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菲
目的 探讨应用腹腔镜手术诊治不孕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12例不孕症患者进行腹腔镜诊断和治疗,观察术后妊娠率.结果 312例患者术中均发现盆腔有病变,盆腔粘连是不孕症的第一位原因,继发不孕较原发不孕发生率高(P<0.01),其次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原发不孕发生率高于继发不孕(P<0.01),腹腔镜术后1年妊娠率及多囊卵巢综合征高达93.3%,其次为输卵管成形术为90%.结论 腹腔镜手术对女性不孕症盆腔病变的诊治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晓若;翟小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HIV感染者中肝功能情况,以指导临床抗结核或抗病毒治疗.方法 对HIV感染者同时作肝功能(ALT、AST、TBiL)检查、CD4细胞计数、肺结核病筛查.结果 ALT≥40U/L者占29.4%,AST≥50U/L者占20.3%,TBiL≥17μmol/L者12.8%;涂阳肺结核、活动肺结核、非结核病人间肝功能各指标异常无明显差异;CD4细胞不同水平间肝功能各指标异常无明显差异;ALT为肝功能改变较敏感的指标,其ALT≥120U/L者占5%.结论 HIV感染者肝功能异常率较高,进行抗病毒和抗结核之前和之中应进行肝功能检查,以保证抗结核和抗病毒治疗的安全性.
作者:杨宇;甄新安;马士文;王国斌;王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症状,多数无需干预治疗可自然消退,但对高危新生儿黄疸或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者,应及时干预治疗,防止发生胆红素脑病.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共治疗新生儿黄疸118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伏如兵;郑尧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由病毒感染而引起的脑实质炎症称为病毒性脑炎(VE),是神经科常见疾病,通常指非流行病毒性脑炎.其常伴有脑膜炎,临床以头痛、发热、精神异常、癫痫发作、意识障碍改变等为特征.由于目前仍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方法,故症状不典型时,诊断较为困难.如果临床上能做到早期诊断,并及时正规治疗,常可使病死率大大降低.现总结临床收治的74例病毒性脑炎患者所出现的问题,并进行相关分析.
作者:朱艳玲;曾晶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17例炎性肠梗阻病人的治疗方法,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营养支持、中药治疗、糖皮质激素及生长抑素的应用.结果 17例病例全部治愈,平均治愈时间(24±12)d.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采取非手术治疗方案治疗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安全.
作者:李卫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内科常见病,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有上升趋势[1].在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上,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简称肾动脉狭窄)的有无是临床医生必须参照的指征.因为肾动脉狭窄经常造成患者的肾功能不全,而在使用常用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冠心病患者时,如果患者合并有肾动脉狭窄且肾功能不全,使用ACEI就会使肾功能不全加重.且肾动脉狭窄若能早期发现,其导致的高血压是可以治愈的高血压中常见的一种,虽然该病只占高血压患者的一小部分,但若能了解其相关危险因素并能早期检出,则可望治愈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随着检出手段的不断进步,它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现将其相关因素、早期检出手段及临床意义作如下综述.
作者:杨海侠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我科自2001年6月至今共行7例乳癌术中背阔肌肌皮瓣再造乳房手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7例全部为女性,年龄25~46岁,平均年龄31岁.乳腺肿块巨大,占据整个乳房.病理报告:炎性乳腺癌2例,浸润性导管癌2例,单纯癌3例.
作者:许增伟;田金凤;职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简称肺心病心衰)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慢性肺心病心衰患者109例,治疗组56例,对照组53例.两组均给予有效抗生素控制呼吸道感染、平喘解痉、氧疗、强心利尿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川芎嗪80 mg,每日1~2次,疗程10~14 d.结果 川芎嗪组显效36例(64.28%),有效15例(26.78%),无效5例(8.94%),总有效率91.06%.对照组显效23例(43.40%),有效12例(22.64%),无效18例(33.96%),总有效率66.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川芎嗪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心力衰竭患者能够明显降低血液高粘度状态,明显改善心功能并且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
作者:程勇;郑金荣;王兵;邬爱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小婴儿有机磷中毒往往病史不清,临床表现不典型,很容易误诊误治.我院从1981年以来有15例6个月以下的小婴儿经非消化道途径吸收有机磷中毒,误诊为其他疾病,以致延误治疗,教训惨痛,现报告如下:
作者:龚剑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和胺碘酮合用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纤颤复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将69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纤颤(心房纤颤持续时间≤1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稳心颗粒和胺碘酮合用)35例和对照组(胺碘酮单用)34例,观察两组口服药物6个月内心房纤颤累积复律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6个月内治疗组3例退出,完成观察32例;对照组4例退出,完成观察30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心房纤颤累积复律率1个月时即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分别为68.7%、43.3%(P<0.05),心房纤颤患者的平均复律时间、平均胺碘酮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稳心颗粒和胺碘酮合用较胺碘酮单用既可提高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纤颤的复律率,又可缩短复律时间和减少胺碘酮用量,从而减少胺碘酮长期应用所致的不良反应.
