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朝良;邵泽勇
目的:探讨和解汤对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临床疗效与T细胞受体Vβ7(TCRVβ7)基因表达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将慢乙肝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和解汤治疗,对照组(15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治疗后TCRVβ7基因表达变化.结果:经过6个月治疗,两组ALT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5例测出TCRVβ7基因表达,并均出现HBV-DNA、HBeAg阴转;对照组无一例测出TCRVβ7基因表达,无一例出现HBV-DNA、HBeAg阴转.HBV-DNA、HBeAg未阴转的患者,虽肝功能恢复正常,但无一例测出TCRVβ7基因表达.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和解汤对TCRVβ7基因表达有调节作用,可能是抑制病毒复制、清除病毒的重要途径.
作者:张诗军;陈泽雄;黄必军;劳绍贤;秦鉴 刊期: 2002年第07期
1996年1月~2001年9月,我们用复方珠黄散(简称珠黄散)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坏死溃疡Ⅲ、Ⅳ期褥疮20例,并与用抗生素治疗的17例作对照,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玉会;黄翠云;王雪梅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目的:评价毒素清治疗老年人细菌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机理.方法:按照随机对照原则,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毒素清口服液治疗,对照组单用西医常规治疗,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9%,对照组为83.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主症积分、次症积分、总积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积分降低更明显.老年患者外周血IL-2水平显著低于健康老年人组,TNF-α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老年人组;治疗后治疗组TNF-α水平降低,而IL-2水平上升并接近健康老年人水平.对照组上述两项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毒素清治疗老年人细菌性肺炎具有明显疗效,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通过提高IL-2水平,改善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过度分泌的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作者:李建生;程龙;马利军;孔桂莲;李素云;王凯;陈献亮;吴记珍 刊期: 2002年第07期
2000年9月~2001年5月我们用中药保妇康泡沫剂和微波组织凝固疗法联合治疗宫颈糜烂60例,并与两者单独应用治疗的各60例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程敏;艾继辉;闻良珍 刊期: 2002年第07期
作者:贾金铭;郭军;常德贵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大鼠脊髓损伤(SCI)对损伤神经系统神经再生微环境中层粘连蛋白(laminin, LN)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改良ALLEN氏致伤法制成大鼠胸12处脊髓不完全损伤模型,然后进行电针治疗,同时设立正常组、造模组与激素组作为实验对照;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观察不同时间点(1、2、4周)LN的表达.结果:电针组的LN从第1周起开始表达,2、4周水平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而激素组的LN从第2周起才开始有明显的表达,2、4周水平表达上调;电针组及激素组的LN表达均较造模组早,且电针组3个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水平高于其他两组.结论:电针治疗可促进LN表达和产生,对中枢神经系统内在的再生潜力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作者:朱政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愈肝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基本核心区启动子(BCP)变异患者的疗效.方法:用微孔板杂交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联合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BCP变异,变异阳性组(简称P组,46例)和变异阴性组(简称N组,69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愈肝颗粒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有关指标.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显著减低,血清ALT、TBiL水平明显下降.P组HBeAg阴转率(60%)显著高于N组(30%,P<0.05),而HBV-DNA阴转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综合疗效相似.结论:愈肝颗粒能够显著改善CHB患者的症状,降低血清ALT和TBiL水平,同时具有抗HBV作用,且对于BCP变异株感染与野生株感染同等有效.
作者:谢朝良;邵泽勇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电针与麦普替林(以下简称药物)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方法:分别接受电针治疗的30例和服用药物治疗的31例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第14、28、42天分别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Asberg抗抑郁药副反应量表以及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进行疗效与副反应评分.结果:电针与药物治疗后SDS、HAMD分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药物组伴躯体性综合征的患者HAMD减分率显著高于电针组(P<0.01).治疗后电针组焦虑/躯体化症状群、SAS、Asberg抗抑郁药副反应量表的分数均低于药物组(P<0.05),电针组疗效指数显著高于药物组(P<0.01).结论:电针和药物均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对躯体主诉多、焦虑症状明显、年老体弱或体质敏感不耐药物副反应的患者可首选电针.
作者:韩毳;李学武;罗和春;李晓泓;赵学英 刊期: 2002年第07期
部分肝炎肝硬化患者由于某些原因(如病毒重叠感染、胆红素代谢障碍、合并感染等)可出现重度肝内胆汁淤积[血清总胆红素(TBiL)≥171μmol/L],治疗难度大,易发展为慢性重型肝炎而死亡.1997年9月~2000年12月期间我们以益气活血中药为主方,根据中医辨证加减共治疗35例肝炎肝硬化重度胆汁淤积,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海波;张敏 刊期: 2002年第07期
1998年7月~2001年7月,我们用自拟止泻散治疗婴幼儿迁延性非感染性腹泻40例,并与单用西药口服治疗的40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杰梅;王小平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含补阳还五汤的大鼠血清对缺氧24h再给氧4h后新生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对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Annexin V-PI双标记方法(以流式细胞仪和ELISA法)检测细胞凋亡,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心肌细胞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水平,采用改良Yu方法测定NO浓度,用Ohkawa法测定硫代巴比妥酸(TBARS)反应物质含量.结果:补阳还五汤药物血清能显著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及LDH释放,降低培养细胞上清液中NO和TBARS水平,其效应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补阳还五汤具有抗缺氧再给氧心肌细胞凋亡作用,其机制与清除氧自由基和NO特性有关.
