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脉络宁注射液配合西药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临床观察

杨子琦;焦自珍;钮红丽;徐从珍

关键词:脉络宁注射液, 西药治疗, 妊娠高血压, 血压升高, 自觉症状, 西药常规治疗, 水肿, 蛋白尿, 现报道如下, 国家卫生部, 诊断标准, 临床资料, 基础, 高血压病, 病情程度, 先兆子, 妊高征, 尿蛋白, 硫酸镁, 重度
摘要:1998年1月~1999年12月,我们采用脉络宁注射液为主,配合常规西药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以下简称妊高征)160例,并与用硫酸镁加西药常规治疗的140例作对照。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1 根据国家卫生部制定发布的诊断标准(1)。(1)孕前无高血压病史,妊娠20周后发生高血压,血压≥130/90mmHg,或较基础血压升高30/15mmHg,或只有舒张压升高>15mmHg,均可确诊,并可伴有轻度蛋白尿及水肿。(2)病情程度:轻度:症状、体征记1~3分,即血压≥130/90mmHg,或基础血压升高30/15mmHg,可伴有轻度蛋白尿及水肿;中度:症状、体征记4~6分,即血压≥140/100mmHg,尿蛋白有+或伴有水肿及轻度自觉症状,如头晕等;重度(先兆子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摄精延射汤合盐酸氯丙咪嗪治疗早泄43例

    自1996年3月~1999年2月,我们用自拟摄精延射汤配合盐酸氯丙咪嗪治疗(中西组)早泄43例,并与同期单用盐酸氯丙咪嗪治疗(西药组)的43例及1994年6月~1996年2月单用摄精延射汤治疗(中药组)的37例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严仲庆;谢嘉乐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芦荟大黄素对球囊动脉血管损伤后体外培养的平滑肌细胞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芦荟大黄素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用3F Fogarty球囊拉栓导管对纯种日本大耳白兔腹主动脉进行球囊内皮剥脱损伤,48h后取出腹主动脉中膜进行原代平滑肌细胞培养,细胞同步于G0/G1期后,实验组加芦荟大黄素20μg/ml,对照组加等体积的细胞培养液,3h后分别用Northern杂交法、Western杂交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两组动物平滑肌细胞c-myc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产物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平滑肌细胞c-myc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芦荟大黄素对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可能不是通过影响c-myc基因的表达实现的,而是通过其他途径。

    作者:尹春琳;徐成斌;王申五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化痞散外用治疗瘢痕疙瘩28例

    1996年1月2000年3月,我们应用自拟方化痞散配合小金丹治疗瘢痕疙瘩28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28例均为门诊患者,符合《皮肤性病学》(陈洪铎。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69)

    作者:李毅;韩文彬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甘连汤治疗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16例

    1996年1月~2000年9月,我院应用中药甘连汤为主治疗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16例,并与用强的松治疗的12例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28例为住院患者,均经淋巴结活检确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6例,男6例,女10例;年龄15~38岁,中位年龄26岁;病程7~20天,平均15天(其中>2周者14例,<2周者2例);均以高热、颈部淋巴结肿痛起病,体温38.3~40.0℃,平均39.2℃;均有颈部淋巴结肿痛,单侧8例,双侧8例;伴腋窝淋巴结肿大者3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者2例;淋巴结肿大数目3~8个,平均4个;淋巴结大小:0.8cm×1cm~6cm×6cm,平均2cm×2cm;质软,有明显触痛;16例均有白细胞减少〔(1.2~3.9)×109/L,平均2.8×109/L〕,血沉增快(40~90mm/h,平均56mm/h)。对照组12例,男4例,女8例;年龄16~42岁,中位年龄28岁;病程6~21天,平均14天(其中>2周者9例,<2周者3例);起病情况同治疗组,体温38.1~40.1℃,平均39℃;均有颈部淋巴结肿大,单侧7例,双侧5例;伴腋窝淋巴结肿大者2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者1例;淋巴结肿大数目2~9个,平均5个;淋巴结大小:0.8cm×0.8cm~6cm×7cm,平均

    作者:赵建宏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芪黄口服液治疗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紊乱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芪黄口服液对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紊乱疗效及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影响。方法:7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并用相应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变化,定量检测大便常见的厌氧菌、需氧菌及血浆内毒素。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需氧菌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厌氧菌量明显升高,肠道菌群比例得到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改善,血浆内毒素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芪黄口服液能改善肠道菌群比例,使肠道厌氧菌数量增加,减少肠源性内毒素的产生、吸收,显著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从而达到减轻肝损伤和改善病情。

    作者:贾德兴;许蕾;苏芬;赵建强;于东平;伦秀英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第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呼吸病学术会议纪要

    第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呼吸病学术交流会于2000年9月15~18日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来自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的64位代表出席了会议,本次大会共收到论文94篇,大会发言14篇。现将本次会议内容简介如下。

