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胃舒颗粒分煎与合煎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

戈焰;崔景朝;周瑞玲;陈玉兴;孙兰;凌方明;陈潞琳

关键词:中药浓缩颗粒, 分煎, 合煎, 疗效, 药效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颗粒分煎与合煎是否存在疗效、药效不同差异.方法:采用自拟复方健胃舒颗粒治疗脾虚肝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00例,分为分煎组与合煎组各50例,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药效.结果:两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72%和70%,总有效率均为96%,差异无显著性(P>0.05);并且两组在抑制大鼠胃酸、胃蛋白酶活性,调节小鼠胃功能,促进小肠推进度及镇痛药理实验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健胃舒颗粒分煎与合煎疗效、药效保持一致,从一个侧面为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在临床辨证施治中,灵活配方及加减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从创新中药角度认识血清药化学

    按照研究对象的来源不同,血清化学一般又可以分为血清生化学和血清药化学两大部分.现代中药研究中关系较密切的是血清药化学.

    作者:邢东明;潘卫松;炎彬;向兰;陆群;杜力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益肺健脾中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炎症作用的研究

    我们从气道炎症角度去探讨益肺健脾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可能作用机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胜;张念志;季红燕;李泽庚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健胃舒颗粒分煎与合煎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颗粒分煎与合煎是否存在疗效、药效不同差异.方法:采用自拟复方健胃舒颗粒治疗脾虚肝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00例,分为分煎组与合煎组各50例,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药效.结果:两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72%和70%,总有效率均为96%,差异无显著性(P>0.05);并且两组在抑制大鼠胃酸、胃蛋白酶活性,调节小鼠胃功能,促进小肠推进度及镇痛药理实验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健胃舒颗粒分煎与合煎疗效、药效保持一致,从一个侧面为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在临床辨证施治中,灵活配方及加减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戈焰;崔景朝;周瑞玲;陈玉兴;孙兰;凌方明;陈潞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黄芪提取物免疫调节活性的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黄芪提取物(Astragalus membranaceus extract, AME)对人的外周血免疫细胞(PBIC)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3H-TdR掺入法分析AME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增殖活性及对外周血粘附单核细胞(PBAM)吞噬肿瘤细胞的影响;采用51Cr释放法测定AME对杀伤性T细胞(CTL)杀伤肿瘤细胞的影响;用ELISA法和生物学法研究AME对外周血B细胞(PBBC)产生IgG及对PBAM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采用SDS-PAGE分析AME的蛋白组成.结果:AME能促进PBMC的增殖;提高CT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增强PBAM对肿瘤细胞的吞噬和产生细胞因子的功能;促进了PBBC产生IgG;AME含有多种蛋白成分.结论:AME对人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提高了抗肿瘤免疫效应,可应用于临床调节免疫功能和治疗肿瘤等疾病.

    作者:王润田;单保恩;李巧霞;唐建发;乔芳;杜肖娜;李宏;叶静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参麦注射液对呼吸衰竭患儿膈肌疲劳的影响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呼吸衰竭患儿膈肌疲劳的影响.方法:35例呼吸衰竭伴有膈肌疲劳的住院患儿,随机分为参麦注射液组(A组)和对照组(B组).B组采用抗感染、吸氧和静脉营养等综合治疗;A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静脉注射.运用电阻抗呼吸图作为疗效标准,观察药物使用后30min有效例数、膈肌疲劳消失所需的时间及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有关指标的变化.结果:(1)在30min内,A组有效例数(15/18)明显高于B组(4/17),差异有显著性(P<0.01);(2)两种治疗方法均能增加pH,降低PaCO2.在降低PaCO2时,A组同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另外,A组患儿膈肌疲劳消失所需时间比B组患儿短(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儿童膈肌疲劳的药物,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严纯雪;杨运刚;张正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肾茶的研究进展

    肾茶为唇形科肾茶属clerodendranthus植物,又名猫须草,全世界约5种,我国仅有一种即肾茶[C.Spicatus (Thunb).C.Y.Wu],主产广西、广东、云南、福建、台湾等地.民间认为全草有利尿、抗菌、消炎、溶石、排石作用,常用于急、慢性肾炎、膀胱炎、尿路结石、咽炎及风湿性关节炎.下面就近年来肾茶研究进展包括化学成分、泌尿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及药理作用进展作一简述.

