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局限性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症(附11例病例分析)

李春伟;杨艳;李雪

关键词:局限性, 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症,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高脂蛋白血症, 神经鞘糖脂, 神经鞘磷脂, 甲状腺疾病, 何杰金氏病, 地中海贫血, 泡沫细胞, 继发性, 妇科疾病, 恶性肿瘤, 组织性, 异源性, 细胞内, 乳腺瘤
摘要:继发性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症(SBH)是一组继发于某些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恶性肿瘤、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地中海贫血、高脂蛋白血症、类风湿性关节炎、何杰金氏病、肝炎、淋巴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疾病、乳腺瘤、妇科疾病等的一组异源性组织性增生症,原发者较为罕见,因其浆内含有特殊的海蓝色或绿色颗粒的组织细胞而得名.此种细胞与高雪氏细胞和尼曼-匹克细胞同属于泡沫细胞,为组织细胞内蜡样质(ceroid)或神经鞘磷脂(sphingomyelin)和神经鞘糖脂(glycosphingolipids)的过度贮积所致.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低浓度布比卡因硬腰联合麻醉在新式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新式剖宫产术特点为手术时间短,自切皮至胎儿娩出仅需约5 min,全过程约需20~25 min,故而要求麻醉诱导快、止痛好,肌肉松弛,对全身及胎儿呼吸无影响.为顺应这些特点,对麻醉提出更高的要求.为减少剖宫产术中各种麻醉并发症的发生,我院近2年将低浓度布比卡因硬腰联合麻醉(CSEA)试用于新式剖宫产,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瑞侠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异丙酚联合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产的临床效果分析

    避孕失败后,人工流产为终止妊娠的有效措施,清醒状态下行人工流产术,常给患者带来身体不适甚至留下心理创伤,也可能影响手术操作,并增加并发症发生.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并发症,我院自2004年起开展异丙酚联合利多卡因用于全无痛人工流产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慧芳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氧氟沙星治疗肺部感染60例

    目的 观察氧氟沙星治疗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肺部感染病人分为两组,一组用氧氟沙星治疗,另一组用氨苄青霉素治疗.结果 氧氟沙星效果好,耐药性小.结论 氧氟沙星治疗肺部感染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魏怀兰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局限性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症(附11例病例分析)

    继发性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症(SBH)是一组继发于某些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恶性肿瘤、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地中海贫血、高脂蛋白血症、类风湿性关节炎、何杰金氏病、肝炎、淋巴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疾病、乳腺瘤、妇科疾病等的一组异源性组织性增生症,原发者较为罕见,因其浆内含有特殊的海蓝色或绿色颗粒的组织细胞而得名.此种细胞与高雪氏细胞和尼曼-匹克细胞同属于泡沫细胞,为组织细胞内蜡样质(ceroid)或神经鞘磷脂(sphingomyelin)和神经鞘糖脂(glycosphingolipids)的过度贮积所致.

    作者:李春伟;杨艳;李雪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膀胱鳞状细胞癌6例报告

    膀胱鳞状细胞癌是较少见的恶性肿瘤.文献报道约占膀胱癌的3%~6.7%.我院1991年1月至2006年1月共收治膀胱鳞状细胞癌患者6例,占同期膀胱恶生肿瘤的3.4%(6/175).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孔德宝;孙建忠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外固定支架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一种常见的骨折,目前公认应积极手术治疗[1].其手术方式很多,常采用的有动力髋螺钉(DHS)及股骨近端钉(PFN),但这些术式都较复杂、手术时间长、出血多,对年龄偏大及多病体质弱的患者损伤较大、手术风险高,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多,将会增加患者的死亡率[2].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们利用外固定支架治疗高龄及体质较弱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47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运亮;王升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手外伤的早期处理及功能康复

    手外伤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损伤,其创伤的处理在每个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对于治疗效果起着直接的影响,两院自2002年至2006年共收治较为复杂的手外伤且均进行早期处理的病人82例,这些病人经创伤后早期处理,术后恢复功能锻炼,且有随诊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峰;游洪波;曹惠萍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病35例

    退变性椎间盘病(DDD)是中老年人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而腰椎DDD是腰腿痛常见的病因,主要病理改变是椎间盘退行性变突出,同时椎间小关节增生、内聚及不稳定.2003年8月至10月我科收治腰椎DDD患者35例,采用椎板减压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同时植骨融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毛卫权;孙改生;杨勇;居来提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83例肝血管瘤超声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3例肝血管瘤患者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和彩色多普勒能量图检查,总结其结果和特点.结果 83例肝血管瘤患者二维显像清晰,病灶检出率高,但病灶直径<2.5 cm者,多不能显示肿块周边或内部血流信号,血流显示以彩色多普勒能量图为优.结论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相结合,可以提高肝血管瘤的检出率,并有助于定性诊断,具有较高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陶士瑛;杨平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深部真菌感染阳性血培养的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本院3年住院患者血培养中分离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患者血培养标本经BACTEC 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分离所得菌株用珠海黑马进行鉴定和K-B法做药敏.结果 分离深部真菌感染菌株120株,居前3位的真菌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32.5%)、白色念珠菌(29%)、热带念珠菌(21%).结论 真菌感染在临床呈上升趋势,监测真菌感染和耐药更显重要.