作者:佟丽;沈剑刚;邱幸生;曲宏达;陈育尧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脑梗塞后的康复机制.方法:用易卒中型双肾双夹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复制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随机分为电刺激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和对照组,用走平衡木法评价大鼠康复功能.于电刺激治疗后第1、3、6、9周末在脑梗塞灶边缘区观察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的超微结构,胶质酸性蛋白表达,神经丝蛋白和微管相关蛋白2表达,神经元凋亡及脑微血管舒张情况.结果:治疗组从3~9周末瘫痪肢体功能恢复较对照组明显,在脑梗塞边缘区上述表达及脑微血管舒张数量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电刺激治疗可以促进瘫痪肢体功能恢复,其机理可能是电刺激增加星形胶质细胞增殖,增强神经元活性,激发脑微血管舒张.
作者:方燕南;黄海威;陶玉倩;李玲;丁明晖;李花;曾进胜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养精种玉汤对原因不明不孕症患者黄体中期子宫内膜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及与子宫内膜接受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22例原因不明不孕症患者服用养精种玉汤前后黄体中期子宫内膜行IGF-Ⅱ及IGF-Ⅱ型受体mRNA检测.结果:治疗前黄体中期子宫内膜IGF-ⅡmRNA表达水平(灰度比值)为0.794±0.453,显著低于治疗后同期水平(1.202±0.551,P<0.01);治疗前IGF-Ⅱ型受体mRNA表达水平(灰度比值)为0.725±0.354,显著低于治疗后的表达水平(1.045±0.581,P<0.05).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前后IGF-ⅡmRNA与IGF-Ⅱ型受体mRNA表达呈正相关.结论:养精种玉汤能促进黄体中期子宫内膜IGF-Ⅱ及其受体的基因表达,促进子宫内膜分化,提高子宫内膜对胚泡种植的接受性.
作者:吴瑞瑾;周馥贞 刊期: 2002年第07期
国内及日本生产的抗心绞痛急救中药制剂有麝香保心丸、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冠心丹参滴丸、苏冰滴丸、苏心丸、通心络胶囊、护心丹、日本救心丹、环心丹、麝香苏合丸、麝香含片、珠麝消栓胶囊、活心丹、益心丸、心灵丸、心宝、麝香心脑乐(片剂)、宽胸气雾剂、心痛气雾剂、复方细辛气雾剂、冠心膏、心绞痛宁膏、救心油等(注射液未在本文讨论之列),其中麝香保心丸和速效救心丸被国家中医管理局列为全国中医医院急诊科(室)首批必备中药.现将这类药物的特点、应用范围及应用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介绍如下.
作者:吴时达;李成林;陈学忠 刊期: 2002年第07期
1999年2月~2001年12月,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43例,并与单用西医治疗的41例作对照,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任众 刊期: 2002年第07期
围绝经期是世界卫生组织1994年通过讨论而用以代替妇女更年期名称的建议.这个过渡时期又可分成过渡绝经期、绝经期和绝经后期(绝经后10年),一般起始于40岁,实际上妇女卵巢内的始基卵泡在35岁后即明显减少,生育能力也明显下降.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5%,其中妇女过半数;我国妇女的平均寿命在1993年已达75岁;以北京市为例,绝经年龄为(48.4±3.8)岁,这意味着我国妇女的一生将有30年左右的时间在绝经后的衰老中渡过,各器官功能的衰退也伴随着一系列疾病.
作者:俞瑾 刊期: 2002年第07期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是导致孕产妇和婴儿发病率及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已成为妇产科领域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但目前中医药对之研究尚显不足.本文从胎盘血供调控因素角度分析了妊高征的发病机制、中医药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的切入点,以期对深化本病的研究有所裨助.
作者:尤昭玲;王若光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纳米技术在医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广泛,其中纳米载药控释系统是运用纳米技术而产生的一种新型药物载体,具有靶向性、缓释性和表面可修饰性等特点,为当今医药研究的前沿课题.运用纳米技术,对中药进行必要的改造,将有助于提高中药的研究和治疗水平.
作者:张晨;凌昌全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和围绝经期健康妇女的记忆商和雌激素水平,比较雌激素类药物和补肾中药对提高记忆力的作用.方法:用补肾中药更年青胶囊和雌激素类药物分别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56例(中药组32例,西药组24例),并进行治疗前后记忆商测试、雌激素水平测定及健康妇女记忆商和雌激素水平测定.结果:中药组和西药组治疗后的记忆商、雌二醇均明显提高,卵泡刺激素明显下降(P<0.05);与健康人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西药组和中药组疗效相同.结论:记忆力下降与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有关,雌激素及补肾中药治疗能改善大脑功能,增强记忆力.
作者:景苏玉;魏美娟 刊期: 2002年第07期
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完全缓解(CR)率虽高达85%以上,但较易复发,且对复发患者再次治疗CR率极低.1996年10月~2001年10月,我们采用白血康治疗复发及难治性APL 2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天勤;蒋复高;王网珍;沈红石;钱雅静;秦龙梅;仇红霞 刊期: 200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