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璇;宋伟;杨芳
流行性腮腺炎(以下简称流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的儿童多发的呼吸道传染病,亦可见于成人,具有高度的传染性;主要以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区肿痛为临床特征,常见并发症可侵犯各种腺体组织或神经系统如无菌性脑膜炎、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1],严重者可导致伤残或死亡.为了解该病近8年来的流行特征,探讨其流行规律,通过对连云港市2005-2012年流腮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防控措施探讨,为制定科学、有效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杜月荷;营亮;肖志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居民行为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慢性病已占据了疾病谱和死亡谱的首位,成为目前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1-3].为了解襄州地区慢性病卫生服务需求现状及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地区慢性病防控规划和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襄州区慢性病卫生服务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进行了调查研究.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综合考虑襄州区区人群因素,对襄州区区居住满5年及以上、年龄18周岁及以上的常驻人口进行调查.
作者:孙春荣;蒋宝婕;谭晓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武汉市青山区小学新生结核病感染情况,探索学校发现和预防肺结核的方法.方法 对青山区2011年小学一年级新生3 661人进行结核菌素试验(PED)检查,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对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学生进行查痰和拍片检查.结果 武汉市青山区小学新生PPD试验反应的男女性别差异无显著性;PPD阴性率为52.77%;一般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分别44.52%,2.70%.户籍人口学生的强阳性率2.38%,非户籍人口学生的强阳性率为6.38%;户籍学生卡痕率99.88%,非户籍学生卡痕率94.97%;户籍学生与非户籍学生在阳性和强阳性率、卡痕率上均有显著性差异.99名强阳性学生进一步检查者67人,未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且所有PPD强阳性学生均未进行预防性治疗.结论 应进一步提高儿童计划免疫接种质量和非户籍学生的管理,预防和减少在小学发生结核病的风险.
作者:苏雅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珠海市居民膳食营养素摄入与膳食结构现况,为制定适合当地实际的营养相关政策,指导居民合理膳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比例概率抽样方法,按家庭抽样为单位进行入户调查,以个人72h膳食回顾结合家庭调味品称重获取膳食信息,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2004》计算人均各营养素及能量摄人数据,运用Access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完成膳食调查540户(城市330户,农村210户),共1 653人,平均3.1人/户;2岁及以上居民中,城市人口占63.04%,男性占46.88%;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摄入能量基本达到推荐参考值,为2 085.8 Kcal,占RNI的92.70%,蛋白质的摄入量(84.0 g)超过推荐参考值,膳食纤维(9.8 g)、维生素B1(0.9 mg)、和维生素B2(1.0 mg)钙(487.3 mg)等摄入量明显低于推荐参考值;每标准人日摄入的豆类(10.8 g)、水果(42.9 g)、薯类(12.4g)和奶类(41.4 g)过低,以农村居民更甚(P<0.05),畜禽肉类(181.2 g)、油酯(39.3 g)和食盐(8.8 g)则过高,且城乡居民基本一致;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比例偏低(43.83%),脂肪提供的能量占比例偏高(40.39%);谷类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的比例过低,占33.37%,动物性食物提供的能量占比例过高,占30.54%,蛋白质食物来源中动物性食物已超过60.00%.结论 珠海市居民基本营养素摄入得到满足,但膳食营养不平衡,主食消费较低,高脂食物摄入过多,膳食结构不尽合理,应针对性地对城乡居民开展营养健康教育,引导其合理膳食.
作者:张秋平;张华源;肖伟华;李能;陆广智;陈丹丹;林雨松;吴兆伦;陈琦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曼氏迭宫绦虫的成虫主要寄生在犬、猫等动物体内,偶然寄生人体;中绦期裂头蚴可在人体寄生,导致曼氏裂头蚴病,其危害远大于成虫[1].目前我国大陆地区有31个省、市、自治区有病例报告[2].河南省曼氏裂头蚴病主要分布在豫南、豫中和豫东地区[3,4],而漯河市召陵区作为河南省因食生蝌蚪而感染曼氏裂头蚴的首个疫源地在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和防治工作前曼氏迭宫绦虫患者不断增多.曼氏裂头蚴病感染方式已清楚,多数专家认为通过以禁用生蛙皮、蛙肉敷贴,不食生的或未煮熟的动物肉类制品,不饮生水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教育宣传可降低居民感染机率[5,6],但对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的研究甚少,因此我们开展曼氏裂头蚴病健康教育及干预效果评价研究.
作者:陈伟奇;邓艳;蔺西萌;钱丹;周瑞敏;刘颖;张秋菊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3年成立性病艾滋病防治所,10年来(从2003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通过对各类人群监测共累计报告HIV/AIDS 389例.为了解10年来宜昌市艾滋病疫情防控状况,特对该市HIV/AIDS流行特征及流行趋势进行分析,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有效的控制艾滋病在宜昌市的流行,现将2003-2012年宜昌市HIV/AIDS疫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张慧琦;张培;陈宏平;雷雯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营养跟踪干预是Ⅱ型糖尿病患者出院后跟踪综合治疗的首选治疗方式之一,若不及时进行营养跟踪干预,通过饮食加以配合药物稳定病人的血糖,可导致血糖过高或过低,造成药物用量难以把握,并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反应等不良影响[1].为此,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营养科于2012年3~ 10月对住院的76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在出院时分组进行了规范营养跟踪干预治疗的效果观察,为期2个月.
