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物流产不全宫腔残留的超声诊断价值

邱予琼;王戈

关键词:宫腔残留, 超声, 药物流产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对药物流产不全宫腔残留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药物流产不全宫腔残留的324例患者进行超声探查,重点观察子宫大小、内膜变化、宫腔形态及宫腔内异常回声.结果:本组超声对宫腔残留的检出率为93%(300/324),漏诊率7%(24/324).残留物回声分3型:弥漫光点型23%(69/300)、絮状光团型62%(186/300)、混合回声型15%(45/300).结论:宫腔残留的声像图具有多样性特点,超声诊断宫腔残留简便、快捷、准确,给临床明确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
实用医技杂志相关文献
  • 论职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通过改革开放, 我国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生产力获得前所未有的提高.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特征,这些新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农村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以及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改变.职业教育部门要立足农村人才需求结构的新变化,转变职业教育观念、调整人才培养方式、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优化职业教育资源、积极推进职业技术学生就业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作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作者:刘向光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乙酰胺救治重度氟乙酰胺中毒55例疗效观察

    目的:为提高重度氟乙酰胺中毒的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早期采用大剂量乙酰胺0.5 g/kg~2.0 g/kg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内静脉滴注2次/d~4次/d.结果:治疗组55例重度中毒患者治愈53例,治愈率96.4%;死亡2例,占3.6%.对照组30例,治愈22例,治愈率73.3%;死亡6例,占20%;后遗症2例,占6.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大剂量乙酰胺静脉滴注可提高氟乙酰胺中毒的抢救成功率,避免了肌注局部刺激作用,效果较好.

    作者:唐雪瑞;杜宗堂;陈展翠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75例报告

    前列腺增生症是影响老年人健康和生活的常见病之一.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为开放手术中泌尿外科医生采用多的方法[1].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6年3月开展前列腺电切术以来,前列腺摘除术病例越来越少,共7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圣亮;陈洪波;郭祥恒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富露施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常规疗法加富露施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150例COPD急性加重期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富露施600 mg,口服,2次/d,连用10 d.对照组75例,仅用吸氧、抗生素、沐舒坦、改善通气等常规处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与对照组64%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富露施可有效改善COPD急性期患者的症状,是该病有效的辅助治疗药物之一.

    作者:赵萌;王立芹;杨福堂;刘乃政;郝泽蕊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软肝缩脾胶囊治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软肝缩脾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80例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口服软肝缩脾胶囊,对照组口服复方丹参片,疗程90 d,观察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情况.结论:治疗组疗程结束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结果:软肝缩脾胶囊能有效预防和治疗肝纤维化.

    作者:霍璞;肖社玲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胆总管下段结石的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经腹超声在胆总管下段结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胆总管下段结石患者术前经腹超声检查,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47例中超声检查诊断为胆总管下段结石并肝外胆管扩张37例,并肝内胆管扩张5例.超声漏诊5例.超声诊断正确率为89.36%.结论:经腹超声是一种无损伤、无痛性检查,熟练掌握超声检查胆总管下段结石的操作手法,对显示胆总管下段结石的诊断符合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萍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应用护理程序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护理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小儿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对2003年7月至2005年12月我科收治病毒性脑炎51例患儿应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结果:本组患者除1例爆发型病毒性脑炎自动出院,其余患儿顺利康复,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护理程序做好病毒性脑炎患儿住院评估、基础护理、呼吸道护理、高热护理、用药护理,及早进行肢体按摩和被动功能训练以及智力、语言和其他功能的锻炼是提高病毒性脑炎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患儿生活质量的关键.

    作者:庄琼冬;黄正华;王珊娜;叶燕璇;林琼宇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成人原发性小肠肿瘤22例诊断分析

    成人原发性小肠肿瘤早期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又无特异的检查方法,极易误诊误治.我院1988年至 2002年共收治成人原发性小肠肿瘤22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原发性小肠肿瘤,分析如下.

    作者:刘东旭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简述高校乙型肝炎的流行现状及预防

    乙型肝炎是目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的传染病之一,也是高等院校主要的一种传染病.文章描述了乙型肝炎在全球的发病情况,重点分析了乙型肝炎在中国的流行,并就高等院校如何预防乙型肝炎提出了两点措施:一是控制传播源;二是切断传播途径.

    作者:慕淑珍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喉癌CT虚拟内镜检查的临床评价

    目的:初步评价喉癌CT虚拟内镜检查(CTVE)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喉癌CTVE的结果与纤维喉镜与手术中所见综合进行比较,并按完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进行分类.结果:完全符合3例,基本符合8例,不符合2例.同时发现该检查有明显不足之处.结论:CTVE在喉癌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需进一步完善.

