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蓉;叶迅
通过血液途径传播的疾病就叫血液传播疾病,主要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HIV、RPR等多种传染疾病.疾病的抗原、抗体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血球和血浆中,当输入感染者的血液及血液制品或使用被污染不合格的医疗输血耗材,就能引起血液传播疾病.
作者:穆建荣 刊期: 2006年第20期
静脉留置针是婴幼儿手术中输液、输血和紧急抢救常用的技术.临床实践中,由于穿刺置管方式不一导致失败的情况时有发生 [1,2].近年来,我们采用了先退针芯再送外套管的穿刺操作方法.为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将该方法与传统方法在置管率等方面进行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宁;江志刘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观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CA)、股动脉(FA)解剖及结构变化、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数目、回声,以探讨脑梗死与CA、FA硬化的相互关系.方法:对50例脑梗死患者和40例健康老年人CA、FA行高频超声检查,观察颈、股动脉内-中膜有无增厚、有无斑块、斑块数目和回声情况.结果:脑梗死组CA IMT为(0.70±0.13)mm,明显大于对照组(0.56±0.11)mm,(P<0.05);FA IMT(0.72±0.14)mm,明显大于对照组(0.59±0.09)mm,(P<0.05);脑梗死组CA、FA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频超声是无创诊断早期动脉硬化(AS)的简便有效方法,应用外周大血管的解剖结构变化可间接评价全身动脉硬化程度.为临床预防脑血管疾病提供帮助.
作者:王凤玲;何光彬;刘荣桂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对评价脊柱侧弯的意义及方法.方法:脊柱侧弯患者25例,在16排多层螺旋CT机上扫描后,行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重建(SSD)与容积再现(VRT)重建.评价不同的图像后处理技术的作用和优势.结果:25例脊柱侧弯患者的三维重建图像均能清晰显示椎体,椎弓根、椎管、椎旁组织及其脊髓的情况.测量椎弓根、椎体、椎管、椎体旋转角度等各种参数提供给临床.结论:螺旋CT多平面三维重建技术能准确提供脊柱侧弯患者脊柱、椎体、椎弓根、椎管等各种参数,对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石思李;邹文远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通过对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提高对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和探讨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结果: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具有多样性、混合性和难治性,以结核病和卡氏肺孢子虫肺(PCP)多见,随着CD 4+细胞计数的下降,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发生的频率在增加.诊断上在没有明确的病原学证据之前,影像学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结论:结核病和PCP是艾滋病常见的肺部感染,CD 4+细胞计数和影像学诊断对于指导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乔俊康;费文革 刊期: 2006年第20期
我科自1998年8月至2004年8月6 a间共收治声带肿瘤352例,现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男性201例,女性151例;年龄4.5岁~75岁;病程24 d~6 a;其中声带息肉187例,乳头状瘤55例,小结45例,囊肿20例,淀粉瘤样变19例,结核2例,血管瘤1例,喉癌23例.
作者:郭飞 刊期: 2006年第20期
<临床检验学>是一门技术性科学,实践性非常强,实验课是这门课的关键内容.如何上好<临床检验学>实验课,为学生以后的实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实用型医学检验人才,笔者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作者:陆玉霞 刊期: 2006年第20期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是肝内少见的肿瘤样病变,并非真正的肿瘤.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螺旋CT和MRI快速扫描技术的使用,其检出率有所升高.本文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肝脏FNH的平扫和动态增强CT、MRI表现,旨在分析和总结FNH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其诊断符合率.
作者:郭大立;李海龙;李长喜 刊期: 2006年第20期
正确的ABO血型鉴定,是临床安全输血的关键.临床上某些疾病如肿瘤、白血病等可以造成ABO抗原减弱或缺乏.笔者近就遇到1例血型抗原减弱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墅竹;姜琪;卢宝卫 刊期: 2006年第20期
我院治疗烧伤一般以干燥暴露疗法为主,虽说治愈了不少小儿烧伤患者,但是深Ⅱ度创面愈合后大多有瘢痕形成,影响患儿发育,功能受到限制,故我院从2000年至2005年对小儿烧伤选择性将浅Ⅱ度和深Ⅱ度中小面积治疗分两组进行治疗,其中干燥疗法组13例,湿润疗法组13例,将两组病例作一对比分析.观测治疗发现,湿润疗法对小儿烧伤治疗比干燥疗优越性多,其中主要有:患儿受限少,治疗时间短,创面愈合快,患儿疼痛轻,创面渗出少,机体内环境稳定,不受条件限制,便于广大基层医院应用等优点.
作者:赵元宏;黄秀珍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组装盘内的石蜡油棉球的灭菌方法和灭菌效果.方法:采用干热灭菌与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相结合的方法.结果:通过实验室监测,所有培养结果均无细菌生长,达到灭菌效果.结论:采用干热灭菌与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相结合的方法对石蜡油棉球组装盘维持灭菌, 对保证患者安全和预防院内感染起到了可靠作用.
