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康乐冲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00例

王常勇;陈志彪;于晓玲

关键词:胃康, 冲剂, 西药治疗,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重度, 病情程度,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窦炎, 不典型, 现报告如下, 肠上皮化生, 临床资料, 住院, 中药复方, 诊断标准, 增生, 幽门, 年龄, 门诊, 肠化
摘要:1994年2月~1999年2月,我们采用纯中药复方胃康乐冲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100例,并与用西药治疗的100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病参照有关文献诊断标准〔中华内科杂志?1983;22(5)∶267—268〕,并经纤维胃镜及活检而确诊。200例患者按就诊时顺序(以单、双数)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住院33例,门诊67例;男68例,女32例;年龄25~65岁,平均(45.0±12.2)岁;病程:2.5~18年,平均(14.5±3.2)年;病情程度:轻度21例,中度48例,重度31例;伴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47例(其中轻度8例,中度27例,重度12例),不典型增生23例(其中轻度5例,中度11例,重度7例);合并有胃窦炎8例,幽门部溃疡7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1例。对照组100例,住院36例,门诊64例;男63例,女37例;年龄24~68岁,平均(46.0±10.3)岁;病程:2.0~17.5年,平均(12.8±4.1)年;病情程度:轻度25例,中度50例,重度25例;伴肠化42例(其中轻度9例,中度22例,重度11例),不典型增生18例(其中轻度4例,中度9例,重度5例);合并有胃窦炎5例,幽门部溃疡4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8例。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非淋菌尿道炎23例

    1999年10月~2000年9月,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男性非淋菌尿道炎(NGU)患者23例,并与单纯用西药治疗的22例作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45例患者均符合男性NGU的诊断(吴志华.现代性病学.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138—141)。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3例,年龄22~45岁,平均32岁;病程7天~0.5年,平均19天;尿道口分泌物做PCR检查:沙眼衣原体DNA阳性者14例,解脲支原体DNA阳性者7例,两项均阳性者2例。对照组22例,年龄21~43岁,平均31岁;病程8天~0.5年,平均19.5天;尿道口分泌物PCR检查:沙眼衣原体DNA阳性者16例,解脲支原体DNA阳性者5例,两项均阳性者1例。两组患者均有尿道口灼热、刺痛、微痒,少许异常分泌物等症状。取尿道口分泌物涂片,在显微镜(×1000)下见多形核白细胞(PMN)数均在5个以上。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作者:何春霖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胃康乐冲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00例

    1994年2月~1999年2月,我们采用纯中药复方胃康乐冲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100例,并与用西药治疗的100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病参照有关文献诊断标准〔中华内科杂志?1983;22(5)∶267—268〕,并经纤维胃镜及活检而确诊。200例患者按就诊时顺序(以单、双数)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住院33例,门诊67例;男68例,女32例;年龄25~65岁,平均(45.0±12.2)岁;病程:2.5~18年,平均(14.5±3.2)年;病情程度:轻度21例,中度48例,重度31例;伴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47例(其中轻度8例,中度27例,重度12例),不典型增生23例(其中轻度5例,中度11例,重度7例);合并有胃窦炎8例,幽门部溃疡7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1例。对照组100例,住院36例,门诊64例;男63例,女37例;年龄24~68岁,平均(46.0±10.3)岁;病程:2.0~17.5年,平均(12.8±4.1)年;病情程度:轻度25例,中度50例,重度25例;伴肠化42例(其中轻度9例,中度22例,重度11例),不典型增生18例(其中轻度4例,中度9例,重度5例);合并有胃窦炎5例,幽门部溃疡4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8例。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作者:王常勇;陈志彪;于晓玲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我和中西医结合事业

