中重度COPD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2例:A组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和噻托溴铵;B组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C组吸入噻托溴铵;D组为空白对照组.疗程均为1年,评估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肺功能和6 min步行距离、生活质量评分、急性加重次数和不良反应.结果 A组治疗后肺功能和6 min步行距离均有显著改善,且明显高于B组、C组和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C组和D组能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P<0.01);A组的平均急性加重次数为(0.8±0.4)次,明显低于D组、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治疗中重度COPD,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发作次数,优于单独使用其中一种药物和空白对照组,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虹;苏伟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氧气雾化吸入器在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中给氧兼湿化的效果.方法 将80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氧气雾化吸入器给氧兼湿化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吸氧加间歇超声雾化吸入法.比较两组痰痂形成、肺部感染的例数和血氧饱和度的差别.结果 观察组痰痂形成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采用氧气雾化吸入器给氧兼湿化效果比传统的吸氧加间歇超声雾化吸入法效果好.
作者:牛红云;陈会霞;刘晋凤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消化道类癌的新进展以提高对少见疾病的认识.方法 对临夏回族自治州中医医院和天津南开医院经内镜、组织病理及手术确诊的4例消化道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4例消化道类癌患者经手术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生命质量提高.结论 类癌综合征的特有表现与绝经期女性性激素缺乏所致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相似,易误诊,内镜检查及病理是早期诊断的依据,内镜下黏膜切除及生长抑素治疗等已达成共识.
作者:袁秀芳;李晓凤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扭曲性不孕的临床价值以及输卵管扭曲程度与术后妊娠率的关系.方法 选择因输卵管性不孕行腹腔镜输卵管整形术的患者268例,其中77例为单纯性输卵管扭曲引起的不孕,统计其临床资料和术后6~24个月的随访资料,分析输卵管扭曲程度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输卵管性不孕患者术后总妊娠率为48.9%,宫内妊娠率为44.4%,宫外妊娠率为4.5%.单纯性输卵管扭曲引起的不孕术后妊娠率为41.56%.输卵管扭曲小成角<45°22例,术后妊娠5例;成角45°~90°49例,妊娠24例;成角90°~145° 6例,妊娠3例.第Ⅰ组与第Ⅱ组患者术后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Ⅱ组与第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腹腔镜输卵管整形术解除输卵管扭曲恢复其正常走形是治疗输卵管扭曲性不孕,特别是小成角>45°的不孕患者的有效方法.
作者:赵佳慧;边爱平;赵倩;崔世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