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侧椎板间开窗治疗腰椎管狭窄症37例

时志松;张宝岑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 双侧椎板间开窗, 手术治疗
摘要:目的 研究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双侧椎板间开窗切除肥厚黄韧带及突出髓核,有钙化并形成骨赘者,予以切除.结果 经6~18个月随访,双侧椎板间开窗治疗腰椎管狭窄症37例,优23例,良1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4.6%.结论 双侧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骨赘切除,椎管减压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针药并用辨证治疗中风后遗症126例

    中风后遗症是我国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后遗症的恢复程度,除与病人的年龄、病情、病变部位有关,还取决于发病后对后遗症的治疗是否及时有效.近年来,我们在临床上运用针刺和中药辨证治疗中风后遗症126例,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闫喜英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丹参酮IIA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丹参酮IIA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对126例脑梗死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9例,对照组57例.治疗组应用丹参酮IIA注射液60 mg加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加维脑路通600 mg静脉滴注1次/d,两组疗程均为14 d.根据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7%(P<0.01).结论 脑梗死患者应用丹参酮IIA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

    作者:高华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环切术和硬化剂注射术治疗直肠黏膜脱垂

    目的 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环切术(PPH)配合消痔灵注射在直肠内脱垂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30例直肠内脱垂患者行吻合器痔上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环切术配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术后随访1~12个月,治愈25例(83.3%),好转5例(16.7%),总有效率达100%.结论 吻合器痔上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环切术和消痔灵注射术在直肠内脱垂的治疗中具有协同作用,并有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并发症少、愈合时间短的优点.

    作者:田新;王忠振;申幸伟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机械通气对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治的护理体会

    有机磷农药中毒为常见的急性中毒病症,由于有机磷农药种类较多,毒性各不相同,但多数重度中毒病人迅速进入呼吸肌麻痹,死亡率非常高,因此纠正呼吸障碍在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救治中尤显重要.

    作者:柳秀丽;张东伟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门脉高压性胃病并出血86例诊治与分析

    近年来发现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中,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所致的出血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占30%~50%[1].而PHG主要见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本文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54例进行胃镜检查,共查出PHG并出血86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张振英;丁春生;魏君锋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与防护对策

    目的 探讨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 采用职业暴露调查表对四家二甲医院426名护士进行调查,分急诊科组86名,其他科组340名,调查其发生职业暴露的人次.结果 急诊科组发生职业暴露64人次,其他科组发生职业暴露112人次,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科护士为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应加强职业防护.

    作者:徐月莲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80例折裂牙保留治疗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牙冠根折裂后的保留治疗方法.方法 牙折裂后立即复位固定,并行根管治疗术后加全冠保护.结果 80例折裂牙中72颗保留完好,成功率90%.结论 保留折裂牙成功的关键是复位固定及时和完善的根管治疗和全冠保护.

    作者:李炎军;曹梅青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老年食管源性胸痛误诊为心绞痛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食管源性胸痛与心绞痛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 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诊治的36例老年食管源性胸痛误诊为心绞痛者进行临床分析,并用奥美拉唑联合西沙比利进行治疗.结果 全部患者胸痛均能缓解,有效率达100%.结论 提高对老年食管源性胸痛的认识,加强与冠心病、心绞痛的鉴别.

    作者:卢克俭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慢性肾功能衰竭院内误诊35例分析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临床常见的综合征.因其起病隐匿,病变复杂, 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 易误诊、漏诊.一旦发展至尿毒症终末期,病人即失去早期治疗机会.本文分析我院收治的35例误诊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陈晓;韩战营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毛囊虫检测在痤疮治疗中的应用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常规的抗菌、抑制皮脂腺分泌的治疗多能奏效.我们于2002年6月至2004年12月对189例中重度、难治的痤疮患者行毛囊虫检查并针对病原体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张晓彬;姜其学;曾庆伟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肝门胆管癌48例临床分析