    我毕业于中医院校,分配至基层医院,当时特定的形势及医疗实践教育我、引导我走上中西医结合道路,至今已36年,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当时正值“文革”期间,有真才实学的权威、老师多数被打倒。我出身不好,不许“搞革命”,只许“促生产”,所以较早就承担内科病房工作,急、危、重症病人多,风险大。在“阶级斗争”甚嚣尘上的年代,临床救治只能成功,不许失败,否则扣上“阶级报复”的帽子,比当今医患摩擦、经济索赔,更为可怕。

    作者:史载祥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健脾益气化湿中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表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脾益气化湿中药及西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的影响。方法:经中医辨证论治分为健脾1组、健脾2组、化湿组、西药组和正常对照组(简称对照组),并进行相应的治疗,检测各组治疗前后血清EGF水平变化,并作疗效对比分析。结果:CAG各组治疗前血清EG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健脾1、2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明显改善(P<0.01),两健脾组血清EGF含量也明显下降(P<0.05),化湿组治疗后血清EGF上升(P<0.05),西药组治疗后血清EGF变化不大。结论:CAG炎症刺激可导致血清EGF反应性升高,经中药治疗后EGF水平回复;检测EGF可作为CAG转归观察的敏感指标。

    作者:孙蕾民;乔樵;姒健敏;戴宁;周亨德;朱曙东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中药复方药效学研究中应重视多靶点作用的现实意义

    1 多靶点作用是中药的固有特征 中药作为一种防治疾病,维护健康的工具,以它的有效、安全特性正日益取得全世界的青睐。中药药效学的研究正日益成为国内外药学界的热点。我们认为中药药效学的研究首先要清楚中西药的差异,不应脱离中药的固有特性(1),即西药的化学实体为单一化合物,有特定的作用靶点,具有专一性、针对性的作用方式,对抗是其主要作用机理;而无论是单味中药或复方,它们的物质基础是活性物质群,这些活性物质群按一定要求配伍组合,作用于多个靶点,经多途径的整合而发挥作用,呈现多效性。就以研究得较为透彻的单味人参为例,其化学成分含人参皂甙类、脂肪酸、挥发油、氨基酸、糖类、黄酮、维生素、核苷及其碱基等,而人参皂甙又包含R0、Ra、Rb1、Rb2、Rc、Re、Rg1…等二十多种。人参具有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血液和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等多方面的功能。人参的这些功效并非某一单体的作用,而是其中所含人参皂甙等活性物质群共起的效用。单味药就已如此,何况复方?

    作者:吴水生;施红;张小如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化痞散外用治疗瘢痕疙瘩28例

    1996年1月2000年3月,我们应用自拟方化痞散配合小金丹治疗瘢痕疙瘩28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28例均为门诊患者,符合《皮肤性病学》(陈洪铎。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69)

    作者:李毅;韩文彬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穿琥宁注射液治疗流行性胸痛40例

    1999年1月~2000年12月,我们用穿琥宁注射液治疗流行性胸痛患者40例,并与对症治疗的38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流行性胸痛按有关文献[刘文钦。临床荟萃1987;12(9):405]

    作者:刘廷贵;陈延萍;陈延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盂肾炎40例

    1996年4月~1999年4月,我们采用黄芪注射液和生脉注射液配合西药抗生素治疗慢性肾盂肾炎40例,并与单用西药抗生素治疗的40例作对照,现总结如下。

    作者:胡家才;涂自斌;李学爽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黄及粉合甲氰咪胍治疗上消化道出血250例

    1992年10月~2000年3月,我们应用黄及粉合甲氰咪胍治疗上消化道出血250例,并与单用甲氰咪胍治疗的250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代生;陈建忠;刘玉花;张德业;宁鸽;王燕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清开灵联合丽珠赛乐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炎30例

    1997年1月~1999年2月,我们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清开灵联合丽珠赛乐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炎30例,并与常规用能量合剂治疗的30例作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1 病例选择当地有腮腺炎流行,临床上均有明显的一侧或两侧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伴有发热(38~39℃以上),头痛,恶心、呕吐,周围血白细胞升高〔(10~15)×109/L〕,淋巴细胞相对较多;脑电图所见轻~重度异常;脑脊液检查:蛋白定性试验阳性,细胞数(20~300)×106/L,糖、氯化物均正常。

