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和燕;葛春燕
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cs.SAP)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进展凶猛、病情复杂,并发症多、愈后差.目前国内外对SAP诊断的认识已基本一致.非手术治疗已逐渐为大家所接受,而手术治疗中手术指证、时机及方式的选择上仍有诸多争议.现将我院1999年至2005年12月份收治的重症胰腺炎42例的治疗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杨东亮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普瑞博思加多虑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服用普瑞博思及普瑞博思加多虑平,疗程4周,比较两组的症状改善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1%,对照组总有效率68.8%,两组症状改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提示FD的发病可能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普瑞博思与多虑平联用可增加疗效.
作者:许传龙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插销式金属桩核在后磨牙牙体大面积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98例患者156颗后磨牙牙体大面积缺损者,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利用后磨牙多根管不同的就位道,用间接法制作插销式桩核,恢复基牙外形,再行全冠修复.结果:经过2a~5a的观察,结合临床及X线,插销式金属桩核固位力强,有效防止脱落,为全冠修复提供良好的固位形和抗力形.除有3颗牙齿失败外,其余均效果良好,成功率高.结论:用间接法制作后牙插销式金属桩核简便省时,并有效防止桩核脱落,是制作后磨牙桩核的好方法.
作者:高保君;夏青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改良直接注射法在SPECT显像应用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进行SPECT显像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用传统直接注射法和改良直接注射法注射99mTc-标记化合物.测量医护人员完成操作时间和注射器内放射性残留量.结果:传统直接注射法残留放射性活度明显高于改良直接注射法(P<0.01),而两者操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直接注射法能显著减少注射器内放射性显像剂残留,保证SPECT检查质量.
作者:饶国辉;李洁明;李纬明;吴克宁;李春亿 刊期: 2008年第09期
近年采由于输液过程中大量使用激素和交通工具的发展,造成意外伤害骨股颈,使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较为多见.本文通过对155例有典型CT改变和病理证实的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例的研究.其中3例做了病理、CT对照观察,讨论了股骨头缺血坏死时骨质密度改变的病理基础和股骨头塌陷的临床意义,并观察了股骨头密度在各期的动态改变,使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遇到此类患者能够了解其演变过程,以便于区别其他疾病达到诊断的目的.
作者:韩永岗 刊期: 2008年第09期
临床标本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诊断,良好的医疗质量和诊断水平必须有准确的标本检验报告,然而检验标本的采集、转运、保管、检验等环节直接影响着标本检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因此,必须把检验标本的管理纳入检验科及医院的质量管理体系,检验标本管理对于医院医疗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胡红萍 刊期: 2008年第09期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及独立的危险因素,在脑卒中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临床对照研究已经证实对已患有高血压病的患者进行长期的治疗,有效控制血压可以降低中风的发生率.脑中风发生后80%以上的患者24h内血压值偏高,血压能否调控在一个合理水平,在较大程度上影响脑卒中患者的转归及预后[1].因此,在脑卒中急性期治疗中血压调控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治疗.
作者:崔志武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为了促进抗生素的安全合理使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7年老年患者口服抗生素门诊处方100张,对处方中的各项基本指标、药物品种数、临床诊断、联合用药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0例患者中,使用抗生素7种类别,处方中抗生素以单用为主.临床诊断与选用药物有不合理因素存在.结论:门诊处方抗生素基本合理,应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冀引文;毕文龙;李巧圣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对本室两套生化检测系统进行方法比对及偏差评估,探讨两者检测同一项目的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差异是否在允许范围内.方法:参考NCCLS的EP9-A文件,以日立HITACHI-7180、DiaSys公司提供的Trucal U复合校准品、Aalto Scientific,Ltdrf质控品、上海德赛试剂组成的分析系统为对比方法,以贝克曼CX5△及其配套校准品和试剂、Aalto Scientific,Ltdrf质控品组成的分析系统为实验方法,分别测定40份患者新鲜血清的葡萄糖(GLU)指标,计算相关系数、直线回归方程及预期偏差.结果:葡萄糖指标的r=0.999,在不同医学决定水平处的预期偏差均在CLIA88允许误差的1/2之内.结论:贝克曼CX5△与日立HITACHI-7180两检测系统测定葡萄糖结果基本一致,可任选一台进行葡萄糖的测定.
作者:杨凤爱;姚锦绣;陈志晓;梁健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超声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利用ALOKA5500全身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所检部位进行纵、横、斜断面扫查分析,作出诊断.结果:20例胰腺均弥漫性肿大,回声减弱,后壁回声不同程度增强,部分回声不均,其中合并胆结石10例、假性囊肿3例,结论:超声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霍晓恺;解耀锃;朱红霞;赵静;张蓓蓓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血管成像(CTA)在全身大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利用GE16层螺旋CT进行容积扫描;做MPR、VR、CPR、MIP等后处理并结合断层做出诊断.结果:40例脑血管、26例颈部动脉、82例肺动脉、42例主动脉血管、30例上下肢动脉血管成像均能做出正确诊断.结论:CTA可多方位、立体地显示全身各部位较大血管形态,对指导临床制定治疗计划有重要意义.