作者:徐三明;张红;尤世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水利部、国家统计局于2013年3月26日对外发布了《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公报》,全国共普查10万立方米及以上的水库98 002座,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广东、四川、湖北、山东和云南七省,共占全国水库总数量的61.7%[1].大型水利工程在发电、防洪、灌溉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但是其对周围环境的巨大改变所造成的疾病尤其引入注意.大型水利工程引发地理景观和环境媒介的改变,极易导致某些疾病的暴发与流行,不仅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移民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严重危害人群的健康.文章就大型水利工程对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进行探讨.
作者:明小燕;余青;李燕;蔡秋帆;李有军;杨勇;宋勇;王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辽宁省调兵山市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腮腺炎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调兵山市2004-2012年的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调兵山市2004-2012年共报告腮腺炎591例,年均发病率为27.31/10万,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8.82,P<0.005).9年间发生2次流行,分别为2004年7月至2005年2月和2009年3~9月,其它年份年发病率极低,季节性不明显.病例主要集中在2~16岁,占84.60%,以5~8岁为多,占33.16%.职业以学生,占42.98%和幼托儿童,占36.38%为主.幼儿园和学校是发生流行的主要场所.结论 调兵山市腮腺炎易在高发季节流行,应尽可能在进入高发季节至少一个月以前为适龄儿童注射腮腺炎疫苗,在高发季节期间加强对幼儿园、学校等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的腮腺炎疫情监测和控制管理.
作者:陈丽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赤壁市农村儿童隐孢子虫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隐孢子虫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儿童.采集儿童粪便用金胺-酚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查隐孢子虫卵囊.通过问卷了解调查对象一般人口学资料、生活习惯和环境卫生情况等.结果 在农村地区共调查1 128名儿童,隐孢子虫感染率为3.19%(36/1 128),其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分别为3.33%和3.02%,男生和女生隐孢子虫病感染率分别为3.42%和2.89%.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以水样便居多.近1年家人寄生虫感染(OR=35.124,95% CI:11.379~ 108.422)和近3个月家人患腹泻或痢疾(OR=13.586,95% CI:5.359~34.447)是隐孢子虫子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该地农村儿童存在隐孢子虫的感染,应进一步加强预防隐孢子虫子感染的健康教育和卫生宣传.
作者:何祖安;付立新;周文珊;陈娇;田炳秋;王丽;张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基于Elman神经网络的感染性腹泻病人中细菌性食源性疾病阳性检出率预测模型,评估探讨Elman神经网络模型在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发病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深圳市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疫情资料作为训练集,建立Elman神经网络模型;选取深圳市2013年1~6月的细菌性食源性疾病资料作为检验集,评价该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当网络结构为12-32-1-1时,构建的Elman回归网络模型为优预测模型,此时训练集模拟仿真结果的平均误差均方为65.75.在此优网络预测模型下,检验集预测值的平均误差绝对值为1.20,平均误差绝对率为0.21,非线性相关系数为0.79.结论 基于Elman回归网络预测模型对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发病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作者:黄薇;刘建平;张锦周;王重建;扈庆华;李迎慧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暗娼人群梅毒感染率及影响因素,为暗娼人群干预措施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2010-2012年,通过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性服务场所的暗娼进行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问卷调查.结果 鞍山市2010-2012年暗娼人群梅毒感染率分别是1.24%、0.50%、1.42%,影响梅毒感染率的的因素包括: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近一次与客人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的使用情况.结论 安全套的正确使用可以有效地降低暗娼人群的梅毒感染风险,应鼓励她们坚持使用安全套;加强较低文化程度暗娼的干预;从心理学的角度提高暗娼使用安全套的自我效能和正向预期.
作者:位晓东;苏秋菊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提高高危人群艾滋病知晓率和防护技能有助于遏制近年来性病、艾滋病快速上升趋势,也有助于保护一般人群.为监测艾滋病流行趋势,了解襄阳市6类监测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行为状况,指导襄阳市有效的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收集了襄阳市2012年暗娼(FSW)、吸毒者(DUS)、男男性行为者(MSM)、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STD)、男性长途汽车司乘人员(DRV)、孕产妇(PRG)6类人群监测数据.
作者:刘杰;黄雪雪;周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1].当前我国AEFI监测工作还存在报告数量不足,报告质量有待加强等问题[2].为了解AEFI报告主体对AEFI监测相关知识、态度和AEFI报告的现状,分析影响AEFI报告的因素,对宜昌市部分县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进行了知信行调查.