    作者:郭希菊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甘连汤治疗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16例

    1996年1月~2000年9月,我院应用中药甘连汤为主治疗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16例,并与用强的松治疗的12例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28例为住院患者,均经淋巴结活检确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6例,男6例,女10例;年龄15~38岁,中位年龄26岁;病程7~20天,平均15天(其中>2周者14例,<2周者2例);均以高热、颈部淋巴结肿痛起病,体温38.3~40.0℃,平均39.2℃;均有颈部淋巴结肿痛,单侧8例,双侧8例;伴腋窝淋巴结肿大者3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者2例;淋巴结肿大数目3~8个,平均4个;淋巴结大小:0.8cm×1cm~6cm×6cm,平均2cm×2cm;质软,有明显触痛;16例均有白细胞减少〔(1.2~3.9)×109/L,平均2.8×109/L〕,血沉增快(40~90mm/h,平均56mm/h)。对照组12例,男4例,女8例;年龄16~42岁,中位年龄28岁;病程6~21天,平均14天(其中>2周者9例,<2周者3例);起病情况同治疗组,体温38.1~40.1℃,平均39℃;均有颈部淋巴结肿大,单侧7例,双侧5例;伴腋窝淋巴结肿大者2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者1例;淋巴结肿大数目2~9个,平均5个;淋巴结大小:0.8cm×0.8cm~6cm×7cm,平均

    作者:赵建宏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合理用药探讨

    目前临床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有两种形式,一是运用西医的检测手段诊断疾病,然后用中药进行治疗,再用西医的检查以监测判断疗效及作进一步的研究;二是中西医结合用药,以期达到佳的疗效。但目前中西医结合用药不当的情况较为普遍,既给患者和国家增加了经济负担,同时也让患者遭受了许多不必要的痛苦。笔者积近30年中西医结合用药的体会,写成此文,探讨如何合理使用中西医结合用药的佳方法,扬长避短,达到佳疗效,旨在抛砖引玉。

    作者:区显维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芪黄口服液治疗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紊乱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芪黄口服液对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紊乱疗效及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影响。方法:7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并用相应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变化,定量检测大便常见的厌氧菌、需氧菌及血浆内毒素。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需氧菌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厌氧菌量明显升高,肠道菌群比例得到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改善,血浆内毒素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芪黄口服液能改善肠道菌群比例,使肠道厌氧菌数量增加,减少肠源性内毒素的产生、吸收,显著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从而达到减轻肝损伤和改善病情。

    作者:贾德兴;许蕾;苏芬;赵建强;于东平;伦秀英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的中医证候研究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R)模型大鼠的中医证候。方法:用含60%蔗糖饲料诱导大鼠产生IR,对造模后有关指标的相关系数进行聚类分析。结果:IR大鼠的指标变化可分为3类,并与中医的痰浊、瘀血、内毒有密切的联系。痰浊证表现为血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升高,糖化血清蛋白增多;瘀血证表现为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血液高粘状态,红细胞和血小板数升高及血压变化;内毒证主要表现为葡萄糖毒性和肿瘤坏死因子α毒性及血清胰岛素升高。结论:IR大鼠模型具有痰浊、瘀血和内毒互结的中医证候,为中医临床与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梁兴伦;韩明向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脉络宁注射液配合西药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临床观察

    1998年1月~1999年12月,我们采用脉络宁注射液为主,配合常规西药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以下简称妊高征)160例,并与用硫酸镁加西药常规治疗的140例作对照。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1 根据国家卫生部制定发布的诊断标准(1)。(1)孕前无高血压病史,妊娠20周后发生高血压,血压≥130/90mmHg,或较基础血压升高30/15mmHg,或只有舒张压升高>15mmHg,均可确诊,并可伴有轻度蛋白尿及水肿。(2)病情程度:轻度:症状、体征记1~3分,即血压≥130/90mmHg,或基础血压升高30/15mmHg,可伴有轻度蛋白尿及水肿;中度:症状、体征记4~6分,即血压≥140/100mmHg,尿蛋白有+或伴有水肿及轻度自觉症状,如头晕等;重度(先兆子

