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真空管残余负压对SE-9000血液分析仪结果的影响分析

汪宏良;刘更夫;龚永启

关键词:真空定量采血管, 残余负压,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
摘要:目的:探讨真空定量采血管内残余负压对血液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用SE-9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真空定量EDTA-K2抗凝管采集的有残余负压的全血标本,并与无残余负压的全血标本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管内有残余负压的全血标本检测时间长于无残余负压的全血标本,且有29份(24%)全血标本经2次检测仍无结果;有残余负压标本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结果明显低于无残余负压标本的对应值(P<0.01).结论:真空定量采血管内残余负压对血液分析有明显的干扰,需除去残余负压后进行血液分析.
实用医技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例有围产期窒息史,经临床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而行CT检查的患儿资料.结果:结合文献进行CT分度,轻度12例,中度6例,重度2例,合并脑实质出血者4例,合并脑室周围及脑室内出血者1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者2例.结论: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需结合解剖结构、病理生理特征及临床资料,才能做出准确诊断.

    作者:郝淑彬;王路庆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男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精液质量关系的研究

    目的:了解解脲支原体(UU)感染男性生殖道后对精液质量的影响及其与男性不育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受检者男性的精液进行PCR荧光检测法检测解脲支原体并分别做液化时间、精液常规、精子形态学分析. 结果:338例不育男性,解脲支原体阳性167例,感染率为43.0%,正常生育组57例,解脲支原体阳性7例,感染率为12.2%;按解脲支原体阳性和阴性进行分组对照分析,发现阳性组精子活力、存活率、液化时间、畸形率以及精子形态与阴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解脲支原体感染可以引起精液质量(包括液化时间、精液常规、精子形态)发生异常改变,导致男性不育症.

    作者:洪艳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与分析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9例乳腺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缘、包膜、内部回声及周边血流信号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乳腺的良恶性肿块在二维超声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的表现有较大的差异,恶性肿瘤血流信号丰富.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块检出率100%,判断肿块的良恶性准确性较高,对指导临床手术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刘艳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闭合复位经皮穿针石膏托外固定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997年11月至2006年6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48例,男25例,女23例.结果:按照Jupiter等肘关节评分系统,评价肘关节功能.肘关节功能优44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7.9%.肱骨髁上骨折临床愈合时间3.5周~4.5周,平均1个月.骨折完全愈合时间2.0个月~3.5个月,平均时间2.5个月.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穿针、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能够使骨折在早期进行有效固定, 骨折愈合时间早,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方法操作简便适合于开展.

    作者:张景福;马殿忠;董岷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急诊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后护理要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今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是一种常规的治疗方法,在我国已受到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和欢迎.

    作者:肖淑珍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间歇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9岁,患者无不适症状,来门诊健康体检.既往:历年教工体检Ⅰ期高血压、血脂异常4 a(拒绝服药),近1年胸闷胸痛发作2次,心电图检查正常,无糖尿病史.体检BP:140/90 mmHg,心率平均60次/min,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晰,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作者:邢玉娥;陈红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光固化复合树脂修补金-瓷冠桥的临床应用

    随着金-瓷冠桥的广泛应用,瓷折裂的修补日益需要.对于多个牙单位联冠、长桥,瓷折裂后要完整摘下修复体进行修补是极困难的.即使拆下,由于工厂化的义齿加工使医技之间空间距离增加,同时国内临床单位,极少配备椅旁烤瓷设备,使补瓷成为困难,被迫进行口腔内修补.

    作者:李临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浅谈电子病历管理的发展趋势

    21世纪,随着电子时代、信息时代的来临,医疗机构也在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这一现代化技术,来努力提高劳动生产力,并力争在短的时间内获得大好的收益.目前,在大型的三级甲等医院开始使用的电子病历,就是充分利用了这一技术.

    作者:张文吉;杨金社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席汉氏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我科去年收治1例席汉氏综合征患者,因自行停用激素而复发再次住院.根据对这例特殊病例患者的护理,提出如下几点护理体会,对患者康复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敖友爱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2005年至2006年南京地区儿童流感嗜血杆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研究我院2005年至2006年儿童感染流感嗜血杆菌(Hi)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产β-内酰氨酶情况,以有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预防.方法:临床标本进行流感嗜血杆菌分离培养,用Kirbry-Bauer(K-B)法和Etest法测定203株流感嗜血杆菌对8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以Nitrocefin纸片法测定β-内酰氨酶.结果: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氨酶总产生率为44.83%;流感嗜血杆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美洛培南、氧氟沙星、阿奇霉素耐药率分别为7.87%、10.34%、7.39%、7.87%、2.96%和7.39%;对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的耐药率分别为49.75%和51.23%.结论:南京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耐药形势严峻,与该地区前2年资料比较,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明显升高,产β-内酰氨酶是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的重要机制.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美洛培南、阿奇霉素有较高的敏感性.

