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萍;冯丽钦
目的:观察喜炎平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8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喜炎平按0.2 ml/(kg·d)~0.4 ml/(kg·d),1次/d,连用5 d~7 d.结果:治疗组在退热时间、咳喘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胸片吸收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95.65%,对照组76.47%,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意义.结论:喜炎平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疗效良好,安全.
作者:蒋红梅 刊期: 2007年第15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高科技被引入到教学领域.多媒体课件作为现代化教学方式,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多媒体教学既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继承和选择,又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个改革和创新,是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为我们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探讨几点体会.
作者:姚志鸿 刊期: 2007年第15期
胆汁返流性胃炎的诊断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及胃镜检查进行诊断.临床症状有:烧心、恶心、呕吐、反酸、腹痛及腹胀等症状.胃镜检查示:胃黏膜充血水肿,散在出血及糜烂、黏液湖黄染,可见胆汁从幽门口涌出.胆汁返流和幽门螺杆菌(Hp)都可引起慢性胃炎,我们对38例胆汁返流的患者进行Hp检测,结果如下.
作者:王新丽 刊期: 2007年第15期
我科于2004年10月至2005年11月,采用微波治疗仪行双下鼻甲划痕治疗变应性鼻炎156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宝琴 刊期: 2007年第15期
血液透析症状性低血压是透析中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20%~30%,发生速度快,常使血液透析不能顺利进行,超滤困难,导致透析不充分,影响透析效果,使患者的长期生活质量和存活率下降.笔者于近2年内对透析中症状性低血压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谭德娟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了解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心脏直视手术后的疗效,以及在应用过程中的观察与护理.方法:观察9例心脏直视手术中的患者应用IABP增强心肌收缩力,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善心肌供血,准确了解心脏功能恢复情况,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制订严密的护理方案,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本组9例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结论:对于严重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由于心肌收缩力、血流动力学状态严重障碍发生心肌缺血、心源性休克或低心排综合征等,使用IABP后可改善心脏及全身情况,提高心脏直视手术的成功率,而心脏直视手术应用IABP的观察与护理是对手术成功的保证.
作者:陈婷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观察用消炎痛灌肠降温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3例不同疾病的发热患者采用消炎痛灌肠降温.结果:灌肠一次体温降至正常者58例,占92%;灌肠2次体温降至正常者4例,占6.3%;总有效率为98.4%.结论:此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及痛苦小、吸收快、见效迅速等特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降温方法.
作者:荆红赞;卫俊云;荆连平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输液增温器、热水袋加温法在胃肠手术后危重患者肠内营养(EN)中的应用及其疗效. 方法:将35例胃肠手术后的危重患者随机分成A组(n=17例)和B组(n=18例),A组采用输液增温器加温营养液,B组采用传统的热水袋加温法加温营养液,两组均利用重力法输注. 结果:采用输液增温器加温营养液比采用传统热水袋加温法加温营养液所引起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液增温器加温营养液可减少消化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有利于EN的吸收,值得推广.
作者:许芬;陈元玉;郭华龙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的多平面重建(MPR)、三维重建(SVR)影像表现对脊柱爆裂性骨折稳定性判定和椎体后缘的碎骨片后移导致椎管狭窄与神经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椎体爆裂性骨折的CT表现,所有患者均采用1 mm螺距15螺旋扫描,获得原始数据进行MPR和SVR重建.结果:椎体向心性爆裂;碎骨片向后移位导致椎管狭窄;垂直或横向骨折;单侧或双侧椎板骨折;部分伴有关节突、棘突骨折;大部分脊柱后凸.神经损伤与椎管狭窄的程度有关.结论:MSCT的MPR和SVR能更好显示脊柱爆裂性骨折,椎管狭窄程度,显示脊柱屈曲、旋转及脱位,是判断脊柱稳定程度极其精确的方法,并对治疗方案选择及神经损伤的估计有着重要价值.
作者:卓建平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雕刻树脂牙加金属耐磨片修复磨牙缺失的咀嚼效果.方法:收集门诊上颌双侧磨牙缺失病例30例,将病例分为两组,常规铸造支架,分别采用雕刻树脂牙和雕刻树脂牙加金属耐磨片两种方法制作黏膜支持式活动义齿,戴用6个月后,用722型分光光度计测定两种方法修复义齿后患者的咀嚼效率.结果:两种方法修复的义齿咀嚼效率差异有显著性(t=5.08,P<0.01),患者对雕刻牙加金属耐磨片修复的义齿评价好.结论:雕刻树脂牙加金属耐磨片修复单颌磨牙缺失,患者的咀嚼效率明显提高,患者更加满意.