    作者:李月婷;黄荣桂;郑兴中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补肾与健脾复方调节皮质酮鼠T细胞凋亡的对比研究

    目的:补肾复方与健脾复方调节皮质酮鼠T细胞凋亡的对比研究.方法:采用透射电镜、TUNEL标记的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对激活诱导的T淋巴细胞凋亡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模型组T细胞凋亡(%)为45.87±7.22,正常对照组34.25±6.4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右归饮组T细胞凋亡(%)为35.90±7.39,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补肾益寿胶囊组为36.20±9.14,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四君子汤组T细胞凋亡(%)为36.92±11.82,与皮质酮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皮质酮鼠激活诱导的T细胞凋亡敏感性显著增高,两个补肾复方均可显著降低皮质酮鼠激活诱导的T细胞凋亡,而四君子汤对皮质酮鼠激活诱导的T细胞凋亡无显著的下调作用,提示下调激活诱导的T细胞凋亡可能是补肾法改善皮质酮鼠T淋巴细胞功能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陈瑜;沈自尹;陈伟华;应健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如何处理中医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医语言中充满了文学、哲学和宗教术语.这些术语在丰富了中医语言表达力的同时,又影响了中医的发展、翻译和对外交流.

    作者:李永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大蒜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表达及变形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大蒜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粘附分子(CD11a)表达及白细胞滤过指数(变形性)的影响.方法:取患者及健康人外周血,分离粒细胞于体外37℃孵育,采用抗体荧光标记,测定CD11a表达率;并测定粒细胞通过核孔滤膜的时间,并计算滤过指数.结果:CD11a表达率(%)健康人组(34.64±25.34)与空白对照组(55.35±30.5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大蒜素组(49.16±31.68)较空白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粒细胞滤过指数健康人组、空白对照组、大蒜素组及尼莫地平组分别为0.87±0.46、6.42±6.40、3.47±3.67及5.03±3.72,大蒜素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大蒜素可有效地抑制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粒细胞CD11a表达率及改善其变形性.

    作者:张久亮;孙瑞娟;史载祥;黄力;杜金行;毛建生;曹启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18例

    真菌性角膜溃疡是一种致盲率较高的感染性眼病,目前国内尚无理想的治疗药物.我院自1999年3月~2001年3月收治的真菌性角膜溃疡病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李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人参皂甙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GS)是否具有诱导髓性白血病HL-60细胞株的凋亡作用.方法:取不同浓度的GS处理HL-60细胞,观察GS所致的细胞形态学的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DNA含量的改变,并进行DNA片段分析(DNA Ladder);用Annexin V-FITC试验法分析细胞凋亡百分率.结果:人参皂甙能够抑制HL-60细胞生长,在一定剂量和时间范围内可引起细胞凋亡.结论:提示人参皂甙能特异性地诱导HL-60细胞凋亡,可为临床应用人参皂甙作为化疗药物的辅助剂治疗白血病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牛泱平;高瑞兰;Helen Tao;B.H.Chong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地黄合剂对多发性硬化患者外周血及脑脊液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是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脱髓鞘性疾病,病理特点为脑与脊髓的白质中散在的多发性脱髓鞘和继发性胶质增生所形成的硬化斑块.MS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因此,在治疗上仍无特效疗法.1998年1月~2001年6月我们采用地黄合剂治疗MS,取得较好疗效.本研究将着重探讨地黄合剂对MS患者外周血及脑脊液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作者:高敏;高聪;杨宁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扶正健脾方对脾虚厌食症患儿微量元素含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评价扶正健脾方治疗脾虚厌食症患儿微量元素含量、免疫功能的变化、疗效及应用前景.方法:用扶正健脾方治疗130例脾虚厌食症患儿,每天1剂,水煎服,30天为1个疗程;选择同期健康儿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每疗程前后T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免疫球蛋白(Ig)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变化.结果:脾虚患儿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尤以CD3、CD4降低明显,IgG含量低,治疗后CD3、CD4、CD4/CD8的比值明显提高(P<0.01);IgG、IgA改善明显,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IL-2R接近正常,治疗组微量元素Zn、Fe的变化较为明显,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扶正健脾方可使脾虚厌食症患儿体液和细胞免疫恢复动态平衡,并改善患儿体内微量元素含量.

