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凤;张慧;隋臻;罗格莲;许瑞安
透明质酸寡糖(o-HA)对不同的肿瘤有不同的作用,其机制也不同.o-HA可以逆转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MDR),抑制糖蛋白的表达,干扰糖蛋白介导的药物外排泵发挥作用,增加抗肿瘤药物在耐药细胞中的蓄积,从而增强疗效.o-HA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从而使肿瘤细胞恢复对化疗剂的敏感性.o-HA与肿瘤及肿瘤细胞的MDR作用有一定的相关性,且可减弱肿瘤细胞的MDR,具有开发为增敏剂的可能.本文对o-HA肿瘤及肿瘤细胞MDR相关性的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郗红娟;靳岚;王凤山;郭学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心肌病与miR-1/miR-206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量之问的关系.方法 C57BL/6小鼠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心肌肥大模型,两个月后,取心脏组织,采用Real-Time PCR检测糖尿病心肌病相关基因心房钠尿肽(ANP),B型尿钠肽(BNP),转录共激活因子(P300)和IGF-1以及miR-i/miR-206表达.结果 在糖尿病心肌病小鼠模型中,糖尿病心肌病相关基因ANP、BNP、P300、IGF-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同时miR-1/miR-206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 糖尿病心肌病小鼠miR-1/miR-206以及IGF-1的表达有显著变化,表明在糖尿病心肌病发病过程中可能是由miR-1/miR-206通过调控IGF-1的表达起作用.
作者:刘洁婷;李洪志;吴丹;张春雷;袁哓环;赵冰海;金秀东;初彦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多西紫杉醇和米托蒽醌对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60例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米托蒽醌和泼尼松;实验组给予多西紫杉醇和泼尼松;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 实验组的完全缓解率(40.0%)和有效率(6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西紫杉醇联合泼尼松对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疗效优于米托蒽醌.
作者:李建;巫骏川;陈爽;王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siRNA作为新型药物已逐渐成为药物开发的新热点.了解siRNA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等过程的动态变化有助于对siRNA药物进行临床前的药理、毒理及药效评价.siRNA较短,只有20~25个碱基,对其进行检测和准确定量比较困难.本文通过比较目前已报道的多种针对小核苷酸片段的定量方法,试图选择其中较为快捷、简单和准确的方法,并分析其在siRNA药代动力学定量中应用的可行性.
作者:侯召丽;王艳玲;王雅鹃;高玉青;戴伟业;李春雷 刊期: 2012年第04期
肝素作为重要的抗凝血药物在临床中广泛应用.近年来,动物来源肝素的质量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研究开发非动物源性肝素的大规模生产方式成为一大热点.采用与肝素生物合成前体具有相似结构的细菌荚膜多糖heparosan作为底物,已成功合成肝素、硫酸乙酰肝素,并获得多种具有肝素相关功能的肝素衍生物,是一种较有希望的非动物源性肝素生产方式.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作者:陈祥娥;凌沛学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板栗中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及其促肾细胞生长作用和抗肿瘤作用及机制.方法 从板栗中提取出的水溶性蛋白质,经鉴定是欧栗球蛋白(CAS).利用MTT法检测该蛋白对正常肾细胞和肝癌细胞HepS,小鼠肉瘤S180腹水型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检验其对小鼠T细胞和B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用DNA电泳方法检测该蛋白诱导HepS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 CAS在体外对正常肾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对试验的肿瘤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对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对HepS细胞具有诱导凋亡的作用.结论 CAS具有促肾细胞生长和抗肿瘤作用,其抗肿瘤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和诱导细胞凋亡来实现.
作者:李艳;张太平;张鹤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人血清白蛋白( HSA)进行聚乙二醇(PEG)修饰合成PEG化HSA( PEG-HSA),以期减少HSA的血管透过率,延长其血管保留时间.方法 采用氰尿酰氯活化的PEG修饰HSA,对PEG-HSA的二级结构、急性肺损伤模型中的肺毛细血管透过率和药代动力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 PEG-HSA与HSA的二级结构基本一致,PEG修饰能显著降低急性肺损伤模型中HSA的肺毛细血管透过率,药代动力学研究显示PEG-HSA的半衰期延长为修饰前的2.2倍左右.结论 在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的相关疾病治疗中,PEG-HSA有望成为一种更为优良的血容量扩充剂.
