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等彩;黄翠云;李传真
目的:探讨中药天癸方对雄激素致不孕大鼠(ASR)的作用机理。方法:取新生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于9日龄时注射丙酸睾丸酮,制成ASR模型,用中药天癸方治疗14天,于106日龄左右(动情前期)处死,并取血清,用放免法测定总睾酮(TT)、游离睾酮(FT),下丘脑前阿黑皮原mRNA(POMC mRNA)。结果:模型组大鼠均无排卵,对照组(未造模)大鼠均排卵,中药组大鼠排卵率为58%。TT和FT模型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中药组(P<0.01)。3组大鼠在下丘脑弓状核神经元雄激素受体(AR)和β-内啡肽(β-EP)共存。下丘脑POMCmRNA水平模型组高于对照组(P<0.01),中药组降至基本正常。结论:ASR模型的血清雄激素水平升高,有可能通过下丘脑β-EP神经元上的AR引起POMCmRNA表达增加,中药天癸方可使血清雄激素水平和下丘脑POMCmRNA下降。
作者:王莉;俞瑾 刊期: 2001年第07期
中西医结合作为一级学科被列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研究生(包括硕士与博士)培养“学科目录”,已有20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也把“中西医结合医学”确立和设置为一门学科也有10年的历史;国家教委(教育部前身)早在1989年也确定有“中西医结合临床”(天津医科大学)和“中西医结合基础”(上海医科大学)两个全国重点学科点。但始终未能在大学本科教育中设置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科,人为地造成脱节。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998年3月~2000年10月,我们用输液型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6例,并与普通型丹参注射液治疗的62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有关诊断标准(黄振文等主编.实用临床心脏病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194)。将12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66例,男35例,女31例,年龄46~75岁,平均63.5岁;病程2~9年,平均6.2年;心绞痛每周发作5~14次,平均11.8次。B组62例,男33例,女29例;年龄48~72岁,平均62.8岁;病程1~8年,平均6.6年;心绞痛每周发作5~15次,平均11.2次;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A组用输液型丹参注射液(每瓶100ml,含丹参50g,不含糖,由本院药剂科制剂室提供)10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B组用普通型丹参注射液(每2ml含丹参3g,上海第一生化药业公司上海第一制药厂生产)12~16ml加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两组疗程均为14天,若心绞痛发作经休息不能缓解者可临时含服硝酸甘油片。
作者:卢健棋;李成林;黄敏;覃裕旺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998年3月~1999年10月,我们用黄芪与复方丹参联合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44例,并与单用复方丹参治疗的42例和复方益肝灵治疗的40例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五次传染病寄生虫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根据患者住院顺序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44例,男35例,女9例;年龄8~51岁,平均29岁;病程0.8~11年,平均5.9年;病情程度:轻度11例,中度23例,重度10例;合并糖尿病4例,并发腹水9例。丹参组42例,男34例,女8例;年龄11~48岁,平均29岁;病程0.9~13年,平均6.9年;病情程度:轻度9例,中度20例,重度13例;合并糖尿病6例,并发腹水8例。益肝灵组40例,男32例,女8例;年龄12~50岁,平均31岁;病程0.7~11年,平均5.8年;病情程度:轻度6例,中度21例,重度13例;合并糖尿病3例,并发腹水8例。3组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蔡艳俊;高润平;张清泉;高士奇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前临床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有两种形式,一是运用西医的检测手段诊断疾病,然后用中药进行治疗,再用西医的检查以监测判断疗效及作进一步的研究;二是中西医结合用药,以期达到佳的疗效。但目前中西医结合用药不当的情况较为普遍,既给患者和国家增加了经济负担,同时也让患者遭受了许多不必要的痛苦。笔者积近30年中西医结合用药的体会,写成此文,探讨如何合理使用中西医结合用药的佳方法,扬长避短,达到佳疗效,旨在抛砖引玉。
作者:区显维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996年4月~1999年4月,我们采用黄芪注射液和生脉注射液配合西药抗生素治疗慢性肾盂肾炎40例,并与单用西药抗生素治疗的40例作对照,现总结如下。
作者:胡家才;涂自斌;李学爽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997年1月~1999年2月,我们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清开灵联合丽珠赛乐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炎30例,并与常规用能量合剂治疗的30例作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1 病例选择当地有腮腺炎流行,临床上均有明显的一侧或两侧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伴有发热(38~39℃以上),头痛,恶心、呕吐,周围血白细胞升高〔(10~15)×109/L〕,淋巴细胞相对较多;脑电图所见轻~重度异常;脑脊液检查:蛋白定性试验阳性,细胞数(20~300)×106/L,糖、氯化物均正常。