    作者:陶拉娣;秦绍爱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长期小剂量应用关木通对部分肾切除大鼠肾脏的影响

    目的:了解长期小剂量应用关木通是否可加重慢性肾衰竭大鼠肾脏损害.方法:采用5/6肾切除方法复制大鼠慢性肾衰竭模型,第1组给予与药典剂量相当(1g/kg)的关木通煎剂,第2组给予关木通3g/kg,第3组给予相同量的自来水,均每天灌胃1次,共8周,观察血清肌酐、尿素氮、尿蛋白含量以及肾脏形态变化.结果:8周后,第2组血清肌酐、尿素氮和尿蛋白排泄量显著高于第3组[分别为(165.0±15.6)和(109.8±10.0)μmol/L,(27.8±3.6)和(18.7±2.5)mmol/L,(68.2±10.1)和(44.6±8.5)mg/24h,P值均<0.05],肾间质病变和肾小球硬化程度也较重.结论:慢性肾衰竭大鼠对小剂量关木通的肾脏毒性作用的易感性增加,长期小剂量应用关木通可显著加速慢性肾衰大鼠肾脏损害进程.

    作者:叶志斌;许静;梅小斌;陆国才;王忠壮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证的研究设想

    编者按进入21世纪,中西医结合及中医现代化研究工作也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为此,本刊特邀请有关专家对证的研究提出自己的设想及看法,以抛砖引玉,希望对证的研究工作有所促进.证是中医学术特点和优势在临床的主要体现,对它的研究,首先要做好基础性工作,重点在临床.目的是:了解证的临床意义;总结证的宏观规律;揭示证的微观变化;明确证的现代含义,为创立现代中医病理学、诊断学和治疗学奠定基础.

    作者:杨春波;陈家旭;王洪琦;陈蔚文;杨宇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自体表皮移植术后疗效的影响

    自体表皮移植易于成活,应用范围广泛,1997年6月~2001年6月,笔者收集本院各类行自体表皮移植术患者67例,其中39例患者术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尚飞;马海燕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脾胃气虚与胃下垂关系的探讨

    本研究通过对138例胃下垂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析胃下垂与脾胃气虚程度的相关性,将脾胃气虚进行量化评分,分组测量其胃下垂的距离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胃下垂程度与脾胃气虚程度呈正相关,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金勇;王朝晖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药煎汤热擦洗治疗扁平疣98例

    笔者近年来,运用中药煎汤热擦洗法治疗扁平疣,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自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学术会议纪要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反复早期自然流产临床观察

    目的:寻找一种无须用皮质激素、阿斯匹林或肝素的方法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的反复流产.方法:选择23例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反复流产者为研究组,对其采用中药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黄体酮的方法进行治疗;另18例同样病例为对照组,仅采用多种维生素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结果:研究组抗心磷脂抗体转阴率为86.9%(20/23例),流产治愈率为82.6%(19/23例),抗体转阴者的流产治愈率为95%(19/20例);对照组的流产治愈率为16.7%(3/18例),两组流产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用中药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黄体酮的方法能有效治愈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的反复流产.

    作者:舒静;缪频;王若楷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