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鲜壁虎冻干粉诱导C6胶质瘤细胞凋亡的血清药理学研究

宋萍;王学美;谢爽;卜定方;富宏;刘庚信

关键词:壁虎, C6胶质瘤细胞, 细胞凋亡, Bcl-2, Bax
摘要:目的探讨鲜壁虎冻干粉对C6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顺铂腹腔注射,口服鲜壁虎冻干粉及口服等量蒸馏水.20天后,取小鼠血清体外处理C6胶质瘤细胞.通过形态学分析、流式细胞仪及TUNEL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S-P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表达水平.结果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分析和TUNEL法结果均证实含鲜壁虎血清在体外可诱导C6胶质瘤细胞凋亡;鲜壁虎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细胞内的bcl-2基因表达无明显变化,bax基因表达升高.结论含鲜壁虎血清能够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ax基因有关.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银杏叶提取物与去铁胺合用防治顺铂耳毒性实验研究

    目的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extract of Ginkgo Biloba leaves injection,EGb)和铁螯合剂-去铁胺(Deferoxamine,DFO)联合应用对抗顺铂(Cisplatin,CDDP)耳毒性的作用.方法将豚鼠随机分为CDDP组、EGb组、DFO组、EGb+DFO组及对照组,测定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及应用光镜、及扫描电镜技术,观察用药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CDDP组动物ABR阈值较其他各组明显升高(P<0.01),其余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SOD活性和MDA含量检测表明,CDDP组血清SOD活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其他组较对照组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耳蜗扫描电镜显示EGb+DFO组和DFO组比CDDP组毛细胞受损程度明显为轻,EGb组较CDDP组毛细胞受损程度略微减轻.结论DFO与EGb合用,可有效减轻CDDP的耳毒性作用,其效果优于单独应用EGb,与单独应用DFO效果相当,二者合用还可能减轻顺铂的骨髓抑制副作用.结果提示铁离子参与的自由基反应可能是顺铂耳毒性机制之一.

    作者:徐鸥;路虹;李佩琴;张喜琴;吕哲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回心草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探讨

    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是多发病,病因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引起.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延长、物质条件的改善,IHD也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的主要致死性疾病[1].虽然冠心病介入治疗、冠脉搭桥手术近年取得迅猛的发展,但药物治疗必不可少.为寻找更有效的治疗药物,我院自2000年开始在常规西药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回心草治疗IHD30例,并与30例常规西药治疗组对比观察,现将临床研究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高桂琴;王国维;张宏考;李东升;刘继军;马英;王佑华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6例

    我们采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86例患者均符合我国UA诊断和治疗建议,且符合下列条件:(1)50岁以上.(2)心绞痛日发作3次以上.(3)持续时间5min以上.(4)静息心电图有明显ST-T、T波异常,ST段抬高者除外.

    作者:姜义武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征订启事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分型与心功能参数及甲状腺激素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中医辨证分型与甲状腺激素(T3、T4、TSH)、心房利钠多肽(ANP)、心功能参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周缘纤维缩短速度(mVcf)、A峰/E峰(A/E)]的关系.方法将100例CHF患者分为4个证型组,检测各组心功能参数、ANP、甲状腺激素,并与对照组(23例)相同指标比较.结果CHF兼水肿血瘀证患者血浆AN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3较对照组、心气虚证组、兼阴虚证组与兼血瘀证组明显降低(P<0.01,P<0.01,P<0.05,P<0.01);LVEF、mVcf较心气虚证、兼阴虚证、兼血瘀证组均明显降低(P均<0.01);心气虚证组、兼阴虚证组与兼血瘀证组的T4水平较兼水肿血瘀证组均明显升高(P<0.05,P<0.01,P<0.01);心气虚证组、兼阴虚证组、兼血瘀证与水肿血瘀证组的A/E比值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均<0.01).T3与LVEF、T4均呈正相关(r=0.200,P<0.05;r=0.293,P<0.01);与ANP呈负相关(r=-0.263,P<0.01).T4与A/E呈负相关(r=-0.226,P<0.05).结论T3、T4降低与ANP增高可能是CHF兼水肿血瘀证患者LVEF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T4降低则可能为CHF 4型中医分型患者A/E比值逐步增高而导致左室舒张功能不全逐渐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周杰;高晓玲;张宝州;黄仕君;王兰娣;盛丽;史东静;阎晓霞;杨阿妮;黄腾辉;裴玉琴;陈进凡;程烜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生脉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53例

    为了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lopathy,HIE)佳治疗方案,自2002年1月以来,我们采用生脉注射液治疗HIE 53例,并与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的53例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邱丙平;李杰;王晓燕;丁钰;冯集蕴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生血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生血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药效及对铁代谢平衡调节的分子机制.方法10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生血宁治疗组和葡萄糖酸亚铁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用生血宁0.1g,每天3次口服;对照组用葡萄糖酸亚铁0.1g,每天3次口服;均连续服用30天.治疗前后各检测1次血清铁(Fe)、总铁结合力(total iron binding capacity,TIBC)、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rin saturation,TS)、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oluble transferrin receptor,sTfR)、血常规,并进行中医气血两虚证候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表明生血宁能改善铁代谢,提高Fe、TS、SF,降低TIBC、Tf、sTfR;促进红细胞生成作用明显;尚能促进白细胞及血小板生成.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生血宁治疗缺铁性贫血及气血两虚证效果明显,能改善铁代谢,提高Fe、TS、SF,降低TIBC、Tf、sTfR.

