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内服加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2例

王爱华

关键词:中药, 内服, 灌肠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疗效满意, 年龄
摘要:笔者采用中药内服加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52例中,男25例,女27例,年龄小20岁,大60岁.病程长15年,短半年.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DHS及DC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股骨粗隆部为松质骨,老年人骨脆性大,抗张力强度减弱,损伤后易致骨折[1].以往基层医院(我院)多采取保守治疗.患者长期卧床,易引起心、脑、肺等重要脏器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鲁英[2]等报道,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的死亡率非手术治疗比手术治疗高4.5倍.主张病人在无严重心、脑疾病情况下,积极手术治疗.我院自1998年6月~2004年4月,应用DHS及DCS内固定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6例,经过3~6个月随访,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永超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150例胆道疾病患者术前心电图分析

    近年来胆道疾病患者发病率逐年增高,因此病而继发心脏病变已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Schwart等[1]报道,在109例胆囊炎患者中,63%有冠心病症状.心电图作为表现之一,应予以高度重视,分析心电图异常的原因,评估其危险性,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对提高麻醉和手术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从近几年胆道手术中抽取150例胆道疾病患者术前心电图进行初步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邵建东;孔庆武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ICU患者发生腹泻的临床探讨

    病情危重患者腹泻常常提示胃肠功能障碍或衰竭,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功能障碍时,可诱发原有病情加重,病死率增高,预后不佳,据临床观察,人住ICU的危重患者发生腹泻的比例较高,既加重了病情,又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加大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为了解ICU患者腹泻的原因和特点,我们对入住ICU前无腹泻,入住24h后发生腹泻的48例患者进行了临床探讨,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爱红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消癖丸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消癖丸的制备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以水泛丸,用薄层鉴别来控制质量,并对135例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本制剂设计合理,工艺可行,质量稳定,质量控制方法可靠.结论消癖丸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康银莉;于晓涛;王佳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观察

    糖尿病是一组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它是心脑血管疾病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目前有超过1.5亿糖尿病患者,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增加一倍,估计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约有3千万,并有继续增加的趋势.我科从2001年1月~2004年5月对8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卫梅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Nd:YAG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的严重眼部并发症,可致盲.我院应用Nd:YAG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46例(54眼),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丽红;陈康;杨中文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以急性上腹部疼痛为首要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附3例报告)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脑血管疾病呈不断上升趋势,其中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中老年人发病急,危害重,死亡率高的疾病.典型的心肌梗死有心前区疼痛,心电图及心肌酶的改变,较易诊断.不典型病例,往往症状多样、多变,加之其病史不详,容易误诊.我科自2005年1~2月共收治3例以急性上腹部疼痛为首要表现的AMI,现报告如下:

    作者:汪德夫;吕建荣;梁艳红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多导睡眠仪体位传感装置

    目的使用新型工艺代替进口多导睡眠仪的体位传感器,使造价大大降低,精度达到进口传感器水平,不再是易损元件而且可以长期使用.方法机械部分使用凹槽线切割技术,电路上使用平衡电桥原理,传感部分降低易损几率,不再使用判别晶体片,减低成本.结果投入临床使用后一切正常,成本仅仅为进口配件的十分之一,选材上注意负载效应影响,引用误差值仅为0.04%,信噪比大于65dB,灵敏度达到0.001V/Ω.结论该产品完全可以做到进口体位传感器的功能替代,推广使用每年可以为国家节约上百万的资金,可谓是利国利民的好产品.

    作者:郭恩宇;冷奇;花爱香;王霄华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的护理配合

    随着微创医学的发展,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也成为冠心病外科发展的一个趋势.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即在不用体外循环下跳动的心脏表面完成的搭桥术.自2002年8月以来,我院对32例冠心病患者实行冠脉搭桥术(CABG),其中13例是在非体循环下进行,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邵霞;王春燕;黄淑艳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菌必治致迟发性过敏性休克1例

    菌必治是供针剂使用的长效、广谱头孢菌素,它以二钠盐的形式存在,通过抑制细胞壁的合成而具有杀菌活性,故临床广泛应用.但临床使用中并没有像青霉素~样严格要求进行皮试操作,笔者遇1例因菌必治出现过敏性休克.报告如下:

    作者:史曙霞;原艳军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降钙素原在小儿感染性休克中临床意义的探讨

    小儿感染性休克起病急,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及识别一些危险因素、及时给予有力的干预措施,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降钙素原(PCT)是新近发现的一种急性感染早期诊断指标,在感染和非感染的许多疾病过程中,其浓度的改变可提供有价值和及时的理论依据,本文通过观察感染性休克患儿PCT的动态变化,结合临床病情转归,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陈泓明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245例小儿热惊厥的临床分析

    小儿热惊厥(FC)是儿科常见急症,起病突然,易复发,且部分患儿可逐渐演变为癫痫,对儿童健康危害较大.我科自1995年以来收治FC 245例,以预防复发为治疗重点.现报告如下:

    作者:闫怀莲;牛红艳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AOT钢板内固定治疗Barton骨折15例体会

    自1996年以来针对难以解剖复位或难以维持复位Barton骨折患者15例,采用AOT形钢板行掌侧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取得优良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郝义法;李运方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前牙区人工种植101例临床观察

    由于种植外科技术的飞跃发展,包括骨劈开术、骨挤压术和各种植骨技术,使得口腔种植义齿的适应证得到大大发展,现在已经可以修复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1].特别是对前牙区牙缺失,由于其不损伤邻牙,无须固位基牙,病人感觉舒适、美观,并能承受一定的(牙合)力,临床上颇受患者欢迎.我科1998~2002年对101例患者实施了249枚人工种植牙植入及修复,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于启贤;张立民;沙义兰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艾萨克综合征

    艾萨克(Isaacs)综合征亦称获得性神经性肌强直、IsaacsMertens综合征、神经性肌强直、连续性肌纤维活动、运动单位持续活动综合征、肌纤维颤搐(Myokymia).是一种罕见的由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自发性连续性肌肉活动综合征,自1961年Isaacs首次报道以来,迄今为止,我国报告不足30例,全世界报告不足100例.

    作者:周亚丽;张飒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动态心电图诊断缺血性S-T段移位的价值分析

    目的通过对25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观察,根据ST段偏移的程度大小及ST段动态变化的形态,再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是否为冠心病所至的缺血性ST段移位.方法对25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有典型胸痛症状组、无胸痛症状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分别对ST段偏移的程度、大小、形态进行综合测量分析.结果有典型胸痛症状且ST段下移≥0.15mV者12例(占48%),临床无症状即无痛性ST段下移≥0.10mV者11例(占44%),有胸痛症状无ST段移位者2例(占8%).结论通过对25例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尽管动态心电图对诊断缺血性ST段移位的分析能力很强,但对ST段移位是否为冠心痛所致,有无临床意义,不但要根据ST段偏移的程度及动态变化的大小、形态进行综合分析(笔者认为动态心电图诊断缺血性ST段移位必须≥0.10mV~0.15mV以上),还要结合临床资料才能考虑为冠心病所致的缺血性ST段移位,才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作者:张显灵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外伤性脾破裂脾修补与部分脾切除62例分析

    近年来,外伤性脾破裂是腹部常见损伤,随着对脾脏功能的重要性逐渐引起人们重视,目前,有多种保留脾脏的手术方法.我院自1989年~2004年以来,对外伤性脾破裂修补及部分脾切除术62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俊敏;王正飞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中药内服加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2例

    笔者采用中药内服加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52例中,男25例,女27例,年龄小20岁,大60岁.病程长15年,短半年.

    作者:王爱华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连续硬膜外阻滞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

    剖宫产手术选择单次硬膜外阻滞麻醉虽有较好麻醉效果,但存在平面相对不易控制、对循环系统影响较大、相对阻滞不全或牵拉刺激症状明显等问题.为克服上述不足,我们以硬膜外单次及连续阻滞不同给药方法进行临床比较,结果后者临床效果更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万超;高晓华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干扰素肌注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26例疗效观察

    毛细支气管炎系婴幼儿常见下呼吸道感染疾病,多为病毒感染引起,起病急,症状重,严重者危及生命.至今尚无特效治疗,为探讨较好的治疗方法,我科试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肌注治疗常规治疗无效的毛细支气管炎2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耿久玲 刊期: 2005年第20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