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玉亭;梁晓燕;张勇;黄范丽
目的:探讨CT在三叉神经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三叉神经瘤的CT表现,并复习文献.结果:跨颅窝型8例,中颅窝型3例,后颅窝型2例.8例表现为哑铃状,3例表现为类圆形,2例表现为不规则形.肿瘤呈混杂密度、低密度或稍高密度,均无水肿及钙化.环形强化、不均匀强化或均匀强化.结论:CT是诊断三叉神经瘤的可靠方法.
作者:朱晓松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观察喜炎平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8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喜炎平按0.2 ml/(kg·d)~0.4 ml/(kg·d),1次/d,连用5 d~7 d.结果:治疗组在退热时间、咳喘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胸片吸收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95.65%,对照组76.47%,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意义.结论:喜炎平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疗效良好,安全.
作者:蒋红梅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雕刻树脂牙加金属耐磨片修复磨牙缺失的咀嚼效果.方法:收集门诊上颌双侧磨牙缺失病例30例,将病例分为两组,常规铸造支架,分别采用雕刻树脂牙和雕刻树脂牙加金属耐磨片两种方法制作黏膜支持式活动义齿,戴用6个月后,用722型分光光度计测定两种方法修复义齿后患者的咀嚼效率.结果:两种方法修复的义齿咀嚼效率差异有显著性(t=5.08,P<0.01),患者对雕刻牙加金属耐磨片修复的义齿评价好.结论:雕刻树脂牙加金属耐磨片修复单颌磨牙缺失,患者的咀嚼效率明显提高,患者更加满意.
作者:张玉森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了解我县孕妇TORCH感染状况.方法:血清学反应(金标法)法检测了1 331例孕妇血清中TORCH-IgM.结果:受检测孕妇血清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II的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30%、0.9%、0.3%和1.1%.结论:孕妇体检时进行常规TORCH血清学检测,一旦发现异常,应根据临床症状,适时终止妊娠或再检测胎儿脐血,以提高优生率.
作者:杨家树 刊期: 2007年第15期
对11例包裹性、粘连性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在结核化疗和激素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内科胸腔镜、胸腔闭式引流术,11例胸膜炎患者均胸痛、胸闷症状消失,引流处伤口愈合良好,胸透和B超检查无胸水及胸膜粘连.提出做好胸腔境前物品准备、患者准备、胸腔镜术、胸腔闭式引流配合、胸腔闭式护理、及时健康指导等是其护理要点.
作者:卢和平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肝双期扫描后肝血管重建技术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5例原发性肝癌MSCT肝双期扫描后肝血管重建的表现,重建技术有多平面重建(MPR)及三维重建(SVR),SVR有两种方法:表面遮盖法(SSD)和大密度投影(MIP).结果:MSCT肝双期扫描后动脉期血管SVR图像直观,立体感强,能清晰显示动静脉瘘,但不能显示瘘口;MPR成像能清楚显示门脉主干及下腔静脉内癌栓的整体形态及范围.结论:MSCT肝双期扫描后肝血管重建技术是显示肝癌合并动静脉瘘及静脉系统内癌栓的有效无创伤性方法.
作者:傅华年;刘世忠;董观伟;方庆和;熊益敏 刊期: 2007年第15期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日见增高,心血管疾病患者排便困难时因腹内压急剧升高,反射性影响心率及冠状动脉血流量,诱发或加重病情,甚至导致不可逆的死亡,因此处理好便秘的问题非常重要.
作者:陈红珍 刊期: 2007年第15期
在临床工作中,有些患者因病情严重不能去放射科进行X线检查,常需床边胸部摄影.进行床边胸部X线摄片,其X线表现具有一般立卧位胸部摄片所见之外的自身特点.现将其特点分析如下.
作者:张军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观察用消炎痛灌肠降温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3例不同疾病的发热患者采用消炎痛灌肠降温.结果:灌肠一次体温降至正常者58例,占92%;灌肠2次体温降至正常者4例,占6.3%;总有效率为98.4%.结论:此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及痛苦小、吸收快、见效迅速等特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降温方法.
作者:荆红赞;卫俊云;荆连平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总结干燥综合征(SS)患者的护理经验 .方法:对6例SS患者,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结果: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使患者维持较好的生活质量,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结论:护士不仅需要密切配合医师观察病情,而且需根据病情的不同表现,采取合理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本病的转归与采取的护理措施密切相关,患者出院时应做好出院指导,有条件者做好随访.
