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足的临床护理体会

邓尧利

关键词:糖尿病足,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溃疡和坏疽, 足部护理, 足部感染, 糖尿病人, 临床观察, 截肢, 非外伤性, 发病率, 治疗, 下肢, 生命, 健康
摘要: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足部感染、溃疡和坏疽,发病率为糖尿病人的49.5%.被截肢的占非外伤性下肢患者的50 %.严重威胁着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通过多年来的临床观察,正确的治疗和妥善的护理可以避免糖尿病患者截肢的可能.因此做好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护理极为重要.
实用医技杂志相关文献
  • 不典型X线表现导致胃癌误诊病例探讨

    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和胃双重造影对比检查的广泛应用,胃癌X线诊断的正确率近年来有了明显提高,但非典型的X线表现导致误诊病例仍时有发生.为此,本文拟对1994年至1999年间本院胃癌X线诊断中的4例具有非典型X线表现的误诊病例作一回顾性分析,从中吸取教训.

    作者:熊桂东;王燕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浅谈医院药学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医学模式已由单一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防病、治疗、保健等概念有了更为科学的解释.同时,与医学密切相关的医院药学出现了新的学科, 如:药物经济学、社会药学.这些新理论的提出以及医疗体制的改革和OTC制度的实施,都为医院药学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多的机会.医院药学工作的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医院药学的发展和提高,而医院药学工作的状况又与医院的医疗水平密切相关.因此,结合医院药学工作的特点,运用科学的管理原理和方法将是提高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环节.

    作者:黄卫东;汪世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去带盲结肠可控膀胱术的手术配合体会

    本文通过1例根治性膀胱切除去带盲结肠可控膀胱术的护理配合,收到了良好效果.通过围术期护理,不但使手术室护士增强了工作责任心,而且提高了手术配合的能力,缩短了手术时间,也更进一步提高了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作者:范青风;杨淑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神经外科手术配合的方法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护理配合的方法.方法:我院近年进行了386例神经外科手术,作者对手术期间的护理配合方法进行研究.结果:除了6例危重病人抢救无效死于手术台外,380例顺利度过手术关,治愈出院.结论:术前病人合理心理护理、器械物品充分准备、术中护士医生默契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谢海清;谢广超;翟超;邹继彬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手术室的目标管理

    手术室在临床科室中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护理单位,是抢救与治疗病人的重要场所.管理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和抢救工作的成败.因此,根据手术室的管理特点,把全科护理人员分组,即质控组、感染组、器械组、教学组、卫生组.每人按目标导向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从而由被动管理转为主动管理,达到手术室目标管理的有效性.

    作者:邵和风;韩雪银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血凝在测定中问题的探讨

    血凝测定是内、外源凝血系统常用的、也是临床血栓和止血重要的筛选试验,由于其测定的方法、时间、试剂的质量、操作过程中水平的不同,检验结果会有明显的差异.目前随着血凝仪在临床的应用,为临床的血栓与止血疾病的诊疗、预后的分析提供了多项的实验指标,也使得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和测定结果快速、准确.但在实际工作中,血凝检测的条件比较苛刻,若稍不注意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就普利生半自动血凝仪在实际工作应用中的一些问题及注意事项做如下探讨.

    作者:孙燕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血小板数在癌症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在癌症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105例癌症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并与53例健康人比较.结果:105例癌症患者治疗前的血小板计数为(342.78±106.61)×109/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97例患者经有效治疗后,血小板计数为(238.08±111.67)×109/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癌症可以引起血小板增多.血小板计数可用于癌症诊断及疗效的参考指标.

    作者:蔡早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CT对诊断肺内孤立小结节病灶的意义

    目的:提高对肺内孤立小结节病灶的定性诊断.方法:收集我院4 a来经X线平片或CT平扫发现肺内孤立小结节病例,进行CT动态增强扫描后经手术、活检确诊为周围型肺癌、结核瘤、错构瘤、炎性结节共52例,分析良恶性病灶各自不同的影像表现.结果:恶性病灶大部分呈分叶状结节,边缘毛糙,增强扫描,时间-密度曲线上升,CT值增加20 Hu以上,良性病灶边缘光滑或浅分叶状,时间-密度曲线无上升改变.结论:CT薄层动态增强扫描是鉴别肺内孤立小结节病灶良恶性的可靠方法.

    作者:杨敦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液氮冷冻治疗皮肤病疗效观察与护理

    液氮为一无色、无臭、无味的液体,不易燃,也不易爆炸,沸点为-196℃,是目前常用的冷冻剂.液氮冷冻法就是利用其沸点为-196℃的液氮通过治疗用具,使液氮直接接触到皮肤病灶上,通过治疗器的液氮温度,接触法可达-120℃,其作用机制是由于低温导致组织坏死,以达到治疗目的.冷冻疗法现已广泛应用皮肤科的临床中,颇受欢迎.