作者:郭希菊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996年4月~2000年4月,我们对癌肿介入化疗患者用中药联合大剂量胃复安及地塞米松预防顺铂为主的化疗所致消化道反应100例,并与大剂量胃复安合用地塞米松组100例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 1 临床资料选择晚期无手术指征而接受介入化疗的肿瘤患者200例,患者住院前均无呕吐及未用止吐药物,无腹部转移,无胃肠道梗阻及肿瘤本身或其他严重合并症导致呕吐可能者。肺癌和食管癌均经病理确诊,肝癌经B超和CT诊断,并经介入治疗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一步诊断。选择愿意口服中药者为观察组100例,男82例,女18例;年龄38~78岁,平均59岁;临床分期:Ⅲ期62例,Ⅳ期38例;肺癌36例,食管癌30例,肝癌34例;病理类型:食管癌均为鳞癌;肺癌中鳞癌29例,腺癌7例。选择不愿意口服中药者为对照组100例,男78例,女22例;年龄40~79
作者:韩照予;李素明;宋太民;马显振;张耀勇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999年1~12月,我们用脂必妥、舒降之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并进行疗效比较,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34例均系我院干部病房住院患者,均符合《实用内科学》(陈灏珠主编.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877)高脂血症诊断标准,按抽签法随机分成2组。脂必妥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46~87岁,平均66.2岁;病程1个月~21年,平均5.9年;并发冠心病11例,脑血管病10例,高血压病10例,2型糖尿病5例。舒降之组19例,男13例,女6例;年龄51~84岁,平均68.3岁;病程1个月~17年,平均4.5年;并发冠心病15例,脑血管病12例,高血压病12例,2型糖尿病4例。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有可比性。
作者:毛丽;尹培生;朱今芝;张煜林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997~1998年我们曾用自拟三甲益肝方治疗肝炎肝硬化取得满意疗效(1),在此基础上,应用本组方辅助治疗肝性溃疡,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1 病例选择选择1998年11月~2000年3月在我院消化内科及感染疾病科经胃镜证实存在溃疡的肝炎肝硬化住院患者。肝炎肝硬化的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会议修订标准(2)。所选病例均经B超检查门静脉直径>14mm或(和)脾静脉直径>10mm,且既往无消化性溃疡病史。排除本次入院前胃镜检查,并经组织学证实溃疡有恶性变者。纳入病例胃镜下溃疡均处活动期,肝功能按Child-Pugh积分,均属B级。
作者:孙屹峰;秦咏梅 刊期: 2001年第07期
中医学有5000年历史,曾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巨大贡献。建国以来,我国三代领导人都曾作过重要的指示,1985年6月20日中央再一次指示:“中医不能丢,必须保存和发展”,组建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加强管理工作,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很大成绩。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我国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有了空前的发展,目前,全国有中医医院2 631所,中医药研究机构170多所,中医药高等院校27所,全国中医药人员51.4万人,中药出口130多个国家,针灸在140多个国家(地区)推广应用。中医药已成为全人类共有的财富。但是,在中医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中医药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缺乏创新,没有重大突破,防病、治病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中医药的优势与特点没有充分发挥等。从总体上看,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落后于国家的要求,落后于人民的期待,也落后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例如,我国是中药的发源地,在国际市场上仅占3%的份额,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而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洋中药却占到97%,几乎垄断了国际中药市场。更有甚者,近年洋中药大举进入中国,抢占国内市场,目前洋中药进口额已超过我国中药出口额。这种情况,令人深感忧虑!因此,我提出一些建议供诸位参考。
作者:李连达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肾康注射液与苯那普利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MC)增殖的不同抑制作用强度。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技术和血清药理学方法,观察具有降逆泄浊、益气活血作用的中药肾康注射液及苯那普利对MC增殖的影响。结果:肾康注射液与苯那普利对MC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但在等效剂量浓度下,肾康注射液对MC的抑制作用优于苯那普利。结论:MC是肾康注射液发挥治疗作用的重要靶细胞,抑制MC增殖可能是该方延缓肾小球硬化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郭立中;毛炜;王红梅;刘玉宁;叶传蕙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重组炙甘草汤配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半随机组合的方法将43例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21例)用重组炙甘草汤配合小剂量激素治疗,对照组(22例)用常规剂量激素治疗。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计数(×109/L)治疗组治疗前为36.29±9.70,治疗后为95.14±18.26(P<0.01);对照组治疗前为37.31±9.29,治疗后为77.73±21.96(P<0.01),升高血小板数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副反应治疗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重组炙甘草汤配合小剂量激素治疗ITP副反应少,且疗效可靠。
