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4-4756
  • 国内刊号:11-5689/R
  • 影响因子:0.79
  • 创刊:1974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河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36-23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2005年20期文献
  • 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头痛46例

    头痛是病人的一个自觉症状,在临床上极为常见,可单独出现,亦可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各种头痛迁延不愈,病久入络,可转为瘀血头痛.由于其病因及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因此在临床上远期疗效不甚理想.我们自2000年2月~2002年2月对46例顽固性头痛运用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疗效较为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李留霞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5例阴囊坏疽的诊治体会

    阴囊坏疽是一种罕见的凶险的急性阴囊感染性疾病,起病急、发展快、病情严重,若处理不及时,可危及生命.我们1996年~2004年10月共收治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秀成;祖林先;白龙伟;邵怀卿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ICU患者发生腹泻的临床探讨

    病情危重患者腹泻常常提示胃肠功能障碍或衰竭,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功能障碍时,可诱发原有病情加重,病死率增高,预后不佳,据临床观察,人住ICU的危重患者发生腹泻的比例较高,既加重了病情,又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加大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为了解ICU患者腹泻的原因和特点,我们对入住ICU前无腹泻,入住24h后发生腹泻的48例患者进行了临床探讨,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爱红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245例小儿热惊厥的临床分析

    小儿热惊厥(FC)是儿科常见急症,起病突然,易复发,且部分患儿可逐渐演变为癫痫,对儿童健康危害较大.我科自1995年以来收治FC 245例,以预防复发为治疗重点.现报告如下:

    作者:闫怀莲;牛红艳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成人白血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16例临床分析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是白血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细胞浸润.为进一步提高对CNSL的认识,现将我院自1998年6月~2002年8月收住的52例(AML 39例,ANLL 13例)急性白血病中有16例诊为CNSL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健;王毅力;邓秀芝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150例胆道疾病患者术前心电图分析

    近年来胆道疾病患者发病率逐年增高,因此病而继发心脏病变已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Schwart等[1]报道,在109例胆囊炎患者中,63%有冠心病症状.心电图作为表现之一,应予以高度重视,分析心电图异常的原因,评估其危险性,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对提高麻醉和手术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从近几年胆道手术中抽取150例胆道疾病患者术前心电图进行初步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邵建东;孔庆武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外伤性脾破裂脾修补与部分脾切除62例分析

    近年来,外伤性脾破裂是腹部常见损伤,随着对脾脏功能的重要性逐渐引起人们重视,目前,有多种保留脾脏的手术方法.我院自1989年~2004年以来,对外伤性脾破裂修补及部分脾切除术62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俊敏;王正飞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肛周脓肿的一期手术治疗

    肛周脓肿是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传统的单纯切开引流术后瘘管形成或脓肿复发率较高.我们自1998年1月~2003年12月,采用一期根治手术替代传统的单纯切开引流术处理急性肛周脓肿,使绝大多数患者伤口愈合后无肛瘘形成,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赵谦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DHS及DC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股骨粗隆部为松质骨,老年人骨脆性大,抗张力强度减弱,损伤后易致骨折[1].以往基层医院(我院)多采取保守治疗.患者长期卧床,易引起心、脑、肺等重要脏器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鲁英[2]等报道,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的死亡率非手术治疗比手术治疗高4.5倍.主张病人在无严重心、脑疾病情况下,积极手术治疗.我院自1998年6月~2004年4月,应用DHS及DCS内固定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6例,经过3~6个月随访,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永超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89例疗效分析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儿科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目前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我们5年共收治ITP患儿89例,使用5种不同的治疗方案,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韩素梅;路红凡;徐学聚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362例反流性食管病的临床分析

    反流性食管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的炎性充血、水肿、溃疡、出血,甚至狭窄.现将我院2000年8月~2004年8月内镜检查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病362例患者的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郭彦萍;许建青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分析(附16例临床报告)

    缺血性心肌病(ICM)系长期的心肌缺血或坏死导致心肌纤维化而引起.临床表现与扩张型心肌病类似,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我科自2003年1月~2005年6月共收治缺血性心肌病(ICM)16例,现将其临床特点及资料加以分析总结.