    作者:王变玲;成小玲;纪从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血C肽和胰岛素测定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

    目的:对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45例正常人馒头餐代谢试验血清中C肽和胰岛素含量测定结果进行分析.了解2型糖尿病中糖代谢和胰岛β细胞功能.方法:用美国DPC化学发光测定仪检测C肽和胰岛素.结果:2型糖尿病空腹C肽和胰岛素高于正常人(P<0.05),餐后1 h对照组出现峰值,餐后2 h糖尿病组达到高峰,餐后3 h仍不能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临床应用发光法为糖尿病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方法.

    作者:黄沛隆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ABX PENTRA-60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的实验室评价

    目的:对ABX PENTRA-60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结果进行评价与分析.方法:①随机选取仪器分类正常的160份标本再手工分类,观察其差异;②随机选取仪器分类N、L、E、M、B、ALY、LIC值不在正常参考范围的标本共470份再手工分类,观察其符合率.结果:①白细胞分类结果正常者与手工对照差异较小;②白细胞分类结果异常者,N、L、E、M、B、ALY、LIC的符合率分别为92.5%、85.0%、96.3%、61.3%、10.0%、28.0%、78.0%.结论:仪器白细胞分类结果正常及主要参数无异常者可做一般筛查,不必人工分类,而对白细胞分类结果任一项异常尤其是B、M、ALY、LIC升高者必须手工分类对照.

    作者:赵亚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病人的护理体会

    介入性心脏病学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临床心脏病诊治,传统做法是经股动脉穿刺,术后患肢制动24 h,我科自2003年4月以来,开展经桡动脉穿刺,它可使病人更舒适、活动自如,避免了股动脉穿刺后卧床24 h的不适感,减少尿潴留、皮下血肿等并发症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马彦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脑出血患者的胃肠道监护

    脑出血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特别是在老年人群中它的发病率极高,已经成为老年人的主要杀手之一.脑出血患者病情危急,变化快,常因有意识障碍、高热及严重脑水肿,极易出现腹胀、便秘、应激性溃疡出血等各种严重的并发症[1].并发症的出现不仅增加处理的复杂性,也是加重病情或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加强胃肠道监护,能有效地提高救治率.

    作者:安春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病人自控镇痛的无痛分娩的应用探讨

    随着医学的发展,分娩给产妇及胎儿带来的不良影响,越来越被重视.新技术、新药物日益完善,使无痛分娩技术得到不断地提高和完善,本方法对30例无痛分娩产妇和10例对照组产妇进行比较,观察其效果.

    作者:吴玉红;李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是由轮状病毒(rotavirus,RV)引起的病毒性胃肠炎.集中发生在8月中旬至11月中旬3个月,以9月份为高潮.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起病急,常合并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伴发热,体温多在38℃~40℃之间.起病当日即可排出水样便或蛋花样便,带有少量黏液,无腥臭,镜检脓球很少见.患儿多伴有严重口渴及明显烦躁、脱水等症状.

    作者:张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150例输卵管造影分析

    子宫输卵管造影对观察输卵管有无梗阻,追查梗阻原因及了解子宫输卵管畸型方面有很大帮助,是检查原发或继发性不孕的常用方法之一.

    作者:朱正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肾绞痛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治疗对策

    肾绞痛是肾与输尿管结石的主要症状,当结石梗阻于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时,或较大结石沿输尿管下降时,可突然出现肾绞痛,疼时患者坐卧不安、呻吟呕吐、面色苍白,呈虚脱状态,有血尿,多为镜下血尿,少数有肉眼血尿.此时,缓解疼痛有时比治疗原发疾病更重要.因此,探讨其心理活动,并给予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作者:陈军;陈懿如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头孢哌酮与十八种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头孢哌酮是20世纪80年代研制成功的第三代新型半合成头孢菌素,它对各种革兰阳性菌(包括产生β-内酰胺酶的金葡菌),革兰阴性菌均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本文就近年报道的头孢哌酮与其他十八种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综述如下,以供临床医师合理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齐为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16层螺旋CT新技术在胸部扫描的应用

    本文在简要介绍16层螺旋CT的多排探测器结构特点、主要扫描参数及成像特性基础上提出与单排螺旋CT机的区别.根据16层螺旋CT性能特点及特有重建功能,重点介绍适用于胸部疾病的几项扫描和重建新技术,初步探讨16层螺旋CT用于胸部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翟茂雄;唐斌;王荣品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进行多层螺旋CT平扫加强化并利用原始数据在AW4.2工作站进行MPR重建.结果:所有病例均直观的显示动脉内膜剥脱的范围及其与各分支血管的关系,真假腔形态及大小,93%显示破口位置.结论:螺旋CT及其多平面重建技术能准确反映夹层动脉瘤分型,对临床医生的治疗方法提供重要的参考.

    作者:李爱银;李群;李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