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宽
大牛是市电视台记者,他嘴皮子伶俐,脑子机灵,人称牛铁嘴.他听说大山村有个叫土根的小伙子会做小型根雕,便带着摄制组专程赶去采访.听说是电视台的记者,土根心里不痛快.前年他爹在河滩种了五亩西瓜,瓜还没上市,就被洪水冲走了,可电视台为了树立典型,愣是报道说他爹净挣了两万余元,搞得他爹不敢出门.土根没好气地说:“你们芝麻大的事也要吹成西瓜,我可不稀罕你们这一套.”
作者:谢元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一个台风大作的夜晚,吴先生在家里一边看着关于台风的警报,一边被窗外的狂风暴雨吓得胆战心惊.就在这时,他突然发现了一个从来没有注意到的事实:这些让人害怕的台风居然无一例外地都有一个温柔的女性名字.瞧瞧,云娜、艾利、鸣蝉、轻吻、敏督丽……哪个不好听?为什么要用女性名字来命名台风?吴先生百思不得其解.为了解开这个谜团,吴先生拔通了中国好的气象专家的电话.专家觉得不用女性的名字形容台风是不可能的.
作者:吴晓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林秋生刚40岁,却整天唉声叹气,说自己腰酸背痛、四肢无力、头晕眼花,一点精神也没有,总是抱怨自己:“老了,完了……”医生给他检查身体,却查不出是什么病,别人安慰他也无济于事.几天后,林秋生也跟大家上山砍草去了,一回来就来找我,好像跌了几跤似的,满身泥浆.“吃得消吗?累不累?”我问.“不,我不敢再说泄气话了.”“为什么?你好久没有上山,觉得累一点是难免的吧?”“今天我非常兴奋,老实说,一点都不觉得累.”“为什么兴奋?”
作者:杨逵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细川护熙晴耕雨陶细川护熙在1993年8月至1994年4月任日本首相期间,对日本的侵略历史做出过深刻的反省.退休后,他在东京南面神奈川县的海滨疗养胜地汤河原置下宅院,并在庭院里建起一座窑炉,当起了陶工.为了学习陶艺,细川护熙放下一切派头,遍访日本名窑,拜师学艺.在入门阶段,他曾经因为做出的陶器质量不佳,被老师斥为“笨蛋”.
作者:仁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记录母亲后的日子61岁的西蒙作为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的节目主持人,在母亲身体越来越糟糕的情况下,决定用140字以内的推特信息,记录下她后的日子和自己的感受.“心率降低了,我的心破碎了.”西蒙从他生命垂危的84岁老母亲病床边发回现场直播,记录下母亲给他的后教导,描述他的感觉.母亲死亡时,他写道:“她的光芒照亮夜空,整个世界都会因此爱上黑夜.
作者:阿斯特里德·赫尔博尔德;王若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大卫·卡梅伦在牛津大学就读期间,曾担任过校网球队队长.2010年入主唐宁街10号,由于在大选期间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卡梅伦在日常饮食方面一度失去节制,体重飞快增加,他的“将军肚”也一天天变得明显.在网页上翻阅着那些尽显自己粗壮腰身的图片,他露出了尴尬的笑容.减肥已经迫在眉睫,但从哪里下手呢?副首相尼克·克雷格在那段时间也因为体重疯涨而遭遇类似的难堪.卡梅伦想到,和克雷格展开一场瘦身大赛,两个人相互督促、相互竞争,减肥效果肯定事半功倍.
作者:舒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小静的预产期快到了,到哪个医院生孩子,成了家里每天争论不休的话题.小静的老公认为,应该到第一人民医院,因为那是市里大的医院,有好的医生和先进的设备;小静的婆婆却认为,应该去妇女儿童医院,她觉得那里是专业管接生的,再说产检也一直在那里做,错不了;而小静的公公呢,他坚持要让儿媳去第二人民医院,那里的副院长是他同学,条件再好都不如有个熟人,有熟人好办事……
作者:张宏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撒谎竟被表扬谢添曾在《新儿女英雄传》中成功地饰演一个反派角色——汉奸张金龙.这部戏的导演是史东山.史东山认真、勤勉,是个好导演.但很多演员很怕史东山,因为他对演员要求极严,不管是谁,只要迟到,他都会骂人.一次,谢添因事迟到.一路上,谢添心里忐忑不安,心想:怎样逃过这顿骂呢?走进门口的一瞬间,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作者:魏邦良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明朝戏剧家高濂曾编写许多脍炙人口的戏剧,比如传奇戏曲《节孝记》,比如写陶渊明辞官归隐的《赋归记》,以及《陈情记》《玉簪记》等等,都是轰动一时的剧作,直到今天,还被改编成戏曲、电影、电视剧,三天两头换“包装”上演呢.高濂出生在钱塘(现在杭州市区)一个富庶的士绅之家,一路科举考试,当上了京官,主持鸿胪寺——一个管理国家朝会、祭祀、宴会的工作,论官职,相当于礼宾司司长,一路顺风顺水.
作者:金宏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鲜花车站是个小得不能再小的车站,每天只有三趟火车停靠.我们坐的是那天的后一趟,只能在这里过上一宿.扎卡是鲜花车站的站长,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光杆司令一个,员工也是他.我们那晚借住在了扎卡家里.在缅甸,扎卡算是高级知识分子,不仅在仰光外国语大学汉语专业接受过正规教育,还被公派至云南民族大学留过学.扎卡的太太叫莫佳莎,虽然他们才三十出头,但婚龄已有十来年,一儿一女两个孩子,是传统的早婚早育缅甸家庭.