    作者:杨平;刘新;吕凤英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胆内瘘16例诊治体会

    胆内瘘是一种少见的胆道疾病,术前往往没有明确诊断,给术中处理带来了困难.我院自1985年~2005年1月共收治16例,现就该病的诊治体会作以下讨论:

    作者:贺建功;孙秋峰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AOT钢板内固定治疗Barton骨折15例体会

    自1996年以来针对难以解剖复位或难以维持复位Barton骨折患者15例,采用AOT形钢板行掌侧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取得优良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郝义法;李运方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高龄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58例临床分析

    随着社会老龄化,高龄尿毒症透析患者逐年增多.由于高龄患者生理功能的变化,加之疾病的复杂性,对血液透析治疗的耐受性较差,如何提高此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存率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我院1994年10月~2004年12月高龄尿毒症患者58例血液透析资料作一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云生;陆石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利多卡因联合阿托品用于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观察

    2003年1月~2004年8月来我院要求人工流产孕妇269例,其中139例在人工流产术中应用利多卡因加阿托品宫旁注射,临床上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美荣;陈瑞英;肖瑞丽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连续硬膜外阻滞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

    剖宫产手术选择单次硬膜外阻滞麻醉虽有较好麻醉效果,但存在平面相对不易控制、对循环系统影响较大、相对阻滞不全或牵拉刺激症状明显等问题.为克服上述不足,我们以硬膜外单次及连续阻滞不同给药方法进行临床比较,结果后者临床效果更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万超;高晓华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前牙区人工种植101例临床观察

    由于种植外科技术的飞跃发展,包括骨劈开术、骨挤压术和各种植骨技术,使得口腔种植义齿的适应证得到大大发展,现在已经可以修复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1].特别是对前牙区牙缺失,由于其不损伤邻牙,无须固位基牙,病人感觉舒适、美观,并能承受一定的(牙合)力,临床上颇受患者欢迎.我科1998~2002年对101例患者实施了249枚人工种植牙植入及修复,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于启贤;张立民;沙义兰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并脑血管病19例临床分析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是睡眠呼吸调节障碍性疾患的一种表现,发病率高,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常有心、脑、肺等多系统功能损害.我院1998年2月~2003年12月共收治SAS并脑血管疾病患者19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玲红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Nd:YAG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的严重眼部并发症,可致盲.我院应用Nd:YAG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46例(54眼),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丽红;陈康;杨中文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中药内服加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2例

    笔者采用中药内服加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52例中,男25例,女27例,年龄小20岁,大60岁.病程长15年,短半年.

    作者:王爱华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降钙素原在小儿感染性休克中临床意义的探讨

    小儿感染性休克起病急,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及识别一些危险因素、及时给予有力的干预措施,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降钙素原(PCT)是新近发现的一种急性感染早期诊断指标,在感染和非感染的许多疾病过程中,其浓度的改变可提供有价值和及时的理论依据,本文通过观察感染性休克患儿PCT的动态变化,结合临床病情转归,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陈泓明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消癖丸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消癖丸的制备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以水泛丸,用薄层鉴别来控制质量,并对135例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本制剂设计合理,工艺可行,质量稳定,质量控制方法可靠.结论消癖丸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康银莉;于晓涛;王佳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中药治疗弥漫性声带息肉致音声障碍86例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中药与手术治疗弥漫性声带息肉所致音声障碍的疗效区别.方法将病人随机分成中药组与手术组.3个月后判断发声及检查声带情况.结果药物组50例,痊愈48例,有效2例,无效0例,治愈率97.7%;手术组36例,痊愈28例,有效8例,无效0例,治愈率77.8%.结论中药治疗弥漫性声带息肉性音声障碍较手术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杨国安;徐增坤;彭桂枝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氟康唑治疗和预防复发性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

    目的探索复发性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的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观察两组患者,A组给予氟康唑胶囊150mg/d,连用6个月停药.B组氟康唑胶囊150mg/d,连用6个月后再连续使用3个月经周期,每个月经周期一次口服氟康唑胶囊150mg即可.结果两组治疗后一周的治愈率差异无显著性,A组为98.66%,B组为98.59%;但治疗后3个月复查A组的复发率为19.23%,而B组为0;治疗后6个月复查,A组的复发率为38.46%,B组的复发率为5.71%;两组在3个月及6个月复发率的比较中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氟康唑短程冲击治疗加长期间断预防性给药对复发性外阴阴道炎念珠菌病的治疗和预防复发都可达到满意效果.

