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第七轮PDCA循环管理改进效果评价

段利生

关键词:静脉用药, 调配, 中心, 循环, 管理改进, 输液反应, 医院, 全静脉营养液, 美国, 心脏停搏液, 微生物污染, 质量管理, 医疗纠纷, 药师审核, 严重事故, 死亡, 输液处方, 环境配置, 患者安全, 俄亥俄州
摘要:为何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需多轮PDCA循环改进,这是因为PIVAS存在的问题及安全隐患易导致严重事故。文献[1]报道:美国某PIVAS,1名儿童使用未加入葡萄糖的全静脉营养液(TPN)后死亡;由于配置的心脏停搏液受微生物污染导致4患者死亡。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2]医院1969年建立世界上第一个PIVAS,迄今为止,美国100%的非盈利医院建立了PIVAS,欧洲、澳大利亚、日本大部分医院建立了PIVAS。国外建立PIVAS的作用是通过药师审核输液处方保障处方质量,保障输液患者安全,同时在洁净环境配置输液以杜绝或减少输液反应,大幅减少输液反应引起的医疗纠纷。质量管理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笔者在我院PIVAS第七轮PDCA循环结束,收效明显,总结如下。
实用医技杂志相关文献
  • 回顾性分析2010-2014年某院临床用血的情况

    输血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已广泛用于临床各科的抢救,但输血也存在一定风险。随着现代输血事业的迅速发展,传统输血的观念和手段发生了根本变革,输血作为一门独立的医学科学已进入成分输血时代。成分输血使输血治疗更加科学化,克服了过去输血不良反应大、浪费多等缺点,提高了输血水平,是现代输血学的一个新突破,其具有成分制品浓度高、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输血治疗临床输血是治疗疾病、抢救生命的重要医疗手段之一,合理的临床用血有助于患者的健康恢复,反之有可能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输血风险[1]。随着医疗水平的逐渐提高及输血观念的不断改变,对临床输血有了全新的认识,提倡合理用血,大力开展成分输血、自身输血,做到科学合理用血。本研究报告我市人民医院2010—2014年668例临床用血病例情况。

    作者:白雁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本刊加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的声明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本刊加入中国知网中国全文数据库的声明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中死亡原因填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简称《死亡证》,是居民死亡的人口管理记录,是原始的医学资料记录,还是诉讼或司法的法律证据和群众性、社会性凭证,所以作为《死亡医学证明书》中的主要部分死亡原因的正确填写,直接关系到上述所有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及更好地发挥疾病监测系统的预警能力。

    作者:唐士春;何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微粒色谱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150例应用研究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常见内分泌代谢障碍性疾病,糖尿病患者长期存在糖代谢障碍,易导致其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和功能障碍。临床上大多数的糖尿病患者仍沿用传统的血糖测定法,但是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反映的是某一具体时间的血糖水平,容易受到进食和糖代谢等相关因素的影响,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则能稳定可靠地反映出测定前8周左右患者的血糖平均水平且干扰因素少。采用微粒色谱法检测血液中的HbA1c,具有结果准确性好、干扰因素少、速度快、操作简便、仪器及试剂成本低廉等优点,且任意时间均可以抽血检查,易于被医生、检验人员及广大糖尿病患者所接收[1]。本研究的目的是用科学的数据,说明微粒色谱法检测血液中的HbA1c具有科学性与实用性,值得在广大糖尿病患者中推广应用。

    作者:邝苑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关于计量单位等表示方法的说明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的重要性研究

    癌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一类疾病,疾病本身和各种治疗及其不良反应不仅给患者的生活方式带来极大的改变,同时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医护工作者可利用自身的优势对患者进行干预,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满足住院患者的迫切需要,近年来,人们发现家庭可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存质量,而患者的健康也可影响家庭,于是以家庭为中心护理(FCC)应运而生,其在临床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1]。鉴于此,为提高恶性肿瘤化学治疗患者的生存质量,更好地促进患者康复,笔者对恶性肿瘤化学治疗患者实施了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效果令人满意。

    作者:胡德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精细化药房管理模式在提高医院门诊药房工作效率中的应用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医疗事业也得到了完善和改革。在患者不断增加的同时医疗机构在管理上面就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对于医疗事业在管理上不能再采用较为传统的管理方式,为了与时俱进必须在管理中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我院针对药房管理工作模式进行分析和探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涂雪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微造瘘经皮肾镜吸引取石术合并精神病一例患者的护理