作者:解耀锃;霍晓恺;赵静;朱红霞;陈立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可行性及其价值.方法:收集2001年9月至2007年9月共6a中收治住院的56例患者,其中31例中西医结合治疗,21例单纯手术治疗,比较其住院天数、费用、疾病种类和术后恢复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住院费用、天数、疾病种类和术后恢复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复发情况: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1例无一例复发,而单纯手术组21例有6例复发,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包块是可行的,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文琴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小肠插管灌肠造影检查的X线诊断对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至2007年对适应证范围进行造影检查的前瞻性研究.结果:22例患者接受检查(1例插管失败),14例阳性,其中Crohn病1例,十二指肠水平部恶性肿瘤1例,空肠多发憩室4例,美克尔憩室1例,小肠良性肿瘤3例,小肠内疝并小肠梗阻2例,小肠柿石1例,十二指肠水平部、空肠近端多发息肉1例.结论:临床症状、体征越明显,阳性检出越高,比传统口服法阳性检出率高.
作者:陈仲耿;任爱民;杨凤爱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白血病合并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白血病合并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生率11.73%,其危险因素是严重感染、白细胞淤滞症、DIC、多次大量输血及肝肾功能异常等.结论: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白血病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病情恶化及死亡的重要因素,应早期诊断及治疗并对可能的因素进行积极的干预.
作者:宋艳萍;张梅;胡凯;杜明珠;李罡灿;王浩;谢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仪器使用中存在问题并探讨管理对策.方法:加强人员培训,专人管理仪器,加强监督检查,仪器购进中严格把关.结果:有效地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患儿的安全,减少仪器的损耗.结论:针对仪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正确的管理是行之有效的对策.
作者:许继红;吴红燕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丙泊酚配伍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镇痛效果和完全性,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自愿要求无痛人工流产的孕妇870例,无手术禁忌证,静脉缓慢推注丙泊酚2mg/kg、芬太尼1μg/kg,观察镇痛效果,手术时间,循环、呼吸抑制,人工流产综合征等副反应.结果:镇痛效果达100%,但对循环、呼吸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丙泊酚配伍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中对呼吸、循环进行周密有效的护理是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作者:李冬梅;成尚超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对社区和医院内获得性大肠埃希氏菌感染临床分离株以及药物敏感性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第一线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对经实验室微生物检查证实感染了大肠埃希氏菌的171例社区和医院内获得性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肠埃希氏菌感染部位主要见于呼吸道,其次是泌尿系以及伤口等.其中医院内获得性大肠埃希氏菌102株,占59.65%(102/171),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株(ESBLS株)为51.96%(53/102);社区获得性大肠埃希氏菌为69株,占40.35%(69/171),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株(ESBLS株)为27.54%(19/69).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对大肠埃希氏菌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对第二、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较高,达40%~78%.结论:对有感染症状的患者有必要做微生物的培养与药物敏感性实验,检出的大肠埃希氏菌应进行耐药性监测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并应根据细菌药敏结果及患者病情选用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等.
作者:古旭东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了解我地怀孕妇女传染性疾病的感染状态,以便对检测结果呈阳性的孕妇应用药物治疗并采取必要的优生指导,降低胎儿宫内感染率.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usA)检测3 825例怀孕妇女血清中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HCVAb)、梅毒抗体(TPAb)、艾滋病抗体(HIVAb1+2型)和免疫印迹法检测ToRCH(弓形虫抗体ToxAb、风疹病毒抗体RVAb、巨细胞病毒抗体CMVAb、单纯疱疹病毒Ⅰ、Ⅱ型抗体(HSVAb-Ⅰ、HSVAb-Ⅱ)、IgM型抗体.结果:在3825例中阳性率分别是HBsAg7.58%、HCVAb 0.42%、TPAb(或/和TRUST)0.34%、HIVAh(1+2)型0%、ToxAb7.08%、RVAb 1.88%、CMVAb4.18%、HSVAb 2.33%.结论:应加强育龄群体妇女孕前、孕早期自我保健水平及健康教育,提高她们的卫生知识和防治意识,在孕前、孕早期应常规进行传染病筛查,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避孕或根据临床症状适时终止妊娠,切断母婴垂直传播,降低感染率,对优生优育及提高人口素质都有积极的重大意义.
作者:吴大富;杨红梅 刊期: 2008年第09期
输血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已广泛用于临床各科的抢救,但输血也存在一定风险.随着现代输血事业的迅速发展,传统的输血观念和手段发生了根本变革,输血作为一门独立的医学科学已进入成分输血时代.所谓成分输血是根据病情的需要,有选择的提取血液中的某种成分输给患者.为此,笔者对本市2003年至2007年度临床用血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方玉慧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对31例老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患者通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其中30例病情逐渐好转且治愈出院,1例因严重感染并发重要脏器衰竭而死亡.结论:提高对老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认识,密切病情观察,加强基础护理,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石碧珍 刊期: 200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