    作者:尤佰俭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痰热清治疗AIDS合并肺部感染临床观察

    艾滋病(AIDS)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严重丧失,机体抵抗力差,容易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其中肺部感染为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由于经常应用抗生素而导致对药物敏感性降低.本组病例采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AIDS合并肺部感染,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春礼;石彦斌;崔中峰;赵清霞;孙燕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洛塞克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46例

    2002年6月~2003年6月,我们应用洛塞克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同时以单用垂体后叶素作对照,共治疗9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车方君;王纪风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干扰素肌注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26例疗效观察

    毛细支气管炎系婴幼儿常见下呼吸道感染疾病,多为病毒感染引起,起病急,症状重,严重者危及生命.至今尚无特效治疗,为探讨较好的治疗方法,我科试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肌注治疗常规治疗无效的毛细支气管炎2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耿久玲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0~16周妊娠152例临床观察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停经49d内的早期妊娠,其安全及有效性已较为肯定.然而对于妊娠10~16周人工流产偏大、利凡诺药物引产偏小的钳刮对象,我站从2001年6月~2002年6月间对152例此对象采用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竹如;郭旭红;李宁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卡维地洛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

    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存在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表现为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增强,迷走神经系统活动减弱[1].交感、迷走神经系统调节的失衡与冠心病心律失常、猝死和左室功能异常密切相关.反映机体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状态的心率变异性(HRV),在冠心病高危险程度预测中的价值已得到肯定[2].本文用HRV作为自主神经系统指标,分析非选择性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卡维地洛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作者:冯立刚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痰热清治疗麻疹合并支气管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麻疹合并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麻疹合并支气管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0.3~0.5ml/(kg·d)加入10%或5%葡萄糖注射液100~200ml中静滴治疗;对照组用病毒唑注射液10~15ml/(kg·d)加入10%或5%葡萄糖注射液100~200ml中静滴治疗;青霉素G 3~5万U/(kg·d)加入生理盐水100~200ml中静滴治疗,疗程为7天.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1.7%,对照组治愈率90%(P>0.05),两组无明显差异性.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麻疹合并支气管肺炎疗效确切.

    作者:李洪智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B型超声在妇产科急腹症中的诊断价值

    妇产科疾病引起的下腹部疼痛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CT和超声对此类疾病都可以作出判断,CT的某些特点优于超声,但对妊娠妇女及某些原因不易受X线辐射损害的病人,超声则是被患者所能接受的检查方式.本文对148例急腹症患者的超声诊断资料进行分析,以此探讨超声对妇产科急腹症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娅莎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诊断肺周围性占位性病变42例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肺部周围性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经皮穿刺活检42例肺部周围性肿块,其中肺上叶6例,中叶17例,下叶19例,采用18~20G组织切割针,常规选择垂直体廓进针.结果一次穿刺成功率91.26%,确诊率92.85%,穿刺并发症19.05%.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周围型肿块穿刺活检技术是简单实用、准确率高、并发症少的周围型肺占位性病变的重要鉴别诊断方法.