    作者:杨子琦;焦自珍;钮红丽;徐从珍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周霭祥教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经验浅探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血液系统中一种难治性疾病,周霭祥教授积40余年血液病诊治之临床经验,发扬祖国医学治疗本病的优势,探索总结出一套以补肾为主治疗再障的方法,独具特色,疗效较好。现将其理论认识及治疗经验总结于下。 1 以肾虚为核心,强调辨证分型,分期治疗再障 1.1 周教授认为本病由于六淫、七情、饮食,包括现代医学认为的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伤及气血脏腑,尤其是伤及心、脾、肾三脏而出现气血两虚、虚劳诸症,其本质上是虚劳,肾虚是其根本,气血两虚只是其标。发热、出血则是正气亏虚后的继发改变,故治疗要抓住治肾这个本质。肾虚之证一般有阴虚、阳虚两类,总的治疗原则是“培其不足,不可伐其有余”。阴虚者宜甘润益肾之剂,以补阴配阳,使虚火降而阳归于阴,即是“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虚者宜甘温益气之品,以补阳配阴,使沉阴散而阴从于阳,即是“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至于阴阳俱虚,气血两伤者,就宜阴阳气血并补。用药以补肾生髓药为本,其次补脾,兼顾气血,尤善用血肉有情之品填精益髓。患者以肾阴虚证候为主时,或兼有轻度出血现象者,治宜滋阴补肾,

    作者:胡乃平;李柳;陈瑶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前列腺素E1和紫草油联合治疗糖尿病足21例

    糖尿病足也称肢端坏疽,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现在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1996年1月~2000年12月,我们用前列腺素E1和紫草油联合治疗糖尿病足21例,并与用复方丹参治疗的18例作对照,现总结如下。

    作者:卢等彩;黄翠云;李传真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和胃胶囊促胃动力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和胃胶囊对胃动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运动障碍样功能性消化不良(DFD)患者62例,用和胃胶囊对其治疗,并设西药治疗的30例作对照,以临床主要症状、胃电图(EGG)、血浆胃动素(MTL)、血清胃泌素(Gas)及一氧化氮(NO)为主要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DFD患者多存在着胃电节律紊乱,血浆MTL、血清Gas分泌不足与血清NO水平的异常改变,和胃胶囊能有效改善消化不良症状,并显著改善胃电节律紊乱。结论:和胃胶囊具有通过多途径改善DFD患者胃动力的作用。

    作者:李涯松;单兆伟;沈洪;吴静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痹痛消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痹痛消治疗颈椎病颈痛的镇痛机理。方法:随机将102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用痹痛消和颈复康治疗,并测定治疗前后血清亮-脑啡肽(LEK)、P物质(SP)和前列腺素E2(PGE2)等指标。结果:治疗组52例,临床痊愈12例,显效3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愈显率为92.3%;对照组50例,分别为3例、33例、14例、0例和72.0%。治疗后治疗组疼痛积分值的减少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LEK含量普遍低下,治疗后治疗组LEK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两组血清SP含量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1);PGE2含量未见显著性变化。结论:颈椎病患者血清LEK低下,痹痛消具有很强的镇痛作用,并可升高血清LEK和SP含量。

    作者:李金学;向昌菊;刘秀芹;程爱华;王尚全;蔡静怡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四磨汤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91例

    1997年12月~1999年8月,我们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同时加用四磨汤治疗91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并与常规西医治疗的59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所有患儿均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王慕逖主编.儿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06〕。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91例,男44例,女47例;日龄21h~27天,平均5.4天;

    作者:丛培喜;徐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