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敬;尹文;徐志凯
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的对象是卫生系统在职人员,以提高医疗卫生人员的整体素质为目标.在教授医学遗传学这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中针对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完善新的方法、新的途径,以保证成人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作者:黄昀;陈峰;金焰;刘芳莉;傅松滨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生物技术专业是近年来医学院校新开设的一个专业,该专业的普通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与医学院校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比较,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同.对生物技术专业的普通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进行改革,逐步摆脱原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模式的束缚,建立适合生物技术专业的普通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新模式,对培养适应现代生命科学技术发展需求、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生物技术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胡四海;肖建华;谭立志;杨胜辉;余敏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论证了现代医学院大学教育中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同时指出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滞后性,剖析克服医学论文写作能力培养滞后性的关键在于医学院校教育模式、教学方式的改进,并从课程安排和课程内容的设置等方面提出了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实践模式.
作者:许霞;马翔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多媒体辅助教学(MCAI)是现代教育手段的重大革新,它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推动了教学方法的改进.通过对基础医学课程多媒体教学效果的了解和调查,并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探讨如何在基础医学教育中更加合理地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于家华;洪霞;陈秀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对高学历、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日益增加,使得成人高等教育得到讯速发展.
作者:杨旭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诊断学课间实习是医学院校的学生第一次接触并了解临床诊断工作的特殊阶段,对于培养合格的、适应时代发展的医务工作者有重要意义.作为教学医院的领导和全体临床医护人员,应该提高思想认识,强化教学意识,加强教学管理.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诊断思维,规范的临床技能,还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法制教育,以及培养创新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
作者:刘美琴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从医学教育的角度出发,本着多年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通过阐述体育对医学教育及学生的影响,论证体育在医学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揭示了体育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作者:陈华;赵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同其他学科一样,医学科学同样有赖于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和经济科技实力的快速增强,医疗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1].
作者:张玲;陈兵;陈自强;刘莛;艾智华;李景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诊断学是医学生从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的一门桥梁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决定着未来医生的临床技术水平.就诊断学的教学方法进行一些探讨,总结了诊断学的基本特点和教授本课程时需把握好的几个环节,就提高物理诊断学教学质量进行了一些思考.
作者:陈东宁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坚持教育创新,大学教师肩负历史重任.大学教师是大学创新体系中主体性因素,其他因素提供其创新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大学教师创新素质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断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的学习和科研创新.这样,既能实现自身的创新和超越,也会培养出数以万计的创新人才队伍.
作者:柴云;曾红丽;孙琪临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为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在临床本硕连读班(七年制)进行了开放实验的探索,总结了经验教训,总体上获得了成功.
作者:解永岩;张佩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教育的本质功能是培养人,但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在不同时代和不同社会的回答者是不同的.未来社会要求每一个个体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勇于迎接时代的挑战.
作者:董炜;朱有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大学新生刚刚跨入大学,要适应新的环境,面临着新的任务,必须转换好新的角色.这一阶段的辅导员工作开展得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以后几年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通过总结经验,将工作目标分成三步进行,并确立了每一步的工作重点和工作任务,初步形成有序、舒心、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
作者:潘晓艳;郁松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借鉴执业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方式,在诊断学教学中改革临床技能教学评估方法,以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主动进行技能训练的意识,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王玮;吴瑞霞;党书毅;周明;何念婷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保证解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如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听课疲劳;联系临床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拓宽学生思维;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现抽象难记的知识;多提问,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等方法.
作者:余维华;孙善全;钱学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医学分子生物学是医学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对教学方法的探讨将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结合实际情况,对教学经验予以总结,以期更好地完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易发平;宋方洲;马永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对输血安全的关注远大于输血医学教育.我国输血医学教育有一定发展,但和当代医学整体发展有一定差距,及时建立正规的输血教育体系十分必要,培养和选拔输血医学教育师资人才是当务之急.
作者:胡兴斌;穆士杰;张献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教学方法改革是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通过对影响当前教学方法改革因素的分析,建议从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调动教师和学生参与教学方法改革的积极性、完善管理制度和配套措施等方面来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教学方法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作者:沈国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微生物学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随着学校招生规模扩大,微生物学实验课的传统教学模式暴露出更多的问题.就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进行了讨论,认为可通过调整实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优化考核制度等措施提高实验课教学水平和效果.
作者:邬于川;凌体淑;向丽;黄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医患纠纷使医疗档案的证明效用和履行合同的记录效用凸现出来,医疗科技的临床记录功能却相对弱化或虚化.为纠正医疗档案的效用错位,在加强医疗服务自身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同时,引入医疗代理人和社会服务制度可以说是一种有益尝试.
作者:郑凤君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