    作者:段建航;席德彦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动态心电图诊断缺血性S-T段移位的价值分析

    目的通过对25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观察,根据ST段偏移的程度大小及ST段动态变化的形态,再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是否为冠心病所至的缺血性ST段移位.方法对25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有典型胸痛症状组、无胸痛症状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分别对ST段偏移的程度、大小、形态进行综合测量分析.结果有典型胸痛症状且ST段下移≥0.15mV者12例(占48%),临床无症状即无痛性ST段下移≥0.10mV者11例(占44%),有胸痛症状无ST段移位者2例(占8%).结论通过对25例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尽管动态心电图对诊断缺血性ST段移位的分析能力很强,但对ST段移位是否为冠心痛所致,有无临床意义,不但要根据ST段偏移的程度及动态变化的大小、形态进行综合分析(笔者认为动态心电图诊断缺血性ST段移位必须≥0.10mV~0.15mV以上),还要结合临床资料才能考虑为冠心病所致的缺血性ST段移位,才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作者:张显灵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载脂蛋白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系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并发症关系.方法对30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的血清载脂蛋白APOAI、APOB水平的测定,分析APOAI、APOB与NIDDM及其某些并发症的关系.结果NIDDM合并冠心病组的APOAI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NIDDM合并冠心病组、肾病组的APOB分别高于正常人与无血管并发症组.结论APOAI、APOB与NIDDM动脉硬化关系密切,APOAI/APOB比值是反映NIDDM脂代谢紊乱的敏感指标.

    作者:王青;高庆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多导睡眠仪体位传感装置

    目的使用新型工艺代替进口多导睡眠仪的体位传感器,使造价大大降低,精度达到进口传感器水平,不再是易损元件而且可以长期使用.方法机械部分使用凹槽线切割技术,电路上使用平衡电桥原理,传感部分降低易损几率,不再使用判别晶体片,减低成本.结果投入临床使用后一切正常,成本仅仅为进口配件的十分之一,选材上注意负载效应影响,引用误差值仅为0.04%,信噪比大于65dB,灵敏度达到0.001V/Ω.结论该产品完全可以做到进口体位传感器的功能替代,推广使用每年可以为国家节约上百万的资金,可谓是利国利民的好产品.

    作者:郭恩宇;冷奇;花爱香;王霄华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局灶性脂肪肝的CT诊断价值

    对本院2001年10月~2005年4月由CT诊断并经临床、手术、穿刺病理及随访确诊的17例局灶性脂肪肝患者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分析并报告如下,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包继华;丁长青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逆转卵巢肿瘤多药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人体细胞都有自我保护机制,肿瘤细胞也不例外,所以它对杀死自己的各种化疗药物也有抑制作用,即防止其对自身的损害[1].虽然化疗已成为恶性肿瘤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但由于上述原因,肿瘤细胞可通过各种机制产生耐药导致化疗失败,疾病进展.耐药性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不同药物其耐药机制不同,同一种药物存在多种耐药机制.其中表现突出、常见的是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

    作者:熊丽丽;田晓予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艾萨克综合征

    艾萨克(Isaacs)综合征亦称获得性神经性肌强直、IsaacsMertens综合征、神经性肌强直、连续性肌纤维活动、运动单位持续活动综合征、肌纤维颤搐(Myokymia).是一种罕见的由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自发性连续性肌肉活动综合征,自1961年Isaacs首次报道以来,迄今为止,我国报告不足30例,全世界报告不足100例.

    作者:周亚丽;张飒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以急性上腹部疼痛为首要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附3例报告)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脑血管疾病呈不断上升趋势,其中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中老年人发病急,危害重,死亡率高的疾病.典型的心肌梗死有心前区疼痛,心电图及心肌酶的改变,较易诊断.不典型病例,往往症状多样、多变,加之其病史不详,容易误诊.我科自2005年1~2月共收治3例以急性上腹部疼痛为首要表现的AMI,现报告如下:

    作者:汪德夫;吕建荣;梁艳红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1例特殊气管异物的临床分析

    气管异物是耳鼻咽喉科危急重症,临床上稍有不慎即可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我科收治1例特殊气管异物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景霞;钟彦;陈秉辉;程运霞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2例急性妊娠脂肪肝的临床分析