作者:史丽珍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恶性腹水的治疗.方法:卡铂、5-FU腹腔化疗.结果:腹腔化疗治疗恶性腹水效果显著.结论:有效遏制腹水产生.
作者:张利 刊期: 2006年第20期
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目前仍是基层医院开展多的术式.自1992年以来我们曾采用过多种止血方法,经过长期对比观察,认为可拆除荷包缝合前列腺被膜的方法,效果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苏久宏 刊期: 2006年第20期
导下经皮肺穿刺自动活检是近年来新开展的重要诊断技术.我院自2004年7月至2005年12月,对胸片或CT发现的肺内性质不明肿块而经临床检查不能确诊的患者,经超声检查发现并能确定部位者,进行经超声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穿刺准确率高,取得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婷;张聪建;孙倩;熊彦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替尼泊甙和顺铂联合脑部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和生存率. 方法:替尼泊甙100 mg,第1天到第3天;顺铂40 mg,第1天到第3天,21 d为1个周期.脑部放疗于第1个周期化疗开始后第5天开始,DT (1.8~2.0) Gy/次,1次/d,5次/周,单个病灶者全颅放疗DT 30 Gy后缩野追加至DT 50 Gy,多发转移灶者给予全颅放疗DT 45 Gy. 结果:治疗后89%患者神经系统症状改善,对脑转移灶的客观有效率为68.3%(28/41),对肺原发灶的有效率为39.0%(16/41),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脱发,中位生存期9.8个月,1 a生存率36.6%(15/41). 结论:同步放化疗治疗肺癌脑转移患者有效率和生存率均较高, 且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王继生;黄雪梅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室内出血(IVH)的率及其发生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对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我院新生儿科收住的早产儿143例,应用B超诊断仪进行床边头颅B超检查.结果:143例早产儿平均胎龄(33.5±2.03)周,平均体重(2 128±524) g,于生后3 d~7 d检查.IVH的发生率为34.97%,重度IVH发病率为4.9%,早产儿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发病率愈高,其出血程度也愈重.围生期窒息、合并有肺透明膜病、肺炎、呼吸暂停等疾病以及机械通气等因素与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密切相关.结论:IVH发生率高,有严重合并症者发生率增高,常规进行床边头颅B超检测,可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符明凤;刘文清;欧青林;王伏东;薛桂兰;吴明赴;孙红光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研究早期干预对防治早产儿脑损伤致神经系统后遗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将68例早产儿脑损伤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8例、30例.观察组采取家长自愿,采用早期丰富环境及有针对性的功能训练和手法康复.对照组30例仅接受常规治疗和健康指导.两组患儿在生后3 d行头颅CT检查,生后第28天、纠正月龄3个月、6个月、1周岁各检查评估一次(新生儿期采用20项神经行为测定法,婴儿期患儿采用52项神经运动检查法)生后3个月复查CT或MRI检查脑实质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生后6个月、1周岁进行神经行为评估,结果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2例有神经运动及精神发育异常征象,而对照组6例诊断为脑瘫、3例有精神发育迟滞,听力障碍、语言发育迟缓、癫痫各1例.结论:早期干预措施对早产儿脑损伤有促进正常神经系统发育及脑损伤后早期修复作用,且干预越早,效果越好.
作者:马正民;康鹏讲;任莉芬;郭亚乐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对珠海市部分人群中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患病率情况进行研究.方法:对在我院健康体检人群825例,其中男549例,女276例,年龄20岁~59岁,进行身高(CM)、体重(KG)、腰围(WC)、血压(BP)、TG、H-LDL、FBG等指标检测,按照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对MS诊断标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S的总患病率为7.64%,男性患病率(11.9%)高于女性(0.3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MS的发生与年龄、性别有关,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大而增高.其原因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提示在临床工作中要重视对MS的干预,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杨桂芳;兰曦;何扬 刊期: 2006年第20期
宫外孕是常见的妇产科疾病,近年来有明显上升趋势.而宫外孕破裂尤其是急性大量出血时,常危及生命,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能否及时准确的诊断,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和生命安危.超声检查是诊断此病的首选方法.现将我院2000年10月至2005年10月利用B超及彩超对95例宫外孕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高治国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加强农村用餐监督,规范农民炊工人员管理.方法:对92家从事农村红、白事的服务队进行现场卫生监督,探讨可行的管理办法.结果:农村集体用餐无必备的卫生设施,消毒措施不到位,违反采购食品管理规定,服务队及从业人员无两证.结论:农村集体用餐存在重大食品安全隐患,应加强卫生监督管理.
作者:孙川 刊期: 2006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