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两种方法制备的不同粒径188Re-硫化铼混悬液在生物体内各主要脏器的分布,以选择合适粒径范围的混悬液进行关节腔注射.方法采用超声和涡旋两种分散方法制备粒径大小区分明显的188Re-硫化铼混悬液.36只正常兔分2组,膝关节腔分别注射不同粒径的188Re-硫化铼混悬液,在10、30 min和5、24h各处死3或6只实验兔,取脏器称重并测放射性计数.结果涡旋法所制混悬液注射10 min时在肺、肝、脾等组织中的摄取[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分别为0.004、0.003、0.002%ID/g]明显低于超声法所得混悬液(放射性摄取分别为0.05、0.04、0.10%ID/g);其他脏器中的放射性摄取较少,减少了对非靶组织的辐射损伤.188Re-硫化铼在血中清除快,10 min即达峰值,并很快降低;主要经肾脏排泄.结论涡旋法所制188Re-硫化铼混悬液非靶组织摄取明显低于超声法所得混悬液,且其质量可控、制备简捷,在关节滑膜切除方面可能有更大的应用前景.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11C-蛋氨酸(MET)PET/CT显像对脑胶质瘤的应用价值.方法2例正常对照者、2例脑胶质瘤初诊患者和23例脑胶质瘤术后患者行11C-MET PET/CT显像;25例患者中有17例同时行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临床随访时间3~17个月.结果4例脑胶质瘤术后无肿瘤残余或复发者11C-MET显像为阴性,其中3例同时行18F-FDG显像也为阴性.2例胶质瘤Ⅱ级初诊者和19例脑胶质瘤术后残余、复发者中,20例11C-MET显像阳性(肿瘤/灰质、肿瘤/白质比值分别为2.02±0.96、3.01±1.79),其中14例同时行18F-FDG显像中12例为阳性.11C-MET显像所见病灶远较18F-FDG显像清晰.14例患者11C-MET、18F-FDG显像的肿瘤/灰质、肿瘤/白质比值分别为2.15±1.16比0.97±0.43(P<0.01)、3.31±2.16比1.90±0.67(P<0.05).结论11C-MET对脑胶质瘤的显像、定位优于18F-FDG.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O-(2-[18F]氟代乙基)-L-酪氨酸(18F-FET)对肿瘤的探测能力.方法2例脑瘤患者,用于了解18F-FET PET显像的全身分布情况.经病理检查或手术证实的其他部位肿瘤患者12例(肺癌6例,胰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各2例,肾上腺皮质癌、鼻咽癌各1例),均有近期CT检查,少数行MRI或全身骨显像检查,1周内分别行18F-FET与18F-脱氧萄萄糖(FDG)PET显像.结果①18F-FET主要经泌尿及胆道系统排泄,骨骼、软组织及心、肝等仅轻度摄取,标准摄取值(SUV)0.38~1.64,肠道、胰腺基本不显影.②12例肿瘤患者18F-FDG PET显像共检出110个病灶,18F-FET仅检出15个,病灶的SUV也明显低于18F-FDG.18F-FET不仅对一些18F-FDG代谢活性高的孤立病灶显示不清,对小病灶的检出率也明显低于18F-FDG.结论18F-FET PET显像对肺癌、胰腺癌、肾上腺皮质癌等的探测能力明显低于18F-FDG.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PET/CT对孤立性肺结节(SPN)定性诊断的准确性.方法行PET/CT检查并经手术或随访证实的良恶性SPN患者各30例,PET诊断由2位核医学科医生以标准摄取值(SUV)max≥2.5作为良恶性结节鉴别标准,PET/CT诊断由2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与2位核医学科医生综合评价结节的SUV和形态学特点后做出.并分析SPN的形态学特征,包括分叶、短毛刺、棘突、结节空泡、空洞、钙化、胸膜凹陷、支气管截断、支气管血管集束征、卫星灶等.统计各种征象在良性和恶性SPN中的出现频率,并用x2检验分析其统计学意义.结果SPN PET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6.7%、90.0%和88.3%,PET/CT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0.0%、93.3%和91.7%.排在前五位的恶性征象依次是短毛刺(63.3%)、支气管截断(50.0%)、棘突(46.7%)、典型分叶(36.7%)和胸膜凹陷(26.7%),与良性SPN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在7例PET诊断错误的SPN患者中,有4例PET/CT诊断改变了治疗决策,其中2例PET/CT诊断正确,另有2例诊断可疑,建议随访.结论PET/CT对SPN定性诊断的准确性较PET有所提高.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笔者对75例鼻咽癌放疗后18F-脱氧葡萄糖(FDG)PET显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18F-FDG PET显像诊断原发性鼻咽癌放疗后病灶残留或复发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患者男,46岁,因发作性晕厥1年半、加重3 d就诊.体格检查:心界无扩大,心前区未触及震颤,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肺及腹部无异常.心电图检查示V2、V3导联ST段抬高.