    急性妊娠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AFLP)是妊娠末期发生的以肝细胞脂肪浸润、肝功能衰竭和肝性脑病为特征的多系统损害性疾病.临床较少见,一般发生在妊娠31~42周,多在妊娠第32~36周发生,发病急,进展快,母婴死亡率高,现将我院2001年1月~2004年6月收治的2例AFLP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吴瑞婷;许华强;王清图;王宪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甲亢伴重症肌无力1例

    甲亢伴重症肌无力临床很少见,其发病率不到1%.上海瑞金医院495例甲亢中,仅有3例伴发重症肌无力,但在重症肌无力中伴发甲亢的发生率较高,约为3%~6%.现将我院1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春红;尹淑华;王新玲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菌必治致迟发性过敏性休克1例

    菌必治是供针剂使用的长效、广谱头孢菌素,它以二钠盐的形式存在,通过抑制细胞壁的合成而具有杀菌活性,故临床广泛应用.但临床使用中并没有像青霉素~样严格要求进行皮试操作,笔者遇1例因菌必治出现过敏性休克.报告如下:

    作者:史曙霞;原艳军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1例子宫粘膜下腺肌瘤的超声所见

    患者,女,69岁,主诉:绝经10余年,阴道排液4月,点滴流血40天来院就诊.妇科检查:阴道壁略充血,宫颈肥大、充血、水肿,子宫后位,如50d孕大、软、无触痛.双附件区未见异常.血常规检查正常.超声所见:子宫后位,体积增大,宫体大小为6.2cm ×4.7cm ×4.5cm,实质变薄,回声均匀,宫内探及4.4cm×3.9cm ×3.5cm的高回声光团,边界尚清,内回声不均匀,可见散在的小低弱回声区.CDFI:其内部可见点状血流信号,RI为0.35.超声提示:宫腔内实性占位性病变-性质待定.手术所见:子宫如50d孕大,质软且脆,剖视子宫见宫腔右前壁肿物约4cm×4cm×4cm,蒂粗约1cm,肿物表面光滑,质软.双侧输卵管、卵巢萎缩.病理诊断:①子宫粘膜下腺肌瘤.②慢性宫颈炎.

    作者:王晓燕;邹艳丽;王向东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浅析音乐结合陪护对分娩的影响

    目的探讨音乐与陪护相结合对分娩的影响.方法将2004年第三季度住院分娩的120例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产妇入院后即采用音乐与陪护相组合法试验组(60例),一组为常规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的医疗护理模式.结果组合法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产程缩短,产后出血少,有显著的差异性.结论音乐与陪护相结合可使产时并发症和难产率降低,新生儿窒息率低,提高了分娩质量[1].

    作者:蓝海霞;周玲玲;张东芳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体态肥胖老年肝癌患者药泵穿剌的护理

    药泵又称为植入性药物传送系统.药泵化疗是肝癌患者术后治疗的主要途径,其优点是在皮下和血管之间建立一个可长期保留的通道,能反复多次地注入化疗药物和保肝药物等,提高肿瘤局部的药物浓度,对有效地预防肝癌复发和治疗肝癌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药泵是埋在皮肤下面的,由于各种原因,药泵穿刺未必能一次成功,从而就会增加病人心理负担,甚至影响到护患关系.我科自2000年1月~2004年12月,对我院的380例体态肥胖的老年肝癌患者行药泵穿刺化疗,积累了一定的药泵穿刺经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红军;江永军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脑卒中住院患者家属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家属健康教育需求.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250例脑卒中患者家属的健康知识和健康教育需求进行调查.结果64.6%的患者家属知道疾病的诊断,53.25%的家属清楚该病的临床症状,说明对疾病有一定的认识,但缺少基本护理技巧,92.45%的家属希望与医护人员直接交谈和学习健康教育知识,86.45%的家属希望护士教授常用的基本护理技巧.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脑卒中患者家属健康教育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宣教和指导,帮助家属掌握护理要点,以利于患者康复,开展家庭健康护理,保障患者的有效护理得以延续.