    作者:柯有甫;魏克民;郑军献;浦锦宝;祝永强;梁卫青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恶性肿瘤组织中HSP70、P53表达与中医热证的关系

    目的探讨中医热证和非热证恶性肿瘤患者瘤组织中HSP70和P53的表达.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进行HSP70、P53阳性检测以及采用ELISA法和RT-PCR法检测恶性肿瘤组织中HSP70和HSP70mRNA表达含量.结果(1)结肠癌热证组、热证合计组HSP70、P53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各非热证组(P<0.05);(2)结肠癌热证组、鼻咽癌热证组、肺癌热证组以及热证合计组中HSP70表达含量均高于各非热证组(P<0.01);(3)结肠癌热证组、肺癌热证组以及热证合计组中HSP70mRNA的表达含量均高于非热证组(P<0.01).结论在恶性肿瘤的热证阶段HSP70和P53阳性表达率以及HSP70表达含量显著高于非热证阶段.

    作者:王洪琦;张正;赵燕平;李建国;陈凯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瘫痿胶囊及泼尼松联合治疗重症肌无力20例

    重症肌无力(myasthenta gravis,MG)是较为明确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神经肌肉疾病,激素是治疗MG的一线药物.然而,皮质激素全面抑制免疫反应,在治疗的同时,也带来了难以克服的缺点.鉴于重症肌无力目前的治疗难点,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制剂,以提高和巩固疗效,减少复发,缩短激素疗程并减轻激素的不良反应.

    作者:琚国胜;熊绍权;刘福友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浙江中医杂志》与《养生月刊》2005年征订启事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欢迎订阅《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大会暨广东省第五届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年会在广州召开

    作者:王芳军;周伟生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鲜壁虎冻干粉诱导C6胶质瘤细胞凋亡的血清药理学研究

    目的探讨鲜壁虎冻干粉对C6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顺铂腹腔注射,口服鲜壁虎冻干粉及口服等量蒸馏水.20天后,取小鼠血清体外处理C6胶质瘤细胞.通过形态学分析、流式细胞仪及TUNEL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S-P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表达水平.结果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分析和TUNEL法结果均证实含鲜壁虎血清在体外可诱导C6胶质瘤细胞凋亡;鲜壁虎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细胞内的bcl-2基因表达无明显变化,bax基因表达升高.结论含鲜壁虎血清能够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ax基因有关.

    作者:宋萍;王学美;谢爽;卜定方;富宏;刘庚信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三氧化二砷对人肝癌细胞黏附和侵袭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亚砷酸,As2O3)注射液是否具有抗肝癌细胞黏附和侵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选用人类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及裸鼠人类肝癌转移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胞运动迁移实验、细胞黏附实验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As2O3对SMMC-7721细胞的运动迁移、与纤维粘连蛋白(FN)、内皮细胞黏附以及裸鼠人肝癌转移模型肝移植瘤表达CD44和MMP-2基因蛋白的影响.结果As2O3注射液可显著抑制SMMC-7721细胞在FN上的迁移运动和SMMC-7721细胞与FN、内皮细胞的黏附,并能降低裸鼠肝移植瘤CD44、MMP-2的表达.结论As2O3具有抗肝癌细胞黏附和侵袭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As2O3能降低肝癌细胞表达CD44和MMP-2有关.

    作者:华海清;秦叔逵;王锦鸿;陈惠英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恶性肿瘤并发的抑郁症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抑郁症(depression)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s)或情感性障碍(affective disorders),是一组以抑郁心境自我体验为中心的临床症状群或状态.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之一,尽管手术、放疗、化疗以及生物干预等对肿瘤的治疗取得很大进展,但肿瘤患者的心理问题尚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国内外研究发现,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社会心理因素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患者并发抑郁症的比例较高[1-3],它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与预后,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2].现把恶性肿瘤并发抑郁症的中医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辛海;罗和春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愈心汤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并发心力衰竭50例

    笔者从2002年开始,运用愈心汤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按1997年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诊断,并选择心功能Ⅲ级~Ⅳ级(NYHA分级法)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50~89岁,平均69.5岁;病程12~40年,平均26年;心功能Ⅲ级32例,Ⅳ级18例;心律失常32例,肺性脑病7例.治疗组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49~90岁,平均69.5岁;病程14~37年,平均25.5年;心功能Ⅲ级28例,Ⅳ级22例;心律失常29例,肺性脑病6例.两组基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徐新毅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川芎嗪与左旋精氨酸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

    目的比较川芎嗪(TMP)与川芎嗪和左旋精氨酸(L-arg)联合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垂体后叶素(pituitrin,Pit)尾静脉注射复制大鼠AMI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模型组、TMP治疗组、TMP与L-arg联合治疗组,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心肌梗死时P-选择素、E-选择素的表达情况,并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肌钙蛋白T(TnT)及心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浓度.结果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CK、TnT浓度、心肌组织MPO浓度有明显升高(P<0.01),P-选择素、E-选择素的表达明显上调(P<0.01);TMP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分别与模型组比较,上述鲻各指标均下降,联合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值均<0.05).结论TMP与L-arg合用可通过多种环节抑制黏附分子的表达和降低白细胞的浸润,对治疗AMI有显著协同作用.

    作者:宋张娟;陈茜;李保罗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中医药通报》2005年征订启事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第六届编委会名单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中医药调节核因子-κB活化的研究进展

    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是一种具有多向转录调节作用的蛋白质.目前发现,与炎症和免疫反应关系密切的许多细胞因子、黏附分子基因的启动子部位含κB位点.活化的NF-κB能与DNA特定的κB位点结合,启动和调节众多参与炎症反应、免疫反应有关基因的转录,调控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1、IL-6、IL-8等细胞因子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等黏附分子的表达,在机体的炎症、免疫反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对NF-κB的研究逐渐深入,包括中医药调节NF-κB活化的研究.现作一综述如下.

    作者:叶蔚;项柏康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