    精神病患者由于精神、行为的异常,尤其是处于精神症状活跃期的患者,常有自杀、自伤、伤人、攻击行为、潜逃等的可能[1]。当精神病患者合并外科手术疾病时,在病情观察、治疗、护理方面有一定的特殊性。我科2014年10月15日收治1例左肾结石合并精神异常的患者,经过合理的治疗和精心护理,已康复出院,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集束化干预策略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指患者机械通气48 h后或停用机械通气拔除人工气道48 h内发生的肺实质感染[1]。近年来国外已应用集束化干预策略(bundle of care)来预防和治疗VAP[2],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研究通过对比集束化干预措施,传统治疗护理措施来评价集束化干预策略对重症监护病房(ICU) VAP的影响。

    作者:平晋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16层螺旋CT对妇科盆腔肿瘤诊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盆腔疾患,尤其是位于子宫、附件位置的肿瘤是女性常见多发性疾病,盆腔肿瘤临床治疗关键是早期诊断后及时给予治疗,这对增强该类患者临床疗效具有重要影响[1]。目前临床诊断盆腔肿瘤通常选择B超、CT检查方案,由于该两种检查技术各具不同特点,应用于妇科盆腔肿瘤诊断价值亦有差别[2,3]。本研究采用16层螺旋CT诊断妇科盆腔肿瘤,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家健;王少好;尚来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实用医技杂志》第三届编委会名单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关于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约束带在重症躁动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约束带作为一种限制身体及肢体活动的保护性用具[1],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患者诊疗期间,为了预防和减少因躁动不安而发生的非计划拔管、诊疗护理操作失败、自伤、伤害医务人员及公共财物等护理不良事件[2],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常被应用于躁动患者的约束。我科对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应用约束带的重症躁动患者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湛三成;周建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和血流变学联合测定的临床意义

    精神分裂症为一种症候群为病因不明的一组症状和体征的集合,临床常表现为思维、知觉、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患者往往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1,2]。为探讨长期服用抗精神药物对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本研究对长期住院的5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血液流变学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潘名志;徐晓文;蒋伟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广东省佛山地区患者ABO血型和RhD血型分布规律及用血方案的回顾性分析

    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是人类红细胞上存在的两个重要的血型系统。而Rh血型系统以RhD重要,是血型必检项目。并且RhD阴性率在汉族中仅占0.2%~0.5%[1],当他们需要输血治疗或抢救用血时,能否满足需要。因此笔者对其医院患者ABO血型和RhD血型分布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我院是所三甲综合性医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敏华;陈活强;梁慧晶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血站检测经血传播病原体的意义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手术已经成为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而术中输血的概念也早已在大众的医学常识中普及。向临床提供安全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不因输血而威胁患者的安全、对患者造成损伤就显得尤为重要[1]。目前大多数血站仍然依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液中的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以及梅毒螺旋体。但此法检测的是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IV抗体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有窗口期的影响[2,3]。因此,探索潜在危险的病原体和发展检出率高、可以有效避免窗口期影响的检测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就其近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高晶晶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优质护理在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的运用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又称慢性肾功能不全,是指各种肾脏疾病引起的缓慢进行性肾功能损害,后导致尿毒症和肾功能完全丧失,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生化、内分泌等代谢紊乱组成的临床综合征[1]。当进行性肾功能减退缓慢发展到终末期即尿毒症期时,治疗方法主要为透析和肾移植。血液透析患者在接受疾病治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因此更渴望护理人员能够从心理护理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怀。在我院优质护理工作开展以来,科室护理人员积极制定优质护理方案,实施优质护理干预,不仅从护理操作上狠下功夫,提高护理操作服务水平,而且在心理上积极满足患者需求,解决患者住院期间产生的焦虑、忧郁等心理问题。现就收集我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48例血液透析患者,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就其住院期间的情绪状态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贵州省普安县农村人饮工程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检测结果分析

    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问题目前是较为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水质不良可引起多种疾病,甚至可引起介水传染病的暴发流行,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与人民身体健康密切相关。普安县有人口33.7万余人,其中30多万人生活在农村。因此,农村生活饮用水的卫生安全直接关系到全县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了解普安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现状,确保农民饮水卫生安全,有效预防介水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现对普安县2011—2013年农村人饮工程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张艳;李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微生物检验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与防范措施

    医院微生物实验室作为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是职业暴露较为频发的实验室,因此对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有着严格的要求。临床微生物室承担着细菌培养检测以及医院环境检测的任务,由于长期接触大量的病原菌,这些病原菌存在于血液、体液、痰液及各种分泌物标本中,而这些标本是重要的潜在传染源,尤其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以及多重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布氏杆菌等是实验室职业暴露危险的因素,检验人员在标本操作时通过污染的针头或者其他锐器刺破皮肤,吸入含有害细菌的气溶胶,发生直接接触、呼吸道吸入等实验室获得性感染事故,导致发生职业暴露,对临床微生物检验人员造成伤害。在此对引起微生物实验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从主观性、化学性、物理性及生物学等四方面进行探讨,从而更加深刻认识到建立有效的生物安全防护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重要性,避免职业暴露的发生。

    作者:解翠花;王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