初步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伴室性心动过速.心脏MRI检查示心脏无增大,左右房室壁及室间隔无增厚,心脏发育无畸型,各瓣膜完整,瓣膜区未见异常反流及涡流,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显像与癌组织中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表达的关系.方法对36例未经治疗的乳腺癌患者行99Tcm-MIBI早期(10 min)与晚期(180 min)平面显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手术后标本中P-gp、MRP的表达,并将患者分为4组:A组,P-gp和MRP均阳性(7例);B组,P-gp阳性和MRP阴性(15例);C组,P-gp阴性和MRP阳性(6例);D组,P-gp和MRP均阴性(8例).比较各组早期和晚期肿瘤与对侧正常组织放射性比值(T/N)及肿瘤部位放射性清除率(WR)之间的差异.结果早期T/N A、B组均高于D组,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01和0.045);晚期T/N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686);清除率A、B、C组均高于D组,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01、0.001和0.014).结论99Tcm-MIBI显像清除率与乳腺癌P-gp、MRP表达呈正相关(r=0.839,P<0.001),99Tcm-MIBI显像清除率分析可用于乳腺癌P-gp、MRP表达水平及功能状态的评估.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全身骨显像是诊断多种恶性肿瘤骨转移的重要途径之一[1].由于SPECT显像原理的限制,全身骨显像图受到膀胱区高计数的影响,使其他区域采集的计数相对减弱,影响临床诊断的准确性.笔者尝试用阈值法解决这一问题,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患者男,73岁.1995年因骨化性纤维瘤行病灶扩大清除、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003年1月出现左髋隐痛,X线检查示局部骨吸收,假体松动.2003年3月行全髋置换术,4个月后出现左髋及膝以下疼痛,并有腰背疼痛.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188Re标记大鼠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mRNA反义脱氧寡核苷酸(AODN)的方法及其生物学分布.方法先使长度为18个碱基的单链PDGFR-β mRNA AODN与双功能螯合剂巯基乙酰基三甘氨酸-N-羟基丁二酰亚胺酯(NHS-MAG3)偶联,然后进行188Re标记,测定不同条件下的标记率,分析确定佳标记条件.常规测定放化纯和比活度,并对标记物进行稳定性和正常小鼠体内分布实验.结果①佳标记条件下平均标记率约为70%,经Sep-Pak C18层析柱纯化后放化纯>95%,比活度(7.4~11.1)×106 MBq/g;②加入抗氧化剂Vit C后,188Re-MAG3-AODN在室温下生理盐水中及37℃下新鲜人血清中稳定性良好,与血清蛋白结合率为8%~10%;③188Re-MAG3-AODN在正常小鼠体内较为稳定,在肾、肝中摄取较高.结论188Re-MAG3-AODN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正常心血管功能有赖于其完整的神经支配.心脏对机体在生理及病理状态下血流动力学需求的适应性,特别是心脏的节律、传导和收缩力等,多受心脏自主神经系统(ANS)调节.许多疾病时,心脏ANS改变可能发生于心脏出现明显结构和功能异常前,但以往对心脏ANS的在体评价主要局限于一些有创的检查方法.随着放射性示踪技术的发展,用SPECT或PET无创性评价心脏ANS功能、获取疾病状态下心脏ANS的病理生理信息已成为可能.心脏神经显像是通过SPECT或PET显像研究心脏ANS神经末梢、突触间隙及突触后受体的病理生理过程.与SPECT相比,PET有更好的空间分辨率,并能进行定量分析,正逐步成为心脏神经显像的主要手段.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应用99Tcm-4,9-二氮-3,3,10,10-四甲基十二烷-2,11-二酮肟(HL91)乏氧显像预测脑肿瘤放疗疗效.方法经临床确诊的30例未治疗的脑肿瘤患者,肘静脉注射99Tcm-HL91 740 MBq后进行早期(10 min)、中期(2 h)和晚期(4 h)显像.应用感兴趣区(ROI)技术勾画并分别测定早、中、晚期肿瘤部位放射性计数(T),以及对侧相应部位放射性计数(N),求出相应T/N比值.检查后患者接受放射治疗,4周后按WHO标准,在放疗科医师协助下进行放疗疗效评价,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变化(NC)和进展加重(PD),并与99Tcm-HL91显像结果比较.结果①30例脑肿瘤患者99Tcm-HL91显像早、中、晚各时相的T/N比值分别为1.453±0.292,1.532±0.299和1.607±0.305,各时相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0,双侧).②30例脑肿瘤患者中CR 0例,PR 15例,NC 6例,PD 1例,死亡或失访共8例;放疗有效组(CR+PR)与放疗无效组(NC+PD)99Tcm-HL91显像早、中和晚期相T/N比值分别为1.333±0.277与1.779±0.183,1.409 ±0.274与1.856±0.185和1.484±0.278与1.937±0.191,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双侧).