作者:罗耀光;刘燕群;胡俊;陈立;许先吟;张舜玲;刘瑞玉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992年10月~2000年3月,我们应用黄及粉合甲氰咪胍治疗上消化道出血250例,并与单用甲氰咪胍治疗的250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代生;陈建忠;刘玉花;张德业;宁鸽;王燕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994年2月~1999年2月,我们采用纯中药复方胃康乐冲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100例,并与用西药治疗的100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病参照有关文献诊断标准〔中华内科杂志?1983;22(5)∶267—268〕,并经纤维胃镜及活检而确诊。200例患者按就诊时顺序(以单、双数)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住院33例,门诊67例;男68例,女32例;年龄25~65岁,平均(45.0±12.2)岁;病程:2.5~18年,平均(14.5±3.2)年;病情程度:轻度21例,中度48例,重度31例;伴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47例(其中轻度8例,中度27例,重度12例),不典型增生23例(其中轻度5例,中度11例,重度7例);合并有胃窦炎8例,幽门部溃疡7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1例。对照组100例,住院36例,门诊64例;男63例,女37例;年龄24~68岁,平均(46.0±10.3)岁;病程:2.0~17.5年,平均(12.8±4.1)年;病情程度:轻度25例,中度50例,重度25例;伴肠化42例(其中轻度9例,中度22例,重度11例),不典型增生18例(其中轻度4例,中度9例,重度5例);合并有胃窦炎5例,幽门部溃疡4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8例。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作者:王常勇;陈志彪;于晓玲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回望《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走过的20年,同道们不期而同地确实充满成就感。本刊在1999年全国2 804种自然科学期刊中其被用频率名列第一〔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1999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2001∶157〕,反映了本刊的科学性和应用性是得到全社会的认同的,令人为之心动。
作者:陈可冀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997年12月~1999年8月,我们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同时加用四磨汤治疗91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并与常规西医治疗的59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所有患儿均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王慕逖主编.儿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06〕。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91例,男44例,女47例;日龄21h~27天,平均5.4天;
作者:丛培喜;徐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健脾益气化湿中药及西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的影响。方法:经中医辨证论治分为健脾1组、健脾2组、化湿组、西药组和正常对照组(简称对照组),并进行相应的治疗,检测各组治疗前后血清EGF水平变化,并作疗效对比分析。结果:CAG各组治疗前血清EG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健脾1、2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明显改善(P<0.01),两健脾组血清EGF含量也明显下降(P<0.05),化湿组治疗后血清EGF上升(P<0.05),西药组治疗后血清EGF变化不大。结论:CAG炎症刺激可导致血清EGF反应性升高,经中药治疗后EGF水平回复;检测EGF可作为CAG转归观察的敏感指标。
作者:孙蕾民;乔樵;姒健敏;戴宁;周亨德;朱曙东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皮质类固醇吸入已成为治疗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的主要药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疗效与剂量成正比。然而近有研究发现,每天吸收二丙酸倍氯米松400μg以上12周后,肾上腺皮质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激发反应下降(1)。因此,适当降低皮质类固醇的吸入剂量,减少副作用是需要探讨的课题。1998年3月~2000年3月,我们采用小剂量皮质类固醇吸入联合自制固本丸治疗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患儿45例,并与单用激素治疗的45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盛冬青;张玲丽;万军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998年1月~1999年12月,我们采用脉络宁注射液为主,配合常规西药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以下简称妊高征)160例,并与用硫酸镁加西药常规治疗的140例作对照。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1 根据国家卫生部制定发布的诊断标准(1)。(1)孕前无高血压病史,妊娠20周后发生高血压,血压≥130/90mmHg,或较基础血压升高30/15mmHg,或只有舒张压升高>15mmHg,均可确诊,并可伴有轻度蛋白尿及水肿。(2)病情程度:轻度:症状、体征记1~3分,即血压≥130/90mmHg,或基础血压升高30/15mmHg,可伴有轻度蛋白尿及水肿;中度:症状、体征记4~6分,即血压≥140/100mmHg,尿蛋白有+或伴有水肿及轻度自觉症状,如头晕等;重度(先兆子
作者:杨子琦;焦自珍;钮红丽;徐从珍 刊期: 200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