作者:尤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在美国的大小城市里,都办有老年工厂.老年工厂大都设在居民比较密集的地区,因地制宜,环境很受老年人欢迎,85%的老年人都愿意参加此项工作,甚至乐此不疲.起初,我不太理解老年人的这种做法,心想,辛苦了一辈子,就应该在家里好好休养,享受天伦之乐,安度晚年,何苦要上什么班,而且还没有工资.但听了社区一位主管老年人福利的官员的一席话,方才明白美国职能部门的一片良苦用心.
作者:张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蔡澜说,美食总是从牺牲一点健康开始的.我同意这话.那些打着养生旗号的饭馆,我基本不去,经验告诉我,那些东西必定特别难吃,养什么生呢?养生前能不能先把它做好吃了!我的理念是,横竖都要生病,不如带着好心情生病.那种装神弄鬼的饭馆我也绝对不去,一听到“独门秘籍”就不愿意去了.饭店的味道是不是独一无二,结论是食客得出的.正常的饭馆应该什么样呢?就是以做饭为生,没有这些过度的修饰.
作者:陈晓卿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萨姆成功地从监狱里逃了出来.他打算在离监狱只有一英里远的卡罗拉阿姨家藏一天,让警察以为他已经溜之大吉了,然后偷走卡罗拉阿姨的珠宝,继续逃亡.卡罗拉阿姨是位老太太,独居守寡,每天都上老年活动中心.她嫁过三次,两次离婚收场,第三个丈夫如果不是去世得早,估计也得离.提起他们,她总是唠叨这句话:“全世界的男人都一样!”她有个大地窖,但她从不踏进那里,因为那些台阶对于一位老人家来说太陡了.
作者:李耀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在西安的时候,我带着一位澳大利亚朋友去吃羊肉泡馍,进得店,坐下,几个白生生的馍就端上来.说时迟,那时快,老外已经抓起一馍,咬将下去,我赶紧叫道,吃不得呢哥哥,是生的.无论在路上如何心急火燎地紧赶慢赶,从高速公路来,坐喷气式飞机来,进了羊肉泡馍店,你就必须按照古老的方法,慢下来,而且越慢呢,你那碗羊肉泡馍才越吃得到位.先是要去把手洗干净,然后坐下来,品口茶,再细细地把馍掰碎,约莫一刻钟,才由伙计把掰好的碎馍收去,有时十多分钟再端回,这才是吃的时候.
作者:于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连续三日,气象局发布豪雨特报.难得等到雨歇,老妇人拎着煮好放凉的一瓶白鹤灵芝茶,撑伞出门.她得走一公里路,才到她的小学同学家.这同学也七十岁了.两人分别五十年后,有一日在小诊所内重逢.起初,彼此觉得对方那张镶蕾丝、挂着流苏(皱纹太多)的脸有点儿不一样,等护士喊名字,又觉得这名字不一样.后来,其中一人鼓起勇气对另一人说:“我叫XXX.噫!我是不是认识你呀?”标准的老太太重逢法.
作者:简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孙和在一个高档住宅小区做门卫,每天负责查验出入车辆的出入证.一天,忽然有辆被孙和放行的宝马车停在门禁处,被后面车的喇叭催了快一分钟都不走.孙和走过去敬着礼催促时,摇下的车窗里忽然探出个脑袋看着他说:“喂,兄弟,你多大啊?”“二十二了.”孙和顺口回一句,突然愣住了:车里那人长得有八九分跟他相像,不同的是,年龄明显比他大.
作者:茨园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游走各地的美食节目主持人品尝美食之后,要展开一番评价,我总在为他们担心词穷这件事.台湾的主持人很喜欢形容这个吃食“很Q、弹牙”,或者很多汁,先是酸的,回味甘甜之类;内地的主持人早就用完了这些词,开门见山讲做法,你只能从他的表情判断东西是否好吃.但他们从不会流露出不好吃的表情,如果他们说“很特别”,相信我,这东西一定有怪味,很大的怪味.就像《交换空间》被装修完房子的主人摘下眼罩看到晴天霹雳的装修效果也不敢嚷嚷,只能违心地说:“和我想象的不太一样.”那就是极致的批评了.
作者:孟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身为“中国房颤导管根治第一人”,名医马长生上班偏偏喜欢选择“暴走”.他说:“早起走路上班,是一天中惬意的时候.”每天早晨6点半,马长生和铁哥们儿董大夫一起从家出发,从马甸桥西北角穿公园而过,直到他上班的医院.一路上,总有在锻炼的大爷大妈认出他就是电视里一直给大家讲心血管健康保护的“马大夫”.从马长生家到医院,正好半小时路程,大概2.6公里,寒暑风雨,他从没断歇.
作者:潘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说起找保姆,不由得让人想起几年前热播的电视剧《田教授家的二十八个保姆》:为照顾受伤的田母,田教授家相继请了二十八个保姆.其中,有逃婚到城里寻找自己意中人的保姆,有因怀孕想挣点钱的保姆,有不甘忍受丈夫赌博带着儿子工作的保姆.这些性格不一的保姆,尽管把田家人的生活搅乱了,但田家人还是离不开她们.
作者:侯洁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