作者:夏华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内镜下微波治疗疣状胃炎的疗效.方法 胃镜常规检查发现疣状隆起改变时,在胃窦及疣体上取组织分别做尿素酶实验和病理检查,并同时对应给予制酸、胃黏膜保护剂、抗幽门螺旋杆菌等治疗,3个月后复查胃镜,对隆起不消失的,镜下行微波灼除,术后常规给予质子泵抑制剂等治疗两周,追踪记录症状并6个月后复查胃镜.结果 疣状胃炎214例,其中3个月后行微波治疗的76例,其症状缓解率96%,半年后内镜复查隆起消失率100%,术中术后无一例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胃镜下微波治疗疣状胃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长期药物治疗无效的疣状胃炎,应用微波治疗能达到根治目的.
作者:孙国斌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提高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2005年间24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 术前纤维十二指肠镜的确诊率为79.1%,MRI的确诊率为66.7%,B超确诊率为39%,CT确诊率为47.3%.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例.十二指肠节段性切除3例,胃肠短路手术5例.手术切除率79.1%,切除后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33%和22%.结论 联合应用十二指肠镜和磁共振胆管造影能较理想的诊断十二指肠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能获得较好的远期生存效果.
作者:李兆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应用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术(LEEP)对宫颈病变诊治的指征、病灶切除范围、病理特点及预后. 方法对经宫颈细胞学、阴道镜检查活检初步诊断为宫颈病变的269例患者,采用LEEP治疗,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病人反应、术后病理及术后修复情况.结果 LEEP治疗成功率高,手术时间平均为4.8 min,出血量平均为15 ml,无痛苦,无需住院,随访修复完好,无一例感染. 结论 LEEP治疗宫颈病变操作简单、安全、成功率高,尤其适用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作者:禹爱琴;岳青芬;李玲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我院2002年~2005年门诊及住院病人共收治胃食管反流病(GERD)且经胃镜证实患者46例,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与促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联合用药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姚亚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索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治疗组采用小剂量尿激酶(UK)20万U快速静滴,1次/d,连用3~5 d;低分子肝素钙5000 U皮下注射,1次/12 h,连用7 d.对照组单纯用小剂量尿激酶20万 U快速静滴,1次/d,连用3 d.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2%,对照组为59%,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应用治疗进展型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张付钦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缓解期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痰热清注射液加复方丹参注射液组(治疗组)与功能锻炼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肺功能和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肺功能、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临床症状等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加复方丹参注射液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的有效治疗方案.
作者:罗惠芳;张彩丽;唐艳丽;王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HCH)后继续出血的临床和CT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46例HCH后继续出血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继续出血的临床症状均较前加重,血压均≥180/120 mm Hg,出血部位主要位于基底节区29例(63%);血肿呈不规则型27例(58.7%);首次出血量11~20 ml 21例(45.7%),21~30 ml 10例(21.7%).结论 HCH后继续出血的主要因素与高血压、血肿形态、出血部位、首次出血量等有关.对HCH急性期应注意血肿扩大相关因素的处理.
作者:颜凯世;阚明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评估本院的门诊药房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应用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门诊处方20121张,收集含头孢菌素类药物处方2013张,进行科室、年龄分布、药物利用指数、用药天数、抗微生物药物联合用药等统计分析.结果 一代,二代,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使用频率分别为48.1%、13.2%、38.7%;病人年龄分布广泛(1 d~82岁),人均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天数为(4.73±3.79)d;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抗微生物药物人均联合使用数为(1.38±0.57)种;部分头孢菌素类药物药物利用指数偏低.结论 我院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用于婴幼儿较普遍;有相当大的比例与抗病毒药联合使用,欠合理,部分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用量不足,应引起重视.
作者:肖志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之一,为了解本地区MP的临床特点,现将我院儿科自2004年1月~2005年2月收治的MP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着重探讨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素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2005年间收治的58例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资料,与常见的年龄低于60岁的病例对比分析.结果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多以高血压动脉硬化为主,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发生率低,而意识障碍、局灶神经系统损害较多,病死率高.结论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形式、临床特点表现常不典型,因此临床上容易致延缓治疗及误诊.
作者:赵群;叶宝红;吴琪君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