    作者:苗青;张燕萍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实现中医药现代化

    中医学有5000年历史,曾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巨大贡献。建国以来,我国三代领导人都曾作过重要的指示,1985年6月20日中央再一次指示:“中医不能丢,必须保存和发展”,组建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加强管理工作,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很大成绩。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我国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有了空前的发展,目前,全国有中医医院2 631所,中医药研究机构170多所,中医药高等院校27所,全国中医药人员51.4万人,中药出口130多个国家,针灸在140多个国家(地区)推广应用。中医药已成为全人类共有的财富。但是,在中医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中医药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缺乏创新,没有重大突破,防病、治病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中医药的优势与特点没有充分发挥等。从总体上看,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落后于国家的要求,落后于人民的期待,也落后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例如,我国是中药的发源地,在国际市场上仅占3%的份额,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而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洋中药却占到97%,几乎垄断了国际中药市场。更有甚者,近年洋中药大举进入中国,抢占国内市场,目前洋中药进口额已超过我国中药出口额。这种情况,令人深感忧虑!因此,我提出一些建议供诸位参考。

    作者:李连达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肝豆片Ⅰ号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胆汁微量元素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肝豆片Ⅰ号对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胆汁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32例HLD患者口服肝豆片Ⅰ号治疗4周,采用十二指肠引流术留取治疗前后HLD患者的胆汁B液,并与非HLD患者30例胆汁作为对照组。运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胆汁中铜、锌、铁、钙等元素的含量。结果:治疗前HLD患者胆汁中铜、铁含量及铜/锌比值显著低于非HLD对照组(P<0.01或P<0.05),钙含量显著高于非HLD对照组(P<0.01),而锌含量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治疗组胆汁排铜量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而锌、铁、钙含量及铜/锌比值无明显变化。结论:胆汁排铜障碍是导致HLD患者体内铜蓄积的机制之一,肝豆片Ⅰ号能促进HLD患者胆汁排铜。

    作者:胡文彬;杨任民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盂肾炎40例

    1996年4月~1999年4月,我们采用黄芪注射液和生脉注射液配合西药抗生素治疗慢性肾盂肾炎40例,并与单用西药抗生素治疗的40例作对照,现总结如下。

    作者:胡家才;涂自斌;李学爽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痹痛消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痹痛消治疗颈椎病颈痛的镇痛机理。方法:随机将102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用痹痛消和颈复康治疗,并测定治疗前后血清亮-脑啡肽(LEK)、P物质(SP)和前列腺素E2(PGE2)等指标。结果:治疗组52例,临床痊愈12例,显效3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愈显率为92.3%;对照组50例,分别为3例、33例、14例、0例和72.0%。治疗后治疗组疼痛积分值的减少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LEK含量普遍低下,治疗后治疗组LEK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两组血清SP含量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1);PGE2含量未见显著性变化。结论:颈椎病患者血清LEK低下,痹痛消具有很强的镇痛作用,并可升高血清LEK和SP含量。

    作者:李金学;向昌菊;刘秀芹;程爱华;王尚全;蔡静怡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祝贺本刊创办20周年开篇的话崇尚实效渴望创新

    回望《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走过的20年,同道们不期而同地确实充满成就感。本刊在1999年全国2 804种自然科学期刊中其被用频率名列第一〔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1999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2001∶157〕,反映了本刊的科学性和应用性是得到全社会的认同的,令人为之心动。

    作者:陈可冀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的中医证候研究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R)模型大鼠的中医证候。方法:用含60%蔗糖饲料诱导大鼠产生IR,对造模后有关指标的相关系数进行聚类分析。结果:IR大鼠的指标变化可分为3类,并与中医的痰浊、瘀血、内毒有密切的联系。痰浊证表现为血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升高,糖化血清蛋白增多;瘀血证表现为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血液高粘状态,红细胞和血小板数升高及血压变化;内毒证主要表现为葡萄糖毒性和肿瘤坏死因子α毒性及血清胰岛素升高。结论:IR大鼠模型具有痰浊、瘀血和内毒互结的中医证候,为中医临床与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梁兴伦;韩明向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关于高等医学院校设置中西医结合系并列入本科专业目录的再次建议

    中西医结合作为一级学科被列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研究生(包括硕士与博士)培养“学科目录”,已有20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也把“中西医结合医学”确立和设置为一门学科也有10年的历史;国家教委(教育部前身)早在1989年也确定有“中西医结合临床”(天津医科大学)和“中西医结合基础”(上海医科大学)两个全国重点学科点。但始终未能在大学本科教育中设置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科,人为地造成脱节。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自制前列腺炎Ⅱ号栓治疗前列腺炎综合征40例

    1998年1月~2000年8月,我们用自制的前列腺炎Ⅱ号栓治疗前列腺炎综合征40例,并选用氨苄西林胶囊口服治疗的32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 病例选择 (1)有尿急、尿频、尿痛或会阴(下腹)部疼痛症状。(2)直肠指诊:前列腺肿大、压痛。(3)前列腺液检查有脓细胞或白细胞>10个/HP以上。(4)有前列腺炎症状或病史,并伴有腰痛、乏力、失眠、多梦、阳萎、早泄。符合上述条件或具备(2)、(3)或(1)、(4)中两项者即列为本观察对象。