    作者:王玉红;佘秋琼;彭学勤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头皮冠状切口复位内固定术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头皮冠状切口复位内固定术围术期护理的方法.方法对1组14例行头皮冠状切口复位内固定术围术期护理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全组经过术前与术后的精心护理和治疗无并发症发生,均取得优良疗效顺利康复出院.结论对于头皮冠状切口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通过积极的治疗、术前精心准备和术后细心护理可防止并发症状发生,提高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作者:周凤英;张胜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微创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11例的护理体会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应用YL-Ⅰ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在电钻动力驱使下直接穿颅刺入血肿,将穿刺针保留在血肿中,然后用血肿粉碎器及生化酶技术将血肿液化,经针腔排出体外,清除及治愈血肿的方法.我院自2004年元月~2004年12月,用此法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1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裴广秀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体外循环术后病人的护理程序

    体外循环术后病人由于手术创伤大、身上留置管多、术后早期病情变化快、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等特点,故术后病人必须尽快得到呼吸和循环支持.我院ICU通过对300例体外循环术后病人的观察和护理,总结出一套人住ICU护理程序,使病人在短时间内处于监测之下,一旦出现病情变化,能及时发现而得到早、快的处理.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陈红琴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观察

    糖尿病是一组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它是心脑血管疾病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目前有超过1.5亿糖尿病患者,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增加一倍,估计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约有3千万,并有继续增加的趋势.我科从2001年1月~2004年5月对8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卫梅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的护理配合

    随着微创医学的发展,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也成为冠心病外科发展的一个趋势.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即在不用体外循环下跳动的心脏表面完成的搭桥术.自2002年8月以来,我院对32例冠心病患者实行冠脉搭桥术(CABG),其中13例是在非体循环下进行,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邵霞;王春燕;黄淑艳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麻醉术后病人清醒期间的护理

    手术结束,麻醉终止,经手术室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平稳后送回病房,但由于受麻醉药物的影响,病人时常呈未清醒或半清醒状态,这期间病人随时会发生窒息、意外损伤、出血或休克的可能.因此,做好麻醉术后病人清醒期间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凤春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影响助产士健康危险因素的原因分析及防护对策

    助产士即分娩室的护理工作者,是一个在特殊环境中从事护理专业的群体.她们经常在一个有多种有害因子的环境中工作,影响她们的身心健康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从文献中了解到,目前国内外对护士的职业危害防护作了大量的研究.护士的职业性危害是多方面的,护理工作接触面广,不可避免地与各种有害的理化、生物等因子接触造成危害,从精神上给护士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分娩室护士每日精神高度紧张,注意力集中,长时间连续工作,各种化学药物的接触[1],浓度较高的有毒气体的污染以及频繁的直接接触血液、羊水、分泌物、排泄物等各种体液的因素,使助产士成为高危群体.结合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就分娩室助产士职业危害因素原因分析及防护对策报告如下.

    作者:王兰;郭芳;黄正文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18例脑出血伴中枢性高热的亚低温护理观察

    中枢性高热是脑出血引起下丘脑综合征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为非感染性高热,多无寒颤,抗生素治疗无效,体温在发病早期(48h内)可骤然升高至39℃,热型多呈稽留热.体温分布不均匀,四肢、皮肤温度较头部及躯干温度高,且双侧皮肤亦不对称.皮肤干而无汗,单纯药物降温效果不好,物理降温则有一定疗效,但效果往往不佳.近年来,我科使用电冰毯进行亚低温(30~35℃)控制中枢性高热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美菊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对骨折患者便秘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卧床骨折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将93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给予腹部按摩、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通便药物治疗,比较两组通便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5.4%、88.9%,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干预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通过护理干预改善卧床骨折患者便秘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边玉兰;王友连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女性尿路感染易感因素分析与家庭护理

    尿路感染是细菌进入泌尿系统生长繁殖,导致炎症发生的疾病.各种调查资料均显示:在成人中,女性罹患尿路感染明显多于男性.未婚女性发生率为2%,已婚女性发生率为5%,老年女性发生率为100%[1].本病的致病原因及如何针对各种致病原因进行预防,对女性来说十分重要.现对本病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曹向黎 刊期: 2005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