作者:包晓红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的多平面重建(MPR)、三维重建(SVR)影像表现对脊柱爆裂性骨折稳定性判定和椎体后缘的碎骨片后移导致椎管狭窄与神经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椎体爆裂性骨折的CT表现,所有患者均采用1 mm螺距15螺旋扫描,获得原始数据进行MPR和SVR重建.结果:椎体向心性爆裂;碎骨片向后移位导致椎管狭窄;垂直或横向骨折;单侧或双侧椎板骨折;部分伴有关节突、棘突骨折;大部分脊柱后凸.神经损伤与椎管狭窄的程度有关.结论:MSCT的MPR和SVR能更好显示脊柱爆裂性骨折,椎管狭窄程度,显示脊柱屈曲、旋转及脱位,是判断脊柱稳定程度极其精确的方法,并对治疗方案选择及神经损伤的估计有着重要价值.
作者:卓建平 刊期: 2007年第15期
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医院读者服务工作的新特点,阐述了网络环境下读者服务工作的新举措.
作者:许志雄 刊期: 2007年第15期
计算机与网络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连网(Internet)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迅捷方便的信息检索途径.我国从1944年开始与Internet连接服务.
作者:冯茂青;黄飞侠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小儿手术基层医院多采用氯胺酮麻醉,本文对其麻醉方式结果进行对比观察.方法:选择582例均无呼吸、循环及神经系统疾病的患儿,分别采用肌肉注射法和静脉滴注法,以确定用药量后,进行手术时间和苏醒时间对比记录,以及HR、 BP的观察进行处理.结果: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静脉滴注法苏醒时间较肌肉注射时间较快,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氯胺酮仍适为基层医院所采用,对小儿手术麻醉安全系数大,易于掌握方式.
作者:冯王学 刊期: 2007年第15期
本文分析了高校院系资料室的现状,介绍了图书馆参与院系资料室建设的有利条件,并针对图书馆参与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作者:褚希辉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评估B超诊断宫内节育器(IUD)位置异常的价值.方法:在膀胱充盈的条件下,仰卧,在下腹部探查,纵断面和横断面扫查,在所显示的子宫范围内见到IUD.观察了解IUD位置正常与否,询问IUD放置时间,及时发现IUD下移、脱落等情况.结论:B超能准确可靠地测量IUD在宫内的位置,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监测手段.
作者:张彩玲 刊期: 2007年第15期
随着现代交通事业的发达,交通事故发生率明显增加,骨伤的严重性也随之增加.小腿及足部踝受伤的机会较多,加之,该部位的解剖特殊及医源性损伤,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皮肤缺损、骨外露、感染等并发症给骨科医生的治疗带来了困难和麻烦.我院自1999年1月到2006年12月共收治此类患者15例,作一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李宝钱;贺地震;宁昆仑;刘建军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低剂量、薄层及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在检出和诊断肺结节中是否存在差异显著性.方法:对72例体检经常规剂量扫描中发现肺结节患者行肺部低剂量和局部薄层螺旋CT扫描,所得图像分别按<5 mm,5 mm~10 mm,>10 mm不同大小分组记录结节数目,并记录结节形状、内部特征以及边缘特点及形态,结节内钙化,支气管征、界面征及邻近改变等,并部分做出定性诊断,再与动态增强扫描及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低剂量、薄层与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三者在检测肺结节的数目、肺结节内部与周边特征差异无显著性,而薄层螺旋CT扫描技术对结节的检测结果在总体上略占优势,但是三者在定性诊断方面均有差异.结论:低剂量加薄层螺旋CT扫描技术值得在人群普查、肺结节检出中推广应用,但仍需努力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陈东;葛湛;何学军;黄斌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鱼精蛋白不良反应的临床诊断和防治方法.方法:本组60例患者在注射鱼精蛋白中、后观察心脏充盈程度、心率、心脏表面颜色、CUP、MAP、肺动脉根部张力、手指末梢循环及颜色、皮肤及眼睑黏膜、呼吸道阻力,呼吸道分泌物的变化.结果:60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其中52例出现心脏前负荷不足为主的表现,6例出现心脏充盈过胀,2例心脏停止跳动.结论:选择合适的注射途径,缓慢注射,及时发现,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注射鱼精蛋白前给钙剂和糖皮质激素抗过敏治疗是防止鱼精蛋白不良反应的重要措施.
作者:熊红燕;潘龙毅;冯关力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低血钠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18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低血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颅脑损伤后低血钠综合征主要分为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和脑盐耗综合征(CSWS)两种类型.SIADH行限水治疗;CSWS给予补充盐水治疗,全部患者低钠血症均得到纠正.结论:颅脑损伤并发低血钠综合征有两种不同表现形式,且治疗方法不同.
作者:丘革新;赖连枪 刊期: 2007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