    肝门部胆管癌指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处以上的胆管癌,又称上段胆管癌,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占肝外胆管癌的50%以上[1],大多数病例难以切除或手术后容易复发, 远期疗效欠佳.我院1995年至2005年3月收治48例高位胆管癌,其中19例行根治性手术切除,29例行姑息性手术.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郭胜利;任武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彩色多普勒检测肝癌门静脉癌栓血流改变及形成原因的价值

    目的 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肝癌门静脉癌栓血流改变及形成原因的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86例来源不同的肝癌和60例对照者的门静脉血流分析.结果 肝硬化、肝癌患者比肝硬化门静脉逆流发生率高,同一肿块类型来源于肝硬化者门静脉逆流的发生率高.结论 门静脉高压是门静脉逆流的内因,动-门静脉分流是门静脉逆流的外因,门静脉逆流导致门静脉癌栓形成.

    作者:张娉;张剑;邱颍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奥平栓治疗宫颈糜烂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奥平栓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 宫颈糜烂病人2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0例,应用奥平栓阴道给药,隔日1粒,10粒为1个疗程.对照组110例,采用高频电离子手术治疗机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各组疗效.结果 奥平栓组:两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性生活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使用干扰素奥平栓治疗宫颈糜烂具有不良反应小、方便易行、作用直接、疗效显著、对性生活影响不大等优点,可以替代光热治疗.

    作者:丁书贵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双侧椎板间开窗治疗腰椎管狭窄症37例

    目的 研究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双侧椎板间开窗切除肥厚黄韧带及突出髓核,有钙化并形成骨赘者,予以切除.结果 经6~18个月随访,双侧椎板间开窗治疗腰椎管狭窄症37例,优23例,良1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4.6%.结论 双侧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骨赘切除,椎管减压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时志松;张宝岑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卵巢囊性畸胎瘤的超声诊断分析

    现将我院9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囊性畸胎瘤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卵巢囊性畸胎瘤的各种声像图特征,旨在提高超声对本病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郭蕾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河南省高校女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及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河南高校女教师职业倦怠情况,探讨她们在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心理健康的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职业倦怠问卷对河南省10所不同高校的154名女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考察了各种人口统计学变量之间的差异,并探讨了职业倦怠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称、不同婚姻状况女教师在职业倦怠各因子上存在差异.结论 提高女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以通过有效预防高校女教师职业倦怠发生或从降低职业倦怠程度入手.

    作者:陈玉焕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新生儿脊髓栓系松解术的手术配合

    目的 总结新生儿脊髓栓系松解术手术配合方法 .方法 对89例新生儿患儿行脊髓栓系松解术,术前做好物品的完善准备和患儿的体位摆放;术中做好体温和皮肤的保护.结果 术后随访无手术切口感染、皮肤压疮、硬肿症发生.结论 术前精心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是防止新生儿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潘芦翎;毕惠萍;陈梅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70例斜视矫正术中眼心反射的观察

    目的 使医务人员掌握预防OCR现象的措施,把握手术操作的要点,使患者安全地度过整个手术过程.方法 医生要掌握预防OCR的操作要点,操作时避免过度牵拉眼肌和压迫眼球.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心电图与血氧饱和度,及时给予必要的提示.结果 出现一、二级OCR的患者,一般无须采取任何治疗及护理措施即可安全度过手术全程.对出现三级OCR的患者,采取暂停手术和心理安慰等措施也能够使症状得到控制.结论 在斜视矫正手术中,医生的操作技术和护理人员的高度责任心是缺一不可的.这正是预防OCR发生的关键所在.

    作者:高桂平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早期诊治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特点.方法 回顾1999年6月至2006年9月收治的25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确诊病例的临床资料,结合工作中的体会进行分析.结果 25例小儿急性肠套叠患者中有21例在病后48 h内确诊,经空气灌肠16例及时得到整复,且确诊时间越早,整复成功率越高;9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例于术后死亡.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非手术治愈率降低术后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李明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在儿科为一较常见的疾病,临床表现多样,目前常规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时间长,易出现激素副作用,且常见复发病例.我科自1994年以来应用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65例该病患儿,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路红凡;徐学聚;闫如霞 刊期: 2007年第18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