    作者:王山梅;孙长义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双头加压空心螺钉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

    青壮年股骨颈骨折不愈合率高,并发症多.我院自2000至2005年收治新鲜的青壮年股骨颈骨折28例,均在C臂X线机下闭合复位双向加压空心螺钉(简称空心螺钉)内固定,疗效满意.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永辉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机械通气呼吸道的管理

    机械通气是抢救危重患者一种有效的重要手段,做好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的护理,可使患者减少并发症,尽早恢复健康.2003年3月至2006年10月我科接受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患者92例,由于我们做好了气道湿化和气囊管理,采用正确的方法吸痰,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东英;王玉琴;何小京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信息管理系统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管理技术的进一步深化,信息化的浪潮已覆盖整个医疗卫生领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已成为医院科学管理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成为医院管理决策者对现代化医院管理的必要手段之一.

    作者:魏晓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长托宁对维库溴胺显效及再次注药时间的影响

    目的 研究长托宁对维库溴胺显效时间及再次注药时间的影响.方法 静脉全麻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阿托品组15例(A组),长托宁组15例(P组).麻醉前30 min,分别肌注阿托品0.01 mg/kg,长托宁0.01 mg/kg,然后实施全身麻醉.全身麻醉入睡后开始TOF监测,取标准值后静脉推注维库溴胺0.01 mg/kg.计录显效时间(s为单位).持续TOF监测.TOF≥25%时追加肌松药,记录再次注药时间(min为单位).维持全身麻醉.结果 与阿托品比较,长托宁肌松显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再次注药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 术前使用长托宁能缩短肌松显效时间,延长再次注药时间.

    作者:李克寒;陈靖军;郭文丽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慢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20例诊治体会

    糖尿病和肝炎都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糖尿病是一种尚未完全阐明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代谢性疾病,20岁以上的普通人群糖尿病患病率达3.21%.我国以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高,其中10%发展为慢性肝炎,部分可发展为肝硬化,是难治性疾病.近年来临床上越来越多地出现肝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两者合并常常相互影响,治疗困难,且预后较差.本院2002至2005年收住慢性肝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0例,现将其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白立炜;索新华;李拉克;张清贵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总结

    目的 评价复合干扰素α(c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22例疗效.方法 对46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复合干扰素22例,对照组应用普通干扰素(IFNα-2b)24例,两组均按以下方法双盲治疗:前4周经皮下注射1次.后20周每周注射3次.研究分两个阶段:治疗周期为24周,停药后随访24周,治疗组CIFNα每次9μg,对照组IFNA-2 b每次3 MU.结果 治疗24周时,治疗组完全应答率、部分应答率和总应答率分别为31.8%、27.3%和59.1%,对照组分别为16.7%、12.5%和29.2%.两组相比治疗组抗病毒总应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JFNα治疗CHB在抗病毒应答率持续抗病毒应答率及诱导HBeAg/抗-Hbe血清转换方面均优于普通IFNα-2 b,并且安全性较好应推广应用.

    作者:魏子英;王丽华;沈学敏;杨淼;王剑桥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原发性肺癌40例临床分析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多见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由于早期症状不典型,近年来青年人肺癌呈上升趋势,且误诊率极高,临床上误诊、漏诊时有发生.本文就我院1992年1月至2007年1月诊治的40例原发性肺癌分析如下:

    作者:郝凌云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卡托普利、倍他乐克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16例

    2001年欧美、2002年我国相继公布慢性心力衰竭(心衰)诊治指南(建议),制定了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为基石的规范治疗策略,使心衰的治疗发生了根本变化.笔者自2002年6月~2005年6月应用卡托普利、倍他乐克治疗心衰16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常焕梅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冠心病心绞痛左主干病变心电图分析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左主干病变的心电图特点.方法 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左主干病变11例,与同期造影的非左主干病变的152例对比,分析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ST段变化.结果 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和其他导联ST段压低导联数≥6个,左主干病变组占90.9%,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预测敏感性为90.9%,特异性为98.7%.结论 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和其他导联ST段压低导联数≥6对左主干病变有预测价值.

    作者:楚强;田连亮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股骨干骨折术后内固定物失效的原因分析

    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具有无痛康复、减少畸形愈合,达到解剖复位,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及费用等优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内固定物问题,手术操作或选材不当,病人过早负重以及外伤等原因造成内固定物失效的病例近年来愈来愈多,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由此引起的医疗纠纷也越来越多,问题处理十分棘手[1].因此,作者将自2005年2月至2007年2月我院发生的股骨干骨折术后内固定物失效的32例病例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关的防治措施,以减少或避免该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培林;耿孟录;张继锋 刊期: 2007年第23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