    作者:邢秀峰;冯振山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48例男性不育患者辅助检查的结果分析

    超声检查对女性不孕症的诊断报道较多,而对男性不育症的诊断则报道较少.根据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不育症临床诊断标准,本文对48例男性不育患者进行泌尿系及生殖系超声检查,部分患者进行了CT及超声引导下活检或手术治疗,并与前列腺液生化、精液常规、血流变化验检查对照分析.旨在探讨辅助检查对男性不育症的病因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

    作者:莫伶丽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在我院的应用体会

    我院于2002年引进中国医院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具体应用于患者的挂号、取药、门诊交费、住院、住院患者医嘱处理、药物信息查询、各种收费查询及收费监控、药品卫材与物资管理、医院简介、专家简介等.运行4 a来已初具规模,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应用体会如下.

    作者:李俊芳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新鲜冰冻血浆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伴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观察

    在临床工作中,慢性活动性肝炎伴高胆红素血症一般治疗时间长,住院费用高.现就本院近年来收治的慢性活动性肝炎伴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运用新鲜冰冻血浆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王永军;马义平;宋君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西咪替丁临床应用的新进展

    目的:介绍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的临床应用新进展.方法:参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结果:西咪替丁除有抗酸作用外,还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病毒、抗过敏、解痉、止痛等作用.结论: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军鹏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加强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及精神护理

    研究解决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加强对老年患者的精神护理,是护理工作非常重要的课题.加强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及精神护理,消除老年患者的心理障碍,让老年人充满对生活的希望,以愉快心态健康的生活,是当前我们护理工作的主要任务.

    作者:王苏莉;陈红云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阿莫西林与舒巴坦配伍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体会

    目的:考察注射用阿莫西林/舒巴坦在3种液体中的稳定性,为临床合理使用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4 ℃、25 ℃、37 ℃,在3 h内观察配伍液外观、pH值变化,并用RP-HPLC法测定阿莫西林与舒巴坦的含量.结果:稳定性和光照、温度和溶媒有关,在NS中较为稳定.结论:注射用阿莫西林/舒巴坦在葡萄糖注射液(GS)中较为稳定,宜选用GS为溶媒.

    作者:陈旭照;徐一君;向金生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药物流产不全宫腔残留的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对药物流产不全宫腔残留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药物流产不全宫腔残留的324例患者进行超声探查,重点观察子宫大小、内膜变化、宫腔形态及宫腔内异常回声.结果:本组超声对宫腔残留的检出率为93%(300/324),漏诊率7%(24/324).残留物回声分3型:弥漫光点型23%(69/300)、絮状光团型62%(186/300)、混合回声型15%(45/300).结论:宫腔残留的声像图具有多样性特点,超声诊断宫腔残留简便、快捷、准确,给临床明确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

    作者:邱予琼;王戈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佝偻病患儿与发锌关系的探讨

    目的:了解佝偻病患儿与发锌的关系.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火焰法对太原市地区1 140例佝偻病患儿进行了发中锌元素检测.结果:健康组发锌含量为112.27±55.66,患儿组为99.92±52.65,患儿组均明显低于健康组儿童,u=3.28,P<0.01,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佝偻病的防治中,应适当给予锌剂的补充.

    作者:祁春茹;武仙果;李世光;王振强;芦迎春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TCD与CDFI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椎动脉彩色普勒超声(CDFI)、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95例VBI患者的椎动脉CDFI及TCD的检查进行分析.结果:TCD的阳性率为95.3%,椎动脉CDFI的阳性率为88.9%.结论:椎动脉CDFI与TCD的联合检查对VBI的病因诊断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伟;张晓玲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观察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住院期间资料完整的AMI患者298例,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和成年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起病症状、心肌梗死部位、发生心衰、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和死亡率.结果:老年组发生心肌梗死后非典型胸痛症状者比例高于成年人,差异有显著性(P<0.01);发生心衰、心房纤颤(AF)者比例高于成年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发生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无Q波心肌梗死比例高于成年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1个月内死亡率高于成年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两组相比室性心动过速、室颤、房室传导阻滞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人发生AMI后非典型胸痛症状者多,心衰、AF发生率高,1个月内死亡率高,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无Q波心肌梗死者多,而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室颤、房室传导阻滞者与成人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周青;高晓峰 刊期: 2006年第18期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