作者:王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对武汉市不同特征男男性行为者(MSM)接受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的状况进行分析,为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2年期间在武汉馨缘工作组参与VCT服务的MSM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社会人口学特征、高危性行为状况和VCT利用状况.结果 共检测5 832名MSM,HIV感染率3.91%,其中3 479名MSM接受了问卷调查,有474名MSM曾接受过VCT服务,占13.62%,其余3005名MSM均为首次检测(86.38%),18~ 35岁、现居住地在武汉市、文化水平为大学及以上、有正式职业、与男性同居或离婚或丧偶、主要活动场所为互联网以及安全套使用状况较差的MSM寻求VCT服务的比例较大.结论 武汉市MSM人群既往VCT覆盖率较低,不同特征MSM对VCT服务的利用状况存在差异,相比以卫生部门主导的VCT门诊,民间组织因其自身特征在推动MSM人群HIV检测上有独特优势.
作者:陈再芳;宋均;梁敏;范小丹;刘凯;余庆;曹越;燕虹;李十月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小组参与式艾滋病干预活动数量和时间对建筑工人及工程监理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湖北省宜昌至巴东在建高速公路31个建筑营地中的4个营地作为干预点,每季度使用“健康干预工具包”对干预点的建筑工人和工程监理进行一次艾滋病知识及行为干预,历经一年干预后调查目标人群参与干预活动情况和其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的改变情况等.结果 (1)共调查目标人群450人;接受干预0、1、2、3、4次后的艾滋病总知晓率分别为78.07%、94.40%、95.50%、96.40%和99.40%;(2)未接受干预与接受1次及以上次数干预目标人群的艾滋病防治一般概念和传播途径的认识提高明显,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也有显著性改善(P<0.05);(3)450人中在过去12个月有19.56%人发生过商业性性行为或临时性行为,接受不同频次干预的目标人群有时可以减少高危性行为的发生,但不是每种行为每次干预都有成效;(4)接受干预的目标人群主动寻求有关HIV/AIDS信息的比率显著上升(P<0.05),干预4次后能主动与他人讨论艾滋病(P<0.05);(5)干预1~4次后目标人群仍难以真正掌握性病的知识和难以形成正确的就医行为.结论 应用“健康工具包”干预至少1次,建筑工人及工程监理不仅能显著提高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降低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态度,还能主动寻求有关HIV/AIDS信息,干预多次后能主动与他人讨论艾滋病,值得推广.长达一年的干预对改变建筑工人及工程监理的行为方式,降低不安全性行为的发生率有一定效果,但难以持久,且目标人群难以掌握性病知识和形成正确的就医行为.
作者:姚璇;宋伟;杨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宜昌市1956-2012年血吸虫病防治措施及效果,为调整、优化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宜昌市1956-2012年各个防治阶段传染源调查及控制、钉螺调查与控制、健康教育、综合防治等防治措施实施情况以及人群发病率(数)、耕牛发病率(数)、钉螺及感染螺面积等疫情变化的防治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病人数、病牛数及钉螺面积大幅下降,人群、耕牛及钉螺感染控制在零水平,实现并巩固了传播阻断达标成果,但存在疫情回升导致再度流行的潜在威胁.结论 宜昌市57年的血吸虫病防治措施成效显著,但需进一步加强巩固监测,尤其是可能引起疫情复燃和对库区等潜在流行区带来风险的输入性传染源和钉螺.
作者:余凤苹;徐勇;马蓓蓓;李晓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部,地处长江上游与中游的结合部,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历史上宜昌市碘缺乏病流行范围广、危害大,重病区主要集中在所属兴山县、五峰县、远安县、长阳县、夷陵区等远离城镇、交通不便的偏僻山区.对近10年来宜昌市碘缺乏病防治工作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今后的防治策略,对维护宜昌市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该地社会经济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程德明;徐勇;潘会明;胡池;杨佳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湖沼地区感染性钉螺环境综合防治处理措施效果,为制定“一村一策”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1-2012年在省部联系点公安县和监利县选择6个村设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两次人畜同步化疗、2~4次药物灭螺、健康教育、野粪调查与处理综合措施,对照村开展常规防治措施,纵向和横向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实施效果.结果 2012年效果考核观察组均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对照组钉螺感染率较2010年0.15%升至0.17%,上升了1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8,P=0.896).观察组活螺平均密度下降了59.57%,人群感染率下降了46.44%,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x2=7.37,P=0.006),耕牛感染率逐年下降,2012年降为0.对照组活螺平均密度下降了34.69%,耕牛感染率年间波动,2011年较2010年上升2.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2,P>0.965),2012年降为0.均未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结论 综合治理感染性钉螺环境措施控制血吸虫病效果明显.
作者:王加松;李华忠;何亮才;袁梅枝;荣先兵;贺正文;杨志强;王友斌;万东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血吸虫病临床上分为急性、慢性和晚期三型,其中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是对人体健康危害较为严重的一型.临床表现为肝脾肿大、腹水、门脉高压,以及食管下端及胃底静脉曲张为主的综合征[1],可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肝性昏迷等严1]重症状而致死.晚血患者大多难以从事生产劳动,重者危及生命,严重影响家庭经济,因病致贫现象严重[2].为全力救治晚血患者,自2004年来,湖北省组织技术力量,安排专项资金,对晚血患者进行免费救治.为了解宜昌市晚血救治项目实施效果,进一步做好晚血患者救治工作,对宜昌市2004-2012年晚期血吸虫患者救治结果进行分析.
作者:李晓明;余凤苹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