③受检者均未发现主观性不适和毒副作用.④99Tcm-HL91在鼻、口咽部有明显放射性摄取.结论99Tcm-HL91脑肿瘤显像可预测脑肿瘤的放疗敏感性,对鼻、口咽部肿瘤应用价值较低.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及肺动脉高压变化与血浆中肾上腺髓质素(ADM)、心钠素(ANP)浓度变化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32例中老年健康者为对照组,确诊为OSAS者61例.用心脏B超测量其肺动脉压力,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其血浆ADM和ANP浓度.结果61例OSAS中肺动脉高压26例,肺动脉高压发生率为42.6%.ADM浓度:OSAS非肺动脉高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肺动脉高压组与非肺动脉高压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ANP浓度:OSAS肺动脉高压组、非肺动脉高压组、对照组三者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OSAS患者肺动脉高压发生率高.血浆ADM、ANP浓度与肺动脉高压的程度呈正相关.ANP参与了肺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射线在体内的衰减和散射可影响正电子符合探测图像的质量,因此,多种衰减校正(AC)方法已用于临床[1].起搏器、人工关节、造影剂等金属异物在基于CT的AC过程中可能造成衰减过度补偿,产生阳性伪影,致临床误诊[2-4].了解金属异物产生伪影的原因及如何识别伪影对提高符合探测图像质量较为重要.本研究通过模型实验,观察金属异物对正电子符合探测图像非均匀AC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患者男,72岁.无诱因腹痛3个月入院,无恶心、呕吐、腹泻、便血等.5年前左颞部皮肤低分化鳞癌,手术切除.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符合线路显像在卵巢上皮性癌术后监测中的价值.方法对33例卵巢上皮性癌术后临床完全缓解6个月以上患者进行18F-FDG符合线路显像,经有序子集大期望值法(OSEM)同时重建衰减与无衰减校正断层图像,用感兴趣区(ROI)技术计算病变/正常组织比值(L/B).并与同期CT、B超结果和血清CA125水平比较.20例施行2次探查术或再次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患者以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评判,13例未再次手术者以随访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评估.结果18F-FDG符合线路显像24例患者发现异常放射性浓聚灶,3例假阳性.衰减与无衰减校正图像L/B分别为4.9±4.3和4.2±4.0.9例未见异常放射性浓聚灶,4例假阴性.其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0%、62.5%、78.8%、87.5%和55.6%.与CT、B超结果比较,准确性差异有显著性(x2=4.89、5.0,P均<0.05).结论18F-FDG符合线路显像能弥补其他影像学检查的不足,增加诊断信息.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将PET图像与CT或MRI图像融合,既可优势互补,又可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诊断信息.笔者对此进行了尝试.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所致肺损伤时肺部99Tcm-六甲基丙二胺肟(HMPAO)摄取程度及其机理.方法24只白兔随机分成Ⅰ、Ⅱ、Ⅲ、Ⅳ组,Ⅰ组为空白对照组,正常饮食;Ⅱ、Ⅲ、Ⅳ组隔天分别经耳缘静脉按体重给予0.2、0.3及0.5 mg/kg平阳霉素.服药前及服药8、16、24、32 d后均行99Tcm-HMPAO前位静态显像,在右肺中叶(R)和右上肢(B)勾画7像素×5像素的感兴趣区,计算R/B.同时经耳缘静脉采血2 ml,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中内皮素含量.Ⅳ组给药16 d后,Ⅰ、Ⅱ、Ⅲ组给药32 d后将兔全部处死,取肺组织做光镜、电镜检查.结果Ⅱ、Ⅲ、Ⅳ组给药8、16、24 d后R/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三给药组的血浆内皮素含量均明显上升.光镜下肺组织呈典型间质性肺炎改变,电镜下显示内皮细胞胞浆水肿,并可见胞浆内大量吞银小泡.结论99Tcm-HMPAO肺显像能早期显示平阳霉素所致肺损伤;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可能是99Tcm-HMPAO异常浓聚的主要部位.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笔者在建立T739近交系小鼠低分化移行细胞膀胱癌动物模型的基础上,通过125I粒子植入肿瘤的实验,观察肿瘤的生长、组织学变化,了解125I粒子照射治疗膀胱癌的生物学效应,为临床应用125I粒子治疗膀胱癌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