作者:赵婷;杨阳;宋新蕾;黄晓婧;王凤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七叶莲不同溶剂提取部分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 采用醋酸扭体法、小鼠耳二甲苯致炎法、肿胀法等方法评价七叶莲不同提取部分的抗炎镇痛效果,并明确其抗炎镇痛有效部分.结果 七叶莲叶挥发油可明显减少小鼠醋酸所致的扭体次数,可明显缓解小鼠二甲苯所致的耳廓肿胀;七叶莲茎水提液氯仿部分、正丁醇部分也可减少小鼠醋酸所致扭体次数,有效缓解小鼠二甲笨所致的耳廓肿胀和角叉菜胶所致的足趾肿胀.结论 七叶莲抗炎镇痛药理作用的有效部分主要集中在叶挥发油部分、茎水提液的氯仿部分和正丁醇部分.
作者:林小凤;张慧;隋臻;罗格莲;许瑞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地芬诺酯治疗老年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岁以上急性胰腺炎患者12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3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62例在常规方法治疗基础上采用乌司他丁注射液联合地芬诺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等.结果 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症状、体征改善、饮食开放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地芬诺酯治疗老年急性胰腺炎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明显减少患者的症状、体征改善和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胡静;鲍文银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索融合基因CTB-Aβ42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适条件,并纯化得融合蛋白.方法 设置不同的诱导温度、诱导时间、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浓度,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融合基因CTB-Aβ42,SDS-PAGE凝胶电泳鉴定表达产物,GST亲和色谱柱纯化目的蛋白,Western blot鉴定目的蛋白免疫原性.结果 SDS-PAGE结果显示,GST-CTB-Aβ42融合蛋白分子质量约为45 kD,与预期结果一致;Western blot结果表明,纯化得到的目的蛋白具有免疫原性.在诱导条件为30℃,0.1 mmol/L IPTG诱导2h表达的可溶性蛋白所占比例高;在37℃,0.1mmol/L IPTG诱导4h表达的融合蛋白总量高,小部分可溶性表达,大部分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结论 本实验对CTB-Aβ42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条件进行了优化,经GST亲和色谱柱纯化获得具有免疫原性的融合蛋白.
作者:程晶晶;潘斯科;钟云平;张涵铭;王驰;余帅;于威;李司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抗生素称之为抗肿瘤抗生素,根据结构不同可以分为烯二炔类、糖肽类、蒽环类、大环内脂类、苯并二吡咯类及喹喔啉类等.本文对抗肿瘤抗生素的活性及作用机制等进行了综述,并初步展望了其未来研究方向.
作者:俞淑文;王凤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姜黄素联合吉西他滨对人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培养人胰腺癌Panc-1细胞,分别与姜黄素( 60 μmo1/L)、吉西他滨(20 μmol/L)、两药联合(姜黄素+吉西他滨)培养24,48和72 h,采用CCK-8( Cell Counting Kit-8)法检测各组Panc-1细胞的存活率.结果 姜黄素和吉西他滨单独作用以及姜黄素联合吉西他滨组均能明显抑制Panc-1细胞增殖,呈时间依赖性;姜黄素联合吉西他滨组抑制Panc-1细胞增殖作用明显强于任一单独用药组,且呈时间依赖性.结论 姜黄素联合吉西他滨对人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王若天;钱明;田园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聚砜膜透析器透析对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清(1→3)-β-D-葡聚糖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半年以上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58人,均采用聚砜膜透析器透析,分别在透析前以及透析结束后(临下机前5 min)抽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1→3)-β-D-葡聚糖浓度,观察透析前后血清(1→3)-β-D-葡聚糖浓度的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透析前后血清(1→3)-β-D-葡聚糖浓度无明显变化,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血液透析过程本身对血清(1 →3) -β-D-葡聚糖浓度无影响,聚砜膜透析器透析不会导致血清(1 →3)-β-D-葡聚糖检测的假阳性.
