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激光腰椎间盘减压术激光照射量与CT分级相关性研究

付昌马;杨祖华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 激光疗法, 减压术, 外科
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分析CT分级(Ⅰ、Ⅱ级)与激光照射量的相关性,研究出相关激光照射量的大小.方法 收集2006年4月至2009年11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第4~5腰椎间盘突出34例;第5腰椎至第1骶椎和第4~5腰椎同时突出8例;第5腰椎至第1骶椎和第4~5腰椎同时突出并汽化5例.C臂X线机透视下将激光光纤沿穿刺针插入椎间盘髓核中进行汽化.依据CT分级分成CTⅠ级组和CTⅡ级组;每组间激光照射剂量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CT分级为Ⅰ级和Ⅱ级者疗效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①CT分级分成CTⅠ级组和CTⅡ级组,两组间激光照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T分级分成CT I级组和CTⅡ级组,两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的Macnab标准评定疗效:优31例,良6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为80%.结论 PLDD治疗CTⅠ级组激光照射剂量在500J左右;CTⅡ级组激光照射剂量在600~710 J之间,把握好激光照射量会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手术治疗Ⅰ型Mirizzi综合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Ⅰ型Mirizzi综合征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择2000年6月至2010年6月解放军113医院经手术证实的42倒Mirizzi综合征患者,按Csendes分型,Ⅰ型28例,全部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28例中16例行胆囊切除术,12例行胆囊大部切除术.术中胆管损伤2例,镜下修补l例,中转开腹修补1例.术后漏胆2例,保守治疗后痊愈.27倒获随访6个月~ 10年,愈后情况良好.结论 腹腔镜治疗Ⅰ型Mirizzi综合征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孙刚;王梦炎;水嫣琼;蒋小春;吕程;罗灿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回生口服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

    目的 评价回生口服液联合化疗药物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方法 将35例确诊为晚期肺癌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回生口服液联合化疗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化疗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以及随访生存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6.7%,对照组为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长生存时间、短生存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半年、1年生存例数均多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相同,均可耐受,经对症处理后均不影响治疗.结论 应用回生口服液联合化疗药物治疗晚期肺癌患者较单纯应用化疗药物治疗疗效好,可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

    作者:孙秀枝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QRS波时限、血浆脑钠肽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测定在心力衰竭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测定心电图QRS波时限、血浆脑钠肽(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诊断的价值.方法 按2009年ACCF/AHA心力衰竭指南诊断标准选择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150例,非心力衰竭(对照组)45例.所有入选患者均测定QRS波时限及检测血浆BNP、hs-CRP水平,并进行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结果 CHF组QRS波时限、血浆BNP、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随NYHA心功能分级增加而上升(P<0.05).CHF组QRS波时限、血浆BNP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显著正相关(P均小于0.05),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P均小于0.05);血浆hs-CRP与NYHA心功能分级及LVEF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心力衰竭患者QRS波时限和血浆BNP及hs-CRP随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相应升高,QRS波时限及血浆BNP与左心功能状态有良好的相关性,对判断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指导治疗有较高价值.

    作者:刘琮琳;张菲斐;韩战营;邱春光;黄振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综合干预对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组100例,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综合护理组100例,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况及术后出现的并发症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发放患者生活质量调查表,调查患者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100例患者中的65例肿块较术前明显缩小,肝功能恢复良好;35例有新增病灶,要求第二次介入灌注栓塞治疗.治疗+综合护理组100例患者中的85例肿块较术前明显缩小,肝功能恢复良好,患者对治疗疾病的信心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明显提高.结论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疗效肯定,能有效切断肿瘤供血,且创伤小、安全系数高,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可使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降低,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作者:殷爱娣;刘青;黄芳;梁爱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醋酸氯乙定防治烧伤植皮创面感染

    在烧伤临床治疗过程中,针对深度烧伤创面的处理,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植皮手术来修复创面.为防止术后创面感染,我们在以前的植皮手术中习惯选用庆大霉素生理盐水纱布湿敷植皮创面,但效果欠满意,术后因感染致创面愈合延迟常有发生,感染严重时须行二次手术.

    作者:陈正华;翁志勇;丁若虹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

    目的 观察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2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空心钉组和锁定钢板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和临床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随访,锁定钢板组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均明显长于锁定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心钉组总有效率为88.2%,锁定钢板组为9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定钢板内固定可使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得到坚强、有效地固定,允许关节早期的功能锻炼,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疗效满意.