    作者:徐飞;王惠云;钟天鹰;迟富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腔隙性脑干梗死72例临床与影像分析

    目的:分析腔隙性脑干梗死的临床特点与影像表现,探讨其预后.方法:回顾收集2006年1月至10月门诊及住院患者72例腔隙性脑干梗死的首发症状、临床体征、影像学所见.结果:腔隙性脑干梗死有其典型的脑干损害表现,但随梗死范围及脑干损害平面不同,尤其是合并脑干外腔隙性梗死使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化,给临床定位诊断增加困难.结论:腔隙性脑干梗死临床症状复杂,需借助MRI确诊.大多数预后良好,但神经功能缺损通常较严重.

    作者:丁水清;王小乐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CK及相关酶活力异常结果分析

    在临床生化中经常通过检测酶的活力来诊断疾病,CK、LDH、CK-MB、HBDH、AST都是常用的项目.之所以能根据酶活力的变化来诊断疾病,主要是根据血清酶在脏器和组织中的分布有一定特异性.

    作者:杨天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碧兰麻在口腔临床的应用效果观察

    碧兰麻作为一种新型的酰胺类口腔专用局部麻醉药,其麻醉效果好、起效快、毒性低,可广泛应用于口腔临床治疗,麻醉效果明显好于利多卡因,本文对180例牙髓炎患者使用碧兰麻,无痛率95%,有一定实用性.

    作者:杨秋菊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视网膜脱离术后巩膜坏死并环扎带前移1例

    1 材料与方法患者,男,19岁,因右眼视网膜脱离反复发作,3年内共作3次巩膜外冷凝、垫压、环扎术.后1次手术时间为2004年8月10日.于2005年4月2日来我院就诊,自述右眼红、痛、异物感、视力下降1周.右眼视力:数指/眼前,矫正0.02(-8.50 DS),眼压10 mmHg.

    作者:马国嫣;王禹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166例老年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及预防

    为了更有效地监测我院老年病房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情况,发现危险因素,控制感染,我们采取回顾性分析,对我院1年内6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病情进行了调查,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竹歌;赵亚玲;郑岚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异位妊娠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预防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在本院诊治的534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异位妊娠发生率占同期住院分娩人数的5.1%,输卵管妊娠为主;异位妊娠相关因素:盆腔感染史、流产史、盆腔手术史、宫内节育器及月经紊乱、不孕史、吸烟史等.结论:异位妊娠发生率较高,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治疗盆腔炎、选择避孕措施、避免或减少流产、健康性生活、提高宫内节育器放置技术等可减少异位妊娠的发生.

    作者:麦晓帆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血压控制与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关系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前的血压及用药情况,探讨患者在预防急性脑梗死发生时较好血压范围.方法:观察组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54岁~81岁,平均年龄(66.51±12.54)岁,病程4.2 a~12.5 a,平均病程(7.91±4.24) a;对照组52例,男33例,女19例,年龄49岁~82岁,平均年龄(64.52±15.70)岁,病程3.8 a~12.9 a,平均病程(8.11±4.04)a.两组基础治疗为口服北京降压0号,1片/d,部分患者治疗加服了倍他乐克25 mg/d或卡托普利25 mg/d,疗程均超过2 a.结果:二组在发病时血压不同,观察组(108±6)/(65±6) mmHg,对照组(118±7)/(70±5) mmHg,两组的收缩压差异有显著性(P<0.05),发病率分别为66.67%和40.38%,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血压治疗的同时应注意收缩压的变化调整用药,避免因收缩压的降低造成脑灌注压的不足,从而诱发脑梗死的发生.

    作者:潘湦;热沙来提;秦怡;来华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X线诊断

    对2002年至2005年收住院诊治的10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X线表现进行总结分析.其肺部体征轻微,与X线胸部阴影显著表现不符.病程1周左右支原体-PCR均为阳性,血清冷凝集反应88%阳性.临床应用红霉素治疗有显著疗效.其胸部X线表现为:肺间质浸润性病变29例(占29%),小叶实质浸润性病变20例(占20%),节段实质浸润性病变51例(占51%),伴胸膜炎32例(占63%).支原体肺炎X线表现各异,易与病毒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相混淆,但只要密切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认真分析X线征像,是能够及时作出诊断的.X线检查对临床治疗确定疗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韩向东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目的:控制和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方法:通过对我院2002年至2006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44例进行原因分析.结果:经过积极护理,40例得到良好控制,4例死亡.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预防重于治疗,采取护理对策,以降低其发生率.

    作者:孟玉婷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救治大批烧伤病员护理工作体会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大批烧伤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我院1995年8月至2003年10月3次救治大批烧伤病员29例临床资料.结果:治愈24例,死亡5例.结论:在成批烧伤患者的救治中,充足的人力资源、尽快液体复苏、预防呼吸道梗死是关键,严密观察病情、严格的消毒隔离、预防感染、营养支持是重点.

    作者:韦清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