作者:张玉森 刊期: 2007年第15期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日见增高,心血管疾病患者排便困难时因腹内压急剧升高,反射性影响心率及冠状动脉血流量,诱发或加重病情,甚至导致不可逆的死亡,因此处理好便秘的问题非常重要.
作者:陈红珍 刊期: 2007年第15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及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和要求也随之提高,健康教育作为医疗保健机构开展防病治病工作以及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等级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对患者治疗、康复与保健的重要一环,其作用逐渐上升到一个重要的地位.
作者:袁申兰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小儿手术基层医院多采用氯胺酮麻醉,本文对其麻醉方式结果进行对比观察.方法:选择582例均无呼吸、循环及神经系统疾病的患儿,分别采用肌肉注射法和静脉滴注法,以确定用药量后,进行手术时间和苏醒时间对比记录,以及HR、 BP的观察进行处理.结果: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静脉滴注法苏醒时间较肌肉注射时间较快,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氯胺酮仍适为基层医院所采用,对小儿手术麻醉安全系数大,易于掌握方式.
作者:冯王学 刊期: 2007年第15期
小儿抵抗力低下,易患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还会因多种原因发生医院感染,笔者通过对我科2年内患儿发生医院感染情况的回顾性分析,力求寻找呼吸科患儿医院感染发生原因,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作者:赵晓丽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CT在三叉神经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三叉神经瘤的CT表现,并复习文献.结果:跨颅窝型8例,中颅窝型3例,后颅窝型2例.8例表现为哑铃状,3例表现为类圆形,2例表现为不规则形.肿瘤呈混杂密度、低密度或稍高密度,均无水肿及钙化.环形强化、不均匀强化或均匀强化.结论:CT是诊断三叉神经瘤的可靠方法.
作者:朱晓松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羊膜腔内利凡诺引产术在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以米非司酮配伍羊膜腔内利凡诺引产术的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者为观察组,以羊膜腔内利凡诺引产术的非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者为对照组,观察记录引产时间,胎盘胎膜娩出时间及出血量.结果:观察组引产时间明显缩短,完全流产率增加.结论: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引产是一种终止瘢痕子宫中期妊娠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夏梦兰;余丽侠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研究激活的富血小板血浆凝固时间(Activated platelet rich plasma coagulation time,APRPCT)测定在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制备激活的APRPCT试剂,测定正常对照组及溶栓治疗组,观察差异有无显著性,并将溶栓治疗组的APRPCT、PT、APTT、TT、Fib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硅微粒激活的APRPCT测定,正常对照组、溶栓治疗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溶栓治疗组的测定结果与临床实验室常用的PT、APTT呈正相关(r 分别为0.816和0.871).结论:激活的APRPCT可用于溶栓治疗的实验观察,并与常用的实验室检测项目有良好的相关性.
作者:刘更夫;尹义军;毕红琳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 )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的准确性.方法:研究对象为近1年本院明确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55例,其中男32例,女23例,年龄39岁~81岁,平均年龄67岁.应用MRA检测所有患者的颅内动脉,并同时与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对比.结果:MR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的特异性为 90.6%, 敏感性为 75.9%.MRA假阳性率为 34.9%, 假阴性率为 4%.结论: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方面 MRA有较好的可靠性,可指导临床医师进行临床个体化治疗.
作者:邓小霞;刘武;刘锦文;钟兰生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通过应用口服思密达冲剂联合干扰素肌注,观察对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就我院2003年9月至12月份收住的72例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35例,观察组37例,根据用药后大便次数减少和性状改善情况进行判断.结果:治疗组35例中有效32例,好转3例;观察组37例中有效18例,好转15例,无效4例.结论:思密达联合干扰素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效果较好.
作者:臧迎春;苏鹤;张彩莉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制备小儿清热口服液并通过临床证实其疗效.方法:采用煎煮法制备小儿清热口服液,与小柴胡颗粒作临床对照,观察其疗效.结果:临床观察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发烧106例,治疗组有效率92.98%,对照组有效率89.79%.结论:煎煮法制备小儿清热口服液工艺合理,成品质量稳定,疗效确切.
作者:郭永成 刊期: 2007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