    作者:张来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68例临床分析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腹水患者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10%~ 30%,院内病死率高达20%~40%[1].其临床表现常不典型,易致误诊,预后差.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本研究就我科收住的68例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作者:吴青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局部注射甲氨蝶呤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局部注射甲氨蝶呤(MTX)的疗效.方法 将163例确诊为输卵管妊娠并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分为两组,均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Ⅰ组( 92例)妊娠部位注射MTX,Ⅱ组(71例)未注射MTX.术后监测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比较两组血β-HCG下降情况.结果 Ⅰ组无一例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Ⅱ组有2例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其中1例术后7d血β-HCG仍持续高值,1例血β-HCG下降缓慢,此2例术后均给予口服复方米非司酮30 mg,每日1次,连服7d后血 β-HCG逐渐下降.其中1例术后半个月下降正常,1例术后20 d下降正常.术后两组血β-HCG下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同时预防性地局部注射MTX,可以大大减少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

    作者:张景凯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甲胎蛋白联合α-L-岩藻糖苷酶及高尔基体膜蛋白-73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及高尔基体膜蛋白-73(GP73)在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85例良性肝病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联合检测,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血清中甲胎蛋白含量,用速率法测定各组血清中AFU含量,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各组血清中GP73含量.结果 原发性肝癌(PHC)组血清AFP、AFU和GP73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肝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C患者血清AFP、AFU和GP73阳性率分别为66.1%、76.8%、82.1%,AFP与AFU、GP73联检其阳性率可提高到94.6%.结论 联合检测AFP、AFU、GP73可提高PHC的诊断效率,尤其是AFP阴性PHC的诊断效率,对PHC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杨春玲;夏薇;宋海春;迟芳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6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流受限及分期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变化及其与临床分期、气流受限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120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60例,稳定期60例)作为研究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并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 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IL-8、IL-6的水平,并根据临床分期、气流受限程度分组比较.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患者血清TNF-α、IL-8、IL-6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OPD急性加重期TNF-α、IL-8、IL-6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P<0.05).COPD患者随着通气障碍程度(轻度、中度、重度)的加重血清TNF-α、IL-8、IL-6水平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IL-8、IL-6共同参与了COPD的发病机制,在气道炎性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与COPD的临床分期、气流受限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李明生;卢明友;史利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救肾汤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50例

    目的 探讨自拟救肾汤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98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西医西药治疗,包括支持治疗、利尿等;观察组50例服采用自拟救肾汤(药物组成:生石膏、知母、玄参、生地黄、金银花、连翘、生栀子、黄芩、丹参、川芎、赤芍等)进行治疗,疗程均为1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尿量、血尿素氮、出血、肾功能、神志等变化.部分患者进行肾活检.结果 治疗后两组症状、体征均有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x2=14.16,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92.0%)优于对照组(60.42%,x2=18.19,P<0.01);观察组组织病理学改变稍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救肾汤有较明显的改善微循环、增加肾血流、改善肾功能等作用.

    作者:夏新社;张小兆;夏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皮炎60例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神经性皮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内服加熏洗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痊愈26例,显效25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P<0.05),且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中西医结合能够明显提高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迅速缓解患者的症状.

    作者:万卉蕾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剖宫产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

    目的 探讨剖宫产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988例剖宫产指征及剖宫产原因.结果 社会因素所致剖宫产115例,占11.6%,高龄初产所致剖宫产98例,占9.9%,头盆因素及异常所致剖宫产167例,占16.9%,胎位异常所致剖宫产96例,占9.7%,妊娠并发症所致剖宫产197例,占19.9%,妊娠合并症所致剖宫产90例,占9.1%,胎儿窘迫所致剖宫产128例,占12.9%,巨大儿所致剖宫产59例,占5.9%,脐带绕颈所致剖宫产21例,占2.1%,其他因素所致剖宫产17例,占1.7%.结论 妊娠并发症、头盆因素及异常、胎儿窘迫等因素是导致剖宫产的主要因素,要加强产前检查和产前保健,根据产妇和胎儿情况,及时剖宫产,有助于提高母婴安全.社会因素也是剖宫产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加强自然分娩选择,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陈云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螺旋藻胶囊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免疫机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螺旋藻胶囊对乳腺癌术后化疗免疫机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110例乳腺癌术后需要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5例.螺旋藻组患者在化疗前1~3d开始口服螺旋藻胶囊,每日3次,每次3粒,连服30 d.对照组仅用化疗.化疗前和化疗开始后1个月检查血清免疫球蛋白.结果 螺旋藻胶囊对体液免疫有明显的正调节作用,治疗前后IgG、IgA、IgM的对比检测表明治疗组IgG、IgA、IgM均较前有明显提高(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患者体液免疫机能恢复率达72.72%,而对照组为50.9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螺旋藻胶囊对细胞免疫有一定提高,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细胞免疫恢复率达74.54%,而对照组为70.90%.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螺旋藻胶囊对乳腺癌患者的体液免疫有正调节作用.

    作者:刘明伟;徐明燕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老年人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老年人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测定92例老年人脑梗死患者,其中腔隙性脑梗死(脑小动脉病变型)24例,单发脑梗死(脑大动脉病变型)52例,复发性脑梗死16例和30例健康对照者空腹血浆Hcy、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结果 单发脑梗死组、复发性脑梗死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Ol).而腔隙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复发性脑梗死组显著高于单发脑梗死组(P<0.05).单发脑梗死组、复发性脑梗死组血浆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O.01),而腔隙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复发性脑梗死组显著低于单发脑梗死纽(P<0.05).结论 高Hcy血症与老年人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有关,且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病变有较强联系,并可能是脑梗死复发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血浆Hey水平和叶酸、维生素B12浓度呈负相关.