    作者:温景柱;赵桂娟;雷亚锋;罗朝莉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小剂量皮质类固醇联合固本丸治疗中、重度哮喘疗效观察

    皮质类固醇吸入已成为治疗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的主要药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疗效与剂量成正比。然而近有研究发现,每天吸收二丙酸倍氯米松400μg以上12周后,肾上腺皮质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激发反应下降(1)。因此,适当降低皮质类固醇的吸入剂量,减少副作用是需要探讨的课题。1998年3月~2000年3月,我们采用小剂量皮质类固醇吸入联合自制固本丸治疗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患儿45例,并与单用激素治疗的45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盛冬青;张玲丽;万军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中药复方药效学研究中应重视多靶点作用的现实意义

    1 多靶点作用是中药的固有特征 中药作为一种防治疾病,维护健康的工具,以它的有效、安全特性正日益取得全世界的青睐。中药药效学的研究正日益成为国内外药学界的热点。我们认为中药药效学的研究首先要清楚中西药的差异,不应脱离中药的固有特性(1),即西药的化学实体为单一化合物,有特定的作用靶点,具有专一性、针对性的作用方式,对抗是其主要作用机理;而无论是单味中药或复方,它们的物质基础是活性物质群,这些活性物质群按一定要求配伍组合,作用于多个靶点,经多途径的整合而发挥作用,呈现多效性。就以研究得较为透彻的单味人参为例,其化学成分含人参皂甙类、脂肪酸、挥发油、氨基酸、糖类、黄酮、维生素、核苷及其碱基等,而人参皂甙又包含R0、Ra、Rb1、Rb2、Rc、Re、Rg1…等二十多种。人参具有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血液和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等多方面的功能。人参的这些功效并非某一单体的作用,而是其中所含人参皂甙等活性物质群共起的效用。单味药就已如此,何况复方?

    作者:吴水生;施红;张小如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黄及粉合甲氰咪胍治疗上消化道出血250例

    1992年10月~2000年3月,我们应用黄及粉合甲氰咪胍治疗上消化道出血250例,并与单用甲氰咪胍治疗的250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代生;陈建忠;刘玉花;张德业;宁鸽;王燕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非淋菌尿道炎23例

    1999年10月~2000年9月,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男性非淋菌尿道炎(NGU)患者23例,并与单纯用西药治疗的22例作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45例患者均符合男性NGU的诊断(吴志华.现代性病学.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138—141)。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3例,年龄22~45岁,平均32岁;病程7天~0.5年,平均19天;尿道口分泌物做PCR检查:沙眼衣原体DNA阳性者14例,解脲支原体DNA阳性者7例,两项均阳性者2例。对照组22例,年龄21~43岁,平均31岁;病程8天~0.5年,平均19.5天;尿道口分泌物PCR检查:沙眼衣原体DNA阳性者16例,解脲支原体DNA阳性者5例,两项均阳性者1例。两组患者均有尿道口灼热、刺痛、微痒,少许异常分泌物等症状。取尿道口分泌物涂片,在显微镜(×1000)下见多形核白细胞(PMN)数均在5个以上。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作者:何春霖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重组炙甘草汤配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重组炙甘草汤配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半随机组合的方法将43例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21例)用重组炙甘草汤配合小剂量激素治疗,对照组(22例)用常规剂量激素治疗。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计数(×109/L)治疗组治疗前为36.29±9.70,治疗后为95.14±18.26(P<0.01);对照组治疗前为37.31±9.29,治疗后为77.73±21.96(P<0.01),升高血小板数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副反应治疗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重组炙甘草汤配合小剂量激素治疗ITP副反应少,且疗效可靠。

    作者:罗耀光;刘燕群;胡俊;陈立;许先吟;张舜玲;刘瑞玉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阿魏酸钠对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白细胞自发活化及表面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对闭塞性动脉硬化症(ASO)患者的白细胞自发活化和表面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阿魏酸钠治疗ASO患者42例,观察治疗前后的白细胞自发活化率和表面粘附分子CD11/CD18表达率的变化,并与同期观察的36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42例患者近期治愈17例(40.5%),显效21例(50.0%),有效2例(4.8%),无效2例(4.8%),总有效率为95.2%。42例患者治疗前白细胞自发活化率〔(14.84±7.54)%〕和表面粘附分子CD11/CD18表达率〔(47.94±13.48)%〕均明显高于健康人〔(4.96±2.04)%和(24.12±9.35)%〕,治疗后均有所下降〔(8.19±4.09)%和(28.63±7.91)%〕,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阿魏酸钠治疗ASO不仅疗效显著,而且对其白细胞自发活化和表面粘附分子CD11/CD18表达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李尚珠;黄平平;金永娟;傅仁敏;许子亮;李洪钧;王书桂 刊期: 2001年第07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