作者:黄颜颜;袁春玉;裘志成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辣椒素对实验性高脂血症豚鼠肝脏胆固醇(TC)和甘油三脂(TG)的影响.方法 48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辣椒素高剂量组( 10 mg/kg)、中剂量(5 mg/kg组)、低剂量组(2.5 mg/kg)、辛伐他汀组( 1.5 mg/kg).除正常对照组给药予普通饲料外,其余各组给予高脂饲料,造模同时给药,正常对照组每日灌胃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其余灌胃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1次/d,共14周.实验14周末,处死动物,取肝脏检测其中TC、TG含量.结果 模型组豚鼠肝脏TC、TG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给予辣椒素后,豚鼠肝脏TC、TG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明显低与模型组(P <0.05或0.01).结论 辣椒素能显著降低实验性高脂血症豚鼠肝脏TC、TG含量,对肝脏有保护作用.
作者:孟立科;杨思远;刘琳;何映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小鼠肾脏发育过程中血管生成素-1( Ang-1)的表达部位以及定量变化,探讨小鼠肾脏发育过程中Ang-1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分别取不同胚龄的胎鼠和不同日龄的仔鼠肾脏切片,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及应用免疫印迹技术对Ang-1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表明,Ang-1在胚龄14d的胎鼠肾脏中开始出现表达,但表达微弱,部位在肾间质细胞.以后随着胚(日)龄的增加,表达逐渐增多且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肾小体、肾间质,肾小管以及肾血管中.免疫印迹结果表明,自胚龄14 d始,Ang-1蛋白含量逐渐增加,生后21 d达到高水平,随后逐渐下降.结论 在小鼠肾脏的发育的过程中,Ang-1表达部位及强度不同,表明其在小鼠肾脏发育以及成熟的过程中,调控和维持着正常肾小球滤过功能以及肾小管的回吸收功能.
作者:刘琳;谢志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核糖开关是一种新型基因表达调控元件,一般存在于mRNA的非编码区内 当核糖开关与特定配体分子结合后,其构象发生相应变化,然后启动或阻断mRNA的转录、翻译、拼接等过程,行使基因调控的功能.近期研究发现,核糖开关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不仅仅与配体分子的数量有关,还与mRNA转录速度有关,即存在热力学与动力学调控两种机制.对核糖开关介导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深入了解,将促进其在生物技术及新药研究等领域的应用.
作者:施磊;杨会勇;林俊生;刁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磷酸川芎嗪联合人血白蛋白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急性脑出血患者82例,随机选择51例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磷酸川芎嗪和人血白蛋白;31例为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上仅加用磷酸川芎嗪.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计算头颅CT血肿及水肿区的面积,同时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治疗结束后复查,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明显好转,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也明显降低.结论 联合应用磷酸川芎嗪和人血白蛋白治疗急性脑出血较单一使用磷酸川芎嗪临床症状改善更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费容;文治成;陈于祥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测定氨酪酸氯化钠注射液中α-吡咯烷酮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CAPCELLPAK C18柱,以磷酸二氢钾溶液(磷酸二氢钾10.0 g与己烷磺酸钠1.1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 000 mL,用磷酸调pH值至2.1)-甲醇(90∶1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进样量:10 μL.结果 α-吡咯烷酮在0.4 ~4.8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平均回收率为100.9%( RSD=1.39%,n=9).结论 建立的方法准确、简便、快速,适用于氨酪酸氯化钠注射液中α-吡咯烷酮的含量测定.
作者:刘艳;徐玉文;李玉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玻璃酸钠联合复方倍他米松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2年2月就诊于我院的12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1次/周,共5周,前2周同时注射复方倍他米松;对照组:每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1次;5周后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达优比率(45.0%)和达良比率(28.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玻璃酸钠联合复方倍他米松关节腔内注射对膝骨关节炎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杨贵生;吴吉元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考察大蒜素对新生乳鼠肠道细菌移位的作用.方法 乳鼠140只随机分为10组:0,1,7,14,28 d空白对照组和0,1,7,14,28 d大蒜素组,每组14只.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0.03 mL/g,1次/d;大蒜素组腹腔注射大蒜素注射液0.005 mg/g,1次/d.0d组在出生后即处死,其余各组均在各时间点末次给药后20 min处死乳鼠并收集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大蒜素连续28 d后,新生乳鼠体重显著增加(P<0.05),G+球菌和Gˉ杆菌的浓度显著降低(P<0.05),乳酸杆茸的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肠系膜淋巴结、肝和脾的细菌浓度显著降低(P<0.05),细菌检出的阳性器官数也略低.结论 大蒜素有助于建立新生乳鼠肠道细菌平衡.
作者:牛志民;徐自超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