    作者:李霞;常念欢;耿小红;张国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脑血管狭窄支架成型术30例

    目的 探讨脑血管狭窄缺血患者行支架成形术的方法和疗效以及有效预防并发症.方法 对30例脑血管狭窄支架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脑缺血症状改善,自我感觉头脑清晰,2例于术后3~10 d死亡,3例随访半年再发狭窄.结论 脑血管狭窄支架成形术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疗效确切,但一旦出现并发症,后果严重,应加强术前评估和术后监护,对并发症行超前防治.

    作者:魏少伟;安胜军;赵君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巴曲酶、低分子肝素、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

    目的 探讨巴曲酶、低分子肝素、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9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巴曲酶、低分子肝素、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组及应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观察两组发作终止的时间、不良反应、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变化及出、凝血时间的变化.结果 联合治疗组可迅速控制TIA发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两组均有部分患者发展为脑梗死.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控制一部分TIA发作,联合治疗组疗效较佳,联合治疗方法亦安全.

    作者:张肖师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经皮激光腰椎间盘减压术激光照射量与CT分级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分析CT分级(Ⅰ、Ⅱ级)与激光照射量的相关性,研究出相关激光照射量的大小.方法 收集2006年4月至2009年11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第4~5腰椎间盘突出34例;第5腰椎至第1骶椎和第4~5腰椎同时突出8例;第5腰椎至第1骶椎和第4~5腰椎同时突出并汽化5例.C臂X线机透视下将激光光纤沿穿刺针插入椎间盘髓核中进行汽化.依据CT分级分成CTⅠ级组和CTⅡ级组;每组间激光照射剂量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CT分级为Ⅰ级和Ⅱ级者疗效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①CT分级分成CTⅠ级组和CTⅡ级组,两组间激光照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T分级分成CT I级组和CTⅡ级组,两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的Macnab标准评定疗效:优31例,良6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为80%.结论 PLDD治疗CTⅠ级组激光照射剂量在500J左右;CTⅡ级组激光照射剂量在600~710 J之间,把握好激光照射量会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付昌马;杨祖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组织多普勒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定量诊断冠心病的研究

    目的 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评价组织多普勒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定量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方法 采用脉冲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对48例临床拟诊冠心病(CAD)的患者,静脉注射腺苷拟造成心肌缺血,注射剂量为140μg/(kg·min),用药时间6 min(总剂量0.8 mg/kg),测量左室16节段的收缩期室壁运动大速度和加速度及各节段心肌收缩的达峰时间.同时应用二维(2D)超声心动图目测各节段心肌负荷前后的运动异常.结果 30例确诊为CAD的患者中组织多普勒腺苷负荷试验阳性24例.18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中有3例为组织多普勒腺苷负荷试验阳性.应用组织多普勒腺苷超声心动图诊断CAD的敏感性为80%( 24/30),特异性为83.3% (15/18),阳性预测值为88.9% (24/27),阴性预测值为71.4%( 15/21),诊断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的敏感性分别为66.7%、75.0%和100%.而30例确诊为CAD的患者中2D超声心动图腺苷负荷试验阳性22例.18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中有5例为2D超声心动图腺苷负荷试验阳性.2D腺苷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诊断CAD的敏感性为73.3% (22/30),特异性为72.2% (13/18),试验阳性预测值为81.5% (22/27),阴性预测值为61.9%( 13/21),诊断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的敏感性分别为55.6%、66.7%、100%.结论 组织多普勒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可安全用于冠心病的诊断,其敏感性及特异性高,不良反应轻微,较二维超声心动图试验更加客观准确,可作为冠状动脉造影前的初筛.

    作者:周发展;杜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气钡双重对比造影诊断胃底贲门癌

    目的 总结分析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在早期诊断胃底贲门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胃底贲门癌患者47例,采用GE 800 mA数字胃肠机行气体-钡餐双重造影检查,冲服发泡剂3mg,然后连续吞服浓度为200%(W/V)的稀钡剂,立位观察食管及胃底贲门区结构,随后行半立位、半卧左前斜位、贲门正位及俯卧左后斜位多轴位观察,即时点片.结果 钡餐造影检查阳性率为100%,与病理诊断基本相符.早期胃底贲门癌22例,中晚期胃底贲门癌25例.胃底贲门动力学改变28例,恶性龛影27例,软组织肿块影门9例,食管下端变窄伴钡流喷射17例,结节状、半球状或分叶状增生30例.结论 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对诊断早期胃底贲门癌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对胃底贲门癌做出早期诊断,对临床治疗提供更佳的时机.

    作者:王冬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